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陈独秀大传简介一生(67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9-07 阅读次数:

陈独秀大传简介一生

1、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陈独秀在中国一大上被缺席选举为__。远在广州的陈氏听到这个消息后,该是怎样的心情呢?兴奋、惊喜、冷静、怀疑、忧惧?八年之后,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十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开除陈独秀d籍的决议案》,陈氏听到这个消息,又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政治上的游戏规则,非陈氏这样“侠骨霜筠健,豪情风雨频”的狂士所能理解并操作。陈独秀只能是陈独秀,永远不能形成一个“陈独秀d”或“陈独秀派”。后来,他的托派学生们再次将他开除出托派共产d,亦在情理之中。

2、作为一个接受封建传统教育的妻子,高大众希望丈夫能安分守己,所以她对陈独秀的所作所为极为排斥,甚至加以阻拦。得不到理解和安慰的陈独秀,偶尔回来面对的也是无休止的唠叨和数落,这使得他更对这份包办的婚姻和旧式的妻子充满厌恶。于是,家庭失和,口舌之争在所难免。日复一日,家,再也不是让人栖息安生的场所,情,冷漠之后就成了禁锢自由的监牢。

3、  石墙院是宁静的,宁静得有点凄凉;然而,石墙院又是坚固的,它镌刻着一个伟大的灵魂,在最后时刻所散发出来的独特品格,这个品格是永恒的……

4、截搭题,是考八股文的一种题例。陈独秀的试卷现在查不到了,但是当时的考官一般都是饱学之仕,如果真像陈独秀说的那样“不管三七牛头不对马嘴”的乱填,宗师也不会取他为第一名。陈独秀自幼是个奇才,他能把文选上和康熙学典上的鸟兽草木、荒谬的古文拼成一篇文章,这才是宗师取他为第一名的真正原故。

5、1900年后,陈独秀在东北目睹“俄兵奸淫妇女而且杀之,地方老绅率村民二百人向俄官理论,非徒置之不理,且用兵将二百人全行击毙”,“中国人坐火车者,虽已买票,常于黑夜风雨中无故被俄兵乘醉逐下,或打死于车中华官不敢过问。”(陈独秀大传简介一生)。

6、陈独秀在蒋介石背叛革命前离开上海,隐居武汉。陈延年牺牲的噩耗传来,陈独秀悲愤不已。回到上海后,陈独秀在家设立灵堂,并托人为儿子收尸。后来得知儿子被反动派乱刀砍死,蒋介石下令不让家属收尸。陈独秀痛骂蒋介石不仁,誓与蒋不共戴天。

7、  说是陈独秀陈列馆,其实很简陋,没有解说员,只有一位看门老人。进入室内,似有一股霉味扑鼻而来。迎面墙上是“风流无悔——陈独秀生平事略”横幅,下方是陈独秀半身像。四壁挂着简介文字,配几幅图片,比较显眼的是,陈独秀直幅签名书法“独秀”两字;卧室和写作室有床、桌椅等遗物。寥主任领着我们边看边讲,介绍陈独秀在此的生活情况。他知晓得很详细,胜过一般讲解员。我想,也许是陪客人介绍次数多了。

8、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石墙院不期而遇。2008年11月,我作为镇海区政协社法委负责人,与区外来务工人员管理办公室(简称外管办)的同志一共赴江津区,参加“来镇海务工人员服务管理对接座谈会”。事毕,在江津区政府办公室廖义伟副主任等人陪同下参观了陈独秀在石墙院的旧居(对外又称陈列馆)。

9、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产d早期组织,并发起成立中国共产d。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被选为中央局书记,后任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三大)、中央总书记(五大)等职务,并任第一至五届中央委员。

10、最初,年少夫妻倒也说得上琴瑟和鸣。十年间,高大众为高家添了三男两女。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婚后,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在杭州求学的陈独秀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因受通缉,最后逃亡日本。回国后,陈独秀就成了高大众眼中的“怪咖”,而在陈独秀眼里,妻子高大众也成了彻头彻尾的“古董”。自从母亲去世后,陈独秀就很少回家,为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他几乎放弃了平常人世的天伦之乐。聚少离多,再加上个性和才情的天渊之别,夫妻之间越发人疏情薄。

