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曾国藩家风家训(51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9-05 阅读次数:

曾国藩家风家训

1、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2、  曾国藩是毛泽东、蒋介石以及大学问家梁启超一致推崇的人

3、大多人家期望子弟做大官,然而曾国藩却教育自己的儿子,不必汲汲于做大官,而要做一个读书明理的君子,还要能固守清寒、朴素的耕读家风,而不要传染了仕宦人家的不良风气。再者,还希望儿子不求富贵功名,而求学做圣贤。事业成败,不是个体所能够把握的;而道德、人格的养成,却只要自己努力便可把握,与外在的机遇、命运并不相关。

4、我们今天也常讲,孩子有一个青春叛逆期。叛逆是怎么形成的?有时和父母的挑剔、拘束过甚脱不了关系。可见,父母在严格管理孩子的同时,一定要给他一个自由的空间。否则,孩子被过分管束,他的天性就被完全遏制。所以,治家贵严,但不要走极端,要学会宽严并施,给孩子一个成长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孩子会觉得宽松、不拘束。

5、曾国藩以史为鉴,通过大量的家书为载体向子孙后代阐述该如何立身处世。

6、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朱子家训》仅522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7、曾国藩曾经多次与其弟曾国潢提及“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老家安徽桐城的宅子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信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

8、功名官爵,货财声色,皆谓之欲,俱可以杀身。

9、曾纪泽的儿子曾广铨,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和满文,承父业,曾担任晚清政府驻韩和驻德大使,后来他还担任过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总办,也是著名的翻译家。除了曾广铨,曾氏家族中还出现了曾约农、曾宪森等翻译家。

10、不论是修身自律,还是齐家治国,“勤”字都是不二法门。

11、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应该时刻教育子女,以俭朴为得,不可铺张浪费;如在金钱上,合理消费,合理理财;在物资上,珍惜资源。

12、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写字,凡事都有极困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13、他还告诉兄弟子侄们务必谨记祖父的“八个字”治家方针:“考、宝、早、扫、书、蔬、鱼、猪。”即祭祀、睦邻、早起、扫地、读书、种菜、养鱼、养猪。“八字口诀”在家书和家训中的出镜率相当高,几乎可以称为曾国藩的座右铭。

14、无论是戎马生涯还是在总督衙门,他每天晚上都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读书,读诗书文章至少两到三卷,然后用一定的时间课子读书。直到临死前两天,曾国藩还在读《理学宗传》。

15、曾国藩家书广为流传,曾家子孙没有‘纨绔子弟”,曾国藩的后人在200多年间个个出人头地,不得不说,这与曾国藩一直要求后代必须要做到的一个字有密切关系。

16、子女的教育是经常性的,不是偶然性的。偶尔的教育肯定没有效果,子女也不会把它当回事。曾国藩后来把子女带在身边,就是要勤教,把教育子弟作为常课。

17、轻财足以聚人,侓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18、对于入睡越来越晚的现代人来说,早起是一件异常困难的事情,但曾国藩家族家风的一大特色,便是规定必须高度重视早起。

19、  勤能补拙,省能补贫。勤俭之人,定会有所出息。

20、巧辩者与道多悖,拙讷者涉者必疏,宁疏于世,勿悖于道。

21、素食则气不浊;独宿则神不浊;默坐则心不浊;读书则口不浊。

22、决不可存苟且心,决不可做偷薄事,决不可学轻狂态,决不可做惫赖人。

23、纪泽儿记性平常,不必力求背诵,但宜常看生书。讲解数遍,自然有益。

24、在家书尤其是家训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曾国藩通篇大段讲读书心得和读书之法。他青年时即开始研读“二十三史”,编纂过《经史百家杂钞》《鸣原堂论文》《十八家诗抄》,留下了《求阙斋读书录》。他认为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他自己也充分体会到阅读的乐趣:“每夜分辄取古人名篇高声朗诵,用以自娱。”所以对于孩子读什么书,如何读书,曾国藩有一套成熟的规划。

