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苏格拉底创建了什么哲学(58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4-05-19 阅读次数:

苏格拉底创建了什么哲学

1、李老师在语文课上,按照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的程序进行教学。这体现了哪一类型课的结构?()

2、苏格拉底这个观点跟王阳明四句教中的 &#x无善无恶心之体&#x 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阳明 (有的人会说是王畿自己的主张, 强行编排给他的老师王阳明) 之所以要说 &#x无善无恶&#x, 就是要打破儒家几千年迂阔的泛道德论, 比如一个人管理国家政事不行是因为他没有道德这样的观点. 当你没有知识的时候, 你是恶的, 因为你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但是这个恶并不是十恶不赦, 并不是罪大恶极, 而是从没有知识到获得知识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

3、(20内蒙古单选)主张在教学中应用“产婆术”,即用讨论问题的问答方式与人谈话,但不直接把结论教给人,而是指出问题并引导人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提出这一主张的教育家是( )

4、望江柏拉图学园是2010年在成都成立的公益读书班,研读和翻译柏拉图和柏拉图主义作品为主,引领同好进入哲学思考。

5、苏格拉底:我的好朋友,你说美德是不是应该考虑“正义”或“非正义”?

6、(参见阿尔法拉比,第196页)如果缺少修辞学家的技艺,最好城邦的实现问题就全然不可解决。然而,劝谕是有界限的,它无法清洗掉强大的习俗或信仰,也无法让大多数人为了城邦正义去承受弃家舍子之痛。换言之,《理想国》的最佳城邦是不可能的。除非所有人都成为哲人,除非人性被奇迹般地加以改造,否则最好的城邦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理想国》深刻地揭示了政治事物的本质属性:政治不完全是理性的,其中还包括激情和欲望;政治的最高目标是达成共识,而不是走向不可质疑的真理之途;政治需要赢得普通大众的认可,必须迎合大众的意愿,因而其智慧必然大打折扣。

7、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

8、    泰勒斯第一次以物质性的水作为万物的本原。赫拉克利特提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物质性的火,他也是首次将逻各斯作为哲学学术语的哲学家。前苏格拉底哲学家多达十位,分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爱利亚学派。

9、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创办自己的学校。

10、(2)①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材料中周老师面对学生的问题,没有简单粗暴的指责,而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以诙谐幽默的语言提出并提出严格要求指导改正。

11、“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话强调了人的重要,相比于自然派哲学家,开始关注人。但他们的思考止于不同人的不同的现实需要,没有进一步深思其中的共性。路建勋老师发言:“智者将判定正确与否的标准建立在了人的主观意见上,这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所以最后的结果就是谁最善于辩论谁就是正确的。这样的结果就是使人们玩弄辩论的技巧,而不是探求真相。”

12、然而到目前为止,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形象仍是晦暗不明的。柏拉图对话中的苏格拉底具有哪些哲学品质和特征?柏拉图借助苏格拉底这一角色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现在通过解析柏拉图的《理想国》来尝试回答这些问题。《理想国》表面上看是在阐明一种理想的国家方案,但在施特劳斯看来,这是一种错觉。《理想国》并未提供一种最好或最正义的城邦政体,而毋宁说只揭示了政治事务的本质特性。而一种最好的国家方案其实是柏拉图的另一部对话《法律篇》提供的。(参见施特劳斯、克罗波西主编,第59页)《理想国》的对话中共出现了十位谈话对象。其中,苏格拉底的真正论敌是修辞学家色拉叙马霍斯。后者从现实城邦的论点出发,认为正义就是合法;由于合法与非法主要取决于城邦的统治者,因此正义就等同于强者的意志。在苏格拉底使色拉叙马霍斯沉默以后,后者并没有从对话中消失:在《理想国》第五卷的开端,色拉叙马霍斯从现实城邦的代言人转变为最好城邦的参与者,这说明要建立正义城邦,仍需要色拉叙马霍斯的技艺即修辞术之助。

13、某沿海城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全面开设海洋教育课程。这种课程属于()

14、关于获得知识的方法,苏格拉底没有长篇大论的理论论述,而是以自己的生活实践进行活剧式的示范。他认为,得到可靠知识的可靠方法就是规范的对话和问答,即“辩证法”(dialectic)。

15、定义概念在苏格拉底的辩证法中十分重要。澄清观点的基础就是对其中的概念进行清晰定义,有了清晰的概念,我们才能准确地知道我们正在谈论什么。《欧绪弗洛篇》中,苏格拉底请欧绪弗洛解释“虔敬”的意思。欧绪弗洛说,虔敬就是“起诉犯罪的人”。苏格拉底说,我没有要你从无数虔敬的行为中列举出一两样,我是要你告诉我虔敬的概念是什么,正是它使得一切虔敬的行为成为虔敬。欧绪弗洛又几次试图描述“虔敬”,说“虔敬”就是诸神喜爱的,是正义的一部分等等,但这些显然都只是“虔敬”的一些特征,并不是它的本质。最终,欧绪弗洛终于落荒而逃,似乎承认了他并不清楚“虔敬”的真正本质含义。

