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黑格尔哲学属于(38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7-22 阅读次数:

黑格尔哲学属于

1、可是虚荣的信仰怎么能容得下怀疑呢?信者总是自以为优越于不信者,就像仆人在自己主人的显赫中感到自豪一样,信徒在上帝、脑残粉在偶像的形象中得到了虚幻的荣誉感,并且不准任何人对这个虚幻的形象提出质疑——对于信仰来说,怀疑乃是最大的敌人!

2、由于黑格尔对世界持一种精神的看法,所以他倾向于粗暴地对待这个重要区分。此外,根据这个观点很容易看到,为什么辩证法不仅被用知识论的工具,而且被直接用来描述世界。所以,罗素说:“黑格尔以为,对于一个事物,如果人们有了足以把它同其他所有事物分开的充足知识,那么这个事物的一切性质都能够借逻辑推导出来。”(黑格尔哲学属于)。

3、比如我们认识,在整体上也一个三元运动的过程,认识最开始的阶段是感官知觉,感官知觉只是对客体的意识。接下来是感觉的质疑、思考和评判,此时的认识进入到主体的阶段。最后过渡到认识的阶段,此时主体、客体不再有什么分别。最高的认识必须是“绝对”所具有的认识。“绝对”意味着“全部”,由此在它之外就再没有别的任何事物需要认识了。

4、黑格尔是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他对德国的国家哲学作了最系统、最丰富和最完整的阐述,建立了世界哲学史上最为庞大的客观唯心体系极大地丰富了辩证法。

5、甚至可以说,在日常的事实世界里并没有绝对的矛盾。罗素认为,无论对语言与世界的关系持什么看法,一个事实都不可能与另一个事实相矛盾。比如贫穷与富裕并不矛盾,而只是不同。黑格尔看到了事物的两面性,而忽视了事物的多面性。

6、所以它又被看作是客观世界的本质和规律,而不只是主观内心的妙悟。黑格尔的哲学不是单纯地去感悟,它有一个固定的对象,你可以不断去考察、琢磨它。

7、黑格尔又以为,对于一个事物,如果人们有了足以把它同其他所有事物分开的充足知识,那么这个事物的一切性质都能够借逻辑推导出来。但黑格尔的这个见解是错误的。也就是凭借这样一个错误的见解,黑格尔建立了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不过,这个例子也说明了一个真理:逻辑越糟糕,由它得出的结论就越有趣。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世界所发生的一切变化的基础。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9、在辩证法中,事物发展到后一个阶段,其实蕴涵前面所有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不会消失,不会被完全取代,而是会作为全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存在。

10、在这种场合,从经验观点看来,这人没有由于当了舅舅而受到任何影响;如果我们把“质”字理解为撇开他与其他人和物的关系,为描述他本身而必需的某种东西,那么这人毫不具有以前所没有的质。主语、谓语逻辑能够避免这种困难的唯一方法就是讲,这事实不单只是舅舅的性质,也不单只是外甥的性质,而是舅甥所成的全体的性质。因为除“全体”而外一切东西都和外部事物有种种关系,可见关于个别的事物无法谈任何完全真的事,事实上唯有“全体”才是实在的。这点从下述事实可以比较直接地推出来:“甲和乙是两个”不是主语谓语命题,因此基于传统逻辑来说,不会有这种命题。所以世界上不存在两个事物,因此唯独看作统一体的“全体”是实在的。

11、他的看法是:任何平常的谓语,如果把它认作是限定“实在”全体的,结果它就是自相矛盾的。我们不妨举巴门尼德的学说:唯一实在的“太一”是球状的,作为一个粗浅的实例。任何东西如果没有边界便不会是球状的,而除非它外部有什么(至少有虚空间),它才可能有边界。因此,假定整个宇宙是球状的,便自相矛盾。(如果把非欧几里得几何抬出来,对这个议论未尝不可以有异议,但是这议论作为一个说明例子,也算可用。)(黑格尔哲学属于)。

12、比如,他认为自由不是主观的任性,而是意味着一种具有普遍性的法律。在西方人那里,法律的制定以及法律条文体系中包含着道德;在传统中国人这里,道德本身就是法律,然而,中国人如此重视的道德义务,其实却只是遵照君臣、父子等从形式上实践,不是自由的内心的情感。

13、黑格尔却让哲学家满血复活。哲学家的思考和我们当下的处境,因而形成短兵相接、紧张刺激的对话关系。

14、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7期:古希腊哲学之伊奥尼亚学派

15、信仰是一种持久的欲望,它跟其他欲望一样,都有着阴暗的一面。从本质来说,信仰是具有排他性的。坚信某种观点的人会认为这种观点是唯一的真理,其他的都是外道、杂说;信仰某种宗教的人会认为这种宗教的教义是唯一通向天国的路。所以费尔巴哈说:

16、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7期: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哲学

