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道家名言看破红尘的经典语录(47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4-04-12 阅读次数:

道家名言看破红尘的经典语录

1、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庄子。·至乐》。

2、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3、  关乎孝道,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其数次将为人之根本——孝道,深深镌刻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记忆里,教会后人何以为孝、何以至孝、何以夯成人之根基。

4、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5、我只是爱你,并不是一定要和你在一起。我只是爱你,并不会为你放弃我的一切。我,只是,爱你,而已。记得只是而已。

6、  真正的君子,究竟是怎样的?在《论语》中,似乎有了答案。博学,仁爱不必多说,最为重要的是,和小人的区别。“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要做到虚怀若谷,重义轻利,不为小事斤斤计较,不于言辞上与人争锋,风度翩翩,谦逊礼让,此方可称为君子。

7、  其他们都认为既然“德”是获得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因而需要“修好德”。儒家强调修身,其目的在于获得优良的品质,而且这是一个从小人到君子再到圣人的无止境过程。在儒家看来,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关键在于个人的自我修养。道家虽然认为人的本性就体现了“道”,就是说,人就其本性而言就是圣人,但人出生后由于受到欲望和外界引诱的干扰而丧失了本性。要回到本性本身,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如“绝仁弃义”、“不谴是非”、“长德忘形”、“坐忘守性”等)才能实现。运用这些方法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人自身修养的过程。

8、  虽然论语对于我来说并不是很新鲜的,但确实没有完整拜读过。究其原因,可能是从小学开始就一直有一种“枯燥而高高在上”的看法。不过重拾论语,发现孔夫子不管是对学习还是政治方面着实提出了在当时和后世非常有益的建议。不过这次阅读让我真正去思考共鸣的,是这样一句话:

9、当大部分人都在关注你飞的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的累不累,这就是友情。

10、  “至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是我认为《论语》中最能够回答上面那个问题的语句。

11、  因为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人们了解和理解他人总是比了解和理解自己要困难得多。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可以理解自己,但不能在跟别人相处的过程中那么轻易的了解和理解别人

12、南方无穷而有穷,今日适越而昔来。轮不辗地。连环可解也。矩不方,规不可以为圆。飞鸟之景未尝动也。《庄子·天下》。

13、有些事,明知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明知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有结局;有时候,明知没路了,却还在前进,因为习惯了。

14、花,似云朵开!一如百草重生,矗立乾坤间!随人间百态,饱受风霜苦,然不得几回快乐日。故虽喜笑颜开,未尝其忧愁,不明以心酸处,草见之神伤!古人言“花无百日开,草无一季荣”。独见此,唯互以勉励。如世俗间,焉不受百无禁忌,谈笑于市井街头。谁明心中苦,谁知笑中泪,不鸣则已。何不入红尘,看破

15、5)天之道加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

16、  在第一印象里我对孔子的概念完全是出现在历史课本学校教学楼前的雕塑还有曲阜旅游宣传图册的封面上那个一身正气拱手执剑的智者,是纯粹代表智慧和正统的具象,所以我在看到“褅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的译文,着实有些在既往观念上的冲击,他很直白地表达了自己对鲁国国君僭越礼制祭祀的不满,在当时的年代能算的上“硬核”。

17、察见渊鱼者不详,智料隐匿者有殃。——《列子·说符》

18、每个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原创,可悲的是很多人渐渐都成了盗版。

19、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20、真爱就像幽灵,人人都谈论它,可却从未有人真正见过它。

21、  其他们一般都认为“德”是在施惠于人的实践中获得的德性品质,《说文解字》正是在此意义上将“德”解释为“外得于人,内得于己”。关于许慎的这一解释有多种不同理解大致是说,“外得于人”是指施惠于或有益于人的德行,而“内得于己”则是指在践履德行的过程中内心逐渐积淀所形成的德性。儒家强调以“修身为本”讲的就是这种通过“外得”实现“内得”的过程。道家虽然不怎样讲施惠于人,但仍然重视德性修养,如主张“弃仁绝义”、“绝圣弃智”、“见素抱朴”、“学以复其初”等,只是其内容和方法比较消极。

22、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老子》二十七章。

23、有实而无乎处者,宇也;有长而无本剽者,宙也。《庄子·庚桑楚》。

24、24)将欲取之,必先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老子

25、20)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

26、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7、  关于行和言。孔子在不仅一章里说过君子应该如何对待二者的关系。“敏于事而慎于言”“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欲纳于言而敏于行”。孔子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多行少言,踏实做事。这种以行为重的思想对后人的思考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当代社会,在传媒迅速发展、倡导“开放”“表现”的环境下,我们是否应该继续秉持以行为重的理念呢?只说不做肯定是不提倡的,但只做不说也不提倡。最好是行的目的不在于说,但也要让别人知道你干了这件事。

