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曾国藩简介及历史评价(72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10-25 阅读次数:

曾国藩简介及历史评价

1、曾国藩到了长沙以后,对官场潜规则不管不顾,自己开了审案局,对土匪流氓从速处理,就为了避免有人来求情,这一来就断了很多官员的财路。

2、同年二月初四日(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午后在南京西花圃散步,突发脚麻,曾纪泽扶掖回书房,端坐三刻逝世。

3、他对子女的苛刻一如既往,戒奢华,勿安逸,培养了很好的家风,这是传承给后人,最大的蒙荫。

4、出身平凡、资质平庸、资源有限,在任何人看来这手牌都很烂,可他愣是凭借自身修炼,打出了“王炸”的结局!怎一个“牛”字了得~

5、左宗棠、李鸿章这些晚清重臣如何发迹?他们竟然都与曾国藩、湘军有着密切的关系!

6、当然,笔者承认曾国藩白纸画图,白手起家,从一无所有开始办团练,期间和太平军作战失利,几度自杀,被人救回,最后曾国潘坚定信心,屡败屡战,最后取得了攻占太平天国首都天京的胜利。这也是曾国藩一生最大的成绩,曾国藩暂时安定了清朝的局势,并打下一个同治中兴的局面,客观上为清朝争取一些国家利益创造了条件。不过,曾国藩只是运气好罢了,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摘取谁都可以摘取的胜利果实。换句话说,这些“巨人”的努力为曾国藩做了嫁衣,才使他最终攻入天京,拿下了平反太平天国运动的首功。

7、失败是指路明灯,它向我们展示了,这个世界中,还未被我们熟知的部分,并向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线索,指引我们去改进理论,策略与行为。

8、如果你的每一个反应都是即时的,其实这个即时反应就已经过量了,古典老师说,越庞大的系统,反馈的周期越长,越需要更久的时间和耐心。(曾国藩简介及历史评价)。

9、这个场景,在历史上是非常奇葩的,闻所未闻。

10、改革开放以后,思想开始解放,包括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开始就慢慢地越来越全面、客观。这时候人们发现,曾国藩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的角色是非常复杂的,不是简单地贴一个“某某阶级”的标签就可以把他否定的。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他身上体现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东西,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一尊偶像。从军事的角度来说,他开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先河。从经济的角度来说,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始作俑者,从实践上揭开了近代经济变革的大幕,他提出的“师夷之智以制夷”具有相当的开放性与进步性。从家庭教育的角度、从为人处事的角度、从道德修养的角度,曾国藩更是可以给浮躁的当代中国人以深刻启迪。

11、本书既写曾国藩的文韬武略,也写他的待人处民与生活态度;既写他的困厄与成功,也写他的得宠与失宠。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学,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等等,都在作品中得以表现。

12、曾国藩以平凡的农家子弟身份出道,带着一身毛病,却立下“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誓言,一生克勤克己,“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最终成为传统社会的最后一个圣人,成为后世称赞的完人。

13、有称赞曾国藩的,就有辱骂曾国潘的,谁也不可能让大家都喜欢你。有些人就骂曾国藩是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卖国贼”、“汉奸”、“反动头子”、“刽子手”;也有人说曾国藩是“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

14、本書以曾國藩日記、家書、奏稿等紮實的一手史料為基礎,以生動筆法完整呈現了曾國藩61年的人生歷程。

15、曾国藩给家里写信,确实是做到了苦口婆心,在他的理论中这叫“口到”。曾国藩有个“五到”:“身到、心到、眼到、手到、口到”,其中“口到”就是要反复叮嘱,不断地叮嘱,他就是这样一种与人为善的心态。所以家里人很容易接受他的教育。

16、这和曾国藩坚持一生的一个习惯有关——写日记。

17、《曾国藩》三部曲《血祭》、《野焚》、《黑雨》先后于90~92年发表,一时间红遍华人世界,与二月河的清帝系列共同掀起了中国90年代历史小说热,也在往后10年带动了曾国藩研究热及曾国藩相关题材图书的出版风潮。

