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务虚笔记史铁生(95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4-04-15 阅读次数:

务虚笔记史铁生

1、一旦有一天我不得不长久的离开他,我会怎样想念他,我会怎样想念他并且梦见他,我会怎样因为不敢想念他而梦也梦不到他。

2、千万不要说,倘若二者不可兼得你要哪一个?不要这样说,因为人活着必要有一个最美的梦想。

3、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

4、太阳,它每时每刻都是夕阳也都是旭日。当它熄灭着走下山去收尽苍凉残照之际,正是它在另一面燃烧着爬上山巅布散烈烈朝辉之时。

5、晚风轻柔得让人无可抱怨,但魂魄仿佛被它吹离,吹离身体飘起在黄昏中再消失进那道墙里去。

6、本书开头第一章叫《写作之夜》,第一句为:“在我所余的生命中可能再也碰不见那两个孩子了。”“生命”这个词在第一句话就出现了,而务虚笔记就是生命笔记,正如作者另一本书叫《病隙碎笔》,无非也是“生命笔记”。生命的定语是“所余的”,呈现了时间的紧迫。“再也”“碰不见”——生命无非碰见和碰不见,命运也无非是你碰见了谁。与碰见相对的是“遗忘”“抛弃”和“背叛”。这本书讲的就是谁碰见了谁的故事,谁告别谁的故事,谁不能忘怀谁的故事。“两个”“孩子”——孩子是人生的开始,本书的几个主人公的童年都在文章中有详尽描述,并且总是两个关系,我和坏同学,那么多的男人和他心中的女孩。“在我所余的生命中可能再也碰不见那两个孩子了”——有怀念和哀叹,有美和美的失落,还有祈祷的意愿。

7、惟柔弱是爱愿的识别,正如放弃是喧嚣的解剂。

8、WR直到被发配到大西北才感到了人与这个世界隔绝的痛苦,Z却早已在幼小的心灵中就悟出了人与人本来就互相处在“世界的隔壁”。WR试图用政治的手腕来禁止人对人的放逐,Z则用艺术的追求来突破人与人的等级阶梯。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即在政治的领域和艺术的领域,都在追求成为“人上人”,成为人类的救星或征服者。因此,他们对人类最神圣的爱情也只是视为他们进行征服的一个绊脚石(WR)或是手段(Z)。所以,毫不奇怪,当爱情(然而是儿童式的爱情)至上论者O问Z“爱情和事业,哪个更要紧”时,Z随口便答道:“当然是事业”,并解释道,事业上的成就是人们得到爱情的前提,“你以为有谁会去爱一个傻瓜吗?”这就引出了Z终生所抱的信念,也是使O的终生信念即纯情之爱受到致命打击的差异论观点。

9、因为我找不到非我的世界,永远都不可能找到。所以世界不可能不是对我来说的世界。(p73)

10、人的命就像这琴弦,拉紧了才能弹好,弹好了就够了。――史铁生《命若琴弦》

11、小说描绘了黄土高原上的小山村和一个风趣的放牛倌的故事。(务虚笔记史铁生)。

12、我曾赴白天,伤在集市。在那儿,价值埋没于价格,连人也是一样。

13、要是有些事我没说,你别以为是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14、    篇幅有限,我想说的又比较零碎与冗长,而脑子里想的一旦化为文字落到实处,往往更可能的是词不达意。各位看官如能从这些文字中找到哪怕一丝的共鸣,我也心满意足,当然如若能共鸣强烈,引笔者为知己的话,当浮一大白。

15、每个人都觉得自己不同,但却终将活成了大致一样的模样。不是一样的就不值得。而是这一样中,都有自己的被迫与无奈。为了活下去,我们抛弃了很多,最后好像只剩下了活下去。所以一生敢于追求并付出实践的人,不管结局如何,都会令人动容。

