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读书人谦虚的成语(87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9-06 阅读次数:

读书人谦虚的成语

1、彬彬有礼 (解释):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出自):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叔孙通定礼仪,则文学彬彬稍进。” (译文):叔孙通制定礼仪,就文学彬彬有礼前进。

2、解释: 抛出砖头,引来白玉。用没有价值的事物引出有价值的事物之意,比喻用粗浅、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成熟的意见。

3、开卷有益:正如前面鼓励的读书,记住,每天都要读书,读书人的眼神都是更明亮的。 

4、每当我做作业时,笔尖沙沙响,好像小鸟在对我唱歌,又好像在鼓励我:“你要不怕困难,勇攀高峰。”(读书人谦虚的成语)。

5、东汉时代,有一位名叫魏昭的人,当他还在童年求学的时候,看到郭林宗,心想这是一位难得的好老师,便对人说:“教念经书的老师是很容易请到的,但是要请到一位能教人成为老师的人,就不容易找到了。”所以他就拜郭林宗为老师,而且派奴婢侍奉老师。

6、她站了起来,回答得那么准确,那么自然,那么流畅,似乎早有准备似的。

7、远见卓识:不要说远见是属于CEO的事情,年轻人要胸怀大志。从小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关注和发展相关领域的知识积累、前沿观察和思考,久而久之就可以培养出远见了。 

8、出处:《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黾勉从事,不敢告劳。”

9、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10、含有“雨”字的成语大雨倾盆血雨腥风风雨交加风调雨顺枪林弹雨风雨同舟风雨无阻 未雨绸缪和风细雨狂风暴雨满城风雨滂沱大雨春风化雨风雨飘摇 斜风细雨

11、谦虚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qiānxū,指虚心,不夸大自己的能力或价值;没有虚夸或自负,不鲁莽或不一意孤行。还指当一个人有信心地做出决定或采取行动之前,能够主动向他人请教或征求意见的习惯。

12、(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

13、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一章:“听说李闯王谦躬下士,对读书人十分珍重。”

14、他这个调皮鬼,书念得太快了,劈劈啪啪,像是炒花生米一样。

15、(南朝人江泌小时家贫,白天要帮助家里做些杂活维持生计,晚上他抓紧时间来学习,由于买不起烛火,就只有站在月光底下读书,月亮西坠。他爬上梯子接着读,经常因困倦从梯子上摔下,爬起来后接着读书。)

16、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  

17、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18、谦恭下士----旧时指达官贵人对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谦虚而有礼貌。

19、万紫千红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姹紫嫣红花红柳绿百花争艳  锦上添花 火树银花昨日黄花春花秋月过时黄花花团锦簇花枝招展

20、数字成语一唱一和一呼百应  一干二净  一举两得  一落千丈一模一样一暴十寒 一日千里一五一十一心一意  两面三刀  三长两短  三番五次三三两两 三头六臂三心二意三言两语四分五裂  四面八方  四通八达  四平八稳 五光十色五湖四海五花八门五颜六色六神无主七颠八倒  七零八落 七拼八凑七上八下七手八脚七嘴八舌八面玲珑  九死一生九牛一毛

21、描写说的成语直言不讳无所顾忌拐弯抹角真心诚意故弄玄虚侃侃而谈滔滔不绝 闲言碎语虚情假意推心置腹旁敲侧击喋喋不休慢条斯理含糊其词 唠唠叨叨  自圆其说振振有辞肆无忌惮大言不惭娓娓动听绘声绘色 对答如流

22、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  

23、深思熟虑:平日就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久而久之你的头脑就越来越聪明灵活,思考速度也就会越快。 

24、“谦尊而光”也出自《周易·谦》。《周易·谦》云:“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孔颖达疏:“尊者有谦而更光明盛大,卑谦而不可逾越。”意思是尊者谦虚而更显示其美德。

25、刍荛之见、刍荛:割草打柴的人。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

26、(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夹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他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27、译文:郑谷改齐己《早梅》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齐己惊讶不已,不由得整理三衣,恭恭敬敬地向郑谷拜了一拜。从此,众多读书人就把郑谷看做齐己的“一字之师”。