18、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同月,朝廷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世袭罔替,并赏戴双眼花翎。八月,奏准裁撤湘军25000人。

19、曾国藩家境平常,家中田地人均12亩半,相当于小地主,生活也仅止于吃饱糙米饭,家风勤奋节俭,为补贴家用,曾经与弟弟课余时间放牛、砍柴,甚至在集市上卖过菜篮子,推过运碑车。第一年进京参加考试没考上,第二年进京家中就拿不出路费,只好借32串铜钱,到京时,花的只剩下3吊。

20、主播荔枝号:楚翘_诗歌之王(FM3951196)

21、曾国藩是湘军的最高统帅先后报销军费近三千万两,但他并没有贪污,做京官时他就立下了不靠做官发财的铮铮誓言,做两江总督时养廉银有一万八千两,折合人民币三百多万元,虽然工资比以前多了,但他的生活水平并没有变得更好,反而变差,穿衣也不如在做京官时穿的好,在吃方面也不讲究,甚至请客时用一个破瓦盆,对家人的要求也一如既往的严苛,其夫人在家无余钱,事事躬亲,洗衣做饭,纺纱织布,无所不为,曾家的女人们,从早上睁开眼到晚上休息,都一直要从事劳动。

22、当时湘军的敌人太平军,采取的战略是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战斗经验特别丰富,喜欢搞突然袭击,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跑,每次出场还裹挟着大量的流民,制造出铺天盖地的声势。

23、唐浩明,衡阳市人,1946年10月生于衡阳官宦家庭。其父唐振楚为蒋介石机要秘书,随国民d撤退去台湾,由其伯父抚养。

24、当然,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并不是没有依据的。曾国藩的历史地位,与孕育他的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是分不开的。把曾国藩所处的时代的历史环境联系起来分析,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曾国潘能作什么,不能作什么?曾国藩究竟是阻碍了当时社会发展中的生产力的发展,还是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5、1864年7月19日,曾国藩率湘军轰塌天京太平门附近城墙10余丈,蜂拥入城,其他方向的湘军也缘梯而入,城内太平军或战死,或自焚,无一降者。

26、他的一生经历大致可以分成七个阶段:跻身六曹、创建湘军、坐困江西、决战安庆、攻陷天京、剿捻失败和抑郁而死,可谓有起有伏,人生变数无穷,读后为之震撼。有人说“我们这个时代需要曾国藩!”是的,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曾国藩的“三拙”......

27、即便是太平天国运动可以成功建立新的中国,赶走西方列强,这种制度又会持续多久呢?最终还是要走以工人阶级领导农民阶级,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道路才有希望,因为历史已经证明。

28、更夸张的是,曾国藩半年里办的案件数量,超过了湖南十来年的案件总量。

29、曾国藩一生能文能武,完全来自他的苦读书,善读书,他读书涉猎广泛,历史、理学、诗词古文,兵书、政事都读,而且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比如他曾建议统治者要“内圣外王”,能熟练应用儒法思想治理天下等。他学习戚继光建立起一支战斗力胜过绿营兵的湘军,就是他灵活学习兵书的悟性体现。

30、因此,对曾国藩的洋务思想及其实践的爱国性和进步性,争议日少。此次对此也无大的争论。有的论者说,对曾国藩的洋务思想应一分为二:曾国藩将魏源的"师夷之长技"思想付诸实践,率先制炮,兴办近代军工及科学技术,是应当肯定的。