16、主要作品有《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合欢树》《病隙碎笔》《务虚笔记》《我的丁—之旅》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老舍散文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作品入选多种版本的语文课本,被译成英,法、日等多种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17、1919年加入《新潮》诗社,开始创作新诗,新诗处女作《睡罢,小小的人》于同年2月问世。代表作品有《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18、天人合科学也渐渐醒悟到人是宇宙的一部分,这样,问题似乎并不难解:任何部分之于整体,或整体之于部分,都必定密切吻合。譬如一只花瓶,不小心摔下几块碎片,碎片的边缘尽管诡异,拿来补在花瓶上也肯定严丝合缝。而要想复制同样的碎片或同样的缺口,比登天还难。――史铁生《病隙碎笔》

19、我不敢说我看懂了《务虚笔记》,但我想在每个人都忙着务实的今天,我们的精神世界由谁来关照?

20、从人的本性来看,并无任何“奇怪”可言,就人的欲望来说,一切都是正当。所谓奇怪或不正当,只是在这个现实世界的各种规矩的衬照下才有的一种恐惧。

21、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并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全国文学大奖。1998年病情转为尿毒症,终止透析。此后有随笔集《病隙碎笔》,散文集《记忆与印象》,长篇小说《我的丁一之旅》出版。

22、所以,虚无的悲叹,寻根问底仍是由于肉身的圈定。肉身蒙蔽了灵魂的眼睛,单是看见要回那无中去,却忘了你原是从那无中来。――史铁生《病隙碎笔》

23、C关于爱情的思考开启了画家Z和女教师O的死亡序幕,故事到了这里有几分悬疑的味道,同时也将一群人牵出水面,医生F,女导演N,诗人L他们之间有着抽丝剥茧般的联系,随着故事的深入,这样符号性的人物忽然有了色彩:

24、要是有些事我没说,你别以为是忘了,我什么也没忘,但是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

25、永恒的距离,才能引导永恒的追求。永恒孤独的现实,才能承载永恒爱情的理想。

26、史铁生在《务虚笔记》中的讲述不是简单的叙述故事,更像是散文写作—常常在叙述完故事后,史铁生就开始阐明他的观点。《务虚笔记》被看作是史铁生的自传体小说,但你千万不要期待能从中读到史铁生的完整的人生经历,因为史铁生的意图不是向我们讲述故事,而是借着故事作人生的思考。王安忆形容这部小说是“纯粹虚构”的小说。一般的小说,虽然也是虚构的,但它们大部分都是对外部现实的模拟,而史铁生的这部小说摆脱了外部的现实模拟性,以虚构来虚构。王安忆的话很难理解对不对?如果我没有理解错,那么她想说的其实是,《务虚笔记》不像传统小说那样具有连贯的情节,没有讲述一个包含着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完整故事。

27、我没统计过我与多少个世界发生过关系,我本想借此关系去看看另外的、非我的世界,结果他们只是给了我一些材料,供我构筑了这个对我来说的世界。(p74)

28、对爱者而言,爱情怎么会是悲剧?对春天而言,秋天是它的悲剧吗?

29、树叶柔和爽朗的呼吸,诗人一路吹着口哨回家,一路踢着石子妙想联翩,感到夕阳和晚风自古多情,自己现在和将来都是个幸福的人。

30、小说主线是女教师O分别与政治家WR和画家Z的两段爱情,也包括三人的成长过程,整部小说以O的“死亡序幕”开始,以几乎全体人物对O之死的“猜测”告终。O到底为什么死?是因为爱还是因为无爱?没人说的清楚,甚至连她自己也说不清楚。但不论如何Z一定是她自杀的导火索。从这条主线可以分离出来医生F与女导演N、诗人L与恋人的两段爱情,因为F、N、L与O、WR、Z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还有残疾人C与女人X、Z的叔叔与叛徒女人的感情,Z的弟弟HJ与T、T(或N)的父母、Z(或WR)的母亲与死去的丈夫三组故事以及叙述者“我”的穿插和独白。真乱啊,比《百年孤独》人名还烦。

31、会做恶梦的人是世上最幸福的人,因为可以醒来在那些岁月,我每每醒来却发现,我做了一个想从恶梦中醒来的美梦。

32、只有人才把怎样活着看得比活着本身更要紧,只有人在顽固地追问并要求着生存的意义。

33、他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和《命若琴弦》,固然是偏重于感性和经验的,但实际上他已注意到大历史中个体的荒诞感,从而使得他关于插队生活的叙事,能与当时流行的知青文学叙事划清界限。”

34、我曾走过山,走过水,但我只不过是借助它们走过我的生命。

35、朝读经典,感动于心。开卷小语,为您每日推荐值得深度思考的文章!