11、面对接踵而至的风言风语和世俗家族的压力,思想前卫的高君曼毫不在意,而乐于打破束缚的陈独秀也不顾人言,非议反而让离经叛道的两个“忤逆者”抱得更紧。各种打压扼杀无效后,高调“自由恋爱”的他们被逐出家门。

12、《共产d》月刊被各地d组织列为必读教材,最高发行量已达5000份,为建立全国性的统一的中国共产d,作出了积极的思想动员和舆论准备。

13、6月6日,陈乔年被押赴刑场。陈乔年不知道,这就是他兄长牺牲的地方。一声枪响,年仅26岁的陈乔年倒在血泊中。

14、陈独秀原本对这些世俗的亲戚关系并不上心,但高君曼时尚的装扮、灿烂的笑容、新潮的思想和不凡的谈吐还是让他耳目一新。于是,高君曼借着各种机会与陈独秀单独接触,或促膝谈心,或小径漫步,在密集相处中,陈独秀被她新式女性的一切行为惊喜着。在高大众眼里,妹妹的到来也许能给这个家庭带来生机,她从不怀疑丈夫和妹妹的交往会出现任何问题。可感情是一把燎原的火,稍有风助,则不可遏制也难以浇熄。(陈独秀大传简介一生)。

15、新欢良宵短,旧爱寂寞长。面对丈夫的背叛,妹妹的掠夺,在老家恪守妇道的高大众饱受锥心之痛但又无计可施,只能忍辱负重,如往常一样上孝公婆,下抚子女。她没有大吵大闹,更不想家丑外扬,只是整天悲郁哽咽,闭守房门。

16、1897年8月,在安徽怀宁,一场门当户对的盛大婚礼正在举行,宾朋欢呼中,18岁的陈独秀和时任安徽统帅部副将高登科的女儿高大众三拜九叩成亲了。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作为将门闺秀的高大众恰好比陈独秀大三岁,无论家世和相貌都无可挑剔,而少年得志的陈独秀也前程似锦。这是一段被格外看好的婚姻。

17、陈独秀虽身陷囹圄,但因他的名气在监狱里受到优待。他住一间约20平米的看守房。房间里除了1张大床和几把椅子外,还放了2个书架,上面放了不少经史子集书籍。国民d要员及社会名流,如胡适、罗世伦、段锡朋、刘海粟等不时来探监,陈独秀并不寂寞。

18、我从6岁到9岁,都是这位祖父教我读书。我从小有点小聪明,可是这点小聪明却害苦了我。我大哥的读书,他从来不注意,独独看中了我,恨不得我一年之中把《四书》、《五经》都读完,他才称意。《四书》、《五经》还罢了,我最怕的是《左传》,幸亏这位祖父或者还不知到“三礼”的重要,否则会送掉我的小性命。我背书不出,使他生气动手打,还是小事;使他最生气,气得怒目切齿几乎发狂,令人可怕的,是我无论挨了如何毒打,总一声不哭。他不只一次愤怒而伤感的骂道:“这小东西,将来长大成人,必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恶强盗,真是家门不幸!”

