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冰心的原名(107句一览)
冰心的原名
1、抗战时期,林徽因与冰心同在昆明居住,两家相隔十几分钟的路程,却从不交集。徐志摩死后,冰心在写给梁实秋的书信中说:“人死了什么话都太晚,……如今倒怜惜他了,他真辜负了他的一股子劲!谈到女人,究竟是‘女人误他?’还是‘他误女人?’也很难说。志摩是蝴蝶,而不是蜜蜂,女人的好处就得不着,女人的坏处就使他牺牲了。”徐志摩的女人无疑指的是林徽因或陆小曼。本来徐志摩之死很多人就归责于林徽因,冰心的此次不平,可见俩人真是不友好的。
2、此外,父亲在教育中对冰心的“纵容”,也让她成为了学习和生活中的“野孩子”。比如,冰心从小穿男装、不穿耳环、不让她穿有一点紧的鞋。父亲还让冰心骑马、打枪,在那个年代女孩子不该做的事情,父亲都让冰心做了。冰心晚年曾回忆,父亲如此的“纵容”,正体现出一种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爱,不约束孩子的爱。也正是这种爱,给了她很多创作的生活素材,也教会她善于观察生活中别人的爱,写下了很多好作品。(冰心的原名)。
3、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4、1940年,冰心爱国之心从未改变,她拒参“国大”代表竞选。在重庆,她加入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在福州,她从事文化救亡活动,其间还创作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散文。时人称福州三大才女之一。
5、冰心先生原名叫谢婉莹,后来改名为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爱国之意。海军家庭出身的她从小便受到爱国思想的熏陶,在军营中度过美好的童年时光,阳光、沙滩、海浪、甲板构筑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大海陶冶了她的情操,开阔了她的心胸,参加过甲午战争的父亲把爱国心强国志传承到她幼小的心灵。
6、冰心先生一生“一片冰心在玉壶”,伟大的人格不容侮辱,孙子不肖,并不等于冰心先生“教子无方”,因为当时冰心儿子吴平已经81岁,夫妻和父子俩再有争端,与冰心先生教子已联系不上,而这场闹剧最后终以吴山向公众真挚道歉结局。
7、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8、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9、期间有段小插曲,冰心和林薇因等周末喜欢聚在一起进行文学沙龙式聚会,当时冰心写过一篇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让好事文人拆解为写实作品讽喻林徽因虚荣心强,导致不少人传言,两个才女不合互撕。
10、小说:冰心善于借鉴和运用抒情手法。在作品中,时而以叙述人的口吻直接抒发情感,时而通过人物的语言或人物的心理活动来表露作者的主观意态,使小说带着浓重的抒情色彩。
11、留美前后,通讯散文《寄小读者》与广大读者见面,文章把国外的见闻介绍给中国的小读者,读者们从冰心作品中看到她的一片冰心,年轻的冰心那时便已誉满中国文坛。
12、(本篇作于192O年4月lO日,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192O年4月3O日,后收入北新书局出版的黄皮丛书之一《闲情》,北新书局1932年12月初版。)
13、说起他在中国文坛上的地位及成就怕是迄今没有几个人能与其相媲美,他被尊为现代文学史上的“章回小说大家”和“通俗文学大师”第一人,鸳鸯蝴蝶派代表作
14、去建设‘完全结合’的事业的人,难道从造物者看来,是如同小蚁微尘么?”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含着快乐信仰的珠泪,指头望着她。 她慢慢的举起手来,轻裾飘扬,那微妙的目光,悠扬着看我,琅琅的说:“万全的爱,无限的结合,是不分生─—死─—人─—物的,无论什么,都不能抑制摧残他,你去罢,─—你去奔那‘完全结合’的道路罢!” 这时她慢慢的飘了起来,似乎要乘风飞举。我连忙拉住她的衣角说,“我往哪里去呢?那条路在哪里呢?”她指着天边 说,“你迎着他走去罢。你看─—光明来了!” 轻软的衣裳,从我脸上拂过。慢慢的睁开眼,只见地平线边,漾出万道的霞光,一片的光明莹洁,迎着我射来。我心中充满了快乐,也微微的随她说道:“光明来了!