36、如果宗教是人们在不知时对不相干事物的盲目崇拜,但其发自生命本源的固执的向往却锻造了宗教精神。

37、课文写了一个小男孩在一个星期天等候母亲带他出去玩的经历。一开始他既兴奋又满怀期待,后来母亲一拖再拖而焦急万分,最后因母亲没有兑现承诺而失望、委屈乃至“绝望”。

38、我们从遥远的地方来,到遥远的地方去。我们是地球上的朝拜者和陌生人。

39、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中国作家、散文家。1951年出生于北京市。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40、凡我笔下人物的行为或心理,都是我自己也有的,某些已经露面,某些正蛰伏于可能性中待机而动。

41、宇宙以其不息的欲望将一个歌舞炼为永恒。这欲望有怎样一个人间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计。

42、地狱和天堂都在人间,即残疾与爱情,即原罪与拯救。

43、人家让他拜佛,他不拜。因为,佛不能使他瘫痪的双腿站立起来,因为,如果佛要人“拜”才肯保佑人,那他就不称其为佛。他认为佛之本义乃“觉悟”,是一个动词,是行为而非绝顶的一处宝座。――史铁生

44、我常以为是丑女造就了美人。我常以为是愚氓举出了智者。我常以为是懦夫衬照了英雄。我常以为是众生度化了佛祖。

45、人与上帝间有着永恒的距离,这很要紧。否则信仰之神一旦变成尘世的权杖,希望的解释权一旦落到哪位强徒手中,就怕要惹祸了。

46、现在是趋于零的,现在若不与过去和未来连接便是死灰,便是虚空。那么未来呢?未来是真实的吗?噢是的,未来的真实在于它是未来,在于它的不曾到来,在于它仅仅是一片梦想。(p7)

47、佛家有一说:杀一生命,等于杀一世界。那么,一个生命的出生也就是一个世界的出生了,任何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

48、看见苦难的永恒,实在是神的垂怜——唯此才能真正断除迷执,相信爱才是人类唯一的救助。

49、残缺就是孤独,寻求弥补就是要摆脱孤独。当一个孤独寻找另一个孤独时,便有了爱的欲望。――史铁生《务虚笔记》

50、人有时只需静静的呆着,悲伤也成享受。――史铁生《合欢树》

51、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飘渺,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现在还能感觉到那光线漫长而急遽的变化,孤独而惆怅的黄昏到来,并且听得见母亲咔嚓咔嚓搓衣服的声音,那声音永无休止就像时光的脚步。那个礼拜日。就在那天。母亲发现男孩儿蹲在那儿一动不动,发现他在哭,在不出声地流泪。我感到母亲惊惶地甩了甩手上的水,把我拉过去拉进她的怀里。我听见母亲在说,一边亲吻着我一边不停地说:“噢,对不起,噢,对不起……”那个礼拜日,本该出去的,去哪儿记不得了。男孩儿蹲在那个又大又重的洗衣盆旁,依偎在母亲怀里,闭上眼睛不再看太阳,光线正无可挽回地消逝,一派荒凉。

52、无所谓从哪儿来,到哪儿去,也无所谓谁是谁。

53、《我的丁一之旅》   我二十一岁那年(1)   我二十一岁那年(2)   我二十一岁那年(3)   

