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曾国藩的家风家训(99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8-17 阅读次数: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

1、 此外,他对弟弟们说:“子侄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

2、 曾氏家族在曾国藩的苦心经营下,成为方圆百里的大户,曾国藩死后,曾氏家族依旧代代出人才,兴旺了百年。

3、 从小事做起。古之成大业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曾国藩认为人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屑于做小事,大事又不会做。曾氏常对家人说:“绝大学问即在家庭日用之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要轻看了家庭中的日常琐事,这中间就包含着处事待人的绝大学问。家庭中大事不多,多的是小事。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便可以走出家门做大事。我们打开一部曾氏家书,迎面扑来的都是曾氏在告诉儿子从小事上做起:诚实,从不说假话做起;勤奋,从不睡懒觉做起;戒骄,从不讥笑人做起戒奢,从不坐轿做起;端庄,从步伐稳重做起。一桩桩一件件小事都做好了,人的总体境界就提高了。总结起来很简单,把一件件小事做好做顺,事业自然就水到渠成。

4、滑: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  

5、要注意的是,“威如之吉”,有威严才能走向吉祥,“威如”并不是家暴,威仪从哪里来?“反身之谓也”,就是做父母的懂得反身修德,自己做好榜样,也就是说,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威如”不单单是对别人严,还要对自己严,要经常反省自己的不足,这样威仪才能出来,你才能要求子女按照自己所说的去做,而不是“父不父、子不子”一般。

6、专:凡为一事,事皆贵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7、第就是要培养个人的读书兴趣与方向。曾国藩对两个儿子的教育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老大曾纪泽不喜欢科举考试,不喜欢八股文,喜欢西方的语言学和社会学,曾国藩就鼓励他按自己的兴趣方向去读书。而且对于曾纪泽感兴趣的西学,曾国藩自己不是太懂,但他为了儿子也努力地去看了不少书。后来,曾纪泽写成《西学述略序说》和《〈几何原本〉序》,这两本书出版,都是曾国藩亲自批阅后为之刻版发行的。

8、一直能获利的事不要做,所有人都想去的地方不要前去。所有人都希望得到的东西,或许有害。(曾国藩的家风家训)。

9、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要想自己好,家庭好,读书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读书能增长知识提升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涵养心灵,这两个方面同时发展,人才是一个健全的人。

10、“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曾氏深知身教重于言教的道理。他要求家人做到的一切,自己都先做到了,而且做得最好,其本身就是一部最具说服力的教科书。这点也尤其值得中国家长注意。

11、 他不光官当得出色,而且在家风的营造方面也是能手。

12、 家风养成人的性格,而性格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

13、 钱伟长回忆说,自己幼年里,受父亲和叔父影响很深,他们喜欢看书,我便也跟着看书,我看不懂的地方,他们便教我。

14、8月24日-26日,国学与教育高峰论坛暨第30期企业家国学践行公益研修班(简称国学班)将在长沙普瑞酒店盛大开讲。

15、这一点,看起来似乎有点知识分子气,太清高,但是事实证明曾国藩看得是很远的。中国大人物的孩子大都热衷从政,这个选择最大的问题是容易坏了心术。你从小就混在这个圈子里,你品质不可能好,结果整个家族风气也都败坏了。决定一个人成败的,是精气神儿,决定一个家族成败的,是风气正不正。一旦风气败坏,你这个家族就完了。

16、“有孚”,说明家人要有爱,但是过度的爱难免变成溺爱,所以要“威如”,即做家长的要有威严,威严要立足于平日的庄重和敬畏,不能父亲不像父亲,不随便说笑,恩威并施,这样子女才会学会如何处事做人,家庭也就和和美美。

17、恕: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  (曾国藩的家风家训)。

18、世界上哪有长久获利的事情,如果有能够一直获利的事情,那有可能是骗局,我们一定要保持理性的头脑,不要被眼前利益蒙蔽了双眼。而很多人争斗的地方你不要去,容易招致麻烦。正如《论语》中所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19、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20、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要想自己好,家庭好,读书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读书能增长知识提升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涵养心灵,这两个方面同时发展,人才是一个健全的人。

21、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22、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23、望所有父母都能能从曾国藩家书、家训中收获教育孩子的方法,在育儿路上多读书、多思考、多学习,取其精华发扬光大!