16、在苏格拉底的哲学中,善或目的具有相同的意思。

17、如一老师展示出刘延球老师预习作业中提出的疑问:

18、一个著名的例子是苏格拉底和一个青年欧提德莫斯讨论“正义”。欧提德莫斯自认为他知道什么是正义。苏格拉底说:让我们写下相反的两栏——正义的行为和不正义的行为。欧提德莫斯同意了。

19、曼诺喊起来:我过去作过无数关于美德的讲演,现在却说不出什么是美德!

20、第二个是色诺芬,他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还是一位将军和历史学家。

21、在《西方哲学史》中,罗素说:他(安纳克西曼德)还认为万物都出自于一个“元质”,“元质生万物,万物湮灭后又复归于它,这是命运使然,万物按时间顺序,他们彼此间因为不正义而互相补偿。”

22、面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出现了,他运用追问的方式,促使人们进行理性思考,审视日常生活中的概念的内涵。如一老师出示了一段苏格拉底关于“美德问题”的辩论:

23、我们知道,从政治哲学的原初视角着眼,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在古希腊是一体不分的,二者的划分乃启蒙以降哲学与科学被区分的结果。在古典意义上,政治哲学是探究最佳政体或最好社会的一种理论活动,而政治哲人是指那种不参加政治实践活动、但试图描述最佳政体的人。因此,要想回到政治哲学的源头,就需要找到第一个不参加政治活动却描述最佳政体的哲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我们知道这个人是米利都的希波达莫斯(Hippodamus)。希波达莫斯对数字“三”极为看重,他将最佳政体的城邦主体和城邦所属的土地分为三个部分,从而将城邦政体的最佳形式描述为“三合一”的方案。但正如亚里士多德所指出的,希波达莫斯的主张其实是“一团混乱”。(详细内容见亚里士多德,第50-55页)这种混乱表面上是希波达莫斯过分简单化的欲望引起的。希波达莫斯将数学代表的清晰和简约视为圭臬,试图以最简单易行的清晰标准来构造他的最佳城邦模式,但他没有看到“政治事务的特殊性,他没有发现政治事物是自成一家的”(施特劳斯,2005年,第5页)。按照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希波达莫斯没有区分理论理性和实践智慧,他不知道研究不变知识的数学(理论理性)与研究可变事物的政治事务之间的本质区别。因此,希波达莫斯将数理科学的公式运用到政治事务领域,粗暴地僭越了理性沉思生活与可变属人生活之间的界限,其达到的不是一劳永逸的清晰,而是永远的“含混不清”。因此,我们或许可以说希波达莫斯是探究政治哲学的第一人,但是不能把他的思想视为政治哲学的起源。

24、所以说,古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也是西方文化的源头。西方文化,我们说两栖文明,有两大支柱,一个是理性主义的支柱,理性主义就来自于古希腊;另一个支柱是基督教文明。从中可以看出哲学是西方文化的重要基础。

25、想了解哲学肯定要从古希腊开始。古希腊重要的哲学家有很多,苏格拉底是我觉得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西方文化、西方文明、西方哲学为什么会形成这样一种精神面貌,与苏格拉底有很大关系。

26、古希腊哲学大抵分为三个时期:自然哲学时期(又称前苏格拉底时期)、苏格拉底时期、后苏格拉底时期。

27、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

28、③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是指教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周老师对待迷恋电脑游戏的小张,以电脑的组成原理出发点让小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对硬件产生兴趣,对待淘气聪明的小赵则以幽默打油诗来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待语文水平高却略浮躁的小黄,以文言评语帮助他踏实认真对待学习。

29、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美德即知识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

30、周老师总是认真给学生写评语,把它作为教育学生的途径。

31、苏:那么,假设一位将军必须处理某个对其国家犯了极大错误的敌人,如果他征服并奴役这个敌人,这样做错了吗?

