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林徽因描写第一次(76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7-04 阅读次数:

林徽因描写第一次

1、在谈到林徽因时,张德沛:“按现在摩登的话,我就是梁林二人的‘粉丝’。”

2、一个人的言语,通常就是一个人内心感受的真实反应;一个人的字,便能够看出这个人的一些性情。书法能够展现一个人的内心,我们所书写的文字,都是由线条组成的,但是,这线条的组合,在每个人的手里,却又是大不相同的,所以,才有字的好坏之说。线条是蕴含了书写人内心情感的,因此,在心理学中,也会有根据字体来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

3、《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300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4、1937年,梁再冰尚不满8岁。林徽因不管女儿能不能读懂字中深意,仔细写了好几页嘱托。

5、在她身上。我学到了对于梦想的坚持,需要拿出我们不认命、不服输的勇气。还要有她乐观向上的求知精神,保持有温度的奋斗,坚持不懈,描绘出我们自己的人生蓝图。(林徽因描写第一次)。

6、感情有时候只是一个人的事情。和任何人无关。爱,或者不爱,只能自行了断。

7、散文的创作更能明晰地窥视林徽因的内心世界和思想感情,所收四篇作品中有两篇是怀念徐志摩的,可见这一题材在林徽因创作及读者心目中的重要。虽然这些文字在表面已是煎熬过后的沉静、理智,但字里行间的感伤及凄婉之情昭然若揭,令人感动。也许徐志摩对她来讲只是一个“朋友”——一个能倾注如此赞誉的特殊“朋友”,但众人却为他们之间勾勒出一幕楚楚动人的情感悲剧,这一空间实在具有太大、太永久的诱惑力,而且确有动人的故事蕴藏其间,引得读者不懈地进行更为生动的、理想化的补充和演绎。这是文坛一段暧昧不清的情感纠葛,为她与徐志摩之间灵魂深处的契合,留下了不解之谜。其中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心灵缠绵,只有他们自己才能解答,惟其如此,这一段情缘才具有了朦胧而不确定的意境之美,才让人对林徽因的一段段动人文字咀嚼再品味再三。而作品之中关于文学问题的见解,则从另一个侧面印证了林徽因的确是一位文学家,她身上有着文人专有的素质和眼光,而非是牵强附会,附庸之举。

8、在此之前,也只知道徐志摩是飞机失事而离去,一直都相信有的书上所说的,是因为陆小曼花钱无度,害徐志摩四处赚钱贴补家用。殊不知徐志摩也是怀了私心,为了赶林徽因的一场讲座才坐的那班飞机。如此说来,也是徐志摩的心的一隅,一直没有忘掉林徽因。有关她的一切,他都一直在意着、关注着。

9、人说,北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林徽因传读后感8知道她,读她,了解她,就是因为一首诗《你是人间四月天》。我这才有幸知晓一个旷世美丽、才华绝代,又可称为“先生”的女人,林徽因。她的自尊与自强也时时令我震撼。

10、1926年,林徽因和梁思成在美国留学,从梁启超的来信中,得知徐志摩再婚的消息。这个消息令林徽因震惊。恰逢胡适来美,林徽因忙找胡适询问具体情况。后来,她给胡适写信,信中说:“我的教育是旧的,我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起’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待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后来更要对得起另一个爱我的人。我自己有时的心,我的性情便弄得十分为难。前几年不管对得起他不,倒容易——现在结果,也许我谁都没有对得起,您看多冤……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也许那就是我不够爱他的缘故,也就是我爱我现在的家在一切之上的确证。志摩也承认过这话。”

11、然而,300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12、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13、小甘:我听说银辉得了很严重的肺病,经常要卧床休息。但她看起来不像病人,穿着骑马服...她说话时,别人很难插话。银辉的健谈绝不是已婚女人的八卦,而往往是有学问的、有见地的、犀利的、快速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

