精选如何理解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34句一览)
如何理解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
1、陶行知主张学校教育的范围不在书本,而应扩大到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会和群众学习,使学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紧密相连,形成真正的教育。 从陶行知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推知其“社会即学校”的基本主张是:要让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生活单位都担负起学校的职能,把整个社会作为一个大学校。同时,学校必须突破围墙之限,要与整个社会联系起来,实行开放式办学,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这种主张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大环境中去办,使学校和社会息息相关,学校不再是生活的附庸,而是成为了社会生活的必需。
2、“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3、例如:进餐活动我们会这样做:充分的准备工作是进行好进餐活动的基础。首先教师一般情况下会从这七个方面做准备:
4、杜威把学校教育看作传承民主理想、民主经验的首要工具。他倡导把学校生活变成一种简化的社团生活形式,在这种社团生活的形式中,孩子们作为社团的一分子,平等的分享人类或种族继承下来的文化资源,并用自己的力量为社会的变革服务。陶行知的民主教育精神则主要体现在他生活教育思想的大众性上。其生活教育的最初目的即就是为普及国民教育,让社会大众人人都受教育。在他眼里,生活是大众的生活,生活教育就是大众的教育。他重视民主办学,强调教育公平,主张教育为大众服务。
5、生活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教育的性质和内容。对此,陶行知说:“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所以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从生活出发,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进行教育。
6、我今天所要说的,就是: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过面包生活,受面包的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受恋爱的教育。照此类推,照加上去,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
7、现在先说中国遗留下来的旧文化与我们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主张是冲突的。中国从前的旧文化,是上了脚镣手铐的。分析起来,就是天理与人欲,以天理压迫人欲,做的事无论怎样,总要以天理为第一条件。
8、民众没有指导是不行的,和平门吃水问题,倘无相当指导,可以再过四五千年还没有解决。
9、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0、“教学做合一”思想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据他自述,正是“教学做合一”的形成,才使他的思想从“教育即生活”转变成了“生活即教育”,而晓庄师范的“基础就是立在这五个字上”的。这是由于“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都需借助它得到落实。
11、“生活即教育”不是要把生活与教育等同起来,二者的关系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12、无论从课程设置还是学校组织来看,对目前的学校教育改革而言,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更具实践操作性。它在学校教育一统江山的时代更有利于课程的有机设置,更便于教师的组织与驾驭,更容易推广。而生活教育事实上囊括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人的生活的广博性致使生活教育无以掌控,很难通过教育组织大规模的实施。
13、作为美国进步主义运动的代表,杜威首次提出了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并倡导“教育即生活”,在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杜威提出:“教育是生活的必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从一开始就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发展,并以促进生活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必须依赖于生活并改善现实生活,通过教育来使儿童获得更好的发展,具备构建美好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14、“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
15、大家围着取水,争先恐后,有时甚至用武力解决。这种现象,假使是学校即社会,就可以用学校的权力来解决,由学校出个命令,叫大家照着执行。社会即学校的办法就不然,它觉得这是与全村人的生活有关系的,要全村的人来解决。于是就开了一个村民大会,一共到六七十个人,共同来做一个吃水问题的教学做。到会的人,有老太婆,也有十二三岁的小孩子,公推了一位十几岁的小学生做主席。我和许多师范生,就组织了一个顾问团,插在群众当中,指导我们的主人开会。老太婆说的话顶多,而且最扼要。他们在开会时学开会。结果,共同议决了几件事:
16、现代德育工作的目标是要培养适应社会、服务于社会、对社会有用的人。适应社会是德育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德育工作的内容也因此拓展为包括社会生存交往能力、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健康的情感诸如理想、道德和责任感、同情心等多方面在内的社会生活教育。在社会生活教育方面,陶行知和杜威都强调“生活力”和“创造力”的培养。事实上,“生活力”和“创造力”是人类永恒的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生存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精神、平等竞争意识和艰苦创业精神,重视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独立学习、独立处理事务及信息的能力等,是学校德育造就人才的关键环节。
