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狂人日记讽刺了什么(61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5-25 阅读次数:

狂人日记讽刺了什么

1、圣人不批判他人。圣人早已超脱于此。圣人只心怀慈悲,圣人的行为是救赎。“救救孩子。”

2、文中多次提到“吃人”,这些“吃人”大多数都是有实指的。比如下面两段:

3、那么,鲁迅选择狂人来做主角,用文学的方式借狂人之口表达自己的思想,也就可以大胆一些。

4、对文学作品来说,最严厉的考验就是时间。茅盾评价《狂人日记》:“这奇文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储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象征主义色彩,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使人一见就感到不言而喻的悲哀和愉快。”

5、张楚,1974年生,作家,著有中短篇小说集《樱桃记》《七根孔雀羽毛》《夜是怎样黑下来的》《野象小姐》等。

6、如果“吃人”是实指的,那么没有大的战乱、饥荒,做到不“吃人”是容易的。

7、(适逢机遇,将束在高阁已久的《呐喊·彷徨》再次通读了一遍,尤其是《狂人日记》一篇,而后随手写下了这些文字,摘录数段于此,并取了一个有些风马牛不相及的标题。

8、当然,《狂人日记》作为中国第一篇重要的白话小说,其开创性意义是不容抹灭的,其表达的思想也是振聋发聩的。这毋庸置疑。

9、(3)新京报书评周刊2018年5月15日《鲁迅发表100周年:他的深意,远远超过我们知道的标准答案》

10、这里又揭露了封建社会的一个特点。不是直接将你杀死,而是吃人者,整个社会一起把你逼死的。这里也是狂人第二次蜕变的开始。他开始由一个知者蜕变为批判者了。

11、●但这恐怕是我错误了。她当时的勇敢和无畏是因为爱。我没有负着虚伪的重担的勇气,却将真实的重担卸给她了。她爱我之后,就要负了这重担,在严威和冷眼中走着所谓人生的路。

12、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出现了……一八三四年顷,俄国的果戈理(N·Gogol)就已经写了《狂人日记》……

13、著名作家余华说过:“小说(《狂人日记》)开篇写到那个狂人感觉整个世界失常时,用了这样一句话:要不,赵家的狗为何看了我一眼。我吓了一跳,心想这个鲁迅有点厉害,他只用一句话就让一个人物精神失常了。”(1)

14、直到最后狂人发现,也许自己就曾在无意中吃过自己妹妹的肉。绝望中的狂人发出“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的呼喊。

15、妈妈呀,救救你可怜的孩子吧,把跟泪滴在他热病的头上?瞧他们是怎样地折磨他啊!把可怜的孤儿搂在你的怀里吧!这世上没有他安身的地方!大家迫害他!——妈妈呀!可怜可怜患病的孩子吧!……

16、“吃人”是鲁迅对现实的隐喻,不仅指吃人肉,也指人间苦难的事实和产生苦难的根源。通过象征和暗示,从作品字里行间所传达出的信息中可以发现,狂人实际上是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家族制度的启蒙者。

17、是否比果戈里的同名作品更忧愤深广我们暂且不论,这篇小说对中国文学和社会的重要性毋庸置疑。自其之后,现代白话文小说兴起,文学渐渐进入新时代;就鲁迅个人而言,自此投心小说写作,《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以及后来的阿Q、祥林嫂、闰土、孔乙己、魏连殳等,都成为中国文学中的典型人物。

18、如果要论鲁迅的这篇《狂人》比诸果戈里最大的高明之处,那么我以为就是在这里:果戈里的讽刺所达到的效果只能让人在啼笑皆非中反思阶级压迫与贵族意识,反思人性欲望;鲁迅则将一种传统沉疴迫害人性的境况,上升了到反思价值,反思扭曲的形而上境地……

19、鲁迅当时应邀加入《新青年》,参与新文化运动,自然免不了与古文派一争高下。古文派的人当时攻击他们,说中国古代有这么多伟大的文学作品,你们叫嚣废除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白话文有什么伟大作品吗?白话文又不像文言文历史悠久,只能由他们现写。于是胡适就写了一些白话诗。

20、●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21、此外,徐锡麟作为革命d人,被清廷杀于安庆抚院门前,心肝被挖,用于炒菜,时年35岁;鲁迅作品《药》也写过人血馒头治疗痨病。如果我们再继续查看历史,诸如“易子而食”、“蒸醢剖心”(“醢”意味把人剁成肉酱)等等事件也是比比皆是,可见“吃人”本身就含有生理上的“食人”之意。

22、这些,早已超出了“狂人”的视野——看不到,不怪鲁迅,正如马克思无法预见无产阶级斗争中的所有问题。狂人是鲁迅的心灵投射,有如包法利夫人之于福楼拜。鲁迅胜了,但狂人败了。鲁迅撕开了一个时代,也仅止于撕开。时代还在。