28、(朱买臣,字翁子,是吴地人,家里贫困,喜爱读书;不善于置办财产家业,常常割草砍柴卖了来购取粮食。担着一捆柴,边走边高声诵读文章;他的妻子也背着柴跟随着他,多次阻止朱买臣,让他不要在路上高声歌唱,朱买臣歌唱声更大,妻子对此感到羞愧,要求离开他,朱买臣笑着说:“我五十岁命该富贵,现在已经四十多了,你辛苦了很久了,等我富贵了,我要报答你的功劳。”) 

29、(出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d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进取的精神。”

30、(董仲舒,是广川郡人。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董仲舒足不出户,三年间不曾到屋旁的园圃观赏,他治学心志专一到了如此程度。) 

31、含有一组反义词的成语千呼后拥东倒西歪眼高手低口是心非头重脚轻有头无尾前倨后恭 东逃西散南辕北辙左顾右盼积少成多同甘共苦半信半疑大材小用 先人后己有口无心由此及彼天经地义弄假成真举足轻重南腔北调 声东击西转危为安东倒西歪反败为胜以少胜多

32、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入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其后,有辟举法行,虽未入仕,亦得辟为令。”

33、出处:《易·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

34、(一毛不拔)最吝啬的人。(一步登天)最长的脚。  

35、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36、“持之以恒”这条成语出自《周易·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这也是华夏民族进取精神的一个重要表现。华夏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面对各种坎坷磨难,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民族进步和发展的追求。可以说,正是这种“持之以恒”的品格,才使华夏民族始终保持了顽强的生命力。

37、人不可以不就师矣。——(汉)王符《潜夫论•赞学》

38、骄傲  马虎  自满  刻苦 努力  谦虚  勤奋  认真 专注  

39、励精图治:如同奋发图强,在我们有限的青春时光中,去发挥和激昂无限的可能吧! 

40、《尹文子·大道上》:“齐有黄公者,好谦卑。有二女,皆国色。”

41、小飞坐在座位上,埋头只顾写呀写呀,笔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断的泉水涌流出来,用不到一节课的时间,一篇作文竟全写好了。

42、描写春天美好的成语春光明媚万紫千红春雨如油生机勃勃春色满圆春意盎然鸟语花香 春暖花开  百花齐放和风细雨

43、​“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44、含有两个动物名称的成语鹤立鸡群 鸡鸣狗盗 鹬蚌相争蚕食鲸吞蛛丝马迹龙争虎斗龙马精神 龙飞凤舞 龙腾虎跃龙骧虎步 龙潭虎穴龙跃凤鸣 车水马龙指鹿为马 兔死狐悲鸡犬不宁 心猿意马 狼吞虎咽

45、进取精神是华夏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中的“自强不息”这条成语,就是对这种精神的经典概括。作为一种精神,它是华夏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精神力量,也是华夏民族薪火相传、继往开来的精神动力。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自强不息精神始终是华夏民族拼搏进取、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力量源泉。

46、(示例):在成绩面前,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47、出自《魏书·崔光传》:“(崔光)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

48、含有“水”字的成语水流湍急水平如镜高山流水千山万水水滴石穿水乳交融  滴水不漏 杯水车薪洪水猛兽流水无情

49、奋发图强:同学们,立大志,要实现大志,需要我等的努力。因此,青春年华去努力拼搏,是最壮丽的历程!

50、带有“龙”字的成语生龙活虎龙争虎斗龙马精神龙飞凤舞龙腾虎跃龙骧虎步画龙点睛 龙潭虎穴  龙跃凤鸣车水马龙

51、译文:重视教育是建国的根本,培养人才是治理国家的首要任务。

52、出处:《诗经·大雅·板》:“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53、崇山峻岭山明水秀山穷水尽大好山河刀山火海 地动山摇  高山深涧悬崖峭壁峰峦雄伟漫山遍野江山如画锦绣山河

