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批评道德绑架的名言(66句一览)
批评道德绑架的名言
1、事实上,每个人的朋友中都有先进与落后的,问题在于我们怎样去帮助后进朋友,使他进步,切莫跟着他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够朋友”。——谢觉哉
2、这句话只是教育者的严于律己,而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
3、展现“亲民形象”。职工家庭中凡有婚丧嫁娶之事,是这位领导尽情表现、尽情展示的特别舞台。首先,他会多次下发通知,要求其他职工都去帮忙。让当事人感恩到他这位领导的关心。其次,他会连续坚守在现场,借机与各种人员拉拢关系。在不知情人看来,这是一位多么体贴亲民的领导啊。而实际上,通过这种“过分”帮私忙的方式,即可达到要求别人“随时回报”,也利用这种难得良机,拉拢了关系,塑造形象,可谓一举多得。
4、首先,这个观念是不对的。现在的多数孩子不缺夸奖,相反缺的是批评,缺的是“苦难教育”,缺的是“挫折教育”。
5、10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毛泽东
6、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也曾经表示,这句话本来的含义,应该是强调教育者对孩子的一种责任与信念,和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份责任、信念与严格要求,让许多教育者创造了“教育奇迹”,这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中不乏生动的案例。因此这句话不能简单地否认,而应该承认它有一定的真理性:不要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但是,这句话只是教育者的严于律己,而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
7、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8、Thereareno studentswhocannotbetaught/educated.
9、(点评)如果按照“无知”和“无耻”程度打分,我给这句话五星。
10、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战国)庄子
11、品读法谚,可感世界优秀法律文化,含英咀华,为我所用。
12、有很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英)莎士比亚
13、味甘终易坏,岁晚还知,君子之交淡如水。——(南宋)辛弃疾
14、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元曲选。争报恩》
15、Itisyour praiseandencouragementthatmake/producegoodchildren.
16、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17、李镇西认为,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最多占三分之另外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学生所受到的非学校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学生的自我教育。“我们不能做超出我们能力和责任范围的事,我们只能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这样,即使个别学生最终也没有被‘教好’,我们也问心无愧!”
18、善意会被利用,真心也会被践踏,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有好归宿。可人这一生最难得的幸福,是明知世间险恶,还仍相信美好。
19、不要靠馈赠去获得朋友。你须贡献你诚挚的爱,学会怎样用正当的方法来赢得一个人的心。——(希腊)苏拉格底
20、这句话表面上是对教师师德的一种赞扬,然而,教师也是一种职业,教师也要吃穿住行,大部分的教师都是正规的大学院校毕业出来的具有专业技术职能的人员,有自己的一技之长,教学本来就是自己的谋生手段,如果吃不好穿不暖,甚至病怏怏的,怎么可能有一个良好的状态去教授学生?为什么一定要将教师框架于“清贫”之内呢?这难道不是对教师的一种道德绑架吗?(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第三中学教师丁海燕)
21、在用道德绑架刘强东之前,上帝发问:你能确保你自己是圣人吗?
22、历史上,法学界曾对诸如洞穴奇案、电车难题等经典案例争论不休,处于不同研究领域的法学家们分别给出了各自的答卷。对此,张明楷教授在本书中基于刑法学的视野,提出了阻却责任的紧急避险说及特定情况下的违法阻却说。(29)其认为,虽然“人是目的不是手段”,但“紧急时无法律”,“目的合法手段就合法(Cuilicitusestfinis,Etiamlicentmedia)”,“用任何方法挽救自己的生命都应当允许”,因此上述行为原则上成立阻却责任的紧急避险。若牺牲对象已特定化,面临必然牺牲的结局,且客观上无法行使防卫权时,可阻却违法。
23、人生结交在终始,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
