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老子的名人名言(38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9-07 阅读次数:

老子的名人名言

1、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道德经》(老子的名人名言)。

2、1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道德经》

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生养了万物,但不居为己有;做了事情,但不恃功自傲;大功告成,但不坐享自居;正因为不居功,所以功绩不会失去)––––––––功成身退,是中国人的保身之道。说明人治社会是多么的凶险和莫测。

4、“道”不是现象,是不可以被感知的:“视之不见名日夷,听之不闻名日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这是说,“道”是不确定的,人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因此把它叫“夷”、“希”、“微”。“道”不是感官的对象,表明了“道”的超越性。“道”本“无名”,有时可以用“一”、“朴”来表示。“昔之得一者:天下得一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以灵,谷得以盈,万物得一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道”又被形象化地比喻为“谷”、“谷神”、“玄牝”:“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阳,冲气以为和。”这即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

5、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6、译文:“宠”来了,就很高兴;“宠”走了,就很失落;“辱”来了,就很伤心;“辱”走了,就如释重负。一颗心随着外界的毁誉飘来荡去,再不能有片刻的安宁清净。喜怒无常,悲欢不定,就象生了大病一样。

7、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老子的名人名言)。

8、1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

9、老子名言: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10、10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道德经》

11、28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道德经》

12、老子的.人生格言有哪些?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老子人生格言,希望能够帮到您!

13、“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此话意即:知道雄大的一面,但自己谨守雌弱的一面;知道光彩的一面,但自己安于暗昧的一面;知道荣耀的一面,但自己宁守卑辱的一面。中国人以柔克刚,太富有计谋了。

14、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5、(《孟子》)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曰:“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16、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17、衣食本为保命、养命,若有人为求衣食,终日奔波拼命,以致衣食得来,而病疾却至,乃至早亡,却又何苦呢?

18、老子名言: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19、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20、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21、感悟: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自古都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每个人的看法不同看到得东西不同,所有每个人的境界不同,凡事都有两面,有的人行善的善果,有的人行善不一定就得到善果。就像达摩祖师所说的一样,行善不能总挂在心理面你做了多少善事,多么多么的伟大,这样的善是虚伪的也是无有功德的,一切随缘。

2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23、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经》

24、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25、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6、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27、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28、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30、老子名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3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32、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33、(译文)前一句形容人的心境本是空明和宁静的状态,只因内心的欲火与外界的扰动而闭塞不安。

34、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35、老子对于事态发展的具体分析,贯穿了老子所谓“物极必反”的辩证法思想。他认识到,柔弱的东西里面蕴含着内敛,往往富于韧性,生命力旺盛,发展的余地极大。相反,看起来似乎强大刚强的东西,由于它的显扬外露,往往失去发展的前景,因而不能持久。在柔弱与刚强的对立之中,老子断言柔弱的呈现胜于刚强的外表。

36、“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居住要善于择地,心灵要深沉如渊,交友要表现出仁善,语言要令人信服,施政要无为而治,办事要沿用窍门,行为要待机而动)–––––––中国的学问皆是谋略学。

37、衣食本为保命、养命,若有人为求衣食,终日奔波拼命,以致衣食得来,而病疾却至,乃至早亡,却又何苦呢?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老子的名人名言(38句一览)":/wenan/56743.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