23、这颇像当今的“去中心化”,用“去中心化”煽动技术革新。然而,去中心化之后呢?当然是形成了新的平台,新的“中心化”。所以,要警惕“去中心化”的宣言,以“去中心化”之名,行“新的中心化”之实。不管谁上台,最后都是“利益结盟”,利益结盟形成后,剩下的就是收割“韭菜”。无论是股市、房市还是区块链、虚拟币。

24、“古久先生”“陈年流水簿子”这样的表达,意图太过明显,且让人感觉“出戏”。

25、《狂人日记》深刻的思想性,我认为有几个层次,而一层比一层复杂,也一层比一层震撼。

26、狂人是不是真“疯”,我们的最主要依据应该是他的日记。正文第二自然段便出现了这样的话:“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27、而鲁迅《狂人日记》总13则,在每日的记载前用“一”“二”“三”标识,“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体不知非一时所书”。中国自古以来没有日记体的文体,鲁迅这种文体毋庸置疑是借鉴而来。

28、《狂人日记》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和中国现代文化史上都具有跨时代的意义。 作为现代第一篇白话小说,它奠定了中国现代小说(文学)创作的基础;它的深切的思想是中国现代启蒙主义的高度概括。 它在形式和思想方面都深刻影响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

29、狂人晓得他们的想法,他们不肯把他直接杀了,就要逼他自尽,他们没有罪名,又偿了心愿;他们只会吃死人肉的。最可怜的是他的大哥。“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    

30、名著导读01|《红楼梦》人物简述、中高考专项训练题汇总

31、稍微离题了,回到鲁迅的语言风格话题。倘若耶利内克的讽刺带有女性特有的泼辣,仿佛不断出击直刺;那么鲁迅便如“横劈一刀齐头断”。

32、从字面上来看,“迫害狂”应该是有强烈迫害他人倾向的精神疾病,与日记中狂人的症状不符。因为狂人常常害怕被别人杀害,却没有想过要迫害别人。

33、狂人的意思“疯子”,在小说中,大哥也说出了这样的话:“疯子有什么好看!”

34、鲁迅《狂人日记》对果戈里的借鉴有没有,有的话又在何处?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和果戈里《狂人日记》重合的内容。

35、然后写之前别村有人被吃,还有他哥如何教他维护封建礼教,都是表明狂人随着研究深入,越来越意识到封建社会的真相。

36、我借用海氏的“常人”概念,将与“狂人”对立的一切浑噩无思者囊括其中,虽显武断,但五四时期恰恰是一个接受舶来货以反传统的时期。倒也不觉过分。

37、从一九一八年五月起,《狂人日记》出现了,算是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又因那时的认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后起的《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却比果戈里的忧愤深广,也不如尼采的超人的渺茫。”

38、  在这部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狂人虽然具有迫害狂的精神特征,诸如“今天全没有月光,我知道不妙”,“赵贵翁的眼色便怪:似乎想害我”,“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等等,但作品的深层意蕴却是有意识地指向几千年的历史和当时社会上的“吃人”现象从古代的“易子而食”,到“前天狼子村佃户来说吃心肝的事”;从“易牙蒸了他儿子,给桀纣吃”,到徐锡林(即徐锡霖)被炒食心肝。作品内容虽然带有狂人的非逻辑心理特征,但始终围绕着“吃人”,围绕着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不断发生的有史可查和无史记载的形形色色的吃人现象,其意图是显而易见的。

39、虽然这段的事件是从早上出门开始写,但首句却是“今天全没月光,我知道不妙”。结合前文,读者自然心领神会。这一段讲人们如何议论他,斜着眼瞧他,面色铁青。狂人认为这是因为他曾踢了古久先生的陈年流水账,人文社版《鲁迅全集》给的解释是“陈年流水账比喻中国长久的封建统治历史”。

40、如果说,“真的吃人”是表,那么“礼教吃人”就是里,两者并不是截然无关的,而是互为表里,“礼教吃人”是其核心内核,“真的吃人”则是其最变态、最极端的体现。两者共同构成对于整个封建专制落后愚昧思想文化制度体系的强有力的批判。

41、这个反思比单纯的文化批判更透过一层。不仅仅解剖别人,也深刻地解剖自己,榨出了自己的皮袍下藏着的“小”。这个“原罪”,人人有份。

42、想张口说些什么,“吃人”“行尸般的生活”“禺象般的人物”“人造的神坛”这些词接连的冒出,最后还是发不出声来。只觉得可惜,在那样时代的乌云笼罩下,最有灵气的孩子也会变成木偶,最鲜明的记忆,也会变成一模一样的灰。

43、在重读《狂人日记》之前,先读了《风波》、《白光》、《肥皂》,极让人难受的三篇,仿佛这个早晨也跟着阴郁了起来,变成了“几个花脚蚊子在下面哼着飞舞”。“科场鬼”陈士成的遭遇不能不让人想起《儒林外史》中的范进。