32、首先,是道德与政治的分离,它导致政治的技术化和政治哲学的当代式微。古典政治哲学建立在宇宙目的论的基础上,在目的论话语系统下,政治事物成为实现人的德性完满和最佳生活秩序的一种手段。而现代哲人不满足于现世中不能实现的最佳城邦或彼岸天国,试图通过与传统决裂的方式在尘世构建人间天堂。这尤其表现在马基雅维利的学说中。马基雅维利的独创性工作表现在:一是降低哲学的目光,将古典政治哲学对应然的、最高善的正义生活转变为对实然的、现世可达到的幸福生活的追求;二是在此基础上,将政治与道德、德性的关联斩断,将政治从人的完满德性的实现方式转变为一种技术手段,进而将受道德约束的政治问题转变为技术问题。然而,技术问题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是无关乎好坏、善恶问题的。因而,它既能为城邦所用,以增加物质财富和完善制度设计,也能为别有用心的人所图以危害人类,后者的极端例子如纳粹极权主义和“11”恐怖事件。

33、另一个问题是,施特劳斯解读苏格拉底问题的合法性根据何在?或者说施特劳斯究竟是一个启蒙哲人还是一个古代意义上的哲人?如果施特劳斯是启蒙哲人,那么,他基于古典立场的现代批判与他所批判的尼采、海德格尔等并无二致:都是六经注我,而非我注六经。正如施特劳斯的弟子罗森所看到的,施特劳斯的“全部职业生涯贡献于揭示哲学家的政治修辞,或者揭示他们隐微教诲与显白教诲的区分,施特劳斯默默但也毫无疑问地把自己确认为一个现代人,因而也就把自己确认为一个启蒙的儿子或继子”。(罗森,第35页)由于施特劳斯和尼采一样以无畏的言辞在一个充斥平等主义的时代推崇柏拉图的精神贵族之道,因此他就违反了其“像作者理解自己那样理解作者”的解释学原则。或者说,施特劳斯是带着自己的意图去理解古人,带着自己对犹太人生存和西方文化危机的关切去接近古人,这样,他就无法实现他所宣称的贴近阅读和澄清误读的学术旨趣。换言之,施特劳斯的苏格拉底解释无法摆脱过度诠释的嫌疑,他关于古典文本诠释的合法性问题是值得怀疑的。因此,施特劳斯回头看的理论取向乃是不彻底或不完善的。

34、苏格拉底 &#x知识即美德&#x 的信条直接影响了他的高徒柏拉图, 和再传弟子亚里士多德. 比如说, 柏拉图的学院 (Academia) 在当时以培养大批数学家而闻名. 亚里士多德更是发扬了苏格拉底的说法, 提出了 &#x人活着只有沉思 (contemplation) 才是最有价值的活动&#x.

35、(20山东单选)古希腊苏格拉底创立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问答法”,又有一个名称叫( )

36、苏格拉底虽然最后也不一定拿得出美德的概念,但这种追问很厉害,这是深刻具体的理性思考,是逻辑。

37、苏:那么,在某些情形中,我们必须将同样的行为放在两栏上吗?

38、第二天,苏格拉底问学生:“谁昨天甩胳膊三百下?做到的人请举手!”几十名学生的手都哗哗地举了起来,一个不落。苏格拉底点头。一周后,苏格拉底如前所问,有九成的学生举手。过了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学生:“哪些学生坚持了?”有六成的学生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后,苏格拉底问了同样的问题,通过举手表明坚持下来的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同学。

39、与此相反,第二种反思现代性问题的理论取向不是接着走,而是“回过头”,即折返中古先知律法学说和古典政治哲学,通过诠释古代经典来寻找诊治现代性问题的万能密钥。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是列奥·施特劳斯。施特劳斯试图跳出现代思想的前提域限,从政治哲学的开端处恢复对政治哲学根本问题的原初理解,通过廓清政治哲学的古今之变,在差异对勘中查找现代性问题的症结所在。施特劳斯对现代性危机持久而深入的研究,目前已受到国内外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将以“回头”而非“前进”的理论取向为基底,全面展示施特劳斯对苏格拉底问题的考察,同时对施特劳斯让古人为今人“治病”的理论诉求及其合法性根据,作出一些批判性的考察。

40、小黄阅后,心服口服,决心踏下心来,坚持勤奋读书。

41、到了古希腊文明末端,人们再也不去探索整个宇宙的真理了。这时的世界发生了变化,社会发生了变化,人生发生变化,人们都关心「小我」。于是出现了晚期希腊的哲学家,他们更多在研究伦理关系。

42、我们知道,苏格拉底没有留下任何著作,我们了解他主要通过他的两个学生:一是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一是柏拉图。色诺芬对苏格拉底的主要记载见他的著作《回忆苏格拉底》,而柏拉图所著对话录中的很大部分众所周知是以苏格拉底为主角。没有人能够完全确定这两个人的著作分别多大程度上代表“真实的”苏格拉底。一般认为,色诺芬的记载具有较强历史价值,而关于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还要更多地到柏拉图的对话录中寻找。但柏拉图在他的著作中借苏格拉底之口说出的思想,有多少真正代表苏格拉底,有多少代表柏拉图本人,又是另一个争论的焦点。一般认为,柏拉图早期作品更多反映苏格拉底的思想,晚期作品更多代表柏拉图本人。虽然学界对柏拉图作品的时间本身亦有争论,但大多数学者认为,其对话录中,《申辩篇》、《克里托篇》、《斐多篇》、《欧绪弗洛篇》等是了解苏格拉底最重要和可靠的来源。