24、同治三年,曾国藩夫人、女儿、媳妇来到安庆督署,曾国藩“共办纺车七架,每日纺声甚热闹。”贵为总督家属,却要自纺棉纱;堂堂督署后院,终日响着纺车声,可见曾国藩治家之严与曾家家风之淳厚。

25、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的“八目”,是一整套做人做事成人成才的自我教育体系。曾国藩最令人惊叹的是他真是按着这个干,老实干,对别人对自己都自我解剖的干,而且是很有恒心的干,一干一辈子,大拙胜巧地把自己铸造成了一个非凡的人物。

26、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曾国藩家书家训,当然可以拿来当书读!但是,我还是要重复一下这对联句一一

27、在祖父治家“八诀”的基础上,他扩充提出了八本家训:

28、我们看曾国藩家族,后代里当官的不多。不光是曾国藩的直系后代是这样,他的几个弟弟的后代也是这样,这显然是受曾国藩的影响的。

29、对于入睡越来越晚的现代人来说,早起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但曾国藩家族家风的一大特色,便是规定必须高度重视早起。

30、释义:对于一碗粥或一顿饭,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

31、第即使科举成功,进入仕途,当了官,那又怎么样呢?曾国藩自己身为官场中人,他对当时官场的势利和虚伪太了解了。官场是一个最污垢的地方,不光古代如此,现在也是这样。他看到,大多数读书人在官场上沉浮多年,结果是混到了功名利禄,发了家,晋了级,但是丢失的却是初心和人品。可以说,大部分官员,都成了贪官,也成了小人。

32、 而一个家庭有好家风,更是关系着个人命运乃至国家的命运。

33、  在后来的通信当中,我们经常能看到曾国荃对自己在北京的表现表示后悔。比如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六月十四日信中,二十五岁的曾国荃说:“弟深悔早岁留京未自伏案用功,任意使气,不听大兄之教诲。”

34、一无可恃,就是不留财产的真谛所在。让孩子觉得没有父辈可以庇荫和凭靠,才会真正自己去努力。这一点,才是留给孩子最大、最可靠的财产。

35、 好的家风,处处有“德”,比如,家庭和睦,兄弟相让,一家人相敬如宾。

36、曾国藩认为,“儿女越贫贱,越知生活之艰难;越知发奋,亦就越易成器”。“而世家子弟条件优越,易犯奢侈”;一门心思都用在追求豪华的生活上,不仅难以成才,而且还会由此变坏。因此世家子弟欲成大器,就须”崇俭”,“以戒奢侈为要义”,努力像普通贫寒子弟那样生活。基于这种认识,他对家庭的物质生活管束很严,规定甚细。他们家日用家具是“但求结实,不求华贵”。文房四宝是“但求为寒士所能备者,不求珍异也”。每月生活所需银两, 限一成数,另封秤出,本月用毕,只准盈余,不准亏欠"。吃饭方面,他自己经常“夜晚不用荤菜,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后辈则夜饭不荤,专食蔬菜而不用肉汤”。穿衣方面,他自己“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要求子女“衣服不可多制,尤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婚丧喜庆则“一切皆从俭约”,就连他亲母的丧事,也照一般人家开席用菜,“不用海菜”。

37、  性格憨直的曾国潢认为曾国藩站着说话不腰疼,把他说得什么也不是,一气之下写了一封三页长的回信。他在信中指责曾国藩“待人不恕”,说他“月月书信徒以空言责弟辈,却又不能实有好消息,令堂上阅兄之书,疑弟辈粗俗庸碌,使弟辈无地可容云云”。

38、明:人贵自知,自知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39、  这种长子心态,不可避免地导致他和兄弟们经常会发生小的摩擦。

40、曾国藩说:“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很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其气质”。要想自己好,家庭好,读书是第一等重要的事情。读书能增长知识提升技能,更重要的是能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涵养心灵,这两个方面同时发展,人才是一个健全的人。

41、曾国藩要求家人所做的事情,他自己不仅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人格力量比一些刚性的规定更有用,曾国藩这种高大的形象,这种厚重的人格魅力深深的印刻在他子孙后代的心里,这种力量兴许比他的家书对后代的影响更大。