15、冰心7岁便遍读中外名篇名著,夯实了文学的底色,12岁时冰心以扎实的文化成绩,通过了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的考试,成为谢家第一个进学堂读书的女孩。13岁随父入京,14岁入贝满女中学习,18岁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想做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16、张恨水的读者上有鸿儒,下至白丁。被尊为“教授之教授”的大学者陈寅恪也是张恨水的粉丝。早在西南联大之时,陈寅恪身染重疾,双目失明,他请好友吴宓去学校图书馆,借来张恨水的小说《水浒新传》,每日读给他听,这便成了他每日病床上的惟一消遣。
17、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18、冰心7岁便遍读中外名篇名著,夯实了文学的底色,12岁时冰心以扎实的文化成绩,通过了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的考试,成为谢家第一个进学堂读书的女孩。13岁随父入京,14岁入贝满女中学习,18岁升入协和女子大学理预科,想做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19、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20、张恨水与画坛名宿如齐白石、张大千、王梦白、陈半丁、徐悲鸿、林风眠等皆过从友善,互相切磋。他也写画评,署名常用“画卒”。他当时创办的美专分中国画系、西洋画系、美术师范班三个班系,聘请了齐白石、王梦白、王雪涛、于非闇、李苦禅等人专门代课,张恨水自己也亲自授课。北华美专共招收200多名学生,一直坚持到“七”事变前,培养出了不少著名艺术家。
21、1999年2月28日,冰心先生走完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人生,永远离开了热爱的文字,热爱的祖国,热爱的人民,从此长眠了。
22、冰心还把自己的大量藏书,自己的手稿、书画捐献出来,建立“冰心文库”,福泽后人。
23、冰心先生人如其名,一心爱国,醉心写作,笔下流淌是满满的爱,浓浓的情,为我们留下的是不朽的著作,难忘的深情,如诗如画的美感。
24、我心里益发的昏沉了,不觉似悲似喜的问道:“宛因,你为何又来了?你到底是到哪里去了?”她微笑说:“我不过是越过‘无限之生的界线’就是了。”我说:“你不是……”她摇头说:“什么叫做‘死’?我同你依旧是一样的活着,不过你是在界线的这一边,我是在界线的那一边,精神上依旧是结合的。不但我和你是结合的,我们和宇宙间的万物,也是结合的。” 我听了她这几句话,心中模模糊糊的,又像明白,又像不明白。 这时她朗若曙星的眼光,似乎已经历历的看出我心中的症结。便问说:“在你未生之前,世界上有你没有?在你既死之后,世界上有你没有?”我这时真不明白了,过了一会,忽然灵光一闪,觉得心下光明朗澈,欢欣鼓舞的说:“有,有,无论是生前,是死后,我还是我,‘生’和‘死’不过都是‘无限之生的界线’就是了。” 她微笑说:“你明白了,我再问你,什么叫做‘无限之生’?”我说:“‘无限之生’就是天国,就是极乐世界。”她说:“这光明神圣的地方,是发现在你生前呢?还是发现在你死后呢?”我说:“既然生前死后都是有我,这天国和极乐世界,就说是现在也有,也可以的。” 她说:“为什么现在世界上,就没有这样的地方呢?”我仿佛应道:“既然我们和万物都是结合的,到了完全结合的时候,便成了天国和极乐世界了,不过现在……”她止住了我的话,又说:“这样说来,天国和极乐世界,不是超出世外的,是不是呢?”我点了一点头。 她停了一会,便说:“我就是你,你就是我,你我就是万物,万物就是太空:是不可分析,不容分析的。这样─—人和人中间的爱,人和万物,和太空中间的爱,是昙花么?是泡影么?那些英雄,帝王,杀伐争竞的事业,自然是虚空的了。我们要奔赴到那‘完全结合’的那个事业,难道也是虚空的么?