28、古代时的“红尘”一词原意是指繁华的都市。出自东汉文学家、史学家班固《西都赋》的诗句中:“阗城溢郭,旁流百尘,红尘四合,烟云相连。”大意是说,“热闹喧嚣人流扬起的尘土(红尘),从四方合拢,充满全城,尘土与烟云都连在一起。”后来,“红尘”演变成了“繁闹尘市”,作“人世间”解释《红楼梦》开篇阐述石头的来源时说:“原来是无才补天,幻形人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这充满神秘色彩的描写,正是来自道家的神话故事。

29、  只能说,孔子的思想超脱时代,远远走在我们前面。

3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31、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示法诗)

32、我分析,许斌有点才华,但郁郁不得志。估计想上个本科都没能如愿。更没在政府讨个一官半职。

33、兵强则灭,木强则折;革固则裂,齿坚于舌而先敝。《淮南子·原道》

34、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35、  其他们一般都承认“德”是对“道”的“得”。老子的《道德经》整个说来就是阐述这个道理的。老子把“尊道贵德”作为其道德思想的根本原则。在他那里,“道”是宇宙的绝对本体,而德是从属于“道”的,即所谓“唯道是从”(《老子》二一章)。所以,老子实际上是将“得道”视为“德”,也就是“尊道而贵德”(《老子》五一章)。只不过这种德不是人为安排的,而是自然无为的状态。他说:“道之尊也,德之贵也,夫莫之爵也,而恒自然也。”(同上)孔子也明白地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孔子的“道”与道家的“道”不同,它主要是指人道,即“仁义道德”,其核心在“仁”。在孔子看来,一个人有志于“仁”,他就会终身践行,毫无怨恨,毫无遗憾,为了追求“仁”的最高境界,甚至于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他所谓的“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这样的人会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追求,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36、10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37、大意:狂风刮不了一早上,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38、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39、   每一版初中高中课本,都有论语里的几句话要求学习,逐字逐句的解释、翻译、背诵,那学生小小年纪学就能学会,为什么还要说他复杂难懂呢?这便是“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若说《周易》中蕴含无穷道,任谁都会点头赞同,谓之“隐道”。那《论语》中的道理看似浅显易懂但深究起来又意义非凡,谓之“显道”。“显”字并非意味着浅显,而是把求道之路通过智慧的转化聚成实体,也就是说《论语》是一本教给你怎么实践,如何思考,何为标准的书,即“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

40、菩提原本就没有树, 明亮的镜子也并不是台。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 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菩提只是向着内心寻找,何必劳累向外界求取玄妙的佛家思想?以此进行修行自身,极乐世界也就在眼前!

41、暴风刮不完一个早晨就会停息。比喻来势虽猛,但持续的时间不会长久。

42、  应当说,孔子的智慧非一时一世的小聪明,而是在总结前人成败得失后总结出的历万世而不衰的大智慧。人的一生漫长而无常,任何曲折都可能使我们迷失方向。在现代这会,人们更是容易被外界的纷扰牵头鼻子走。同处在喧嚣的时代,我们难道不更应该学习孔子的安身立命之言吗?

43、        “天人合一”在中国传统哲学里的“天人”关系实际上是指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只有遵循自然的法则,合乎自然的要求,才能为自然界所接纳。

44、在传统幸福观念中,“寿”被视为“五福”之首。据唐代著名经学家孔颖达对“五福”的解释,“寿”乃“年得长也”(1)1其基本意思是“命不夭折而且寿数绵长”。“寿”字最早见于周代青铜器铭文中,与它同时出现的还有“耆”、“孝”、“考”等字。更早的甲骨文中虽然没有“寿”字,但有与“寿”字同样表示年长的“老”、“考”、“耋”等字。这些文字的出现表明,早在殷商时期甚至更早,中国人就已经有了长寿的观念,而且将寿作为福的首要内容。据考证,《诗经》中使用的53次“福”字中,与寿、考相联系的词达21处之多。这种观念对传统社会特别是民间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45、但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体验人世生活的悲欢,明了功名利禄都是过眼烟云,本质上都是痛苦的,这样才会一心一意地以修道为志。黄元吉指出,年轻人按理修道应该更易成就,但因为没有深入地体验过人世的生活,心智便不能成熟,容易留恋世乐,摇摆不定。而年龄大一点的人反而更易看破红尘,如能下苦功夫,修道反而容易成就。

46、译文:本来就是虚无没有一物,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道家名言看破红尘的经典语录(47句一览)":/wenan/10001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