44、“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补也”呢?狂人没有为了改革,为了“救救孩子”而坚持奋斗;他早就“痊愈”并且当官去了。

45、第一层,是众所周知的对四千年中国历史的批判。在写满“仁义道德”的陈年流水簿子的字缝里,鲁迅看见了“吃人”两个字。中国历史不过是一场接一场人肉的宴席,在其中人人“相斫”,“自己想吃人,又怕被别人吃了,都用着疑心极深的眼光,面面相觑。”这是最明显的一层。

46、蒋梦麟说:“我所知道他的早年作品《狂人日记》只为了好玩,舞文弄墨,对旧礼教和社会现状挖苦讽刺一番,以逞一己之快。”

47、鲁迅开篇即写:“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后面又反复提:“‘海乙那’是狼的亲眷,狼是狗的本家。前天赵家的狗,看我几眼,可见他也同谋,早已接洽。”

48、  作品借主人公的眼睛,观察了他周围的人:“他们也有给知县打过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给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的”,然而,他们不但没有起来反抗吃人的人,反倒也要吃人。作者为此感到不解和愤怒:“还是历来惯了,”不以为非呢?还是丧了良心,明知故犯呢?”作品还写道:“我诅咒吃人的人,先从他(即狂人的大哥引者)起头;要劝转吃人的人,也先从他下手。”“你们可以改了,从真心改起作用!你们也会吃尽。”在作品的最后一日记里,作者深切地希望:“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不有?”并具大声疾呼:“救救孩子……”

49、鲁迅曾讲述过一个万难破毁的铁屋子的寓言,“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这寓言用来解释《狂人日记》,却是另一种形态:狂人大嚷起来,但没有惊醒熟睡的人们,因为大家都知道大嚷的是一个疯子,而狂人最终也发现自己原来是疯子,所以也复归于熟睡的人们。“从昏睡入死灭”,一切照常,“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更没有惊恐万状与死前的颤懔。毁灭将在无言中在沉默中进行而不再有狂人的呼喊。

50、这里是狂人的第一次蜕变。他从一个无知者蜕变成一个开始了解封建社会真相的人了。他的蜕变,也是小说一条很重要的线。

51、在文学以外,鲁迅对美术的热忱与研究,乃至作为一个“设计师”的身份,近几年大家也都渐渐了解。但鲁迅对日本浮世绘的购买、收藏和鉴赏,却还是个冷门。点击图片查看往日文章《鲁迅竟还收藏了这么多精美的浮世绘》。

52、序言解释了一下主人公的情况,并利用文言文和现代文构建了两个世界。文言世界是“我们”的正常人世界,而之后的白话世界便是狂人的世界了。

53、两个主角都是“狂人”——精神病患者,或者说臆想症患者。

54、但把“吃人”理解为象征意义上的,即对人的剥夺、压榨、伤害,那么,要避免“吃人”无疑是非常艰难的。人类的历史上有过不“吃人”的时候吗?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也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也许到大同世界或共产主义时代到来的时候,“吃人”的现象就没有了吧。可想而知,那样的时代离我们还是很遥远的。

55、好了,已经够残酷了,可问题是,鲁迅看准了这种觉醒,有可能在这个大染缸里瞬间混浊起来。这不,《狂人日记》的思想,有最为人所轻忽的第三层。这是小说经常被省略的前头一段文言的小序:

56、我以为,除了上述两个含义外,这里的“吃人”应该还有第三层含义,即“自身吃人”,被封建礼教毒害下的中国人已经是痛苦不堪,却转而去吃更弱小者,充当了“吃人”的第三者!

57、什么是“荒诞”?——海德格尔在《存在与时间》中明确指出,在世的人,生活在各种关联之中,关联赋予人的行为意义,意义的大网缠绕整个世界,成为“意蕴”,倘若存在者脱离了“意蕴”,就是荒唐无稽;悖逆意蕴,便会启疑。

58、这里的“吃人”都是实实在在的吃人肉。这些事实触目惊心,可以看出我们民族野蛮的一面。也怪不得狂人会想:“我也是人,他们想要吃我了!”

59、既然满本都写着“吃人”,那么这个“吃人”就只能是象征意义上的“吃人”——对人的剥夺、压榨、伤害,而不是实指的“吃人”——对人的肉体的消灭。

60、而果戈里笔下的狂人,干脆“看”到了部长家的狗“美琪”说人话,甚至还在狗窝里“读”到了狗写的信。这两条“狗”,都是贵人所养(鲁迅《狂人日记》里的狗是赵贵翁的),都是主角心智失常的明证。这种象征意义,在两篇小说里同样一脉相承。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狂人日记讽刺了什么(61句一览)":/wenan/859.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