14、其实,林徽因之所以有这种才气,和她的经历是息息相关的。

15、中国传统家庭,鲜少会有家长鲜明地对孩子表达爱意,林徽因不一样。

16、男人憧憬着一个女人的身体的时候,就关心到她的灵魂,自己骗自己说是爱上了她的灵魂。惟有占领了她的身体之后,他才能够忘记她的灵魂。

17、从遇见徐志摩的美好青春,到与梁思成深爱彻底,再到与金岳霖相互欣赏。喜欢她在感情上光明磊落,喜欢她在事业上鞠躬尽瘁,一身才气。因此她这一生过得如此精彩、丰富,但她走时却走得很寂静、安谧。

18、之所以能让人一看一亮,除了林徽因美丽的容貌外,还有她高雅的气质。

19、凡世精灵,才情天纵,被胡适称为“中国一代才女”的林徽因,是现代文学史上闻名遐迩的女诗人,新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

20、这一年,是他们作为父母最操心的一年:他们的女儿梁再冰正备战高考。

21、虽句句肺腑,但听起来也是给自己找理由,因为要对得起人,她只能选择梁思成,放弃徐志摩。而实际上,那个时候她也不得不放弃,因为徐志摩已经迎娶陆小曼为妻,她只能“永久纪念着”。大约1931年,林徽因的感情再次满溢。梁思成从外面考察回来,林徽因对他说,自己苦恼极了,爱上了两个人,不知怎么办才好。这两个人,就是梁思成和金岳霖,情况与当年仿似。只不过,当年的主角是徐志摩和梁思成,现在换成了梁思成和金岳霖。梁思成让林徽因自己选。林徽因的理性再次发挥作用,克制了冲动,留在了婚姻的围城。这种围城内想冲出去又不敢的纠结心态,林徽因深有体会,她到底是一个诗人,情感的泛起在所难免,可她又是一个学者,最终理性还是压制住了一时的感性。

22、黛丝一会儿就给妹妹堆成了一座沙子的城堡。林徽因问:“为什么叫你工程师?”

23、1936年的春节刚过,林徽因想不到沈从文竟忽然冒着寒风来找她。目的是——倾诉。追求到张兆和,着实不易,沈从文当年写足了一年的信,又托胡适助力,才抱得美人归。可现在呢,浪漫的恋爱过去了,平淡了,取而代之的是乏味的婚姻生活。沈从文不小心爱上了一个人,叫高青子,是个文艺女青年。他们相遇的时候,她是沈从文老乡熊希龄的家庭教师,她还是沈从文的粉丝。见面的时候,她穿着“绿地小黄花绸子夹衫,衣角袖口缘了一点紫”,有意模仿沈从文小说《第四》中的女主人公的穿着。一种微妙的感觉就此产生了。他想要做点什么,可是,他已经是个已婚的男人。那一夜,林徽因和他探讨文学、人性,仔细劝导,她是那种苦海中过来的,一方面,林徽因羡慕沈从文的勇气,另一方面,她又劝解沈从文,及时斩断情丝,回头是岸。同样是诗情满溢的人,林徽因太了解沈从文的困惑了。她只是没想到,像沈从文这样一个人,生活和成长的道路与自己如此不同,竟然和她有如此熟悉的感情,同时也和她一样,为这种感情所困扰。

24、第四辑收录14位作家的访谈,包括四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分别是: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艾丽丝·门罗和若泽·萨拉马戈。

25、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26、《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27、在她身上。我学到了对于梦想的坚持,需要拿出我们不认命、不服输的勇气。还要有她乐观向上的求知精神,保持有温度的奋斗,坚持不懈,描绘出我们自己的人生蓝图。

28、今天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诞辰。1899年6月14日,川端康成出生于大阪,幼年父母双亡,青春期时,相依为命的姐姐和祖父母相继病故,川端因此戏称自己为“参加葬礼的名人”。

29、“喜欢读书的你必须记着同这个漫画隔个适当的距离,否则,最低限度,我一定不会有一个女婿的。”

30、可以说,对于梁再冰而言,清华不仅是一种理想,还是一种很深的家族情怀。“再冰”二字正是取自“饮冰室主人”梁启超,这样的梁再冰怎会不想在到处挂着爷爷画像的清华学习呢。

31、昨天又昨天,美还逃不出时间的威严;相信这里睡眠着最美丽的,骸骨,一丝魂魄月边留念,--菩提树下清荫则是去年!