19、笔者查阅梳理各种文献资料得知,陈独秀音韵学著作《连语类编》写于狱中。2009年,任建树先生将其收入《陈独秀著作选编》第六卷。1941年春,“《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和《连语类编》,因北大自昆明每月赠陈独秀三百元生活费,陈即以此相赠给北大出版(因故未果)。”(见沈寂《陈独秀传论》第261页,安徽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0、   陈独秀论书法有一则佳话。书法家沈尹默先生,早年就是受了陈独秀的一语“刺激”,而发愤练字,终成一代大师的。当时陈与沈还不熟悉,但性格率直、快人快语的陈独秀初次相见,就当面说:“昨在刘三壁上见了你写的诗,诗很好,而字则其俗在骨。可谓诗在天上,字在地下!”刘三则是江南名士刘季平也,其时刘三和苏曼殊以及陈独秀、沈尹默等,都是东瀛留学归来常在一起诗酒风流的名士。沈尹默并不因陈的批评为忤,相反后来沈入北大任教,还把陈推荐给了蔡元培校长,并委以文科学长之职,足见旧时学人谦虚宽博之胸怀。陈独秀批评沈尹默的字“俗在骨”,实际上也是透露了他自己书法上的审美观。一般以帖学为宗的书法,若无厚实的北碑为底,用笔单调柔弱,则容易滑向“媚俗”一路。这一观点也和清代末期由尊帖转而尊碑风尚是一致的。不过后来即便是沈尹默的书法已经达到很高的境界了,但陈独秀在肯定的同时,依旧保留了自己的独到见解,他在1941年给台静农的信中说:“尹默字素来工力甚深,非眼面朋友所可及,然其字外无字,视三十年前无大异也。存世二王字,献之数种近真,羲之字多为米南宫临本,神韵犹在欧褚所临兰亭之下,即刻意学之,字品终在唐贤以下也。”反观陈独秀自己的书法则是碑帖结合,写得汪洋闳肆、兼备众体。

21、在陈延年的努力下,广州d组织迅速由几十人发展到数千人。陈延年还协助孙中山镇压了广州商团叛乱,组建了“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后扩大为独立团,即叶挺独立团)。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陈延年组织并领导了省港大罢工。

22、《安徽俗话报》的风生水起是大时代的风起云涌。白话运动始自1898年维新派人士裘廷梁提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口号,学者统计,到1904年,全国有40多种白话报。其中在据俄运动热潮中创办的白话报有28种。《安徽俗话报》是其中之一。

23、因为长期生病,从1922年起,已转战北京的陈独秀开始对高君曼逐渐冷淡,并且外面盛传他另有红颜,心高气傲的高君曼怎受得了如此对待,心灰意冷之下于1925年带着儿女移居南京。自此离别,一南一北,他们再也没有相见。

24、陈独秀是一位中国乃至世界闻名的历史人物。他在历史上的地位、是非功过,早已铭刻于史。公道自在人心,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至今,有多少志士仁人,耗尽心血,搜集史料,著书立说,拂去历史尘埃,还原事实真相。至今,虽然对陈独秀的评论仍没有定论,但一个真实的陈独秀,已经以正面人物的形象定格在民众心里。古语常说“当代不修史”,作为陈独秀后人,笔者能够活着看到今天陈学研究的成果,已经很感安慰。

25、寿春倡义闻天下,今日淮南应有人。说起联邦新制度,又将遗恨到君身。

26、1930年9月,高大众在老家走完此生的第55个春秋。高君曼带着两个孩子为姐姐奔丧,时光荏苒,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家族依旧对她鄙恨难泯。一年后,孤立无援的她旧病未愈又添新疾,最终病殒南京。

27、1参赛作品必须为原创首发,杜绝抄袭,文责自负

28、“d一层,陈仲甫(即陈独秀,作者注)先生等已在进行组织。出版物一层,上海出的《共产d》,你处谅可得到,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

29、1929年,陈独秀被开除出d籍。从1927年到1929年,这是陈独秀一生中最难熬的3年。他失去了在d内的地位,两个儿子先后惨死,且尸骨无存。同年,陈独秀与上海烟厂的女工潘兰珍共同生活。

30、1928年2月16日,陈乔年在上海开会,由于叛徒告密,会场被特务包围,陈乔年等11人被捕。陈乔年当时身份没有暴露,d组织决定让已经被捕、但身份也未暴露的共产d员周之楚顶替陈乔年。周之楚同意d的决定,表示愿以自己的生命换取陈乔年的生命。谁知周之楚的父亲是海外巨商,闻知儿子被捕的消息后,不惜以重金将周之楚营救出狱。这样,陈乔年的身份暴露。

