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牛根生说过的话(66句一览)
牛根生说过的话
1、↑↑↑点击↑↑↑蓝色课程名字↑↑↑即可查看课程详细资料↑↑↑
2、5月21日南宁站《“互联网+物业”运营管理及物企升级发展之路》←点击查看
3、牛根生,各位都听说过吧,牛根生就是现实版的丁元英,牛根生最显著的思维特点是逆向思维。他的发散性思维和横向思维都是从逆向思考中衍生出来的。
4、牛根生说:“要想知道,打个颠倒。不管螺丝怎么设计,正向拧不开的时候,反向必定拧得开。山重水复,此路不通的时候,换换位,换换心,换换向,往往豁然开朗,柳暗花明。”(牛根生说过的话)。
5、2006年,我初出茅庐,这十六字从那时映入眼帘,就总如明灯般映照我的为人处事。
6、蒙牛有了自己的工厂后,“虚拟联合”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延伸。目前,参与公司原料、产品运输的600多辆运货车、奶罐车、冷藏车,为公司收购原奶的500多个奶站及配套设施,近10万平方米的员工宿舍,合起来总价值达5亿多元,没有一处是蒙牛自己掏钱做的,均由社会投资完成。
7、伊利和蒙牛,是我们熟知的奶业“两大巨头”。而蒙牛,就是牛根生创办的。
8、组建团队,要让大家受益,人心才会聚在一起,企业才能越做越大。(牛根生说过的话)。
9、牛根生解释说:“在用人上,我们是有德有才,破格录用;有才无德,限制录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至于德重要还是才重要,我认为,如果才气很大,德性不好,对企业的破坏性可能就非常大。
10、牛根生的逆向思维是怎样炼成的?首先是从小受到了家庭的影响。
11、至于我的d组织关系问题,也希望按有关规定办理。
12、如何缓解矛盾,就很考验新团队的管理智慧了。但归根结底,牛根生的一句话很有道理,小胜凭智,大胜靠德。
13、牛根生说:我一定要把企业办成“大家的企业”;如果办成了某一家某一姓的,那将是我最大的失败。
14、无论是请吃饭、送礼物还是拜大年,蒙牛的规矩是:挣钱多的请挣钱少的,职位高的送职位低的,当官的拜当兵的,反之就被视为违规,有搞不正之风之嫌。逢年过节,领导送你礼物是正常的,你送领导礼物就意味着你俩是一对“黑人”。
15、我在蒙牛创业的8年间,最重要的事就是培训,最累的事也是培训。我走到哪就培训到哪。如果不能把你的员工培训到你想达到的标准,你就难以达成目标。即使在成立之初,企业最困难的时候,我们每星期仍组织学习会,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信息沟通,二是培训。顺便说一句,我们历来重视沟通,蒙牛企业文化中有“四个98%”:资源的98%是整合,品牌的98%的是文化,经营的98%是人性,矛盾的98%是误会。
16、我学习期间所发生的种种事情,使我不得不考虑我的“今后”,于是有了办海鲜大排档的想法(在九月份天骄宾馆会议的前夕,陈惠湘说下一步需要我“偏安”,指点我把公司的一些小企业搞起来,大企业就不要考虑了。我提出了办海鲜大排档,陈说,这就委屈你了,我说,我委屈无所谓,他说,办这件事郑总肯定会同意。),我以为,办海鲜大排档丝毫不与伊利的利益冲突,我原想,把这一切告知郑总,由于他在青岛开会没有说成话,他从另外的途径了解到这一信息,从外地回来之后,我约郑总谈话,他说没有时间,两天后,新的“游戏规则”制定出来后才接待我,“游戏规则”规定既不准我办,也不准伊利人投资,断了我的退路。
17、你还记得牛根生吗?屈指一算,他淡出公共视野,淡出中国企业家的圈子,已经有好几年了。如今,当我们再一次思考人性的伪善属性,很自然就想到了他。但他不是惟一的伪善之人,事实上每个人都是,区别在于,他被发现了,而你我却还在暗自窃喜。
18、关于牛根生,其实人们已经无话可说。我们可以说牛根生没有败给人际关系,没有败给制度设计,但他实实在在败给了他一向引以为傲的道德建设。当我们对他的观察越过人性、越过制度,最终不得不指向道德的时候,我的内心所有的思考,只剩下连绵的唏嘘。一个口口声声呼喊道德的人,他的道德底线究竟在哪里?