25、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这一股爱国风刮进了冰心本就火热的心,催发了爱国种子的萌发,她马上投入时代大流,当选学生会文书,8月以冰心好笔名,在《晨报》上发表了处女作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小说《两个家庭》,作品引起强烈反响。
26、“世纪老人”冰心的过往经历人生轨迹也被网络再次淘出,一位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作家,一个最爱儿童的文学家,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翻译家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27、冰心晚年作为文学巨匠出使国外,把中国文学、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中华文化渊远流长。
28、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29、鲁迅的母亲是张恨水的“小说迷”,鲁迅是个孝子,每逢有张恨水的新书出版,是一定要买回去送给老母亲看的。
30、《繁星》、《春水》、《超人》、《寄小读者》、《往事》、《南归》、《姑姑》、《冰心全集之一——冰心小说集》、《冰心全集之二——冰心诗集》、《冰心全集之三——冰心散文集》、《闲情》、《去国》、《平绥沿线旅行记》、《冬儿姑娘》创作特点:冰心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大多不用浓墨重彩,也较少精雕细刻,只用素描的笔法,淡淡数笔,人物形象就仿佛那出水的芙蓉,鲜灵灵地浮现在水面上。《六一姐》、《冬儿姑娘》、《小桔灯》分别塑造了三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少女形象。
31、也正是这样一位爱玩的“神童”,也在幼年时期,就有了与常人不一样的眼界和思想。
32、脍炙人口的《小桔灯》《冰心小说散文选集》十多部作品,便是这一时期的力作,爱情事业双丰收,留下佳作后人传。
33、当然这段听起来似乎言之凿凿的,“啼笑因缘”其实不过是是一些好事者编造的花边新闻以致以讹传讹。冰心女士,原名谢婉莹,现当代女作家,出身名门望族,1900年生于福州,1923年即赴美留学,1926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回国,赴美期间,即与旅美求学的中国现代社会学奠基人吴文藻先生相识相恋,1929年在北平举行婚礼。张恨水,1895年生于江西广信(今上饶地区),第一次到北京是在“五四”运动之后,取“恨水”之名则是1914年,而早在1913年就在安徽潜山黄土岭与徐文淑结婚了。可见,“恨水”与“冰心”完全是风马牛不相及。
34、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35、父亲不好意思在朋友面前责备儿子,便以对对子的形式来提点他。父亲的上联是:“袖里笼花,小子暗藏春色”。梁启超明白了父亲的意思,四处观察一下后,他瞥见对面厅檐挂着的镜子,便对出下联:堂前悬镜,大人明察秋毫。在欢悦的气氛中,父亲饶了梁启超的过错。
36、1946年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教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
37、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年幼的林海音小心地走近骆驼,近距离地观察着它们:“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38、冰心还把自己的大量藏书,自己的手稿、书画捐献出来,建立“冰心文库”,福泽后人。
39、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
40、(图)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41、张恨水,这位多才多艺的“民国第一写手”,当时名气太大啦!高官政要纷纷以结交张恨水为荣。
42、1921年参加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的文学研究会,努力实践“为人生”的艺术宗旨,出版了小说集《超人》,诗集《繁星》等。1923年赴美留学,专事文学研究。曾把旅途和异邦的见闻写成散文寄回国内发表,结集为《寄小读者》,举世为之瞩目,至今仍然声誉不衰。
43、童年的梁启超智慧过人,才思敏捷,深得祖父的喜欢。他十分喜欢读书,五岁时开始读《四书》、《五经》,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12岁时,梁启超考中首榜第一名秀才,被乡人称为“神童”。
44、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笔名叶陶、圣陶、斯提、桂山等
45、在赴美的杰克逊总统号邮轮上,冰心邂逅吴文藻,同去异国他乡就读,便相约互相通信,鸿雁传情。1925年夏,冰心和吴文藻又不谋而合,一起来到康奈尔大学学法语,相同的生活经历和好学,把两颗心拉得更近,不久,两人同坠爱河。
46、1911年冰心入福州女子师范学校预科学习。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五四”时期,在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就读,后转文学系学习,曾被选为学生会文书,投身学生爱国运动。
47、蒋介石、宋美龄前往看望,张恨水客气接待,却让佣人送其出门。
48、抗战胜利后,冰心和吴文藻旅居日本,积极从事爱国和平活动,她被东京大学聘为外籍教授,传授“中国新文学”课程。夫妇俩心系祖国,1951年便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怀抱,定居北京,受到周总理亲自接见。
49、 新闻联播的康辉火了,在他的成长经历里,藏着这5点教育启示!