31、唐宝林先生在他的大作《陈独秀全传》中提到:“以上七种音韵学论著(本文作者注:指《中国古代有复声母说》《连语类编》《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荀子韵表及考释》《屈宗韵表及考释》《晋吕静韵集目》《广韵东冬江中之古韵考》),在陈独秀逝世后,由何之瑜汇编成《陈独秀遗著》,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取名《古音阴阳入互用例表及其它》。1949年3月,该书排出清样,大16开本,共271页。适逢政权易手,该书胎死腹中。不过这些手稿和清样一直完好地保存着。半个多世纪后的1993年,笔者把清样稿推荐给中华书局。又拖了八年,2001年才得以出版,改名为《陈独秀音韵论文集》,并应出版社之请,笔者为其写了’代序’,第一次综合介绍了陈独秀一生从事音韵文字学的情况,人们终于看到了陈独秀研究音韵学的全貌和高深的造诣。”(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854页)

32、  1940年11月书稿完成。国立编译馆向陈独秀约编,并预支稿费5000大洋。可时任教育部长陈立夫致函陈独秀,书名用“小学”二字太深奥,要改书名为《中国文字基本形义》,陈独秀不允,预支稿费退回(另说,未退,但陈吩咐夫人此钱分文不能用)。之后,他托魏建功、台静农、何之瑜等人为他抄录、整理原稿并联系出版之事,而他仍继续撰写下篇。直至1942年5月13日,当写到“抛”字时,陈独秀病(昏厥)倒了,遂成绝笔。此后,他多次昏厥,病情反复,挨到23日,有江津的两位西医前来诊治,确诊为“急性胃炎与脑充血齐发”,遂“施行灌肠,大便得通,然病情仍未少减”。陈独秀自知来日无多,至25日,他交代遗嘱,27日中午陷入昏睡,强心针和平血压针均无效,至晚上9时40分去世,享年63岁。

33、1897年8月,在安徽怀宁,一场门当户对的盛大婚礼正在举行,宾朋欢呼中,18岁的陈独秀和时任安徽统帅部副将高登科的女儿高大众三拜九叩成亲了。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作为将门闺秀的高大众恰好比陈独秀大三岁,无论家世和相貌都无可挑剔,而少年得志的陈独秀也前程似锦。这是一段被格外看好的婚姻。

34、他们集中打击作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思想基础的孔子学说,掀起“打倒孔家店”的潮流。他们还主张男女平等,个性解放。1917年起他们又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新青年》实际上成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领导中心。

35、一辆囚车鸣着凄厉的声音驶向上海枫林桥畔。车停以后,从车上跳下5个刽子手。刽子手将陈延年押下车,随后挥刀向陈延年砍去。年仅29岁的陈延年与赵世炎、郭伯和三人英勇就义。

36、  8月初,应日本留学时同窗好友邓仲纯之邀至江津,1939年5月27日,陈独秀、潘兰珍夫妇迁居偏僻的石墙院。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唐宝林先生在《陈独秀传》中记载,陈独秀的居所是两间没有天花板的耳房,脚下是潮湿的泥地,一下雨就满屋漏水。室内家具仅有两架木床、一张书桌、几条凳子和几个装满书籍的箱子,唯一的装饰是书房上挂着的一幅岳飞手书《还我河山》的拓片。

37、4同一作者参赛作品不受篇幅限制,投稿一经录用,主办方享有免费使用权

38、他俩居住在昌寿里的一间小阁楼上,夜以继日地工作,常常是衣履不整、蓬头垢面,朋友们便送给他们“天生乞丐”的雅号。《国民日日报》吸取《苏报》的教训,文字迂回,论调舒缓,但鼓吹排满革命的宗旨不变,故深受读者欢迎,有《苏报》第二之称。

39、本书收入作者在陈独秀研究方面最重要的24篇文章,这些文章写于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其中绝大多数已经发表过,并产生较大影响。通过这些文章,不仅可以看出有关陈独秀研究的许多创见,而且可以大体看到国内陈独秀研究状况在几十年来的变化。