32、他们的交往,是以共同的文艺趣味为基础的,渐渐地,友谊越来越深,往来频繁。沈从文结婚的时候,林徽因和梁思成送了锦缎百子图罩单;沈从文主持的《大公报·文艺副刊》创刊时,林徽因提笔写了创刊词,很是意气昂扬;林徽因在《文艺副刊》上发文章、表观点;他们一起出现在读诗会上,出现在来今雨轩;星期六下午沈从文也会去林徽因家的沙龙——“太太的客厅”做客。

33、很多人谈起林徽因,总要提一句她和徐志摩、金岳霖、梁思成之间的情感绯闻。

34、在现代文学史上,林徽因这三个字似乎因徐志摩这三个字而存在,而响亮。徐志摩是中国的雪莱,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应该说,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是巨大的,如果没有徐志摩,林徽因是不会搞文学的。

35、女儿承了父母的秉性爱看书,为了防止孩子过度用眼,她就画了一只戴着眼镜看书的袋鼠,并在旁边落字调侃女儿:

36、自幼受父亲与祖父的影响,林徽因从小便热爱文学。她同别的同龄人不一样,她总是会捧着一本文学著作在书房里读一个下午,却丝毫不觉得枯燥,反而兴致满满。所以林徽因的脸上总是会比其他人多上一份书卷气。

37、合上这本书,静静地望着天空,深深的沉思,再看看旁边沉睡的导游基础知识,突然发现,现在的一切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又怎能和林徽因这么个“千古一才女”所经历的苦难相提并论呢?深感到自己的渺小与无能。还幻想着,若干年后也会有人给我们写传记,而后来人就会和我现在读林徽因一样,读我们的人生!呵呵,那是个多少奢侈的梦啊!梦醒时分,狂读我的导游基础知识,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但我知道,我现在要做什么了,至于那是不是一个梦,就另当别论了!

38、这个学生名叫张德沛,是清华大学建筑系第一届学生,晚年的他,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与林徽因见面的情景。地点是在清华大学建筑系的临时教学楼水利馆的门口。

39、为此,特地百度了下林徽因,想看看她到底是怎样的倾国倾城的女子。虽然早好多年前看过电视剧《人间四月天》,可印记里一直只有戏里的林徽因的形象,真实的她到底是什么样子,一直无从印证。百度过后,有点小失望。不觉得她有绝世的容貌,但肯定她有过人的才华,在文学上、在建筑史上,少有人能及。

40、林徽因是个好强的女子,也是个极有原则的人,“后门”二字她从未开过,自然也不会为自己的女儿去开。对于大学的规章制度,她和丈夫只会是坚定的执行者、守护者。

41、(七(上)数学)期中考试试卷合集(附解析可打印)

42、书是最好的朋友。唯一的缺点是使我近视加深,但还是值得的。

43、也就是在这个期间,林徽因遇见了徐志摩。该怎么形容这次的相遇呢?是伯牙与钟子期般知音式的会面?还是两个有情人之间缘分的遇见?亦或是两者都有。

44、当那种情感像潮水般呼啸而来时,两人却不在一起,心应该就像刀割一样,都在流血。如果是冲动的人,早已不顾一切了,所以我们的历史上才留下这么多缠绵而悲壮的爱情故事。就是一般的人也很难控制住这种相思之苦。况且他们还有这么多的时间在一起,和梁思成当时其实还没有真正在一起。林徽因真是个奇女子!

45、说着就把存折给了林洙。第二天,林洙到银行里去取钱时,发现上面写着梁思成的名字。以后林洙每次要还钱时,林徽因总是把话题岔开。此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中,林洙才搞清楚,林徽因给她钱的时候,营造学社早就停办了,这其实就是林徽因自己的钱啊!

