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含义(45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4-05-27 阅读次数: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含义

1、苏格拉底呼吁“精神转向”,把哲学从对自然的研究转向对自我的研究。他相信对自然真理的追求是无止境的;他觉得世界是多变的,他所获得的知识是不确定的。苏格拉底要追求一个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个真理不能转向自然的外部世界,而是转向自己去研究自己。

2、传统文化:民乐以及书法、茶道、花艺、礼仪等

3、德尔菲位于科林斯湾北岸的费契斯,自公元前6世纪初期由于首次在那里举行了泛希腊区西阿节会以后,便成为全希腊颇有名气的地方。据说这个神庙的墙上有一些铭文,其中最著名的两条是“自知”与“毋过”,其意义是不可分割的。

4、仅仅是随着年龄的自然增长,人并不一定就可以认识自己。唯有去经历,在酸甜苦辣咸中感悟、体味和学习,才能逐渐找到自己的心之所向,才能看到自己的局限,也发掘自己之前所不曾想象到的潜力,然后,在一个又一个自我怀疑、肯定、自信、成长循环中螺旋上升,趋于成熟。

5、他比别人知得更多的,是知道自己的无知。他知道了知的限度,他发现了无知之本质上的必然,是不可避免的。他想用辩论的方式去启迪别人去发现这个无知之知。你认为是A吧,他可以引导你得到非A的结果。那你认为是非A吧,他又可以引导你得到A的结果。智慧之人会感到困惑,从而走上哲学之路。因为,哲学往往始于困惑。

6、辩证法是客观的,不依照人的主观意识转移而转移,客体的世界也与主体的思想充满着对立与矛盾,这都是必然的,无法避免的,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的历史经验表明了这一点,欧洲哲学的发展史也表明了这一点。

7、凡是知道并且实行美好的事情,懂得什么是丑恶的事情而加以谨慎防范的人,都是既智慧而又明智的人。

8、他们访问了政治家、诗人和手工艺者,却发现这些人并不像看起来那么聪明。

9、看到这,是不是觉得特别有意思?笑一笑过后,我们要开始聊更深度的话题了,那就是他的哲学思想观。

10、这种思想在古希腊民主制时期曾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但后来却走向反面,加速了民主制的蜕变。苏格拉底看出这一点,他要从根本上改造这种“人”的形象。那就是把感性的人改造为理性的人,以智慧和知识作为人的本性。

11、苏格拉底要求“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他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是返求于己,研究自我。他的名言是“认识你自己”。自我和自然明显地区别开来,人不再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而是和自然不同的另一种独特的实体。

12、“认识你自己!”——这句刻写在希腊圣城德尔斐神殿上的著名箴言,经常被希腊和后来的哲学家们引用来规劝世人,认识自己真正的价值。

13、  想到山本耀司的一句话,“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如果我们不去遇见,不去感受,不去撞,又怎么会了解自己呢?

14、从根本上讲,苏格拉底把智者的感性的人变为理性的人,以其为核心展开自己的哲学。那么,人就不是感性自然的一部分,而是与之对立的。人想要成为自然的主人。

15、最近我花两周的时间,才读完了一本小书,《回忆苏格拉底》。这本书是苏格拉底的学生色诺芬所写,记录了苏格拉底的言行。

16、他的学生曾去神殿向神求签来询问谁是全雅典最聪明的人。神告诉他说无人比苏格拉底更聪明,这个学生回去把此事告知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出于自身的怀疑便开始在全城之中寻找一个比他更加聪明的人。他拜访了雅典的许多权贵,其中有当时掌权的众多政治家、闻名一方的著名诗人、负责实际建设工作、建出众多美轮美奂建筑的工艺家。但这些知名人士却全部让苏格拉底大为失望。

17、苏格拉底说,抑止人性恶在道德上和政治上的发作依赖于制约。在道德上抑恶主要依靠理性的自律,在政治上的抑恶必须依赖法治的约束。

18、他认为:社会意义上的最大不正义乃“没有约束的权力”,而社会正义只能来自法律对人性和掌权者的约束。

19、两种世界观与哲学学说对立的真正标志,是苏格拉底树立的。如果考虑到这条唯心主义路线的确有它自己的孕育阶段,那么可以把苏格拉底哲学称为古代唯心主义哲学的建成哲学。

20、但是,因为苏格拉底主要把人作为道德的实体,进而否定一切自然哲学的可靠性,因而其辩证法也是有消极作用的。

21、公元前399年6月,苏格拉底这位杰出的学者、伟大的教育家、热诚的爱国者,被雅典极端民主政府判处死刑,其罪名是:第不信雅典的神,崇奉新神;第蛊惑青年。

22、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后人广泛地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23、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

24、苏格拉底的哲学座右铭“自知”又可理解为:对世间万物的认识,是对其世界理念的认识,把握世界的方法之一是用人的理念。因此,理念是认识,即对理性的认识,“自我”就成为了一个知识体系,是认识自我的理性本质。

25、苏格拉底:你再到树林走一次,要不回头地走,在途中要摘一朵最美的花,但只可以取一次。

26、首先,苏格拉底本人就是谦虚的人,认为自己无知。他本人最有名的那句话,我想很多人都知道:“认识你自己。”很多人对这句话的解释是,认清自己只是人,不是神。我看这种解释是欠妥当的,并且这么解释也实在是肤浅。当我本人仔细考虑这句话的时候,出奇地发现中西方文化在根源上也是相通的。

27、在哲学的基本理论方面,亚里士多德反对“理念论”,并提出“实体论”。他认为,辩证法是用来掌握“理念”,而分析法是分析“实体”的。因而,他认为辩证法并不适合于掌握科学知识。