54、诗人L的判断是:“O的这一次爱情其实早已完结了,但是她不愿承认”,“在那儿并没有心的贴近和心与心之间的自由”。但是,并不只是“这一次”爱情完结了,事实是O已看出,她所能理解的“所有的”爱情都已完结了。在她眼里,除了这种对征服者的爱之外,再没有别样的爱;但这种爱使她感到寒冷和孤独。“她本能地渴望着温暖的依靠,她的心和肌肤都需要一个温暖而实在的怀抱”。但她不知道,这种怀抱要靠自己独立地去争取,而不能靠上天赐予。然而她的人格已被Z摧毁了,她发现除了自己幼稚的一厢情愿外,这是一个无爱的人间,她对爱本身、对所有的男人感到寒心。然而这又无法解释O所留下的充满激情的遗言。

55、总该有目光投射到此间,这是写作者的使命,我们不是生死相继数万年数万次的鸽群,而是一个个有差别有理性的人,史铁生的孤独并不在于他与常人不同的生理条件,而是很少有人像他一样能够向内心发出思考。整部书就像是一个悖论,但在随着阅读而越深的思考中,我仿佛看到了作者透过虚无向我传达出的希望。

56、他主要作品有《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合欢树》、《病隙碎笔》、《务虚笔记》、《我的丁—之旅》等。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老舍散文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

57、就像输惯了的赌徒把屡屡的败绩置于脑后,输光了裤子也还是对下一局存着饱满的好奇和必赢的冲动。这有什么不好。这有什么不好?――史铁生《灵魂的事》

58、因而我盼望夜晚,盼望黑夜,盼望寂静中自由的到来。甚至盼望站到死去,去看生。

59、WR在大西北劳改地,确实懂得了很多事理。他懂得了孩子式的激情(也包括他的初恋)的徒劳无用。“童话是没有说完的谎言”。他懂得了“只有权力,能够真正做成一点儿什么事”,他要抓住我们这个残酷的现实世界的把柄。经过了生活的磨炼,他当然懂得了政治的肮脏;但他决心投身于肮脏的权力斗争。可是,正当他滔滔不绝地宣讲自己的政治哲学并所向披靡的时候,冷不防“我”向他提到了O,并质问他:“你真的是不爱她了吗?”他立刻楞住了,不知如何回答。他无法欺骗自己的心。但他仍然想用理智来克制自己的情感:“我只是想,怎么才能,不把任何人,尤其是不把那个看见皇帝光着屁股的孩子,送到世界的隔壁去。其他的事都随他去吧,我什么都可以忘记,什么都可以不要,什么骂名都可以承担……”“我”则一针见血地揭穿了他的伪善:“这么说你才是一个圣洁的人,对吗?”他不承认。但他越是不承认,越是标榜自己将来会“遗臭万年”,就越是说明他与他所攻击的那些“圣洁的人”、精神贵族没有两样,甚至比那些人更加“圣洁”,进而他牺牲了“个人的”荣誉和爱情而结了一门政治婚姻,据说为的是更有权力来拯救人民!

60、O未曾料到的是,一个女孩子纯情的奉献,一个男孩子却可能生出怨恨和报复心,如果他的爱受到阻碍的话。她更未料到,这种仇恨和报复心竟是她所爱的这个男人对她的欲望的力量源泉!而且她实际上感到,她是那么喜欢甚至迷醉于这种在她身上施行的报复。在他的施虐面前,她的母性的爱变成了一种“受虐狂”:“他能够使她放浪起来,让她丢弃素有的矜持、淑雅、端庄……O甚至愿意为他丢弃得更多”。她就像一片土地,渴望着他在上面胡作非为,只要他能发泄他的怨愤。

61、人有时候只想独自静静的呆一会,悲伤也成享受。

62、虚者,虚无也,务虚者,思考虚无也,关心虚无也。务虚者与务实相对,与灵魂、精神、形而上、本质相关。如题所示,小说"务虚"不重实,注重的是对生命的一种印象;不注重记忆中的真实,而注重印象中的真实;不注重各个人物的完整的形象与历史,而注重与生命同时拓展的不同的心魂起点与去向。