50、1929年6月15日,冰心与吴文藻在司徒雷登见证下完婚。当日燕京大学临湖轩座无虚席,才子佳人终成眷属。
51、1951年回国后,除继续致力于创作外,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曾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顾问、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名誉理事等职。
52、Jason Piano-Reason 钢琴曲(Cover:蓝色生死恋OST)流行钢琴 Jason Piano Cover;
53、对自己的画作,张恨水惜墨如金,从不轻易示人,甚至对送上门的丰厚润金,也以“仆病未能”而婉拒,家人嗔怪,他却笑笑说:“这叫敝帚自珍。”确实,这位“章回小说大家”也真的不需要以诗画为生。
54、坊间很多版本,说冰心和林徽因曾有嫌隙,娥眉相妒,两个才女之间的恩怨纠缠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55、十年浩劫,遭批斗,进“牛棚”,冰心也不曾动摇爱国心,只是这段时间写作荒废了,浪费了十年好时光,70岁时还完成d交给的翻译任务,《世界史纲》《世界史》便是她夫妇俩和费孝通等人齐心协力合作完成的。
56、协和女子大学并入燕京大学后,21岁的冰心加入文学研究会。她创作的小说《超人》,引起评论界重视,小诗《繁星》《春水》相继问世,成为推动新诗发展的标杆,这些反映母爱、童心、人生的“小诗”写作成为当时的一股潮流。
57、在小说的结构上,大多采用双向型的结构框架,互相映照的格式。她常以两个家庭、两个人物、两个事件,大洋两岸为主线,平衡展开,发展的结局,却是大相径庭的。通过鲜明的对比,给人们以启迪,发人深思。在小说的描写手法上,她常采用白描的手法,以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勾勒出鲜明的形象,表现她特有的诗的情性。
58、谢婉莹,出生于福建省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毕业于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
59、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60、抗战胜利后,冰心和吴文藻旅居日本,积极从事爱国和平活动,她被东京大学聘为外籍教授,传授“中国新文学”课程。夫妇俩心系祖国,1951年便冲破重重阻挠,回到祖国怀抱,定居北京,受到周总理亲自接见。
61、漆黑的天空里,只有几点闪烁的星光,不住的颤动着。树叶楂楂槭槭的响着。微微的一阵槐花香气,扑到阑边来。 我抬头看着天空,数着星辰,竭力的想慰安自己。我想:─—何必为死者难过?何必因为有“死”就难过?人生世上,劳碌辛苦的,想为国家,为社会,谋幸福;似乎是极其壮丽宏大的事业了。然而造物者凭高下视,不过如同一个蚂蚁,辛辛苦苦的,替他同伴驮着粟粒一般。几点的小雨,一阵的微风,就忽然把他渺小之躯,打死,吹飞。他的工程,就算了结。我们人在这大地上,已经是像小蚁微尘一般,何况在这万星团簇,缥缈幽深的太空之内,更是连小蚁微尘都不如了!如此看来,……都不过是昙花泡影,抑制理性,随着他们走去,就完了!何必…… 想到这里,我的脑子似乎胀大了,身子也似乎起在空中。 勉强定了神,往四围一看:─—我依旧坐在阑边,楼外的景物,也一切如故。原来我还没有超越到世外去,我苦痛已极,低着头只有叹息。 一阵衣裳的声音,仿佛是从树杪下来,─—接着有微渺的声音,连连唤道:“冰心,冰心!”我此时昏昏沉沉的,问道:“是谁?是宛因么?”她说:“是的。”我竭力的抬起头来,借着微微的星光,仔细一看,那白衣飘举,荡荡漾漾的,站在我面前的,可不是宛因么!只是她全身上下,显出一种庄严透彻的神情来,又似乎不是从前的宛因了。
62、冰心晚年作为文学巨匠出使国外,把中国文学、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中华文化渊远流长。
63、冰心的原名叫谢婉莹,是福建长乐人,1900年出生,1999年逝世,被称为“世纪老人”。
64、留美前后,通讯散文《寄小读者》与广大读者见面,文章把国外的见闻介绍给中国的小读者,读者们从冰心作品中看到她的一片冰心,年轻的冰心那时便已誉满中国文坛。
65、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
66、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
67、林徽因曾经送给冰心一罐醋,本是朋友之间的礼尚往来,可是民国的才女们却用放大镜把两件联系起来,也像现代人上热搜一下,夸张地宣传,于是流传下来。
68、期间有段小插曲,冰心和林薇因等周末喜欢聚在一起进行文学沙龙式聚会,当时冰心写过一篇小说《我们太太的客厅》,让好事文人拆解为写实作品讽喻林徽因虚荣心强,导致不少人传言,两个才女不合互撕。
69、在使用调包计的情况下,徐文淑成就了她与张恨水这段没有感情的婚姻!作为找那个的原配,恐怕唯一能让徐感受到张对其感情所在的也就是张给她起的这个名字,她由原来的徐大毛变成了徐文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经历了风雨沧桑后,他没忘记他的结发妻子,始终给徐文淑生活费用,以至于她的生活无忧。他们只是旧社会错误的婚姻观所衍生的害人悲剧,不过比起鲁迅的原配周安徐文淑也算得上是婚姻美满了!
