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笛安作品(61句一览)
笛安作品
1、它是讲白俄罗斯的,是一个美国人写的。我还蛮喜欢这一本,我觉得写得很好。(笛安作品)。
2、笛安作为80后的代表作家,不仅使青春文学的广义性和丰富性有所延展,她还将传统文学的审美、纵深和青春文学的偏于通俗、贴近市场很好地相统一融合。——作家白烨
3、不是因为喜欢某一位作家,就爱屋及乌地认为她的作品思想性更深刻。
4、我曾经以为,女人都是飞蛾,生性擅长不怕死的扑火,后来才知道,原来也有一种女人是候鸟,无论如何都沿着一种静谧的轨迹安宁地飞翔。
5、凤凰网读书:之前你在最世文化的时候,会和郭敬明或者其他作者探讨写作吗?
6、青春当然有深度,有思想性,但是人性的深度将青春的深度囊括在内。毕竟人生不是只有青春。 (笛安作品)。
7、凤凰网读书: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有模仿的对象吗?你喜欢的作家对你产生过哪些影响?
8、屡次登上中国作家富豪榜,笛安早已证明了自己的商业价值。另一方面,青春文学的作者和读者平均年龄偏低,内容大多浅显通俗,贴近市场,在主流文坛上评价不高,“矫情”、“疼痛”、“无病呻吟”是对他们常见的负面印象。
9、但我觉得还是和东北不太一样,90年代,在太原虽然也有国有大厂破产造成的下岗失业,但对城市还不至于有那么大的冲击。
10、八月长安写过青春和都市,其中擅长写青春,目前来看也只能写得好青春,甚至可以说是自己经历过、旁观过的青春。
11、在《南音》中,塑造“郑西决”这一人物的自我救赎时也巧妙地设置了思考“法与公众舆论”、中国式医患关系的情节;《芙蓉如面柳如眉》里刻画了初中生丁小洛赴死与家庭环境、“校园暴力”之间的微妙、荒诞的联系。
12、难道只有那些触及到大爱大恨,生命与死亡的东西才叫深刻吗?
13、(1989-)中国作家协会最年轻会员,广东省东莞市青联委员,东莞市文学院首届签约作家。13岁开始文学创作,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长篇科幻小说《娲娘与虹》、海天出版社出版长篇童话小说《湖娃》和短篇童话集《沉睡中的小鱼》、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中篇童话小说集《神狼林》,21世纪出版社出版长篇奇幻《三梦之一》,并在京、沪、穗等地多家报刊发表童话作品50余篇(部),出版、发表作品达一百二十多万字,其童话作品受到广大青少年喜爱,获得全国性影响。
14、笛安:我自己在具体写作的时候不会哭,从来不会。但是我有真的非常心酸的时候。我会真的心疼每一角色。我为什么对这个小说还是有偏爱?因为有几个地方我写到的时候,真的曾经很难过很难过。
15、精力则被用来舒展自我,从写作伊始,就有各种各样的人问笛安,为什么作家不多写一下当下呢?“这个问题涵盖的范围不单是中国的当代文学。”笛安说,“《景恒街》是我想真正地的写一个当下的故事,这是我想做的。成功与否,或者我的完成度有多少,都是另外一件事,但我是真的想做这样的实验:书写当下的文学它能做到什么程度?”
16、成长是一个延绵迭见的事情。2008年,笛安与郭敬明的“最世文化”签约,同年2月,开始动笔《西决》,首印20万册,不到半年,全国销量便突破50万册。隔年笛安留学归来,决心做一名专职作家。2011年12月,担任《文艺风赏》主编,2014年,新作《南方有令秧》上市,获“人民文学新人奖·长篇小说,首印40万册,一个月内加印三次。
17、而天赋型选手则是擅长用考纲外的知识点解决超纲试题,因此在面对高难度试卷的时候,反而更容易考高分。
18、而笛安的小说更多涉及到成年后的东西,有关人性和社会的东西,但个人认为还是有点传奇化了,这就是两者的不同。
19、现在小说最后也有一段独白,但是真的已经简单了好多。我曾经很会写一个人内心非常大段的独白,这个我的读者都知道,他们也爱看这个,我知道。但是我后来想,我索性不解释了,我试试索性不再解释灵境为什么还要跟他在一起,灵境为什么没有放弃。其实她不再爱这个人了。我一个朋友问我,最后那些问题是谁在问灵境,是小白龙吗?我当时一想,觉得这个画面还挺可爱的,我朋友觉得是灵境在跟她的车对话,你还爱不爱这个人,你在人生中到底还想要什么……其实她有点回避问题,她自己不想回答。
20、作为非常标准的“文二代”,笛安最初并不被双亲(父亲李锐、母亲蒋韵)希望着成为一个作家。父亲曾经在她十几岁时候预言:(女儿)没有那个才华,吃不了作家这碗饭。
21、平平常常一群人的一生,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深刻的东西,哲学来源于生活。
22、跟随她的步伐,敏锐地捕捉到作者的尝试与探索,感受并鼓励她踏出舒适圈的勇气。
23、但透过《景恒街》,读者可以明显看到北京浮动的欲望。关景恒是来自小镇的过气选秀歌手。说不清楚,他和女主人公、投资人朱灵境结婚,到底有没有一重目的是顺利拿到融资。他推出“粉叠”APP,要让粉丝变成一个职业,期间不惜背叛朋友,收买粉丝倒戈爱豆。