63、忘记和不曾察觉的事,等于从未发生。——史铁生《务虚笔记》

64、在C和F的眼里,真正的爱并不是死,而是一个可能的世界。F这样解释O的临终遗言:“O是说,在这个世界上她没有力量爱了,但在另外的存在中她仍然在爱,仍然要爱”。F认为:“可是,也许,并没有两个截然分离的世界,O,她就在我们周围,在我们不能发现的地方,司空见惯的地方……”C也说:“爱,也是在这样的地方”。O把爱这个可能的世界推到了死亡里,但其实,可能世界就在我们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它是我们这个世界的“另一维”。在生活的现实维度中,爱永远是一个疑问、一种追寻的诱惑和召唤;而在可能的维度中,“那永恒的爱的疑问即是爱的答案,那永恒的爱的追寻即是爱的归宿,那永恒的爱的欲望正是均匀地在这宇宙中漫展,无处不在……”爱的真正形而上的本质,就是对爱的追寻。

65、我想C不必再傻里傻气地多说什么了,那些事是不能够教会也不能够论证的,那不是技术很可能那就是艺术,性爱和艺术都是永恒的问题。(p18)

66、生命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一个不断超越自身局限的过程,这就是命运,任何人都是一样,在这过程中我们遭遇痛苦、超越局限、从而感受幸福。所以一切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毫不特殊。――史铁生《病隙碎笔》

67、其实人间的事,更多的都是可以删减但不容删减的。

68、当Z宣扬“爱情必得包含崇拜”,也就是说只有强者才配得到爱情时,O用来反驳他的只是:“还有善良。善良也许是更重要的”。但Z轻易地就向她证明,一个善良的白痴、精神残缺的人不会有人爱,爱处于等级之中。O仍然不能接受Z的差异论,“我不认为人有高低贵贱之分,一切人都是平等的”。Z理直气壮地说:“你看见人什么时候平等过?人生来就不可能平等!因为人生来就有差别,比如身体,比如智力,比如机会,根本就不可能一样。你这念过大学的,总承认这个世界是矛盾的、是运动的吧?可平等就是没有差别,没有差别怎么能有矛盾,怎么能运动?”“至于爱嘛,就更不可能是平等的,最明显的一个事实——如果你能平等地爱每一个人,为什么偏要离开你的前夫,而爱上我?”O立刻被问得哑口无言。

69、C说O已经不爱Z了,她甚至不爱自己了,如果有爱她就不会死。但是她的“不爱”并不是厌倦、憎恶或者仇恨,而是她没有能力去爱、没有力量去爱。她没有独立的人格平等的地位,没有创造爱的能力,只有一个受虐者的承担。画家冰冷的言论让她发现,她所期望的儿童式的纯真和温暖统统落空,画家不可爱了,自己不能爱了,她终于无法继续自欺了。C认为“她可以为一个男人失望,但不必为爱情失望。不管你对多少男人失望了,你都没理由对爱情失望。因为爱情本身就是希望,永远是生命的一种希望。爱情是你自己的品质,是你自己的处境,与别人无关。”善良的女人至死都没抱怨,你看她的遗言“在这个世界上我只爱你,要是我有力量再爱一回,我还是要选择你。”她只承认自己累了,不是不爱了。真是个可爱的女人,没理由不为之动容!

70、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坦然赴死,你能够坦然送我离开,此前死与你我毫不相干。此前,死不过是一个谣言北风呼号,老树被拦腰折断,是童话中的情节,或永生的一个瞬间。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入死而观,你能够听我在死之言,此后死与你我毫不相干。此后,死不过是一次迁徙永恒复返,现在被未来替换,是度过中的音符,或永在的一个回旋。我一直要活到我能够历数前生,你能够与我一同笑看,所以死与你我从不相干。――史铁生《永在》