42、但就是这条裤子的一个青色花边让曾国藩觉得太繁复、太华贵了,就指责小女儿不应该穿这样的裤子,让她赶快换掉。小女儿赶紧回到房间换了一条没花边的绿裤子。

43、这是一场值得一看再看的演讲,十多年来长传不衰,身为父母的你,决不能错过。

44、 性格好的人,面对生活有信心,可以走的更高更远。

45、曾国藩是一个善于从古代先哲吸取智慧的人,也是一个善于把书本与人生联系起来思考的人,而且他特别善于从中抽取出可以指导人生的信条与经验。我国现代社会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已经能受到严峻的挑战,所以现代教育应该把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和弘扬现代文化放在一个重要位置引起高度重视。

46、同是读儒家圣贤书的,一个致力成为圣贤的曾国藩,一个终成为杀人禽兽的曾国藩!

47、挺:艰难险苦,坚定意念。决不气馁,振作精神。  

48、忍: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愤争。  

49、见人耳语,不可窃听。恐所言之事,其人避我。又恐正值议我短长,闻之未免动意,且使其人惭愧无地自容矣。

50、这属于中道的思想,既不放纵,也不太严。可见,父亲在家里一定要有尊严,父亲没有尊严,父子之间毫无规矩,嘻嘻哈哈,到关键时候管不了子女,就说明你没有威严,你说的话,子女不相信,他们没有把你当成家长一样尊重。

51、谦:谦虚谨慎,好学穷理。满则招损,谦者受益。  

52、展:化大事为小事。将难办之事搁置起来,留待最佳时机解决,使之更加完满。

53、说起早起,曾氏家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曾国藩的祖父曾星冈年轻时是一个“浪子”,爱好声色犬马,性情懒惰,“与裘马少年相逐,或日高酣寝”,太阳晒屁股了,他还在呼呼大睡。

54、曾国藩曾经告诉家人,他的衣服一共不过三百两银子,做了一件衣服之后,会十几年乃至三十年都在穿用。曾国藩不仅在穿着等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子女,而且在日常饮食上也有严格的要求。曾国藩吃饭的时候,碰到饭里面有带壳的谷物的话,他要把这个壳磕开,把里面的谷物吃掉。

55、泪目!!!当铲车遇上了大卡车,这就是我们的中国啊......

56、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57、但是,曾国藩也同时提出:“治家贵严,不可拘束过甚。”也就是说,在严的同时,也不可对子女过分拘束,一点小事情就吹毛求疵,子女被管教得喘不过气来,感到无所适从,做什么事情都感觉在违背父母的意愿,这样的教育反而会适得其反。

58、俭:俭以养德,贫而自强。物欲丧志,侈以败业。  

59、曾国藩一生做事成功,有一个重要原因,他善于逆向思维。他要让自己的家族长远发展,首先就思考研究历史上很多家族为什么迅速衰败。他说:

60、刘清之《戒子通录》: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61、曾国藩的小女儿曾纪芬晚年留下一个年谱,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在她十几岁时,跟随母亲来到曾国藩任两江总督的总督府。小女儿入总督府总要穿得体面一些,光鲜一点,所以上面穿了一件蓝色的小夹袄,下边穿了一条缀青边的黄绸裤,就这条黄绸裤其实也不是她的,而是她的长嫂,也就是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过世的妻子留给她的。

62、第三看:看后代子孙有没有在读圣贤的经典,“人不学,不知义,不知道”。

63、重:心胸宽博,举止端庄。步履稳重,字墨刚劲。  

64、对于勤。曾国藩要求子女黎明即起,"莫坠高曾祖考以来相传之家风"。在曾家,男子每天的主要任务是读书写字做文章,除此之外还必须参加一些诸如打扫卫生、喂鱼养猪种菜之类的体力劳动。曾国藩归纳为“书、蔬、鱼、猪、早、扫、考、宝”的治家八事,其中除“考、宝、书”讲的是祭祀、待邻、读书外,其它五事讲的都是劳作。他反复叮嘱:“此八事纵不能一一亲自经理,而不可不识得此意。”女子则要求每天都必须做些针线活,还要求学会做小菜,下厨房做饭。

