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陶行知的主要思想主张(87句一览)
陶行知的主要思想主张
1、孩子怯生生地望了妈妈一眼,低声说:“我听见表里的嘀嗒嘀嗒的声音,想拆开看看是什么东西在响。我错了,不该把手表拆坏,惹妈妈生气。”
2、 新教育的功能:一是改良个人之天性,二是养成团队合作的好习惯,三是传承优秀的文化,四是成就教师自己的事业,让教师自己感受到一辈子从事教育事业是一件至高无上的事情,愿意沉下心来将这件事情做好。
3、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建立在“实、活”基础上的一种伟大举措,他自己的名字也改了三次:陶文濬——陶知行——陶行知——陶(行知行)。他崇尚理论结合实践,倡导了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人民大众所需要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
4、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
5、在这里,陶行知把杜威的“学校即社会”翻了半个筋斗,提出“社会即学校”,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生学习的东西太少,而且与社会生活是脱离的,就好像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抓来关在笼子一样,把社会生活搬进学校,学校的空间并没有扩大。“社会即学校”就大大地增加了教育的素材、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和场所,学生可以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因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教育的场所,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工厂、农村、店铺、庙宇、监牢都视为学校,成为课堂。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目的是扩大教育的范围和内容,使广大劳动群众的子女能够接受适合他们生活的教育。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6、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所提倡的师德规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徇私情。 热爱学生就要尊重学生。在这一点上,陶行知为我们树立了典范。在办学实践中,陶行知十分注意尊重学生意见。比如,晓庄师范停办,教师不能回校任职,学生便自动组织“儿童自治学校”。对此,陶行知异常高兴并写诗恭贺:“有个学校真奇怪,大孩自动教小孩。七十二行皆先生,先生不在学如在。”自治学校的学生认为这首诗中的“大"字需要改动,陶行知先生认为言之有理,马上改为“小孩自动教小孩"。 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他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
7、、针对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造成的问题,逐渐把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推行生活教育。要为学生提供动手,多动脑的活动,要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鼓励学生实践、开拓、创新,使学生得到真正的解放。(陶行知的主要思想主张)。
8、“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
9、 生活与教育密不可分。陶行知认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生活便受社会革命的教育”,“教育不通过生活是没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 而教育。为生活需要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是分不开的”。
10、其次,社会即学校。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创办人民所需要的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11、首先,要有“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其次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再次是“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最后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晓庄师范学校、上海山海工学团、重庆育才学校、南京燕子矶幼稚园为陶行知举办的主要的学校。
12、陶行知一生致力于民主运动和教育事业,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毛泽东语),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的开拓者。学前教育问题是陶行知先生一生中始终关心的问题,他身体力行地为我国幼教事业的发展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为我国学前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认为学前教育相当重要。在《如何使幼稚教育普及》中他写道:“教人要从小教起。幼儿比如幼苗,必须培养得宜,方能发荣滋长,否则幼年受到损伤,即不夭折,也难成材。”陶行知先生的学前教育思想,对发展和改革幼教事业,以适应21世纪的需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有如下含义:教学做三者不可分割,做是教与学的中心。教学做三者是密切相关的,但是都统一在做上。做是教的中心,也是学的中心,教者学者都要在“做”的实践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他以种田为例,种田要在田里做,便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教师拿做来教才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才是实学。他特别强调“做”在 获得知识过程中的作用。
14、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
15、到了朋友家里,陶先生见到那个孩子正蹲在院子的大树下,聚精会神地看蚂蚁搬家。夫人一见又来了气,正要骂他,陶先生立即劝住了。
16、“行动是老子,思想是儿子,创造是孙子,你要有孙子,非先有老子、儿子不可。”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意思是说,行动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一切知识都来源于行动,行动又是实践过程,如果抛开行动,那么一切思想创作,都将成为无源之水。