54、《周易·谦》中有“初六:谦谦君子,用涉大川,吉。《象》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也”的记载,后形成了“谦谦君子”和“卑以自牧”这两条成语。“谦谦君子”当初是指非常谦虚、非常有修养的人。后来语义发生了变化,才用来指那些故作谦虚而实际虚伪的人。“卑以自牧”则是要求保持谦虚的态度,提高自身的修养。

55、分类  归纳  概括  咀嚼  理解  类比  剖析  钻研  斟酌  

56、(李密听说包恺先生在缑山,就想去拜访。他用蒲草作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读书。)

57、一得之见、见:见解。谦虚的说法,指自己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58、描写情况紧急的成语千钧一发 刻不容缓 迫不及待 十万火急 火烧眉毛 燃眉之急 

59、光明磊落:君子慎独,就是说作为君子即使一个人在的时候都是当作身边很多人在关注着你,你的独处的言行依然要符合的道德规范。青年的朋友们,让我们从小就坚持光明磊落的行为吧! 

60、(西汉时期,钜鹿有个名为路温舒的少年,家里十分贫穷,没钱读书,只能让他去放羊,但他并没有放弃学习。放羊时,路温舒发现河边有一种叶子很宽的蒲草,就编成席子,把借来的书抄在上面。他从抄书中学到不少知识,最终成为西汉时有名的法律学家。)

61、一举多得:同理事半功倍,做事情前做好筹划,多思考多合作,就会通过一件事情收获更多的结果。 

62、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盛:大;副:相称,符合。名望很大的人,实际的才德常是很难跟名声相符。指名声常常可能大于实际。用来表示谦虚或自我警戒。

63、(例句):阁下既~,弟先须请教宗旨何如?★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64、首尾同字的成语微乎其微神乎其神天外有天痛定思痛数不胜数举不胜举人外有人 防不胜防  忍无可忍闻所未闻

65、管见所及、管见: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

66、博览群书  持之以恒  水滴穿石 有始有终  日积月累

67、意气风发:年轻人嘛,就是要朝气蓬勃、挥斥方遒! 

68、三命而俯、旧是指官职步步上升,态度也愈加谦虚。

69、出自《周易·序》“有大者,不可以盈,有大而能谦必豫”一语中的“大而能谦”这条成语,后用来指既有一定的知识、名望、地位或财产等,又能够谦虚待人的人。

70、《周易》成语中,提倡这种宽容精神的还有“殊途同归”。《周易·系辞下》有“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记载,后形成了“殊途同归”这个成语。现在我们使用这条成语,一般是指“走不同的道路而到达同一个目的地,比喻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得到相同的结果”,但其语源却是提倡不同派别、不同类型的思想相互渗透、彼此交融,从而在共同的目标下实现有机的融合,实际表现的是宽容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即强烈的兼容意识。

71、陈学昭 《工作者是美丽的》上卷三二:“她被邀着讲了几句话,无非是谦虚几句,比如她到这个地方是来向大家学习的等等。”

72、博古通今——博古知今东倒西歪——东扶西倒; 

73、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得太公《阴符》之课。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74、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

75、解释: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自己的教育事业。

76、(一柱擎天)最长的棍子。(气吞山河)最大的嘴。  

77、(释义):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78、满招损,谦受益、自满会招致损失,谦虚可以得到益处。

79、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朱舜水集•劝兴》

80、(出自):《老子》第二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81、(先生嘴里不断地诵读六经的文章,两手不停地翻阅着诸子百家的书籍。对史书类典籍必总结掌握其纲要,对论说类典籍必探寻其深奥隐微之意。广泛学习,务求有所收获,不论是无关紧要的,还是意义重大的都不舍弃;夜以继日地学习,常常终年劳累。先生的学习可以说勤奋了。)

82、(解释):居:承当,占有。原意是任其自然存在,不去占为己有。后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

83、字斟句酌  循序渐进  由表及里  质难问疑  寻根究底

84、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85、自力更生:其实尽管我们可以有很多朋友,很多外力,但最终人生是我们自己去度过去体验去成长,没有人可以取代。也正如温总理鼓励灾区人民要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去自救救他。还是那句话: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86、解释:虚:谦虚;谷:山谷。胸怀象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读书人谦虚的成语(87句一览)":/wenan/56418.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