71、爱情本来是一种心愿,不能到街上看看就说没有。

72、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73、画家以他艺术上的成功证明,他正是WR曾如此鄙视地贬斥的精神上的富人。同样,Z也瞧不起WR的“忍辱负重,救世救民”,认为“那不是虚伪就肯定是幼稚”,并指出“虽然他并不能拯救什么,但是他也许可以成为万众拥戴的拯救者”。实际上,如果有谁挡了WR的道,他的确会毫不犹豫地送他到“世界的隔壁”去(如果有此必要而他又有这个权力的话)。Z则否认一切救世主,“每个人都应该管他自己,他是奴隶还是英雄那完全是他自己的事,没有谁能救得了谁”。这的确比WR更高明。

74、难到我们不该对灵魂有了残疾的人,比对肢体有了残疾的人,给予更多的同情和爱吗?

75、但Z和O一样,都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这就是对“平等”这个概念的理解。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总是用现实性来消灭可能性,而西方平等概念本身只是一个可能世界的概念,它是与人的自由、即人的超越现实的可能性不可分的,是建立在“天赋人权”和个体人格这些“抽象”概念上的。缺乏这些概念,现实生活就会一天天沉沦,人文精神失落,道德理想滑坡,就会堕落为一个弱肉强食、人欲横流的“精神动物王国”。

76、史铁生找到了,他用《务虚笔记》完成了他的追问,在故事的结束或开始,他印象里的一部分对他说,是差别推动了欲望,是欲望不息地寻找平等,在这无穷的轮回中,我得以存在。

77、在我看来,爱情大于性的,主要是两点。一是困苦中的漠然相守,一是隔离中的相互敞开。

78、当WR由于“思想犯罪”而被发配到边疆去时,他的青春激情就被彻底地否定了。当WR登上西行的列车时,他们的爱就已经被牺牲掉了,不管以什么样的理由。O仍然执着地要求WR记住她的地址,WR却知道,童年式的两小无猜的爱是一去不回了,从那一天起,他“长大”了。所以当O说“我肯定能把新地址告诉你”时,他的回答是:“不过我不会把我的地址告诉你”。他作为一个长大了的成人,十分明智地切断了一切青春的幻想。爱作为少年时代的幼稚和孩子的梦幻,在残酷现实面前是那么无力,不堪一击,只有永远停留在“美丽梦境”中的孩子如O,才会执着于它,而悲剧是必然的。

79、 插队的故事(小说)    史铁生小说选 《午餐半小时》4000 —《花溪》80年9期   《没有太阳的角落》—《小说季刊》80年4期 (注:此《小说季刊》即后来的《青年文学》《没有太阳的角落》初发于《未名湖》和《今天》,《小说季刊》发表时名《就是这个角落》。)   《黑黑》—《滇池》82年11期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13000《青年文学》83年1期   《插队的故事》83000————《钟山》86年1期   《老屋小记》13000—————《东海》96年4期   附录:《几回回梦里回延安》2000   ———《青年文学》83年   《季节的律令》—《黑明摄影集:走过青春》   

80、舍得。有阳光就注定有黑暗。有白天就有黑天。一分钟只有一种度过内容。务虚,让我们的情感丰富,活得更加有血有肉。现实,务虚的载体。希望每个人的务虚,都能最大可能的照进现实。

81、《务虚笔记(中)》(10-16章)    附录2:张柠的评论   

82、时间限制了我们,习惯限制了我们,谣言般的舆论让我们陷于实际,让我们在白昼的魔法中闭目塞听不敢妄为。白昼是一种魔法,一种符咒,让僵死的规则畅行无阻,让实际消磨掉神奇。所有的人都在白昼的魔法之下扮演着紧张、呆板的角色,一切言谈举止一切思绪与梦想,都仿佛被预设的程序所圈定。――史铁生《灵魂的事》

83、爱情的根本愿望是:在陌生的人山人海中寻找一种自由的盟约。

84、往事,过去的生活,分为两种:一种是未被意识到的,它们都已无影无踪,甚至谈论它们都已不再可能。另一种被意识到的生活才是真正存在的,才被保存下来成为意义的载体。(p7)