17、陶行知的“教育”范畴大致来说有两层意思,第一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用他的话说,教育是教人化人,教人做人,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是引人向上向前生活。第教育是生活的改造,是民族解放,大众解放,人类解放之武器。陶行之所说的“生活”,既包括个人生活,又指社会生活,所以教育改造生活实质上是改造社会生活,即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社会生活,以实现民族解放,大众解放和人类解放。
18、所谓“科学下嫁”,就是要把近代科学知识普及到最广大的工农大众中去。陶行知总结中国科学教育的得失,认为科学教育救国的第一步,就是要使中国每个人都知道科学,使每个人都对科学产生兴趣。“我们现在要做相反的工作,我们要使做工种田的人,拾垃圾的孩子烧饭的老太婆也能享受近代科学知识,把科学变得和阳光、空气一样普遍,人人人都能享受,这需要来一个科学下嫁运动。”他的倡导得到了要高士其、戴伯韬等人的支持,开展了一系列编写、选择教材,创办“自然学园”、“儿童通讯学校”、“空中学校”等有计划、有影响的科学普及运动,称为“科学下嫁运动”。
19、“生活即教育”产生的教育背景。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在原始社会,由于文明发展程度有限,教育与生活融合在一起,无法明确地分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入封建社会后,因统治阶级的需要教育与生活逐渐分离。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老八股教育’和‘洋八股教育’合流,严重脱离了社会生活实际,尤其是脱离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实际,”在这特殊背景下,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主张。
20、第三个时期,是生活即教育,就是社会即学校了。这时期也可以说是开倒车,而且一直开到太古时代去,因为太古的时代,社会就是学校。这一期,也就是教育进步到最高度的时期。
21、需要注意的是,陶行知所说的“教育”不是以学校为整体的狭义教育,而是包括学校教育在内的整个社会生活的广义教育。
22、这几个议案是由村民大会通过的。这就是社会即学校的办法。由此,我有几个感触:
23、陶行知的“生活”范畴是从杜威那里借过来的,但与杜威的“生活”范畴在内容实质上有根本的区别。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说也是以“生活”范畴作为其整个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的。杜威所出的“生活”是一个从生物学中引申出来的范畴,是生物有机体适应环境的“刺激-反应”,是个人应付环境、适应现实的行为,而不是以人民大众为主体的,以生产劳动为首的主要的改造社会、征服自然的社会实践。陶行知借用了杜威的“生活”范畴,但赋予其新的涵义。简言之,如果说杜威的“生活”实质上是指人们应付和适应眼前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生活的各种活动。那么,陶行知的“生活”实质上就是指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民主、平等和社会发展的全部社会实践。陶行知的“生活”范畴在日后的发展中日益接近马克思主义的生活观。
24、“教学做合一”,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不断进取创造,旨在探索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教育道路的理论,它体现了立足于中国实际,“去谋适合,谋创造”的追求。
25、20首都师范教育学考研群696047189
26、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论,是为批判传统单一的教授法,反对教师“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和学生“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的传统教学模式而提出的教学方法论。陶行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
27、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
28、我今天要说的就是:我们此地的教育,是生活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人生需要面包,我们就得受面包教育;人生需要恋爱,我们就得过恋爱生活,也就是受恋爱教育。准此类推,照加上去:是那样的生活,就是那样的教育。
29、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30、其次,所谓“社会即学校”是指“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也就是说,学校通过与社会生活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帮助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陶行知主张传统学校必须改造,改造的依据是社会的需要。“学校即社会”其实是一种“半开门”的改良主义主张,是把社会里的东西“拣选几样,缩小一下搬进学校里去”;“社会即学校”是拆除学校围墙,依据社会的需要、利用社会的力量、在社会中创建新型的学校,即把工厂、农村与学校、社会打成一片的学校。“不运用社会的力量,便是无能的教育;不了解社会的需求,便是盲目的教育”;如果“学校不能运用社会的力量以谋进步,社会也没法吸收学校的力量以图改造”。学校与社会间存在着这样的一种“互济”作用,就教育角度而言,学校的改造尤显重要。
31、教育既然源于生活,便会对生活产生反作用。陶行知认为,教育应当是为生活服务的,应该以促进生活向前向上发展为动力,应该为生活的需要而办教育。
32、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三者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教育体系即社会终生教育体系;
33、“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的;“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的。
相关文章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如何理解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34句一览)":/wenan/93093.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 上一篇:精选关于中秋节团圆的诗句(40句一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