43、具体来说,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目的论。

44、在教育史上,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家是( )

45、欧:我想我们不得不将这一行为放到正义一栏中。

46、其次,是双重写作技艺的普遍遗忘,它导致对政治与哲学之间冲突的忽视。古今政治哲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是写作方式和教诲方式的不同。阿尔法拉比是第一位真正重视并发扬柏拉图隐微教义的门徒。在《柏拉图〈法义〉概要》一文中,阿尔法拉比指出:“在向所有人启发和揭引每一种知识时……柏拉图采用了象征、谜语、晦涩和笨拙之类的成法,好让知识不会落入那些不配享有、反而会使知识变形的人手中,或者不会落入那些不识货或不会恰当运用的人手中。……(这)就是柏拉图著作的秘密之一。”(阿尔法拉比,第56页)迈蒙尼德继承了阿尔法拉比关于双重写作技艺的教诲。他将这一技艺比喻为“装在银器里的金苹果”,并在《迷途指津》一书中施以广泛运用。(参见迈蒙尼德,绪论,第12-13页)然而,现代哲人抛弃了哲学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观念,他们不再把政治视为德性或善的培养手段和过程,而是视其为一个学科门类或一种职业。现代哲人抛弃了古典哲人对人性等级高低之分的洞见,试图通过大众启蒙和教育普及的方式实现人在智性能力上的普遍平等。正是基于这样的主张,现代哲人逐渐遗忘了古典哲人的双重教诲,鼓励一种无畏的真理言说。然而,正如前述阿里斯托芬所指出的,哲人是不能将真理公之于众的,否则必然为其无畏言辞的政治后果负责:对于这一点,想想卢梭与法国大恐怖的爆发之间的关联、尼采与德国纳粹主义的崛起之间的关联,便可一目了然。

47、这篇对话最终没有给出关于“虔敬”定义的结论。比起结论,苏格拉底更关心的是清晰定义概念的方法本身。准确的定义是清晰思想的基础和工具,也使苏格拉底从根本上动摇了相对主义——如果事物有明确的定义,就意味着特殊事物多样性的背后存在着稳定的本质——对这种本质的追求是苏格拉底同他之前的哲学家的共同之处。相信这样的本质存在,多样性就无法如智者派所认为的那样推导出相对主义。

48、苏:或者假设你发现一个朋友极度疯狂,你偷走他的剑以免他自杀。对于这一偷窃行为你认为如何?

49、在苏格拉底看来,世界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是其中有一种支配力量,它使万物成为如此的样子,并且是最好的,这个支配力量就是“好”(“善”)。

50、苏格拉底:如果我回答了,你就告诉我什么是美德?

51、苏格拉底的一个最核心, 或者说最基础的命题 (moral theorem) 就是: 知识即美德. (Knowledge is virtue.) 展开来讲, 就是说一个人具有美德归根结底就说他有知识. 反过来说, 一个人没有美德, 去作恶, 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没有知识.

52、刘延球老师的细读就很见功夫,这也许是《苏菲的世界》作者或者是译者的错解,因为米利都的三位哲学家都是把世界万物归安纳克西曼德的“无限定者”也是“一”,只是不像泰利斯的水或者安那西梅尼斯的气那样相对具体(水和气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具体,依然是一种抽象)。

53、安那西梅尼斯提出新的想法,将万物之源归为“气”,气有抽象性,也有变化性(水火土之间的转化)。

54、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

55、“哲学”这个词最早出自希腊文的“Φιλοσοφία”philosophia),即“philo-”(爱)和“sophia”(智慧),“哲学”即是“爱智慧”。我们中国“哲学”一词不是从希腊文、也不是从英文翻译而来的,而是从日本直接拿来的。19世纪日本开始引入西方哲学,引进者借用了古汉语将这一概念意译为了“希哲学”,即“希望变得有智慧”。慢慢地,“希”字没有了,只剩下了“哲学”两个字,对应着“智慧”。可是“哲学”的要务却在“爱”上,没有了“爱”,智慧就只成了僵死的“知识”,这恰恰是哲学所坚决反对的。

56、(20广东单选)苏格拉底“产婆术”的实质是以( )为主的教学方式。

57、苏格拉底,这位站在西方哲学起点上的巨人,似乎用自己悲壮的人生预示了哲学的命运。对一切现实的权威毫不畏惧,正是因为心底对真理和至善的敬畏与执着。反思一切的精神或许永远为当代所不容,但用暴力压制思考和表达的结果,只能是使代表真理的声音亘古弥新。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苏格拉底创建了什么哲学(58句一览)":/wenan/103311.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