31、今天中国传统文化要回归,就要对过去历史人物重新审视,肯定他们优秀进步之处,当然也要指出其历史局限性。

32、每天四个小时行军,走大约三十里,然后不再前行,开始挖沟修墙,也是四小时左右,整个行军速度和蜗牛差不多,晚上还要轮流站岗,称为站墙子。

33、曾国藩的领导力,并非完全没有权谋的因素,作为一个官员,他也必须跟现实妥协,必须内方外圆。但其大体,却是以卫道为激励之本,以纯朴为用人之本,以推诚为驭将之本,以耐烦为治心之本,以包容为处世之本,以大局为决策之本,以勤实为治事之本,以力行为修身之本。而他的领导力的核心,则是“忠义血性”的理念,是“舍身卫道”的使命感。

34、本书围绕湘军与太平天国会战安庆来布局谋篇,深入解读了咸丰、曾国藩、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等晚清军政名人在大变局中的选择与行动,堪称一部翔实的晚清军政史。同时也是一部关于人情世故的博弈史,表面上写的是战争,实际上写的是背后各种人情世故和各种势力之间的博弈。

35、有个故事讲到他小时候晚上在书房背书,这时一个小偷来偷东西,他背了一遍又一遍,直到深夜还在背,小偷实在不耐烦了,就出来说,“我都早能背出来了,你怎么还没记熟?”,虽然是个笑话,但至少能说明他的用功程度和自我约束能力。

36、曾国藩是中国一个争议甚大的历史人物,并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曾国藩出生于清朝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死于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曾国藩一生共经历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代皇帝。曾国藩所生活的时期是在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是中华民族与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之间的矛盾开始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时期,是封建社会走向没落的时期。

37、三十岁是曾国藩最重要的人生分水岭,他立下了学做圣人的志向并用他的后半生踏踏实实的完成。从立志之日起,就每天做日课,写日记,以圣人的标准监督自己每天的一举一动,并记载下来,深刻反省,完成从庸人到圣人的跳跃,完全是靠三点:

38、对其所兴所造"不用于制夷"而"专用以制民",是应该否定的。对此,有的论者反驳说,说曾国藩所兴所造"不用于制夷"而"专用于制民",是没有根据的。

39、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40、曾国藩年轻时为求这位名师,入唐家私塾读书,后来他当了大官,唐家修族谱,就请曾国藩撰序。而在150多年后,由唐家子弟唐浩明为曾国藩编全集、写下历史长篇。

41、但曾国藩一次又一次,都从失败的泥潭里,不止爬出来了,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2、曾国藩学问做的大,事业做的也大,品德也是公认的,这也许是他毕生追求圣贤志向的驱动吧。

43、尼采说,杀不死我的,必将使我更强大,曾国藩在经历人生的大挫败之后,总能把失败当成礼物,前行的脚步,从来不会终止。

44、这次提交大会的许多都涉及这一点。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恪守"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45、1870年(同治九年)天津民众为反对天主教会在保教国(法国)武力的庇护下肆行宣教,而攻击天主教教会机构而造成数十人被谋杀;此后教会动用武力,外国军舰来到天津,七国公使向总理衙门抗议。

46、直到今年偶遇《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捧起来就爱不释手。

47、这搁在我们现代,就像一个参加了五次高考都落榜的孩子,第六次却只得了个入围奖,被告知,你这成绩还是不行呀,念你考了这么多次,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下次你可以免考体育了。

48、他为官极为清廉,他家庭教育格外成功,在新时代应该追溯他为官清廉自守的根源,对于今日廉政建设必然有启示,在今天中国人口生育减少,大家庭观念弱化的情况下,从教育方法上如何减少家庭教育负担而不是不生少生孩子,他的治家理念都会给我们启发。

49、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在他做京官期间,在京小住过一段时间,后来愤然回家,写信告诉曾国藩,以后务必节欲,节劳,节饮食。

50、原因么,用一位网友的话说:“看到了一个‘平庸之人’也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达到至高境界。”