40、1920年5月,陈独秀编辑《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这时,他的思想已经发生质的飞跃,开始自觉地意识到工人阶级在社会变革中所起到的主导作用。蔡和森将他的这一转变,称之为“由美国思想变为俄国思想了,宣传社会主义了”。8月15日,他和李汉俊主编《劳动界》周刊,这是一份劳动工人的报纸,主要任务是“改良劳动界的待遇……好叫本刊成一个中国劳动阶级有力的言论机关”。1921年1月23日,他到广州后,《劳动界》便停刊了。

41、“现在有了你们所刊行的《劳动界》,我们苦愤的工人,有话可以讲了,有冤可以伸了,做我们工人的喉舌,救我们工人的明星啊!”

42、1930年3月1日,陈独秀创办《无产者》。他不仅是《无产者》的主编,而且,几乎每期都有他的文章。9月5日,他又创办《火花》,接着又创办《校内生活》。

43、我是新新,想要带你去了解史海钩沉、星辰大海。

44、一九零三年,二十五岁的陈独秀留学日本。当时,清国湖北留日学生学监姚煜生活腐败、思想顽固,拼命压制进步学生。一怒之下,三名热血青年闯入姚的房间,将他按在地上,由张继抱腰,邹容捧头,陈独秀挥剪,咔嚓一声便剪去了姚的辫子。这一瞬间对陈独秀而言,极富象征意义——他的一生所走的道路在这一剪中就选定了。他为之终身奋斗的,便是剪去国民灵魂中的“辫子”。

45、入狱之后,陈独秀的痛苦很快牵动了国人的心。中国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历代文字狱、迫害、杀戮,都由知识者一人承担,而与大众无关。这一次,大众与知识者息息相关了。李辛白在《每周评论》发表短诗《怀陈独秀》:“依他们的主张,我们小百姓痛苦。/依你的主张,他们痛苦。/他们不愿意痛苦,所以你痛苦。/你痛苦,是替我们痛苦。”这首未被重视的小诗,却蕴含了相当丰富的信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定位自身?诗中人称的转换已微妙地说明了知识者的位置:你——他们——我们,痛苦是“你”必须承担的。

46、《小学识字教本》是陈独秀毕生的文字学研究成果。在反袁斗争失败后极度困难的1913年冬,完成文字学专著《字义类例》;《实庵字说》是在狱中完成的又一部解析汉字的文字学著作,1937年3月到7月《东方杂志》五次连载,引起学界重视;《识字初阶》在狱中完成初稿,晚年以主要精力修改补充重订,更名为《小学识字教本》。“从《字义类例》《实庵字说》《识字初阶》最后到《小学识字教本》,终于找到了汉字的整个发展规律,形成一个完整的独立体系。”而成为文字学巨著。“他在致台静农的信中,明确表示:‘中国文化在文史,而文史中所含乌烟瘴气之思想也最是毒害青年,弟久欲于此二者各写一部有系统之著作,以竟《新青年》之未竟之功。文字方面而始成一半……’实际上陈独秀从事文字学研究是他一生革命生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见唐宝林《陈独秀全传》第854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小学识字教本》即是陈独秀久欲在文字学领域所写的“一部有系统之著作”。

47、1915年6月中旬,陈独秀从日本到上海。9月15日,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第二期改为《新青年》,后移至北京。1920年1月,陈独秀南下上海,《新青年》一并重返上海。从这个时候起,陈独秀主要以上海为舞台开展革命活动。

48、凶耗传来忍泪看,恸君薄命责君难。英雄第一伤心事,不赴沙场为国亡。

49、恽代英曾写信给《新青年》说:“我们素来的生活,是在混沌的里面,自从看了《新青年》,渐渐的醒悟过来,真是象在黑暗的地方见了曙光一样。我们对于做《新青年》的诸位先生,实在是表不尽的感谢了。”

50、本书作者毕三十年之功,呕心沥血,利用丰富的第一手原始秘档,承扬前人研究成果,详细梳理陈独秀跌宕起伏的一生。本书可谓陈独秀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回答了人们关于陈独秀的种种问题和疑惑,也为中共d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视角。