17、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六大解放,是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和民主教育思想的反映,可以理解为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原则。六大解放是指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眼睛、时间和空间,还儿童以自由,从而解放儿童的创造力。
18、一是说教育是来源于我们身边的生活,教育也是在社会之中;
19、这时陶先生开始演讲:“我认为,教育就像喂鸡一样。先生强迫学生去学习,把知识硬灌给他,他是不情愿学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过不了多久,他还是会把知识还给先生的。
20、 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21、教师怎样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陶行知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22、社会即学校的意思是社会其实是就是一个学校,社会是教育的范畴。通俗来说就是我们的教育要扩大到整个社会,而不是只局限与一部分。我们既要注重学校的教育,也要注重社会的教育。同时一个人在社会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而且学习也不能不考虑整个社会的环境。
23、 陶行知认为,衡量你所从事的教育是否是新教育,有三个基本的标准:一是“自新”,依据自身实际,走出自己的教育改革之路。二是“常新”,教育的改革和探索,每天都要做,日日新。三是“全新”,新教育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思想上都要新,如果骨子里还是既有的教育传统,仅仅做一些表面的文章,是称不上新教育的。
24、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5、社会即学校的意思是社会其实是就是一个学校,社会是教育的范畴。通俗来说就是我们的教育要扩大到整个社会,而不是只局限与一部分。我们既要注重学校的教育,也要注重社会的教育。同时一个人在社会中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而且学习也不能不考虑整个社会的环境。
26、那么如何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人?陶行知先生有以下三点思想。
27、1980年3月,该馆经整理后重新开放,共展出照片120幅,遗物、遗著200多件。
28、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个方面,而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29、 一个理论即生活教育理论,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名称。
30、育理论与实践研究,他的教育思想是其在学习和实践中积累的历练的对于教育和社会需求及人作为社会主体的发展,作用,人生意义等方面的认知。面对当时国内动荡不安的局面,局陶行知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直面挑战,探索救国的教育之路,进行实验。陶行知教育思想具有时代性,阶段性,更具有传承性,并体现着他为中国教育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31、陶行知先生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对我国教育的现代化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他不仅创立了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而且进行了大量教育实践。
32、 每天的一举一动,都在着力将自己引向最高尚、最完备、最有精神地位的学生,就是陶行知眼中的新学生。无论是在学校的课堂里,还是课外参与的各种活动,或者回到家里的生活,都是在学习。
33、陶先生以实践第一的观点,倡导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论。一切生活都是课程,一切课程也都是生活。劳动的生活是劳动的教育,艺术的生活便是艺术的教育,科学的生活就是科学的教育。“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做过了,理解了”,论证了“实践第一”观点的客观性和重要性。
34、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观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35、1946年7月25日上午,因长期劳累过度,不幸逝世于上海,享年55岁。
36、三大原理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本体论,也叫起源论,陶行知认定教育来源于生活,主张教育要依靠生活,改造生活。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认定社会本身就是一所大学校,主张教育要依靠社会的力量,应济社会的需要。教学做合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37、陶行知的乡村教育思想中希望通过乡村教育助民富,启民智,享民权,保民族。他提出教育与政治相配合,将生活用教育的方式加以改造,不是仅仅强调教育的中心地位,而是教育融入生活,坚决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并想以教育来唤醒民众,使中华民族团结起来,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第陶行知在乡村大力推广教育,促进其发展,他的乡村教育思想的光彩至今仍然历久弥新。劳苦大众的子孙可以有机会接受教育,体力劳作与学习知识想结合,这在中国教育历史上也是首例。第陶行知还认为品德对学生和教师都至关重要,他认为教师只有把品德高尚才能真正称其为老师,并且要以行为为学生做好的示范,还要积极的改造中国农村的现状,肩负重燃民族希望的责任。教师不单纯的是知识的教授者,更是学生的引导者,更要成为自我修养的.锻造者。教师应把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作为首要任务。第陶行知提出使乡村教育更加科学,强调科学、实际在乡村的推广和实践。陶行知改变了中国传统的以四书五经为基础的私塾教育模式,开创科学走下农村的新局面,并以教学实验的方法,帮助农民进行生产劳动,用科学武装农民的头脑,为他们解决难题,开拓视野。
38、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伴随“生活即教育”而来。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基本观点:学校要与社会统把社会办成一个大学校,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在内的大教育体系。这种学校以青天为顶,大地为底,人人都是先生、都是学生、都是同学。他说:“整个的生活,整个的教育,都统一在整个社会之中。"“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
39、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针对就中国的帝国主义“洋化教育”和封建主义“传统教育”而提出的。我国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进行,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是具有多方面的。