65、   曾国藩非常注重子女教育与家风培养,对后人产生了重大影响。两百多年来,自他以下八代人中无一“败家子”,有名望者多达240余人,构成了一个声名远播的华夏望族。曾国藩说:“吾不望代代得富贵,但愿代代有秀才,秀才者,读书之种子也。”

66、“居家以不晏起为本”,早起同样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67、 还有一点,也是最重要的,曾国藩不留钱财给子孙。

68、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69、曾国藩认为,“儿女越贫贱,越知生活之艰难;越知发奋,亦就越易成器”。“而世家子弟条件优越,易犯奢侈”;一门心思都用在追求豪华的生活上,不仅难以成才,而且还会由此变坏。因此世家子弟欲成大器,就须”崇俭”,“以戒奢侈为要义”,努力像普通贫寒子弟那样生活。基于这种认识,他对家庭的物质生活管束很严,规定甚细。他们家日用家具是“但求结实,不求华贵”。文房四宝是“但求为寒士所能备者,不求珍异也”。每月生活所需银两,限一成数,另封秤出,本月用毕,只准盈余,不准亏欠"。吃饭方面,他自己经常“夜晚不用荤菜,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后辈则夜饭不荤,专食蔬菜而不用肉汤”。穿衣方面,他自己“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要求子女“衣服不可多制,尤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婚丧喜庆则“一切皆从俭约”,就连他亲母的丧事,也照一般人家开席用菜,“不用海菜”。

70、  做读书明理的君子。咸丰六年,已为湘军统帅的曾国藩认认真真地给时仅九岁的次子纪鸿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那么,什么是君子呢,曾氏接着说:“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此君子也。”意味着勤劳俭朴,能靠自己的力量生存,不怕劳苦,可以过好日子,也能过苦日子,这种人就是君子。这就是说,曾氏不期盼子孙做大官,做出人头地者,他只希望子孙能通过读书明理这个途径做品性良好的人。在这方面曾氏最有见识之处在于不仅要子弟读八股文等应试书籍,更重要的是要读于身心事业有实际作用的书。读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中的经典,而经典之所以称之为经典,就是其中的智慧、思想都是经过实践检验了的,也是最值得后人学习与吸取的。学习别人的智慧与思想,让作者的高能量场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重塑我们的观念和行为,让我么变的更宽厚更智慧。

71、第“一书不尽,不读新书”。曾国藩主张一本没读完,就不要忙着去读其他的书,这实际上就是沉浸的读书法。

72、 陈家是书香门第,祖父陈宝箴21岁便中得举人,他的文才、韬略和办事能力,深为曾国藩所赏识,称他为“海内奇士也”。

73、曾国藩所说的“不严则子弟之习气,日就佚惰”这种现象,在大户人家,尤其是富贵人家,确实特别多,这些人家的子弟可以说吃穿不愁,想做的事情几乎没有做不到的,自然就为所欲为了,这样的话,带来的流弊不可胜数,一个家族就被这些人给败掉了。

74、忠:办大事要树立好品牌。事上以忠,办公事须如己事。

75、余自十月初一立志自新以来,虽懒惰如故,而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十月二十一日立誓永戒吃水烟,洎今已两月不吃烟,已习惯成自然矣。予自立课程甚多,惟记茶余偶谈、读史十面、写日记楷本,此三事者誓终身不间断也。  评:曾国藩参学修身的形象从这段文字跃然纸上。实际上,曾国藩每天有个完整的12条功课单,包括主敬、静坐、早起、读书等等。反映出他思想深处的精气神,也能看出他的正心诚意、经世致用、体悟恳切的风格。

76、曾国藩认为,“儿女越贫贱,越知生活之艰难;越知发奋,亦就越易成器”。“而世家子弟条件优越,易犯奢侈”;一门心思都用在追求豪华的生活上,不仅难以成才,而且还会由此变坏。因此世家子弟欲成大器,就须”崇俭”,“以戒奢侈为要义”,努力像普通贫寒子弟那样生活。基于这种认识,他对家庭的物质生活管束很严,规定甚细。他们家日用家具是“但求结实,不求华贵”。文房四宝是“但求为寒士所能备者,不求珍异也”。每月生活所需银两,限一成数,另封秤出,本月用毕,只准盈余,不准亏欠"。吃饭方面,他自己经常“夜晚不用荤菜,以肉汤炖蔬菜一二种”,“后辈则夜饭不荤,专食蔬菜而不用肉汤”。穿衣方面,他自己“忝为将相,而所有衣服不值三百金”。要求子女“衣服不可多制,尤不宜大镶大缘,过于绚烂”。婚丧喜庆则“一切皆从俭约”,就连他亲母的丧事,也照一般人家开席用菜,“不用海菜”。

