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传习录(30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9-10 阅读次数:

传习录

1、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工夫说闲话、管闲事。

2、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3、(解读) 心里有致良知、止于至善的信念,就如同心上的疼痛一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反省自我,存善念、行善事,这样一来自然就心无旁骛了。(传习录)。

4、只要一个人心存正气,行得正,就不怕被鬼迷了心窍。好色,就是被色鬼迷;贪财,就是被财鬼迷了;控制不住自己的怒气,就是被怒鬼迷了……诸如此类,与其说被什么鬼迷住了,其实都是自己的心不正,不能定。

5、● (听学·传习录)成功如种树,切忌空想(11)

6、王阳明说,这就是圣人的修身之道。道理浅显,却并不容易做到。

7、去人欲,并非抹杀人的自然欲望,而是去除会产生危害的过了头的欲望,而达到一种中和的状态——“天理”。去人欲、存天理,不是只有在静静地躺着、坐着时才能做,在行动中也可以做到,时时、事事皆可磨练。

8、链接:https://pan.baidu.com/s/16cJU2kwWmOs3Qv2q6Wrrjg提取码:x58y书名:《传习录》精读

9、● (听学·传习录)从依本心,尽我天性(12)

10、于赫皇威,神武不杀。如霆之震,靡击而折。神器有归,孰敢窥窃。天鉴于宸濠,式昭皇灵,以嘉靖我邦国。

11、3 无善无恶事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2、26 人若着实用功,随人毁谤,随人欺慢,处处得益,处处是进德之资。若不用功,只是魔也,终被累倒。

13、先生曰:“人心天理浑然。圣贤笔之书,如写真传神,不过示人以形状大略,使之因此而讨求其真耳。其精神意气,言笑动止,固有所不能传也。后世著述,是又将圣人所画摹仿誊写,而妄自分析加增以逞其技,其失真愈远矣。”

14、这几句即王阳明的重要观点“知行合一”。知行是一体的,要是真的对某事物有所认知,那一定是身体力行地去做了。产生想要做一件事的想法时,“行”就已经开始了,只有切实展开行动,想法才能变为现实。亲自实践了,便是已知了。

15、周月亮教授的《王阳明〈传习录〉逐条精讲》极为重视《传习录》的版本。

16、|读史开眼界|ID:dushikaiyanjie 

17、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

18、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

19、《传习录》集中反映了王阳明的心性之学,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直到当代,王阳明的思想在当代新儒家中仍有其深刻的影响。本世纪的许多思想家和学者一直致力于对它作现代解释并力图克服其偏失。

20、这句话的意思是,当心达到“纯是天理”、“虚灵不昧”或者说“致良知”状态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人的心达到非常寂然、专虚静的时刻,那么万事万物的道理就会自动显现。所以说,心外没有理,心外没有物。一切外求者,都是在缘木求鱼。

21、阐析:虚灵原指宇宙世界最初的混沌与原始状态,延伸意义就是人的返璞与归真,体现出人的真、善、美。在王阳明这里,虚灵大概与良知意思相通。

22、这句的观念远承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人性是共通的,圣人之心与常人之心本来没有本质区别。只是平常人自以为无法与圣人比肩,容易被外物遮蔽自己的本心。只要积极向善,克制遮蔽本心的魔障,有成为圣人的志向,人皆可成圣。

23、梁启超评价《传习录》的作者时说:“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其伟大,军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勋业。”

24、舜的弟弟叫象,象屡次想害死舜,但舜还是照样疼他。王阳明说,舜之所以能感化象的傲慢,最主要的就是舜不去看象的不是。如果舜坚决要去纠正象的奸恶,只会看到象的不是,而象又是一个傲慢的人,肯定不会认错,舜又岂能感化他?” 

25、徐爱(公元1488——1518年),字曰仁,号横山。浙江余杭人,王阳明的妹夫,也是阳明先生的第一位学生。曾任南京工部郎中。王阳明痛惜其英年早逝,曾叹曰:“曰仁殁,吾道益孤,至望原静者(陆澄)不浅。”参看《明儒学案》卷十一。

26、大多数人都生怕被人认为是“不能”,认为只有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才能强大自己,证明自己,以为强大后就能为所欲为,这些鼠目寸光的逻辑,早已渐渐露出自食其果的衰败痕迹。中国,有实力有能力,却肯因为社会综合问题的解决与融合,而暂缓迈入所谓现代文明的发达,这是中华老祖宗传承下来的,独有的“不为”的智慧。

27、        该书不但全面阐述了王阳明的思想,也体现了他辩证的授课方法,以及生动活泼、善于用譬、常带机锋的语言艺术。本书结合并吸取近年来最新收集整理的王阳明文稿、资料及研究成果,亦参考比对了其他版本的王阳明文集,并根据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对全书做了精心的编排和修订。

28、第除了文本和历史背景方面的门槛之外,《传习录》中的很多记载很多是针对当时的人与社会的具体问题而言的,那么《传习录》对500年后的我们有借鉴意义吗?

29、根据这种观点,一个人如果真的知道了什么是好的、善的,那他一定会去做。如果他没有付诸行动,原因只有一个:他并未真正认识到善;同样,坏人作恶,原因也是对于善的无知,或者没有真正认识到善。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传习录(30句一览)":/wenan/58115.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