19、5月27日广州站物业企业内训师特训营←点击查看
20、在牛根生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后,大家还是全心全意地向这个目标奔去:盖全球样板工厂,建国际示范牧场,放眼华尔街牵手摩根,开拓香港市场并最终上市,打北京、上海几大战役,天上有航天员,地上有运动员,形成海陆空的整体进攻态势。
21、多少历史教训告诫中国乳业:质量是生命。不管蒙牛规模多大,全球排名是哪个位置,都要时刻牢记质量安全。如今中国乳业巨头伊利和蒙牛,已经代表中国乳业整体水平,只能让品质越来越好,只有每天不断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优质乳,才能够推动中国乳业向前发展。
22、其他企业教育员工“以厂为家、努力奉献”,牛根生却告诉员工“给自己干活最快乐”。
23、与“唯才是举”的用人观念不同,牛根生也很少提“以人为本”的空洞理念,牛根生常说的一句话是“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他在人才使用上坚持“以德服人”的用人准则。
24、当时,孙伊萍与团队讨论的新蒙牛愿景是:第与客户、员工、股东及所有利益相关方共成长;第要做质量最好、最专业、最专注的乳品公司。但事后来看,作为职业经理人,孙伊萍更多是从股东、客户和团队方面考虑,其实她忽略了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消费者。
25、这是牛根生众多经典语录中的一句,无论何时,不管是做事业还是做人,都相当有道理。这么多年,从当初默默无声,到后来做大做强,老蒙牛人都明白这一点。
26、借用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法则:“今日的问题来自昨日的解”,我有必要也应该说明事情的原委,以便大家能客观、实际地对待我,进而对我们伊利的事业负责。
27、1999年蒙牛成立之初,牛根生在蒙牛品牌营销上的两个经典策略就体现了两个逆向思考:
28、1983年进入乳业工厂,从基层干起,直至担任伊利集团生产经营副总裁(同时也是伊利创始团队成员);
29、根据百科资料,在牛根生创业之前,他长期任职伊利副总裁。创业之后,仅仅用了8年时间,“将蒙牛打造为全球液态奶和中国乳业的双料冠军”。
30、后来的事实证明,牛根生的很多企业理念,都来自于他对道德的理解。当他越过这一点,他必然会遇到更加重要的企业制度命题。是的,那个时候的牛根生非常固执地越过现代企业制度,越过企业的自然人产权制度,豪迈地抵达了他的道德理想国。我们看到,当牛根生把自己的产权意义稀释之后,他必须借助于道德宣讲。人们在媒体上看到的牛根生,看上去总是一副高迈的道德课讲师形象,似乎他只属于国家,属于人民,转眼之间,他成了国家的牛奶形象代言人,成了日日夜夜眷念人民身体健康的天使。
31、还有一件事,就是“曲艺节”的事。曲艺节期间,安排演员在金川演出,事后我才知道郑总曾责成胡副总负责,他在安排工作时,理应与我这个冷冻公司的总支书记沟通,但他没有找我,所以我不知道。当时金川的有关负责人员找我,说安排在餐厅演出,我说餐厅太小,建议改为露天演出,之后,他们又说在停车场演出没有大的扩音设备不行,并说经费问题不好解决。我说,经费万一解决不了,我要那么多年薪做什么,可从年薪中支出。虽然我不兼任冷冻公司的经理,但我还是冷冻公司的d总支书记,有关精神文明的事,他们找我也是应该的。我为演出出主意、想办法,却没想到也成了我的错误。至于伊利个别员工在伊利报上发表文章“表扬”我,此事我一无所知,也不是冷冻公司领导的安排。
32、有一位驻外干部到国外出差,购回一些化妆品,回来后送给总部的几位平级或上级的同事,被发现后,收的人如数退款,送的人受到d内警告处分。
33、(牛根生留在公共视野里最后的印象,是慈善家。)
34、以上我陈述的是事实情况,如果各位有兴趣或有机会,这些都是可以落实的,一直到现在为止,我认为,郑总所举出的事,都是因为误解而造成的。
35、牛根生自己所获年薪、红利、奖金其中80%都用在了员工和弱势群体身上。建立“老牛专项基金”后,它的收益则完全用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
36、蒙牛把这种“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研发与销售在内,生产加工在外——的企业组织形式,称作“杠铃型”。
37、有意思的是,尽管也许有着不为外人所知的隐情,但蒙牛的牛根生和伊利的郑俊怀,这对曾经同事多年,又打过多年“擂台”的欢喜冤家,在财富面前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郑俊怀似乎要把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来,而牛根生则把本来属于自己的财富拿了出去。
38、最近,一封当年牛根生离开伊利的辞职信曝光,一切疑问就此揭开......