51、我买了很多写曾国藩的书,一套一套,全部束之高阁,读不下去,要么晦涩艰深,要么云山雾罩,抑或不知所云的厚黑之学。

52、曾国藩绝对算不上天分高的人,考了七次才中举,年轻时还非常激进暴躁,骂同僚,骂皇帝,最终却华丽转身,成为“晚清中兴第一名臣”,成为梁启超,毛泽东等很多大人物的男神。

53、在总裁读书会精品课上,洪泰创新空间创始人CEO王胜江为我们推荐了《曾国藩》,这周小书僮陪你一起来精读这本书,看看曾国藩跌宕起伏的人生。

54、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把忠、孝、悌、仁、义、礼、智、信视为糟粕,或不讲,或不提倡,并没有给我们社会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深受其害。有的论者说,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为了维护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有的论者则说,曾国藩维护的首先就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是它的糟粕。

55、我当年高考的时候,抄过他很多的经典名录,可以说是很前卫的,甚至很难想象他那样,深深扎根清朝文化的人会讲出那么激进的话。

56、在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中,湘军力挽狂澜,为满清续命数十年。

57、这不仅是曾国藩的中年奋斗史,还是一部详实的晚清军政史,也是一部官场人情博弈史。

58、他不只记录下来自己看,还邀请亲友们点评他,把自己的缺点和改正缺点的过程,完全暴露在众人眼前,让大伙儿一起监督他。

59、深刻透辟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

60、梁启超曾经盛赞曾国藩的恒心,说曾文正在军中,每日必读书数页,填日记数条。

61、长沙失败后,曾国藩离开是非之地,去衡阳训练团军,最终练成了清朝末年战斗力最强的湘军。

62、-----题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3、他在民间的流行,与在正统历史上的消极形象,让我产生了强烈的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64、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作用;

65、宫玉振:有人把西方文化称为先知文化,中国文化称为史官文化。先知文化强调的是宗教的地位,史官文化体现的是历史的关怀。六经皆史,历史对中国的整个文化的孕育起到关键的作用。与西方相比,古代中国人很现实又很理性,中国人关注的不是人和天的关系,而是现实的世界。孔子不是讲“敬鬼神而远之”吗?庄子不是讲“六合之外,存而不论”吗?西方人重视在宗教意义上超越自我,而中国人则更重视在历史的延续中超越自我。中国人讲慎终追远,这个跟中国人的家族意识强有直接的关系。中国人在历史中找到了生命的延续及意义。在中国,家有家谱,国有国史。传记是一人之史,家谱是一姓之史,国史是一国之史。历史提供了中国人的精神家园,承载了中国人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所谓“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都是这样一种情怀。中国人可能不相信末日的审判,但中国人在意历史的审判,所谓的春秋褒贬、青史留名。即使是如汉武帝、唐太宗这样的帝王,也都非常在意自己在史家笔下的形象。“历史是中国人的信仰”就是这个道理。

66、论者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有的论者甚至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

67、正确方法是慢慢拧,让阀门和水温都平稳的同步升高,一直到合适为止,因为水龙头管子比较长,系统有延时,需要一个长时间的反馈。

68、《战安庆》借助丰富的史料,将上述问题一一剖析,人物丰满,战斗激烈,各方立场阐述客观,看的人荡气回肠。

69、作者张宏杰,用了非常细致,有时甚至琐碎的日常材料,将一个千古完人立体化的呈现出来,多了很多真实的味道。

70、本书详细介绍了曾国藩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事迹,重点记述其镇压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捻军起义和处理天津教案、发起洋务运动的过程;深刻透辟地分析了曾国藩政治和学术思想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对后世的影响;深入归纳了曾国藩的用人方略,概述了以曾国藩及其幕府为核心的政治集团的形成、发展、分化和主要特征、作用;同时,历史地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

71、曾国藩因母亲去世回到老家,结束十三年的京官生涯仍没有还清在京所欠债务,直到做了五年两江总督才彻底了结了京官生涯的欠账。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曾国藩简介及历史评价(72句一览)":/wenan/81336.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