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送别诗的情感(44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9-11 阅读次数:

送别诗的情感

1、就像鸟儿六翮飘摇自伤自怜,离开京城已经十多年。

2、第二首诗写老朋友相逢连买酒的钱都没有,自是穷困不堪,但诗人没有因此沮丧、沉沦,而是想到要奋翮高飞,其慷慨豪放之气自不可掩。

3、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首白居易的小诗,这首送别友人的五言绝句,才是千百年来人们在送别时最真实的写照。千般滋味尽在不言中。

4、送别环境千差万别,有凄风苦雨中的送别,也有良辰美景中的离别。写凄风苦雨固然可以烘托别离之苦,写良辰美景又何尝不能反衬离人的懊恼。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和离别的难堪,美好景色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

5、(参考)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一词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形单影只的孤独之感,漂泊无定的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表明他的心会像飞尘一样紧紧跟随在朋友卢梅坡的马后,像明月一样出处追随在卢梅坡的舟旁,以此来表达思念惜别之情。(送别诗的情感)。

6、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与“犹有归时一段愁”是否矛盾,为什么?

7、长亭古代驿道旁置亭,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送别亲朋好友时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如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等。

8、(参考)最后两句,自己虽不得意,但满怀信心和力量。

9、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10、客中送客更南游,一站华光入夜浮。说好不为儿女态,我回头见你回头。

11、名义上是写送别诗,实则写送别时的景物,或者是抒发自己的某种情感。

12、送别诗常见的几大意象:长亭古道这类驿站旁的送别场景;水,比如江边渡头,古人长途时没有火车、汽车、飞机等交通工具,有的是水陆的船舟等,或者依靠步行;酒,古人一般设酒宴饯别;柳,与“留”谐音,通过折柳相赠,表达对友人、亲人、爱人依依不舍之情;月,送别之后往往睹月思人。长亭、南浦、柳、芳草、酒、月等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往往被作家们交织在同一首作品中,共同负起烘托、渲染或写照、象征离愁别恨的使命。

13、但凡来送别就是有交情,既然有交情,离别的时候,就总会有不舍和伤感。所以,判别一首离别诗的情感,首先一定要考虑的就是诗人表达了不舍和伤感之情。

14、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述。

15、离别的意象有“橘柚”“江风”“雨”“清猿”,由“橘柚”可以看出送别的季节是秋季。

16、颈联“追孙楚”“吊屈平”,出现两个人名,这两个人物与杜审言有着相同的遭遇,富有才气,而仕途坎坷,诗人用典暗讽了朋友的遭遇,统治者不识人才。

17、王勃(649~676)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麟德初应举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海南探父,因溺水,受惊而死。少时即显露才华,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辞齐名,并称“初唐四杰”。诗是王勃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首联极静整壮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这一句说的是杜少府要去的处所,远远望去,但见四川一带风尘烟霭苍茫无际。因为朋友要从长安远赴四川,这两个地方在诗人的感情上自然发生了联系。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诗人身在长安,连三秦之地也难以一眼望尽,远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无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视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从河源直看到东海。“瞿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从三峡直看到长安。该诗运用夸张手法,开头就展开壮阔的境界,一般送别诗只着眼于燕羽、杨枝,泪痕,酒盏不相同。因首联对仗工稳,为了避免板滞,故次联以散调承之,文情跌宕,使人感到矫夭变化,不可端睨。彼此离别的意味如何?为求官飘流在外的人,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三联推开一步,奇峰突起。三联化用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但高度概括,自铸伟词,胜过原诗,遂成千古名句。尾联紧接三联,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足见情深意长,同时,全诗气氛变悲凉为豪放。古代送别诗大多表现“黯然销魂”的情感,而这一首却一洗悲酸之态,境界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是送别诗中的代表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8、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19、(1)该评论“虎啸龙吟”中有“和缓”,意思是指词人豪放大气的词风中有温婉细腻的情感抒发。(2分)

20、大丈夫贫贱谁又心甘情愿,今天相逢可掏不出酒钱。

21、在分别的路口,你是潇洒的挥挥手,转过身让眼泪流在身后?还是一直默默注视着远去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视野尽头?

22、借送别来表达胸中的积愤或表明心志。例:《芙蓉楼送辛渐》

23、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24、C.作者认为荆楚路上的江山美景都是作诗的好素材,如庐山景、赤壁浪、襄阳月。

25、“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这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本意是南面的水边,这里是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于是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愁别绪。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落叶飘零,此情此景,不能不令人倍增离愁。

26、C.“蜀道登天”,化用李白,“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表达对友人的担忧,望其早归。

27、古人出行原因大体可分为赴考、出使、迁谪(宦游)、征戎、乡旅、归隐等。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或折柳送别,或摆酒饯行,或写诗相送,其间充满了殷殷的叮嘱和深深的情谊。这类诗大多缠绵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28、当然,也有借离别之际,写诗表达自己的心志。如上面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表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李白也曾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29、这首诗用哪些意象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结合末句谈谈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情感的。

30、这两首诗是早期不得意时的赠别之作,不免“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但诗人于慰藉中寄希望,因而给人一种满怀信心和力量的感觉。

31、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32、这首诗通过江头春色、杨花柳丝、离亭宴饯、风笛暮霭等一系列物象情景对离情进行反复渲染,使临歧握别的黯然伤魂,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乃至漫长旅程中的无边寂寞得到充分地表达。

33、辛弃疾词善于借用典故和化用前人佳句来抒情达意。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34、送别诗在艺术手法上大多采用直接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或是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营造伤离别的氛围。

35、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36、译文: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天明送走好友后,只留下楚山的孤影。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未受功名利禄等世情的玷污。

37、参考:暮春,飞花。思念故乡之情(意对即可)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食人分离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38、在分别的路口,你是潇洒的挥挥手,转过身让眼泪流在身后?还是一直默默注视着远去的背影,直到消失在视野尽头?

39、李白听后,欣然前往。结果十里桃花变成了十里外的桃花渡口,万家酒楼实际是万氏开的酒楼。李白被汪伦盛情所感动,临别之时,写诗相赠,留下了千古名篇。

40、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李白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

41、读诗三看,一看叙事,弄清离别之因;二看绘景,感受画面和氛围;三注意表达技巧。具体欣赏一首诗时,要养成一句一句读,以及“靠词”读的习惯。

42、问: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43、其他意象:杨花,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浮萍、孤蓬、杜鹃、鸿雁、春草、水、寒蝉、西风等。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送别诗的情感(44句一览)":/wenan/58625.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