24、在她看来,对于任何作者来说,写不下去的时刻都是非常珍贵的。“每一个小说的每一步都是很艰难的,我5个小时只能写出500字或者干脆写不下去也是常态。作者必须强迫自己写完第一部作品,才会知道自己的真实能力,这会帮助他更好地面对短板,拥有进步的空间。”
25、她鼓励文学爱好者勇于尝试,写出想要表达的内容,或许有时会发现自己能够做到,这就是一种回报。对于实在无法修正的问题,她会鼓励作者接着写下一篇。笛安笑着说:“他们已经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以后写作时就会更有经验,这就是一个自我进化的过程。”
26、首篇作品便发表在《收获》上,已经是挺高的起点了,不过那时笛安仍未下决心终身以写作为业——好吧她说她至今也没有这种信念。读完本科后,她继续读社会学硕士,甚至申请到博士生项目,不过入学后又放弃了。“我在写硕士论文的时候意识到自己在学术上没什么天分,仅靠小聪明去做学术是不够的。“于是,数年的社会学积淀化作她创作的养分。
27、 这是两组交叉的爱情故事:青年人如夏芳然与陆羽平;少年人如小洛与罗凯。他们相互依赖、缠绕。围绕着故事的核心情节,即案件的侦破步步逼近事件的真相。
28、 ——刘震云
29、为什么人类永远需要故事?很有意思,这是人类身上有灵的地方。我觉得故事首先本质是符号化的引喻。比如说我女儿——观察一个小朋友有时候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她那时候两岁,看到一个蜡笔画的乱七八糟的红色圆圈,她就指着说“太阳”。一个两岁的孩子,没有人特别给她科普过这是什么,但我觉得这是人类的本能。人类有一种把他见到的、体会到的现实经验去符号化的本能。人类只要拥有这种本能,他就需要故事,因为他需要那个符号化的东西去表达他在现实世界里所经历的一切,无论是投射精神需求也好,情感也好。人类对于引喻的需求其实是个挺神秘的东西,而且绝对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
30、提到《景恒街》的创作初衷,笛安坦言,是想写一写近十年间她见到的北京,写一写在这个大城市里人们命运的起伏。在北京的这些年,笛安见过饭局上看似普通的人,过段时间摇身一变成为互联网新贵,再过两年又听说事业陷入困境。因此,她常感叹“人生如梦”。
31、笛安:我越来越觉作品应该离我个人远一点。作者的ego真的要尽可能地撤离自己的小说,尽可能地远一点。如果一个人写了一辈子,觉得写小说的任务是表达自我,我觉得那挺遗憾的。一个好的作品里包含了特别多的东西,你的自我真的不那么重要,你不一定是一个非常特别的人,即使你非常特别,也用不着每一本书都在表达你的特别,没有意思。有些作家是这样,但我不是的。这个可能是跟初期很大的区别,刚开始写小说的时候都是为了满足表达欲,对世界有看法,急着抒发,都是年轻。
32、或至鄞州书城、悦读时光、百丈书店领取免费入场券,座位有限。
33、她带着一代人成长,这是其他所谓“深刻”的小说所做不到的。
34、我同样不认为青春意味着肤浅,并且我的回答里也没这么说。
35、这样当她呈现出一部能够反应自己成长、进步的作品,才不会以偏概全,说一句,变了,没有共鸣了,不能打动我,还是更喜欢XX这样的话出来。
36、首先,二熊无疑是有才华的,但这里我不去辩解到底谁技高一筹,而是想提出一个新的观点:
37、关于原生家庭引起的共鸣,不是我当时有意为之的。
38、小朋友想了想,告诉妈妈,说:“我们是在电视里。别人看我们,就是在看电视。我们说话,下面还有一行字。我们在别人的电视里。”
39、笛安的散文集里也写过剖白内心的东西,能剖白内心的人太多了,从郭敬明到陈坤到你我他,人人都能写出剖白内心的散文集。
40、我的印象里,10年前比较爱用“原生家庭”这个词的其实是占星师。10年前占星师写运程的时候,他们经常用这个词儿,后来我才注意到在社交媒体这个词被高频使用。
41、网上正在为张悦然是"偶像派"还是"实力派"吵得不亦乐乎。按照某些媒体的说法,张悦然与郭敬明、韩寒、春树、孙睿并称为"80后5大偶像",但更多读过《樱桃之远》的读者却认为这是对张悦然的侮辱。因为《樱桃之远》中那种隐秘、细腻的女性成长描写,实在不是随便一个美女都能写出的。"玉女"张悦然成了"偶像"和"实力"的争夺对象,这就充分说明了她今日之人气。
42、在龙城三部曲里面,有一个我自己写的时候也觉得挺大胆,但是挺过瘾的情节,好像很少有人注意到。就是东霓的爷爷死得早,东霓的奶奶弥留之际告诉东霓说她不愿意跟她爷爷合葬。然后东霓get到了,说没问题,之后她就把骨灰盒给偷走了,换了一个假的埋在她爷爷身边。
43、一个我理想中的社会,或者说我理想中的世界,它应该是以一个比较保守的东西为核心,但能有胸怀去容纳所有的离经叛道。
44、“《景恒街》只是想给自己在北京的八年时间写一个故事,没有想到会得到这么大的肯定。”笛安对媒体说。“这本书用了17万字,只是想写出来那一点点的无以言表”——“无以言表”并非空洞的措辞,被问及在北京印象最深的事情、最难过的事情、最放肆的事情,她会想很久,然后告诉娱sir,“不记得了”。
45、很多时候,作家的创作是随着自身阅历不断成长的。那么读者又是否也能够随之成长呢?