24、(27) 转引自张明楷:《法益保护与比例原则》,《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7期,第92页。
25、三朋四友,吃喝玩乐,这叫做“酒肉朋友”,朋友相聚,不谈工作,不谈学习,不谈政治,只谈个人之间私利私愤的事,这叫做“群居终日,言不乃义”。——谢觉哉
26、于是在没有掌握使用方法的情况下,对孩子一顿乱夸。一般情况是,最初会有一定效果,但后来就是折腾了大人,糊涂了孩子。更有甚者,孩子变得听不得批评,甚至不能接受自己有任何错误。这样的孩子在集体中最容易受挫,也不容易交到朋友,对于孩子的个性发展极为不利。(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枫树山大桥小学校长邹硕)
27、品读法谚,可得西方理论发展轨迹,融合交流,推陈出新。
28、批评我们的人,让我们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和我们竞争的人,激发了我们的潜力。欣赏我们的人,给予了我们自信。
29、不论是多情诗句,漂亮的文章,还是闲暇的欢乐,什么都不能代替无比亲密的友谊。——(俄)普希金
30、研习法律,需要一部启蒙书,以引领法科学生走向研究之路。从此角度观之,本书无疑是十分成功的。本书既是一本文学色彩浓厚的刑法启蒙书,又是一本理论观点发人深思的刑法总论论文集,曾长期占据法学类热销书排行榜前列,为无数学子开启了刑法之门,并引领其走上了刑法研究的道路。
31、趋炎附势的小人,不可共患难!——(英)拜伦
32、品读法谚,可知国内外法学思想差异,改造焕新,适用本土。
33、(8) 参见张明楷:《宪法与刑法的循环解释》,《法学评论》2019年第1期,第19页。
34、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如果这是教师的自励,我对这样的教师表达十二分的崇敬;如果有人以此苛求教师,我对这样的苛求者表示十二万分的鄙夷!”甚至有特级教师这样说道。
35、(10) 姜涛:《抽象危险犯中刑、行交叉难题的破解——路径转换与立法创新》,《法商研究》2019年第3期,第80-81页。
36、友谊的基础在于两个人的心肠和灵魂有着最大的相似。——(德)贝多芬
37、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38、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
39、(6) (德)克劳斯·罗可信:《刑法的任务不是法益保护吗?》,樊文译,《刑事法评论》第19卷,第148页。
40、Takingupteachingmeanslivinginpovertyandsolitude.
41、在金波看来,“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是对教师的激励——教师要不断提高教育水平。那些“会教”的、“能教好”的老师,也是逐步成长起来的。如果在教育教学中遇到了困难,学生没有取得自己期望的进步,教师应反思自己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及时总结提高,选择更合适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从而达到教育目的。那么,就不仅是学生进步了,教师也进步了。
42、(2) (德)拉德布鲁赫:《法教义学的逻辑》,白斌译,《清华法学》2016年第4期,第205页。
43、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博才咸嘉小学教师向旻旻:
44、(15) 劳东燕:《事实归因与刑法中的结果归责》,《中国法学》2015年第2期,第131-159页。
45、行善比作恶明智;温和比暴戾安全;理智比疯狂适宜。——罗·勃郎宁
46、郑启乐是一名职业学校的教师,工作之初,他就时常在各种会议和讲座上听到陈鹤琴先生的名言:“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成为郑启乐职业生涯中最初的成长动力。
47、例如,劳东燕教授提出事实归因与结果归责区分下的因果关系构造,其在事实归因层面认为应依次使用条件说、NESS标准及概率提升型标准认定;在结果归责层面认为应区分因果类型,以造成型因果、引起型因果、义务型因果、概率提升型因果加以判断。(15)上述因果关系理论数近年来较新颖的观点,事实归因与结果归责二分的观点值得赞同,但其依旧未克服结果归责层面的弊端,仍会出现认定上的随意化、个人化。目前我国刑法学界的主流因果关系理论为相当因果关系说(合法则的因果关系说)(16)及客观归责理论,而张明楷教授则属合法则的因果关系说的支持者。根据张明楷教授的观点,判断因果关系可分为三步:首先,应检验某行为是否实质符合某罪的构成要件行为。因客观归责理论属构成要件理论,此间判准可参考其部分具体规则。若某行为根本未创设法不允许的风险,或者未以法律上的重要方式上升风险等,应认不符合实行行为。(17)同时,还应考量注意规范保护目的(18)与结果回避可能性;(19)其次,经检验涵摄成立的实行行为经合法则的判断,一般应认成立事实归因;再次,属结果归属层面的判断。此间可能出现介入因素的影响,需借助介入因素的异常性、介入因素对结果发生的作用力及原行为导致结果发生的危险性大小三个判准判断之。(20)
48、解铃还须系铃人。想不被这些所谓的名言坑,教师得从自身出发解除这些枷锁。
49、10真正的朋友有三种:爱你的朋友,忘你的朋友,恨你的朋友。——桑弗