51、1930年9月,高大众在老家走完此生的第55个春秋。高君曼带着两个孩子为姐姐奔丧,时光荏苒,二十多年过去了,但家族依旧对她鄙恨难泯。一年后,孤立无援的她旧病未愈又添新疾,最终病殒南京。

52、我对于这样不通的题目,也就用不通的文章来对付,把文选上所有鸟兽草木的难学和康熙学典上荒谬的古文,不管三七牛头不对马嘴上文不接下文的填满了一篇皇皇大文,正在收拾考具要交卷,那位山东大个儿的宗师亲自走过来收取我的卷子,他翻阅我的卷子大约看了两三行,便说:“站住,别慌走!”我听了着实一吓,不知闯下了不起什么大祸。他略略看完了通篇,睁开大眼睛对我从头到脚看了一遍,问我十几岁,为啥不考幼童?我说童生今年十七岁了。他点点头说道:“年纪还轻,回家好好用功,好好用功。”我回家把文章稿子交给大哥看,大哥看完文稿,皱着眉头足足有个把钟头一声不响,在我,应考本来早是敷衍母亲,算不得什么正经事,这时看见大哥那样失望的情形,却有点令我难受。谁也想不到我那篇不通的文章,竟蒙住了不通的大宗师,把我取了第一名,这件事使我更加一层鄙薄科举。

53、1942年5月12日,陈独秀因病导致昏迷,医生来抢救时,已经无力回天。5月27日晚,陈独秀在贫病交加中溘然离世。

54、陈独秀很想站在抗日运动的前列,1931年12月5日,《热潮》周刊应运而生,这是他一生中所创办的最后一份刊物,他为之题写刊名,并在《发刊词》中说:“二十世纪是两种热潮的世纪,一种是广大的劳苦饥寒奴隶向一班寄生虫算账的热潮,一种是几十种被压迫民族向帝国主义算账的热潮……两种热潮之合流终要把全世界洗刷一新。”

55、   警醒全d牢记历史教训。在承认陈独秀功绩的同时,亲历大革命血雨腥风的毛泽东从未忘记陈独秀放弃d的领导权而使d蒙受的重大损失。1936年7月,毛泽东在陕北保安对斯诺说谈到大革命失败时,毛认为陈独秀应该负最大的责任,说他是一名不自觉的叛徒。“陈独秀的确害怕工人,特别害怕武装起来的农民。当时陈独秀是中国共产d的大独裁者,他甚至不同中央委员会商量就作出重大的决定。”

56、《小学识字教本》原本由国民d教育部所属的国立编译馆约稿并预支了稿费,因为当时的教育部长陈立夫对书名有不同意见,陈独秀坚持己见,宁愿退回预支稿费,“书名则一字不改”(陈独秀语)而未能出版。后在台静农和魏建功的主持下油印了50份,分别寄赠国内对“小学”有研究的学术界人士和朋友。1971年梁实秋在台湾影印出版并再版了油印稿,书名改为《文字新诠》,未署作者姓名,亦未收陈之原叙。

57、    第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是五四运动的思想指导者。五四运动能够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产生那么大的影响,与他的活动、指导、影响是分不开的。

58、1924年夏,陈延年奉命回国,接替周恩来担任广州区委书记。陈延年在广州工作期间,穿着一身破旧的衣服,出入于工棚,与工人打成一片,甚至经常替黄包车夫拉车。时任国民d总政治部主任、国民d中央监察委员的吴稚晖提起陈延年就说:“他简直就是个黄包车夫!”