70、在当地,曾流传不少“神童”梁启超的故事。但最有趣的,莫过于他特别喜欢在玩耍的同时,和人吟诗作对。家人曾回忆,有一次,幼年时的梁启超爬上竹梯玩耍。祖父怕他有危险,就着急地叫他快下来。结果站在上面望着祖父着急的样子,竟又往上再攀一级,还冲口念出两句诗:“有人在平地,看我上云梯。”逗得祖父开怀大笑。
71、她的作品,“总是情感胜于事实,以情动人,用温柔的情思和淡淡的忧愁感染读者,把读者带进诗一般美妙的境界。”冰心,以她永远的爱心,表达着世间最真最美的情感。她的《繁星》《寄小读者》《小桔灯》等经典作品,温暖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
72、其间,冰心生下了吴平、吴冰、吴青三个孩子,三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吴平毕业于清华大学,吴冰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吴青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成为各个行业的佼佼者,只可惜没传承冰心先生的衣钵。
73、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著名作家。1923年随父母迁到北京,定居城南。16岁时考入北平新闻专科学校,19岁毕业即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著有《晓云》《城南旧事》《春风》等。
74、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75、儿童文学:根据儿童的特点出发,寓教育于情趣之中,采用与少年儿童促膝谈心的方式,以亲切、委婉的语调,述说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和内心的感受,也根据少年儿童求知欲强的特点,艺术地穿插一些天文、地理、历史、科学诸方面的知识,灌输给小读者。
76、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1914年就读于北京教会学校贝满女中。1923年进入燕京大学学习。曾先后在燕京大学、北平女子文理学院和清华大学国文系任教。著有《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等名篇。
77、冰心还勤于翻译各国诗集、故事、剧作,代表作有泰戈尔的诗集《泰戈尔选集·诗集》,安纳德的《印度民间故事》印度安纳德著等十来部译作。
78、1919年8月的《晨报》上,冰心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1923年出国留学前后,开始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在日本被东京大学聘为第一位外籍女讲师,讲授“中国新文学”课程,于1951年返回中国。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
79、1926年回国后,相继在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1929年至1933年写有《分》、《南归》等。还翻译了叙利亚作家凯罗·纪伯伦的《先知》。抗战期间,在重庆用“男士”笔名写了《关于女人》。抗战胜利后到日本,1949—1951年曾在东京大学新中国文学系执教。
80、其实两人在当时均在民国十大才女之列,为后世女子才学之楷模。
81、1940年前后,宋美龄邀请冰心赴重庆出任妇女指导委员会的文化事业部部长。林徽因给费正清、费慰梅夫妇的书信中写道:“但是朋友‘Icy Heart’却将飞往重庆去做官,(再没有比这更无聊和无用的事了),她全家将乘飞机,家当将由一辆靠拉关系弄来的注册卡车全部运走,而时下成百有真正重要职务的人却因为汽油受限而不得旅行。她对我们国家一定是太有价值了!很抱歉,告诉你们这么一条没劲的消息!”她在信中称冰心“IcyHeart”,汉语里的“冰心”来自“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的诗句,意思是心的纯洁,英文的“IcyHeart”则是“冰凉的心”或者“冰冷的心”,直译而来的两个字眼在各自的语境里有很大的区别,聪慧的林徽因不会不知,反而直接引用英语表达了自己的情绪。
82、婚后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冰心一直笔耕不辍,小说《分》和《冬儿姑娘》抨击社会各阶层的不平等现象,散文《南归――献给母亲的在天之灵》《冰心全集(三卷)》赞美大自然、母爱、童心等美好事物。
83、也许是过于优秀,冰心不太讨人喜欢,自古娥眉善妒,年轻气盛的苏青和张爱玲都对这位妇女指导委员会文化事业部部长表明不感冒的态度。
84、冰心:原名,谢婉莹(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笔名冰心,取“一片冰心在玉壶”之意,近现代伟大的诗人、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家,被称为“世纪老人。”著有小说集《超人》,诗集《春水》、《繁星》,散文集《寄小读者》、《小桔灯》等,主张爱的哲学,“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85、作者:冰心,女,原名谢婉莹,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86、冰心往往喜欢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以“我”作为展开故事的线索,满蕴着深情,倾诉我的所见、所闻、所遭、所感、所触,使读者感到小说中所发生的一切,全是人生的真实,没有虚构编织的成分,没有浪漫的色彩,没有人为的戏剧性的冲突,没有媚俗的诙谐,具有逼真性和亲切感。这给作者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可以更灵活地起讫,转折,变化,作者浓烈的情愫的抒发,可以表达得更加得心应手。
87、其实两人相处很融洽,冰心只是用调侃幽默的笔调书写当时民国女人的一种生活状态。
88、正像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冰心的创作,“具有柔和细腻的笔调,微带忧愁的色彩,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新明丽的语言”,构成了她艺术风格的基本特色。
89、冰心表示,‘冰心’笔划既简单好写,又与本名谢婉莹的‘莹’字含义‘光洁、透明’相符.