25、有教养的家庭,父母会以身作则,从小培养孩子的宽容大度的心,这种品质,又会反过来深刻的影响他们的一生。

26、  曾国藩的一生,不是在险恶的官场中搏斗,就是同太平军和捻军厮杀,他驰骋疆场,徘徊官场,谙熟人场,之所以能够左右逢源,功成名就,全在于其用心之深,殚精竭虑。其一生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精于揣摩人性,把握人心。无论是识人、择人、用人,还是管人、防人、制人,都用心研究,能够将各种人牢牢控制在股掌之上,为他成就大事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从而对人生的各种变局了然于心,能屈能伸,可方可圆,进退自如。

27、每夜认明恒星二三座,不过数月,可毕识也。凡做一事,无论大小难易,皆宜有始有终。

28、家规家训,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灯塔,能指引他们一直走在正确的路上,并深远的影响着他们往后的人生。

29、只要让孩子养成读书的习惯,孩子必然一生受益。

30、  0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

31、张英看了信后,认为应该礼让邻里,他的回信只写了四句话:“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也主动让出三尺房基地,“六尺巷”由此得名。这个故事所讲的就是清朝父子双宰相的张英和张廷玉家。

32、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33、  只有俭朴之人,才会懂得珍惜;当然,过度的俭朴也会适得其反,成了吝啬,这其中的度也要把持好。

34、薄福之人过享其福,必有忽然之祸。贯贫之人不安其贫,必有意外之忧。

35、事情多么简单,与疑心之人交往,也将变得复杂;前景多么美好,与贪利之人合作,终将不欢而散。

36、三是他认为读书应看专集,不读选本。“吾教诸弟读书无别法,但必须看一家之专集,不可读选本以汩没灵性。至要至要!”

37、 0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

38、第17集:先晓事后办事第18集:合众人之私以成一人之公

39、他认为作文贵在有峥嵘之气、光明俊伟之象,所以,当他看到孩子们做的《登九峰山诗》时,认为“文气俱顺,且无猥琐之气”,甚为欣慰。

40、曾国藩曾经多次与其弟曾国潢提及“六尺巷”的故事。清朝康熙年间,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老家安徽桐城的宅子与吴家为邻,两家院落之间有条巷子,供双方出入使用。后来吴家要建新房,想占这条路,张家人不同意,双方争执不下。这时,张家人一气之下写封信给张英,要求他出面解决。

41、二十年来治一怒字,尚未清磨得尽,以是知克己最难。

42、人在幼年的时候,精神集中,长大之后,思想就容易分散,所以需要在幼年的时候对人进行教育,不要错失良机。

43、《曾国藩家训》是2006年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由成晓军,唐兆梅整理所得。本书主要从为人处世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曾氏家训和家书等内容,是一本非常有史学价值的书籍。

44、一个家族绵延兴盛两三代可以依靠祖父辈的积累荫护,可若想靠祖产兴旺数代则是不可能的,曾国藩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事实,他曾经对家人说,“仕宦之家,不蓄积银钱,使子弟自觉一无可恃”,因此,“绝不留银钱与后人”。

45、  展: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

46、  耐:人生六耐,缺一不可;临危应耐,耐以生存;

47、  滑: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

48、有些父母很喜欢把“孩子还小”挂在嘴边,殊不知:12岁之前你不管孩子,12岁之后你再想管都管不了了。

49、  曾国藩的一生,不是在险恶的官场中搏斗,就是同太平军和捻军厮杀,他驰骋疆场,徘徊官场,谙熟人场,之所以能够左右逢源,功成名就,全在于其用心之深,殚精竭虑。其一生周旋于各色人等之间,精于揣摩人性,把握人心。无论是识人、择人、用人,还是管人、防人、制人,都用心研究,能够将各种人牢牢控制在股掌之上,为他成就大事打下坚实的人力基础,从而对人生的各种变局了然于心,能屈能伸,可方可圆,进退自如。

50、到曾国藩的晚年,为了勉励两个儿子及诸侄辈,在《诫子书》中写下了日课四条,作为遗嘱,那就是“慎独则心安、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习劳则神钦”,简单概括就是八个字:“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曾国藩家风家训(51句一览)":/wenan/5558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