46、笛安称,写作的本能支撑着她走到了25岁。“人不可能凭本能走一辈子,到了25岁这个节点,我明白下面的路要靠我自己。”这时她发现写作是有技巧的,于是她开始有意识地训练自己。
47、“龙城”的原型是笛安的家乡太原。工业城市里郑家三姐弟的故事受到年轻人追捧,取得意想不到的市场效果,在笛安看来,或许是她当时有意无意地触碰到了“原生家庭”这个话题。
48、但它总体没有东北人数那么多,一些东北的小城,可能一个城市就那么两三个大工厂,所有的人可能都跟工厂有关,这个工厂一旦不存在,确实是灭顶之灾。
49、消失宾妮:《妄言之半》、《四重音》、《如果你记得这条街》、《馥鳞》、《孤独书》
50、笛安:其实《南方有令秧》有一点意外,当时我想写一个喜剧类的东西。我想写的就是一个从来都在绣楼上,没有见过别人,没有去过别处,有点傻,但什么都敢做的女人,笑到最后拿到贞节牌坊的故事——就是“你看我拿到了你们谁敢说我不贞洁呢”?
51、笛安:不巧合也可以,没有这个车祸其实也可以。我当时想过要不要把这段删掉。如果删掉,男女主的关系依然会这样。我最早的时候设想过,在车祸之后有一段灵境坐在病房外面,等着他被抢救的戏份,她会有一段独白,真的在心里问自己。后来不知道为什么觉得有点没意思,就没写这段。
52、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新人文浪潮计划签约账号(硬核读书会)原创内容,未经本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53、为这部小说做了功课,大量阅读和搜集史料之后,我开始相信那个时候是存在有现代精神的人的,只不过他们自己不知道。
54、听说自己获得“人民文学奖”的时候,笛安第一反应是搜索一下这个奖项,看着很多获奖者的名字都曾出现在课本里,“一瞬间有点紧张”。
55、谈起新作的创作初衷时,笛安“诚实地讲”,“我用了十七万字,只是想写出那一点点无以言表,我希望能让你们高兴”。
56、我个人认为不是剖白自己青春阶段的内心的文章就叫深刻。
57、这些经历或许能解释她的“野心”,就像她在《文艺风赏》里做的专访栏目“白银时代”,她想要记录下时代的集体记忆;在《南方有令秧》里,她从明代人的身上,去追寻现代的“自由精神”;她做了小型的“田野调查”后,在《景恒街》里,写爱欲与名利纠缠的名利场……
58、“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成功的故事。”笛安把后记贴到微博上时,已经凭借此书,成为第一位获得“人民文学奖长篇小说奖”的80后作家,在此之前的三位作家分别是麦家、毕飞宇和刘震云。
59、笛安在创作上钟爱和擅长第一人称“众声合唱法”:每个角色都用第一人称叙述,但情节上又紧密关联、互相补充。《姐姐的丛林》就显示出笛安的此种能力,其以人物为标题的章节给人以记人散文的感觉,同时,她将复杂的人物关系和事件讲述得精彩动人且条理清晰。其后的《告别天堂》中,她让所有出场的人物都以第一人称来叙述,但故事发展却有条不紊,张弛有力。“龙城三部曲”中,第一人称的运用也恰到好处,叙事口吻与人物角色、性格达到了统一。《南音》中,笛安为避免读者长时间阅读第一人称叙事的疲劳,插入了第三人陈宇呈的故事的“幕间休息”,更给人以全新体验。笛安的文字有其朴实、通俗之处,也有其华丽绮彩之美。在描写人物、事件的时候,她能准确地用语言表达出入物的精神状态;在需要抒情时,她能用或粗粝、或细腻、或苍劲的语言表现人物的情感倾向。
60、至于读者的年龄问题,二熊自己也说过,青春文学不是意味着肤浅。
相关文章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笛安作品(61句一览)":/wenan/29421.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 上一篇:精选qq个性签名个性网精选(62句一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