90、冰心先生人如其名,一心爱国,醉心写作,笔下流淌是满满的爱,浓浓的情,为我们留下的是不朽的著作,难忘的深情,如诗如画的美感。
91、1940年,冰心爱国之心从未改变,她拒参“国大”代表竞选。在重庆,她加入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在福州,她从事文化救亡活动,其间还创作了《关于女人》《再寄小读者》等散文。时人称福州三大才女之一。
92、1987年,晚年的冰心在《入世才人灿若花》赞美林徽因说:“1925年我在美国的绮色佳会见了林徽因,那时她是我的男朋友吴文藻的好友梁思成的未婚妻,也是我所见到的女作家中最俏美灵秀的一个。后来,我常在《新月》上看到她的诗文,真是文如其人。”如此更证明,她们之间,的确不是娥眉相妒,而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志不同不相为友罢了。
93、散文:题材广泛,寓意深邃,通过自身经历的细腻描写,生动而形象地反映了一个世纪来,中国动荡复杂的社会生活的某些侧面,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片断,编织在自己的情感波澜之中,创意出奇,构局善变,立意新颖,构思灵巧,体现着冰心自己所强调的独特风格。
94、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是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95、《城南旧事》是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该作品通过主人公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在质朴而真实的文字中,隐藏的是林海音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北京城南的思念。
96、在这篇文章中,冰心记录下了自己随着父亲骑马的经历。在一天下午,当家人午睡时,有人告诉冰心父亲出门骑马去了,于是冰心立刻出门追了出去。“出门便听见涛声,新雨初过,天上还是轻阴。曲折平坦的大道,直斜到山下,既跑了就不能停足,只身不由己的往下走。转过高岗,已望见父亲在平野上往来驰骋。这时听得乳娘在后面追着,唤,‘慢慢的走!看道滑掉在谷里!’我不能回头,索性不理她。我只不住的唤着父亲,乳娘又不住的唤着我。”
97、更重要的是冰心还把自己辛辛苦苦攒来的稿费十多万元捐给希望工程和家乡的小学,对中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98、冰心夫妻泉下有知,估计也只能摇头无奈叹息而已。
99、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00、冰心夫妻泉下有知,估计也只能摇头无奈叹息而已。
101、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192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其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练流畅的独特风格曾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为她享年99岁,所以人们又称她为“世纪老人”。
102、其间,冰心生下了吴平、吴冰、吴青三个孩子,三个孩子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吴平毕业于清华大学,吴冰北京大学西语系毕业,吴青在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成为各个行业的佼佼者,只可惜没传承冰心先生的衣钵。
103、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
104、其实两人在当时均在民国十大才女之列,为后世女子才学之楷模。
105、冰心1900年10月5日出生在福建福州三坊七巷谢家大宅,其父亲是一位爱国的海军军官。冰心幼年就开始阅读古典文学,后来通过阅读商务印书馆的“说部丛书”,深受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影响。1918年冰心入读协和女子大学理科,在大学期间受“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转文学系学习。
106、让我们打开尘封的记忆,回到民国时期冰心先生成长的岁月,全面了解冰心先生的人生轨迹。
相关文章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冰心的原名(107句一览)":/wenan/6259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 上一篇:精选络绎不绝造句二年级(51句一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