85、真实并不在我的心灵之外,在我的心灵之外并没有一种叫做真实的东西原原本本地待在那儿。真实,有时候是一个传说甚至一个谣言,有时候是一种猜测,有时候是一片梦想,它们在心灵里鬼斧神工地雕铸我的印象。(p8)

86、无言是对的。要是上帝把漂亮和弱智这两样东西都给了这个小姑娘,就只有无言和回家去是对的。

87、来到人间(小说)(约136000字)    《法学教授及其夫人》5500 ——《当代》79年2期   《兄弟》4700 ————————《花城》80年7期   (注:此篇曾名《墙》,初发表于《今天》4期)   《绵绵的秋雨》7500 ———《中国青年》82年4期   《夏天的玫瑰》7000 ————《丑小鸭》83年4期   《在一个冬天的晚上》11300 《丑小鸭》83年10期   《奶奶的星星》25000 ————《作家》84年2期   《足球》9000 ——————《人民文学》84年5期   《来到人间》14000 ————《三月风》85年9期   《车神》5500 ———————《三月风》87年1期   《礼拜日》46000—————《中外作家》87年5期   

88、因为务虚,你可以回到过去,停留在任何一刻,见想见的人,畅想另一种选择的生活。你也可以静止现在,就留在那个你想多停留的瞬间时刻,就那样无限制的延续着。当然,你也可以去窥探未知的变化的未来,你可以实现任何可能,只要你愿意。

89、目的虽是虚设的,可非得有不行,不然琴弦怎么拉紧;拉不紧就谈不响。

90、画家Z从九岁那次印象已得出一个结论:高贵的是美的,但人是有差异的;如果你想变得高贵,获得美,你就必须在精神上成为“王者”,必须征服他人,蔑视他人,让他人崇拜你,嫉妒你,正如他自己那时崇拜和嫉妒那根大鸟的羽毛和那栋美丽的房子一样。Z多年来沉溺在关于一个寒冷的午后的回忆中,总是不断地画着插在瓷瓶里的那根白色的大鸟羽毛:“Z以一个画家命定的敏觉,发现了满屋冬日光芒中那根美丽孤傲的羽毛。它在窗旁的暗影里,洁白无比,又大又长……Z的小小身影在那一刻夕阳的光照之中一动不动,仿佛聆听神喻的信徒,仿佛一切都被那羽毛的丝丝缕缕在优美而高贵地轻舒漫卷挥洒飘扬,并将永远在他的生命中喧嚣骚动”。

91、从根源上说,Z的艺术或者爱情,都置根于儿童时代对高贵和美的向往。然而,社会给他上的第一课是:高贵和美是属于上层等级的,人和人的差异或者等级是他达到高贵和美的必经阶梯;他本人则属于下层等级。他用什么来爬升到上层等级呢?用他的天才和勤奋,用他的成就和事业。然而,正如WR一样,目的和手段在Z这里也发生了一种颠倒或者说异化:本来爱情(或艺术)是追求的目标,现在成了征服人、“打败他们所有的人”的手段。“你的崇拜要变成崇拜你,你要高贵地去征服你曾经崇拜的高贵”。他在梦中都在呼唤:“杀了它,杀了它,杀了它们……”。

92、我曾赴白天,伤在集市。在那儿,价值埋没于价格,连人也是一样。――史铁生

93、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男,1898年11月22日出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原籍浙江绍兴。中国现代散文家。现代著名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94、任何思想都是有限的,既是对着有限的事物而言,又是在有限的范围中有效。灵魂则指向无限的存在,既是无限的追寻,又终归于无限的神秘,还有无限的相互干涉以及无限构成的可能。思想可以依赖理性;灵魂要超越理性,而至感悟、祈祷和信心。思想说到底只是工具,它使我们“知”和“知不知”。灵魂则是归宿,它要求着爱和信任爱。思想与灵魂有其相似之处,比如无形的干涉。――史铁生《病隙碎笔》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务虚笔记史铁生(95句一览)":/wenan/100292.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