77、第“一书不尽,不读新书”。曾国藩主张一本没读完,就不要忙着去读其他的书,这实际上就是沉浸的读书法。

78、 陈寅恪幼承家训,很早就把读书同正心、立志与做人结合起来,在阅读大量经史著作的同时,儒家以仁为核心的伦理观念,濡染了他幼小的心灵。

79、六尺巷训诫: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存,不见当年秦始皇。

80、 晚年,当他的官级越升越高时,财富和地位自然也跟着水涨船高。

81、第一看:看子孙睡到几点,假如睡到太阳都已经升得很高的时候才起来,那代表这个家族会慢慢懈怠下来。

82、 勤勤恳恳,保持简朴的品格,这就是好的家风。

83、在孝的方面,曾国藩堪称模范。曾国藩对祖父母、父母极其恭敬孝顺。他始终以很低的姿态给父母长辈写信,常常盛赞其德其行,时时嘘寒问暖,经常禀报商议家事,恳请兄弟子侄尽孝尽责。曾国藩经常为不能亲身孝敬父母长辈而内疚惭愧。道光二十九年四月致诸弟信中说:“我在京寓,食膏粱而衣锦绣,竟不能效半点孙子之职;妻子皆安坐享用,不能分母亲之劳,每一念及,不觉汗下”。当父母长辈稍有病恙,曾国藩深切担忧,他说:“祖父大人之病,日见日甚如此,为子孙者远隔数千里外,此心何能稍置”。当母亲病故时,曾国藩更是哀痛不已,深深自责。咸丰二年七月给纪泽的信中说:“余德不修,无实学而有虚名,自知当有祸变,惧之久矣。不谓天不陨灭我身,而反灾及我母。回思吾平日隐匿大罪不可胜数,一闻此信,真无地自容矣”!

84、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好书可明理,明理,依理行事便是君子。

85、圆:既讲原则,也讲艺术。举止留心,内方外圆。  

86、敬:平易近人,不卑不亢。内外兼修,乐道人善。  

87、  季洪是曾国藩幼弟曾国葆的字。曾国藩的意思是这个弟弟天资一般,可能功名路上走不远,不如好好练练字,将来在家里帮帮忙。就像他的叔叔曾骥云,虽然一辈子都是个老童生,但是在家里帮着管管家务,也算有功于家庭。

88、曾国葆后裔中有十余人进入军界,其中五人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曾广泰和曾广荣在国民d军中先后授予少将军衔。曾昭懿是曾国潢的曾孙女,她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博士,曾任北京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曾国荃的玄孙曾宪朴,曾任农业部经济作物总局副局长。

89、  (来源:光明网 (编辑:康慧珍)《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2:〈曾国藩家书〉与曾氏家风文化》张宏杰著岳麓书社出版)

90、静: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静坐克己,静坐反思。静能生动,更能制动。

91、我们为什么读书?是为了学习别人的智慧与思想,让作者的高能量场影响着我们。知识性的东西会随着时间而不断更新,但思想性的东西、智慧性的东西,越经过时间的沉淀,就越有学习的价值。所以,读书最大的捷径,就是读经典。经典一定要精读,因为从学习的效率上来说,精读要比泛读还要重要。泛读虽然也能学到不少东西,但学得多,忘得也多。但精读就不一样,能吃得深、吃得透。

92、诚: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诚所至,始终如一。  

93、有必不可行之事,不必妄自轻营。有必不可劝之人,不必多费唇舌。

94、对于家风家教,世人景仰曾国藩。下面让那个我们走近曾国藩的家风家训与教子之道。

95、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礼让邻里,他的回信只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这个故事所讲的就是清朝父子双宰相的张英和张廷玉家。

96、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97、浑:难得糊涂,愈致混淆。藏锋剑锐,戒骄装愚。  

98、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从心态上进行放松,是松字诀的最高境界。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曾国藩的家风家训(99句一览)":/wenan/45771.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