28、养成自制的品格,学习那些高尚和美好的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其实很难。这与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有关。

29、应当挑选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在没有结交朋友以前,你如何确认一个人的品格?这些重要的问题,人们平时思考的很少。

30、这幅画生动地描绘了苏格拉底死时的情景。据记载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藐视神明、引进新神论,腐蚀年轻人道德的罪名,被处以死刑。他的学生想尽各种办法乞求他活下来,但都遭到了他的拒绝。在他看来,他不是被那一群无情审判者处死的,而是被他始终相信、并愿意为之付出生命的城邦律令。最后在他生死关头,苏格拉斯没有丝毫慌乱,反而镇定自若饮下毒汁。

31、依照苏格拉底的“理念性”,“理念”本身就是带有“目的”性质的。“目的”是本身具有的现实性,“目的”是为了实现而提出,而“理念”是由人的理性所形成的概念性的东西。

32、在苏格拉底看来,追求知识,也就是追求美德,而通往德行的路,是漫长而又充满险阻的。

33、“知识为美德”、“无人故意为恶”,在古代通常是可接受的,只是各学派对其见解不同。苏格拉底认为“知识”与“善”统“善”与“恶”对立,“知识”与“无知”对立,所以,“知识”总是真的,只有“意见”才有真假,“知识”就是“真理”。

34、与人聊天时,他首先告诉对方他自己的想法,然后提出问题,向对方请教。例如他总是提醒别人,以前的知识都是别人说教的观念,不能只是被动接受,而是要主动去思考去反省这些观念。这种反问的方法使苏格拉底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得到了真正的智慧。与苏格拉底聊天,会使人变得迷惘、困惑,随之产生的就是不安和愤怒。不安和愤怒是由于自身从有知变成了无知。苏格拉底回应则是:“我也一样的无知和困惑啊!”如果不是看到了自身的无知,又怎会去认真思索生命的意义呢?人们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就是开始了自我的检讨与反省,那么也就离幸福和真理更近了。

35、  有一次和一个朋友对话,我说我感觉自己的性格缺陷很明显,有时候很矫情,有时候又太过热情,情绪反复无常,不是特别招人喜欢的那种性格。他对我说:“因为你了解你自己,所以你觉得你自己性格缺陷明显。”这句话突然给了我一种安慰与释怀。因为我以前一直遵守一个原则“我自己都不那么喜欢自己,凭什么要求别人来喜欢我呢?”这句话安慰到我的点就是:“我不喜欢我自己是因为我了解我自己,是因为我看到了我身上的缺点而不是我真的那么糟糕。但是光看到缺点和缺陷没有用,俗话说,有错就改。问题就在于,怎么改?按照别人的意见改嘛?我觉得这不现实,因为他眼中的缺点可能是我眼中的优点。对于自我的修改只能按照自己的需求,遵循自我的原则去改,不可能存在一个人,他的所有方面能符合所有人的评判标准。

36、有一天苏格拉底刚一进家门,莫名其妙的被老婆就对破口大骂,言语不堪入耳。苏格拉底已习惯这一切了,于是就坐在一边抽起烟来,这时他老婆看到他对自己不理不采的,更是火冒三丈,气不打一处来,端起一盆子水就是迎头一泼,顿时苏格拉底全身湿淋淋的。

37、收监期间,苏格拉底的朋友买通了狱卒,劝他逃走被他拒绝,他说如果私下逃走,就会伤害自己的国家,不合道德正义。

38、苏格拉底的辩证法表明了实践的主体与知识之间有着在当时历史背景下无法克服的矛盾,人的德如要成为真正的知识,仍需面临与万物始基一样的问题。知识只是经验与科学的。历史的辩证讽刺在于:苏格拉底认为只要把哲学带回人间,就可得知真理,但事实却是人的伦理、首先领域与自然领域一样,要探寻其“本源”,结果也与自然哲学一样了。

39、人生价值是人的实践活动对包括自身在内的社会所具有的意义和作用,是人的能动创造力实现的结果,也是对人的价值的深层本质追问和对人自身与社会相统一依据。

40、当一个人走进青年时代,可以独立自主,并且开始考虑如何生活时,他随时都会面临着选择:是通过德行的途径还是通过恶行的途径?

41、在这里提苏格拉底,只想说明中西方文化其实在根源上是相通的这个道理。

42、在我们研究《巴门尼德》这篇对话时,可以看出,柏拉图写这篇对话,并不仅仅是想记载两位伟大的哲学家,这还与他理论的变化有关。在这个观点上,我们应该吸纳一些反对者的意见,即柏拉图也想记述一些自己的理论倾向发生变化的事。但无论如何,是不该怀疑这篇对话的真实性及实际意义的。

43、他出生在公元前469年~前399年,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跟我们的孔子,老子几乎是在同一条时间轴上。德国思想家卡尔·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第一次把公元前500年前后同时出现在中国、西方和印度等地区的人类文化突破现象称之为“轴心时代”。中国有孔子,老子,古希腊是苏格拉底,印度是佛祖-释迦牟尼,真可谓是大咖云集。

44、书中引述了一段话:“恶行充斥各处,俯拾即是;通往它的道路是平坦的,它离我们很近,但不朽的神明却把劳力流汗安放在德行的宫殿之前;通向它的道路是漫长而险阻的,而且在起头还很崎岖不平;但当你攀登到顶峰的时候,它就会终于容易起来,尽管在起头它是难的。”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含义(45句一览)":/wenan/104053.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