40、在创立生活教育理论过程中,陶行知又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他的“六大解放”观点对我们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1、怎么才能让公鸡吃米呢?他掰开公鸡的嘴,把米硬往鸡的嘴里塞。大公鸡拼命挣扎,还是不肯吃。陶先生轻轻地松开手,把鸡放在桌子上,自己后退了几步,大公鸡自己就开始吃起米来。
42、陶行知先生始终怀着圣徒一样的虔诚、激情、纯洁和献身精神歌颂爱、实践爱、创造爱,他或可被看作中国教育的“耶稣”、“摩西”,以自己的牺牲开拓着个人解放、民族解放的道路,可谓是中国教育的一座丰碑。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每个教育者都应像陶行知先生那样“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用陶先生的教育思想理论来指引我们的教育教学,从而促使我们每个教师能更好地看世界、看社会、看教育、看学生、看生活、看人生。
43、陶行知认为,自从有了人类社会,就有了人类的生活,也就有了人类的教育。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生活是不断前进的,教育也要不断进步。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44、热爱学生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他要求教师不仅上课对学生负责,课余时间也要严格要求学生,以免他们在闲暇时间做错事。对已经犯错误的学生,陶行知主张要用爱心去感召他们,让学生勇于改正错误。
45、“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用陶行知的话来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
46、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47、要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
48、小作者听到陶校长的谆谆诱导,连连点头说:“校长,我这下真的明白了你为什么要我们同学把学好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方法论这四门功课作为开启文化宝库的‘四把钥匙’的道理。我检讨,……”
49、推荐人:周小春 庆城县韩湾小学
50、陶先生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培养出来的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人中人的道理非常简单,崇尚真善美,反对假丑恶,实现生活本真、做人本真,回归人性,焕发童真。坚持以人为本,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民主的、互相尊重的、相亲相爱的。
51、 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52、 陶行知先生不但以自己一生的教育实践,树立起高尚师德的典范,而且对师德也很有研究。
53、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54、要是手脑联盟教用脑的人,用手就用手的人用脑教,一切人都把双手和脑拿出来用。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55、 每天的一举一动,都在着力将自己引向最高尚、最完备、最有精神地位的学生,就是陶行知眼中的新学生。无论是在学校的课堂里,还是课外参与的各种活动,或者回到家里的生活,都是在学习。
56、夫人有点愕然:“为什么呢?难道我这样做不对吗?”
57、 解放儿童的双眼 解放儿童的眼睛,就是要摘掉儿童眼睛上的“有色眼镜,使眼睛能看事实”,要破除封建教育使儿童脱离社会实际生活的做法,应培养儿童对自然和社会进行观察和分析的能力,培养他们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儿童的性情得到陶冶,意志得到锻炼。
58、他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为中国教育探寻新路。最可贵的是,他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索,又以“甘当骆驼”的精神努力践行平民教育,30年如一日矢志不移,其精神为人所同钦,世所共仰。(人民网评)
59、陶行知的“三大原理”是指: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①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指陶行知认为我们所教育的内容就来自生活,他提出教育要围绕生活、依靠生活,从而改造生活。所以我们也可以把这个思想叫做生活教育理论。②社会即学校,由于当时我们国家经济落后,资源短缺,所以陶行知认为社会本身就可以当做一所大学校,教育是要满足社会需要并且要依靠社会力量发展,所以这也可以叫做生活教育理论的场所论。③教学做合陶行知认为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密不可分的。他认为,事情如何做,就让学生学着如何做,学生如何学着做事的,教师就应该如何教,做就是学和教的源泉,所以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
60、传统教学中,学生围绕老师的思维方式进行学习,这种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不知不觉的将教、学、做分离了。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使我们呕心沥血备课,千叮咛万嘱咐,可谓煞费苦心,可到头来发现学生对我们的讲课毫不感兴趣。我们要改变教学观念,充分开发和利用一切教学资源,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加深和拓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
61、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创造教育是核心,民主教育是目标。择其精要,可用八个字来阐述。
62、 在创立生活教育理论过程中,陶行知又提出了创造教育思想。他的“六大解放”观点对我们培养儿童的创造力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63、摘要:陶行知,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为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他教育思想体系中,幼儿教育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造处独树一帜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国幼儿教育的平民化、科学化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陶行知先生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从人民大众的立场出发,积极创新,从理论到实践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陶行知先生的这些主张不仅对当时的幼儿教育起到了推动的作用,而且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幼儿教育和幼儿教育学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64、陶先生拿着那只坏表,带着孩子一起到了一家钟表店。修表师傅看了看坏表,说要一元六角修理费。