50、但上述结论或面临道德上的不接受。诚然,道德与舆论影响审判有时会推动司法改革的进程,但司法实践如何处理法律与道德的边界存疑。法律与道德的区分,是法理学长久的关注领域,并引发了实证主义法学派与自然法学派的长久之争。如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的代表人物哈特认为,道德规则与法律规则不同,至少存在四个判准:重要性、豁免于有目的的故意改变、道德违反的任意性以及道德压力的形式,其中最显著的区别在于社会压力形式的区别;(30)而自然法学派一般认为,“法律人为判断法律命题之真假而采用的标准,并非完全是事实性的,它们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道德性”,其中最极端的理论则认为法律与正义具有同一性。(31)虽然二者区分的见解如云,但最关键的区分应在于法律的外在性与道德的内在性。(32)在当代司法活动中,张明楷教授认为,应维持法律与道德的二分格局,“道德绑架审判”之现象应避免,使“法律归法律,道德归道德”;同时,应搭建起民意与司法间合理沟通的桥梁,将常识判断作为检验学理的工具,并注重国民预测可能性。
51、正如徐显明教授道,大学乃研究之学,继承学统之学。本书为刑法学子们开启了刑法学理广阔世界的大门,以法谚为引,将带领其继承学统,坚定前行。
52、(28) (日)山口厚:《刑法总论》(第三版),付立庆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24页。
53、其次,夸孩子怎样夸?什么时候夸?什么样的孩子需要夸?这都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什么事情都一水儿地夸奖,肯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54、投之以木瓜,抱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经》
55、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短,但你能控制它的质量;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能呈现笑容;你不能控制他人,但你能把握自己;你不能预知明日,但你能把握今日;你不能每样胜利,但你能事事尽心。
56、Teachingis themostgloriousprofessionunderthesun.
57、最后,夸奖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孩子们各有不同,教育的最好方式应该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夸奖应该也只能是教育方式方法中的一种,要与其他方法并用才能培育出更好的孩子!
58、阴险的友谊虽然允许你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小惠,却要剥夺掉你的珍宝——独立思考和对真理纯洁的爱!——(俄)别林斯基
59、不是铁器的敲打,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粗糙的石块变成了美丽的鹅卵石。
60、基于刑法这一保障法、后盾法的特殊部门法定位,此种特征尤为明显。如果刑法人动辄要求立法、随意批评法律,则法律危矣。“唯一可行的办法是,在理解过程中充分体会作品语言所表达的内容,严格按照作品内容所启示的范围和可能接纳的理解去展开解释。”(4)
61、我不能让人变得更好,除非他们身上还残存着善良;我不能让人变得更聪明,除非他们身上还有些许理智。——康德
62、面对这样的领导,我一直是无语。因为,处在领导班子之中,不能不和领导保持一致。又因为,这位领导的道德操守如此表里不我实在不愿意与之为伍。我能做的是,洁身自好,敬而远之。
63、(13) 详见刘艳红:《客观归责理论:质疑与反思》,《中外法学》2011年第6期,第1216-1236页;周光权:《客观归责理论的方法论意义——兼与刘艳红教授商榷》,《中外法学》2012年第2期,第225-249页;张明楷:《也谈客观归责理论——兼与周光权、刘艳红教授商榷》,《中外法学》2013年第2期,第300-324页。
64、比如,要求一个军人舍身救人,否则就要谴责,这就是道德绑架;要求一个富人掏钱支持希望工程,这尽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个人不掏就要谴责,这也是道德绑架,因为这并非他的道德义务;
65、这句话提得最多的,是教育培训机构。做父母的经常被这句响亮的口号所迷惑,其实真正懂教育的人,是不会说这种违背教育规律的话的。拔苗怎能助长?这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假命题。近几年,孩子因学习压力过大、课外兴趣班被迫学得太多而走上极端的报道屡见不鲜。孩子的童年是一次旅行,而不是一场比赛,人生不是百米跑,而是一场长长的马拉松。我们应该把眼光放长远,着眼于孩子的整个人生。将孩子培养成一个身心健全的人,而非学习机器,才能给他一个幸福的人生。
相关文章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批评道德绑架的名言(66句一览)":/wenan/5299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 上一篇:精选痕迹造句(20句一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