59、   第陈独秀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个深刻总结、反思苏联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教训的人。

60、1895年,陈独秀考中秀才,之后不久在家庭的安排下与安庆大将军高登科之女订婚。高登科与陈独秀的叔父陈衍庶有同科之谊,但其女目不识丁,只知三从四德。夫妻感情不和,陈独秀与妻妹双宿双栖。陈衍庶因此将侄儿轰出家门。陈独秀也因婚姻等问题与家庭断绝了关系。胡适在一次演讲中提到,有一次陈独秀到北京,琉璃厂古玩店的掌柜听说小东人来了,邀请他到铺子里,陈独秀淡然回复说:“铺子不是我的”,显示对家资、家世的淡漠。事实上,陈独秀曾多次宣称自己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还把这句话作为自传一章的标题。

61、晚年在江津的生活是凄苦的,但却是自由的。蒋介石的资助被他拒绝,胡适建议他去美国写自传也被拒绝,他只接受北大同事和学生的帮助,晚年陈氏所做的有两件事:一是重估一切价值,“将我辈以前的见解,彻底推翻”。老人一般都是知错不改的,陈独秀却截然相反。他对早年所信奉的“主义”进行了全盘的反思和清理。这种否定自己的勇气是最可贵的。

62、李耀宇:上海人,曾任上海《公用事业报》首席副刊编辑,上海《城市导报》编辑、记者。为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上海大众文学学会会员,上海师范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曾有抒情诗《渴望》获“中华杯”(华东地区)一等奖;《傣家茶浓》获全国第二届“诗与远方”海上邮轮诗歌大奖赛三等奖;《顾村,诗意栖居的地方》获2018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新诗创作大赛的“百首优秀诗作”。独幕话剧《擎天柱》(1978年)被上海戏剧学院搬上舞台,戏剧小品《落寞》、《桥》、《绝处逢生》等分别获得全国、省市级专项类大奖。原创大型沪剧《担当》获得2018年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文化艺术资助项目、上海市优秀民营院团展演优秀剧目奖。

63、陈独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庆同,官名乾生,字仲甫,号实庵,安徽怀宁(今安庆)人。中国近现代史上伟大的爱国者、伟大的革命家与改革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陈独秀的小故事,欢迎阅读。

64、1927年春,陈延年离开广州,调任中共浙江区委书记和上海市委书记。陈延年刚刚到上海,蒋介石就发动了反革命政变。陈延年向中央建议,促使武汉政府东征讨蒋。就在中共中央为挽救中国革命而努力时,武汉国民政府提出“分共”,革命形势急转直下。

65、我不敢自吹我是敢于说老实话,我只自誓:宁可让人们此时不相信我的说话,而不愿利用社会的弱点和迎合青年的心理,使他们到了醒觉之时,怨我说谎话欺骗了他们!说老实话的人一天多似一天,说老实话的风气一天盛似一天,科学才会发达,政治才好清明,社会才有生气,如此国家,自然不会灭亡,即一时因战败而亡,其复兴也可坐而待,否则只会有相反的结果!

66、著名陈研学者、安徽大学历史系教授沈寂先生,对陈独秀身后遗稿的收集出版过程有极其详细的记述。据其《陈独秀传论》所载,何之瑜在陈独秀逝世后邀请魏建功、台静农、方孝博三位先生到江津,从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用了三天的时间,把所有的文稿和书籍,都分类标号登记,做了初步的整理工作。1942年,正是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候,何之瑜始终为遗稿的整理和出版而忙碌,至1943年4月19日编成《独秀丛著目录》,分寄陈独秀生前友人征求意见。“旋由王抚五(星拱)出面,约集陈独秀三子陈松年及北大沈尹默、傅斯年、段锡朋、狄君武等人,于1945年11月29日在重庆重专美街七号,会同商务印书馆代表,签订陈氏遗著出版合约,议定陈独秀的所有文史部分遗著,全部交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表。版税分三部分……遗稿由何之瑜负责直接交付商务印书馆,如商务不能按时出版,则由何之瑜收回原稿,交国立北京大学永久保存。在《关于陈仲甫先生遗著出版问题谈话会记录》上签字的有:光明甫、王星拱(抚五)、陈松年、狄鹰(君武)、王云何之瑜等六人。”由商务印书馆、著作继承人和一众当代知名学者三方《关于陈仲甫先生遗著出版问题谈话会记录》(本文简称《三方谈话会记录》)是受到各方认可的。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陈独秀大传简介一生(67句一览)":/wenan/56925.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