39、正像韦尔奇思考战略致力于向“反大众化的方向”思考一样,牛根生在品牌经营和营销上也非常善于运用逆向思维实现出其不意的效果。
40、1958年出生不到1个月,就被父母以50元卖掉;
41、半年之中,在中国乳制品企业销售收入排行榜中,蒙牛由千名之末蹿升至第119位。
42、卢敏放上任39天后,在一次走访终端市场的时候提到了2020年战略。卢敏放希望通过整合股东的全球资源、供应链和研发优势,聚焦品牌与产品,持续学习不断创新,提升产品营销能力、运营效力,打造更加适合蒙牛的渠道模式,使蒙牛真正成为具有国际化水平的企业。
43、这“三个如果”是老蒙牛三大管理思想的“三个三原则”之其实通过浅显的话语,阐述了蒙牛的用人观。这对于新上任的卢敏放来说,在组建新团队的时候尤为重要,究竟是任人唯才,还是任人唯亲,显然,他急需启用一大批干事的人。因为,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讲,最终都需要靠业绩说话,这一点,前任留下了太多教训。
44、小学课本里头,伟大领袖毛主席说虚心使人进步。我也一直这么在学习中前进着。
45、消费者都不是傻子,因此企业在产品宣传和品牌推广方面,一定要实事求是。在信息获取极度便捷的今天,消费者更加理性,消费认知也极大提高,因此,企业要积极与消费者沟通,把产品好处告诉给消费者,同时也要听取消费者的意见,不断改进自己。
46、有些企业对那些能力强、业绩突出,但是品行较差的骨干员工,因为使用不当或者难以忍痛割爱,导致管理越来越混乱,甚至最终毁灭了整个企业,老板缺少的正是这种“大胜靠德”的思维观念。
47、在蒙牛创业之初,当牛根生大胆起用年仅32岁的杨文俊出任液态奶事业部总经理时,遇到了很大阻力,许多人都认为杨文俊太年轻了,虽然他做出了一些成绩,但是如果担任蒙牛“掌门人”,认为“经验不足,需要培养”。
48、牛根生的成功,首先来源于他超常的创新思维,其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就是逆向思维。如果说电视剧《天道》中的主角丁元英这样的运筹者在生活中的原型,非牛根生莫属,他们的思维模式有很多相似之处。
49、自从宣布裸捐后,牛根生位于呼和浩特市那栋1000多平方米的豪华别墅迎来了数批来自全国的记者,人们试图找到答案:别墅的主人为什么要做出这种“前无古人”的举动。
50、因此,不管是目前出于前面的伊利,还是位列第二的蒙牛,都不应该因成绩骄傲放纵,也不能为一时处于弱势而放弃目标。如此大体量的企业,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循序渐进中,做好产品,把握好机会,每天突破自我,就是进步。笑到最后的人才是胜者。
51、五月份为扩大冷冻生产,随郑总去外地考察,在郑州会议上,鉴于“扩张问题”,久久定不下来,我失口说了一句:“这届领导班子干不了大事。”我原以为郑总会让我进一步说明理由,但这使郑总非常恼火,他脱口让我辞职,这成为事情发展的转折点,使我有了辞职的想法,返呼后,第三天,我向郑总提出了辞呈。可能考虑到后果,郑总要我严守秘密,不得泄露辞职的信息,并说明如要辞职可安排适当的时机,比如通过安排学习等加以实施。
52、蒙牛被评为“最佳雇主”后,牛根生写了一篇《让员工“51%给自己干”》的文章,牛根生说:“有些走上管理层的干部,可能没有过这样的体会,或者缺乏“打个颠倒”的家教,所作所为,经常使员工不痛快。”
53、 这显然是牛根生有意为之的人生归宿,他希望自己是一种美好道德的化身,他认为他的力量来源于此。可是直到现在,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通,一个那么迷恋道德,口口声声以人民的身体健康为使命的企业家,怎么会在他的产品里添加一种对人体只有害处的工业原料。可以这么说,河北的三鹿出事之后,人们并没有完全绝望,毕竟三鹿的公共形象和道德形象相对弱势,只有当牛根生和他的蒙牛也卷进三聚氰胺之后,人们才完全陷入绝望的悲伤之中。由于多年的道德宣讲,消费者几乎把牛根生当成了一名道德的完人,以为牛根生会有所担当。但是人们看到,牛根生没有这么做。即使三鹿丑闻暴发,牛根生还是坐怀不乱;即使国家质检总局查出了蒙牛的婴幼儿奶粉同样有问题,他也只是蜻蜓点水地说要在蒙牛查清事故责任人并严惩;即使蒙牛的液态奶被爆有毒,牛根生的选择也只是回避和藏匿,他始终没有站出来道歉,没有站出来忏悔;即使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辞职了,牛根生还在稳坐江山,一夜之间,他成了蒙牛股价崩溃的三聚氰胺,他的行为加速推动了蒙牛被消费市场和资本市场双重遗弃的进程。