65、陶行知强调热爱学生要用真心、真情,因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66、四种精神是:“爱满天下”的大爱精神;“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奉献精神;“敢探未发明的新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的创造精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求真精神。
67、陶先生通俗易懂地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之能思;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之能干;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儿童的嘴,使之能讲;解放儿童的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社会;解放儿童的时间,不逼迫他们赶考,使之能学习自己渴望的东西。
68、陶行知十分重视学前教育,他认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之培养”。“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优良的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
69、 创造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创造是建立在“实、活”基础上的一种伟大举措,他自己的名字也改了三次:陶文濬——陶知行——陶行知——陶(行知行)。他崇尚理论结合实践,倡导了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人民大众所需要的生活教育理论和实践。
70、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可以概括为一个理论,三大原理,四种精神,五大主张。
71、陶行知是一位具有世界影响的著名教育家。他一生致力于中国人民的教育事业,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在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德育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72、“通力合作”“同心协力”是陶行知反复倡导的团结协作的师德规范。在l941年拟定的《育才创造年计划大纲》里,陶行知明确地把“以互助合作精神相待”作为一项重要的师德规范。
73、(3) 1935年,在中国共产d“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45年当选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兼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
74、 陶行知指出,在学校里学生自治有三个要点:一是班级、学校全体学生的参与;二是自己管理自己。三是模仿社会化的环境,练习自治。将这三个要点合在一起就是“学生结团,学习自己管理自己”。陶行知强调,要将学生自治作为一件大事来做,当个学问去研究,当个美术去欣赏。
75、五大主张是:行是知之始、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六大解放。行是知之始,是陶行知的哲学思想,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劳力上劳心、以教人者教己、即知即传都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在劳力上劳心,即主张手脑并用;以教人者教己,即主张教学相长;即知即传,则是主张随学随教。
76、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有三层含义:
77、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
78、解放儿童的大脑就是把儿童的头脑从固有的迷信、成见、曲解、幻想中解放出来,让儿童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79、教学做合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认定在生活中教法、学法、做法是不可分割的。主张事情是怎样做的,学生就应该怎样学;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就应该怎样教。教法和学法都来源于做法,统一于做法。
80、首先,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要修养到为人师表的地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自己应能做到。比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自己首先要有创造精神;要使学生成为品德高尚的人,教师就应当有高尚的师德,时时躬身实践,处处严于律己,给学生做出表率。
81、“教学做合一”的主张,强调了实践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助于培养年青一代的动手操作能力。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陶行知过于强调生活教育的价值,把生活教育看成改造中国教育、中国社会的唯一出路。他把“生活”和“教育”混为一体,从而降低学校教育的特殊作用。
82、陶校长知道了此事,也观看了小诗。次日,陶校长邀请小作者促膝谈心,和作者研究人生与数学的密切关系。
83、概括起来包括三大基本思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的意思就是说,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和目的,教育必须与生活相联系;只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才能教人积极向上。“社会即学校”是“生活即教育”的必然结论。
84、 陶行知说,教师要树立“不要名、不要利、只要教育好;不怕难,不怕死,只怕教育不好”的坚定志向。教育的乐趣就在于“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之;日视后进,骎骎日上皆我所造就着”。
85、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另一个目的是想改变学校教育只为有权有势阶级服务的现状,以此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
86、早在一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先生就已经在倡导“新教育”,并针对当
相关文章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陶行知的主要思想主张(87句一览)":/wenan/42929.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 上一篇:精选有关努力的名言警句和古诗(41句一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