17、“在东方只有一个人是自由的,在希腊只有少数人自由,在日耳曼人的生活里,我们可以说,所有的人皆自由,这就是人作为人是自由的。”

18、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0期:从赫拉克利特到得谟克里特

19、信徒愿望不死,神就可以获得不死之身;信徒愿望万能,神就可以万能。宗教绝非真正的禁欲主义,它只是把所有欲望都集中在一地方,进行极度的放纵而已。世间还有谁的欲望比那些苦行僧、炼丹道士更加强烈呢?——他们渴望超出生死生死轮回,渴望长生久视,渴望住进天国。因此,教徒绝不是清心寡欲者,他们是最贪得无厌的鄙夫。

20、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5期:柏拉图(上)

21、哲学的出现,是对现实的生活方式、伦理风俗和传统信仰的冲击和反思。当一个民族的精神从原始自然生活的蒙昧混沌境界中挣扎出来,当它超出了欲望私利的观点,超越了对个人目的的追求,哲学才会出现。

22、黑格尔说:“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它不是在旭日东升的时候,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降临时才悄然起飞。”“密涅瓦”是古希腊神话中的智慧女神雅典娜,栖落在她肩上的猫头鹰是思想和理性的象征。猫头鹰不选择在蓝天里翱翔,而是在薄暮时降临,恰恰说明人的思想和理性总是自甘孤独、意味深沉的。黑格尔还说:“时代的艰苦使人对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的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活动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这种活动毫无疑问就是指哲学思考。

23、自由意味着意志具有普遍性。只能欲求特殊的对象,比如只有我能这样做、别人不能这样做,这不是自由的表现。

24、黑格尔不把东方的哲学归进他的哲学史。这意味着东方的哲学不符合黑格尔对于哲学的定义。那么,黑格尔具体如何看待哲学呢? 

25、在人的意识中,有三部分对宗教的起源息息相关,分别是:

26、黑格尔说:“全部哲学史这样就成了一个战场,堆满着死人的骨骼。”在黑格尔看来,哲学总在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中发展。否定与否定之否定构成了整个思想发展史,也构成了整个哲学。新时代的哲学必然要通过对旧时代哲学的批判而获得统治地位,这毫无疑问是一个“厮杀的战场”。整部哲学史充满着哲学家们互相批判、互相推翻、互相取代的斗争。

27、全能神与原能佛——读《当代佛教原教旨主义的若干表现》有感

28、美好生活读书会|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期:哲学就是哲学史

29、英国这么的哲学家罗素,毫不隐晦地直接说:黑格尔的哲学几乎都是错的。

30、我们需要、也必须活在这样的对话传统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被激活。

31、路德维希·费尔巴哈生于1804年7月28日,关于他的事迹,我们知之甚少;关于他的哲学,许多人更是一无所知。当人们都认为黑格尔的哲学是最完备、最后的哲学时,费尔巴哈打破了这种迷信,他说“黑格尔的哲学实际上是一种一定的、特殊的哲学”——这种哲学就是思辨哲学。

32、这三大理论也是一个正反合的逻辑关系,量变质变的规律是事物内部的规律,而否定之否定的规律,是事物发展规律,而这三大规律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其余两个规律是对立统一规律展开的形式。

33、但是,它们的流动性却使它们成为有机统一体的环节,它们在有机统一体中不但不互相抵触,而且彼此都同样是必要的,而正是这种必要性才构成整体的生命。”哲学发展就是从花蕾状态到花朵状态,再到结果状态,这个过程中,各种观点相互容纳、否定、推进。

34、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问,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5、第恩格斯按照黑格尔辩证法的思维方法,把黑格尔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个命题,转化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这是恩格斯把黑格尔的这个命题向前推进而得出的革命结论.

36、信仰是一种病态的心理,它违背理性,其实就是心情的无限与感情的过度。人在内心深处总是渴望超脱外界的束缚,渴望暂时压服理性,以让想象力的翅膀自由驰骋。信徒渴望奇迹,就是渴望超脱于自然之外,因此费尔巴哈说:

37、举几个黑格尔的辩证方法的实例,也许可以使这方法容易理解一些。他在他的逻辑的议论开头先假定“绝对是纯有”;我们假定它就是纯有,而不加给它任何质。但是不具有任何质的纯有是无;于是我们达到反题:“绝对即是无”。从这种正题和反题转入合题:“有”与“非有”的合一是“变易”,所以说“绝对是变易”。这当然也不行,因为变易必得有什么东西变易。这样,我们对“实在”的见解通过不断改正以前的错误而发展,所有这些错误都是由于把有限的或有界限的某物当成好像可以是全体,从这种不适当的抽象化产生的。“有限物的界限不单是从外界来的;它自身的本性就是它被扬弃的原因,它借本身的作用转变成它的对立面。”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黑格尔哲学属于(38句一览)":/wenan/32124.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