54、“有心人”擅长“三大做”:做事、做势、做市。
55、但牛根生反其道而行之,提出了“先建市场,再建工厂”的思路,把有限的资金集中用于市场营销推广之中,然后把全国的工厂变成自己的加工车间。
56、接着,牛根生与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开发了新的产品,然后再与国内的乳品厂合作,以投入品牌、技术、配方,采用托管、承包、租赁、委托生产等形式,“借鸡下蛋”生产“蒙牛”产品。
57、他们的思维是:因为“非典”将人们堵在家里,电视成为联系外界的主要窗口,正是品牌传播的好机会,别的商家都撤了广告,正好可以更加突出蒙牛品牌的宣传效果。
58、有问题就拿“差额工资”,没问题就拿全额工资。成绩卓越就拿超额工资,铸成大过就拿负数工资。
59、如今距离卢敏放的百日计划还剩不到20天,他已经在悄无声息中完成了内部组织架构调整,对孙伊萍时代的“常低冰”三大品类管理系统进行改革,把原来与冰品归为同类系统的乳饮料划归常温乳制品旗下,并把奶粉独立出来,成立新事业部,最终形成常温、低温、奶粉和冰品等独立事业部。
60、“吃亏是福,占便宜是祸。”这句话更是妇孺皆知的民谚。这也与他的座右铭“小胜凭智,大胜靠德”以及他信奉“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哲学相吻合。因此,当企业崛起后,牛根生逐步由企业家转型为慈善家。
61、包括我捐出全部股份创立“老牛专项基金”,也是想把自己奉行的“财聚人散,财散人聚”的经营之道,“克隆”到我的百年之后。当然,作出这样的“示范动作”,我自认为也是一种“培训”。
62、我想起耶和华带着人们走出埃及的时候说过的话,“不可做假见证陷害人”,这至高的教训历历在目,可是我们却听不见;我还想起上一次耶稣来临的时候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义人,所有人都有罪,可是我们不相信这样的教训,太多的人当自己是完人,太多的人把自己渐渐打造成了美好道德的化身。口口声声教训别人,惟独忘记了教训自己。
63、集团公司自今年元月开始集团化运作后,在我分管生产经营工作的过程中,感到运作中有些部门配合不协调,一些问题久拖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工作难以开展,加之我的不平衡感,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我给集团最高领导写了封信,叙叙衷肠,希望得到郑总的理解与支持,可是事情不像我的想像那样,很可能正是这封信是以后事态发展的一个原因,现在回想起来,当初如果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不写这封信会不会更好?
64、很多人都认为牛根生是在"放卫星",太冒进。但是牛根生的回答是:因为我胆子小才定这么一个指标,如果换成别人当总裁,那可就不是100亿元,而是200亿元。
65、我们知道,即使人的“克隆”合法化了,也只能复制肉体,永远无法再造出一个社会意义的“第二自我”。但经由培训,人却可以把自我的先进部分,有效地“移植”到一个或多个别人身上,从而发扬广大。这种“移植”,或许可以视作观念的“克隆”、技能的“克隆”或者模式的“克隆”。
相关文章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牛根生说过的话(66句一览)":/wenan/48346.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 上一篇:精选坚持努力奋斗不放弃的句子(68句一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