46、这两年图书成本上涨,书价也一直上涨,大冰以偏远山区孩子买不起书为由,坚持新书定价不能超过40元,经过和编辑的据理力争,最终定价为6元。

47、文洁若:“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个像达芬奇一样的通才。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还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机械师和工程师。林是中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多才多艺的人物。

48、如果非要记住她的才华,那么她的诗文和她与梁思成共同完成的作品,都不足以展现她的全部才华,因为那些充满智慧和灵性的妙语,已经名扬天下。

49、从遇见徐志摩的美好青春,到与梁思成深爱彻底,再到与金岳霖相互欣赏。喜欢她在感情上光明磊落,喜欢她在事业上鞠躬尽瘁,一身才气。因此她这一生过得如此精彩、丰富,但她走时却走得很寂静、安谧。

50、生命不止,红尘无尽。仅以一程换一种懂得,仅以一程换一场经历,如此,而已。

51、张幼仪:当她知道徐志摩爱谁的时候,她曾经说过“徐志摩的女朋友是另一个思想更复杂,外表更漂亮,脚完全自由的女士”。(张邦美:小脚和西装)

52、奚耀华/赏析《你是人间四月天》(文学报2006年8月)

53、1986年4月26日,位于乌克兰境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产生的辐射量相当于400颗原子弹。事件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9000人,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达数十万,全世界范围内共200万人受到核辐射的影响,其中27万人致癌。是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核灾难。

54、《睡美人》:人与人之间的厌恶,实在令人生畏

55、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

56、她在“摘除一个肾、肺病咳血”的情况下设计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符文雕饰。她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尊称为“先生”的杰出女性之一。

57、日本人曾经断言,中国已不存在唐代的木构建筑,要看唐制木构建筑,人们只能到日本奈良去。但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相信,中国这么大的地方,肯定会有唐代的木构建筑存在。他们到图书馆去翻阅了很多材料,结果有重大的发现。

58、天是昨夜雨洗过的,山岗照着太阳又留一片影;羊跟着放羊的转进村庄,一大棵树荫下罩着井,又像是心!

59、虽然书名写着“林徽因传”,但却完全没有按照传记应有的逻辑和严谨纪实来叙事,关于林徽因的生平只是草草带过,更多的是借林徽因的事迹来抒发作者的人生感悟。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大家都知道,我想本书不宜称作“林徽因传”。此书只是拿林徽因来吸引的读者眼球。

60、诗歌是林徽因创作最多也是成就最高的体裁,书中收录了25首诗作,其温润柔美的风格,充分反映了女性细腻、深情的特征,在色彩缤纷的现代诗坛,如一朵“梦期待中的白莲”,典雅端庄、不同凡响。她善于在人与自然的交流中挖掘诗性,以寄托情怀,立意便是高格,而意象运用之娴熟,意境创造之幽长,已是现代诗风中较为出色的了,其中新月诗歌的影响,可见一斑。

61、值得一提的是,萨拉马戈的作品只有两个标点符号:逗号和句号。非常具有辨识度。

62、很少看书看到想要扔书的地步,很不幸,这本中招了。

63、林徽因的祖父林孝恂,是清朝的进士,林徽因的父亲在日本的早稻田大学毕业,在诗文上也是有所建树的。可见,这林徽因是生在书香门第的女性,从小耳濡目染的,自然也就在书香气上沾染了些。林徽因本身也是很优秀的,她的父亲带着她巡游欧洲,将她的眼界开阔,后来又和梁思成在欧洲留学多年,成为一介建筑学大师。

64、并将飞机残骸中的一块木板挂在卧室里做永恒的纪念。

65、全家因战乱从昆明逃亡至四川的小江村李庄,彼时深受肺病折磨的林徽因,依旧挺着决心,半坐在床上,翻阅“二十四史”和各种资料典籍,为《图像中国建筑史》的书稿做补充、修改、润色文字。

66、把别人废弃的木板拾回来,收拾干净铺在地上。在靠窗的墙上,打造出一把简陋的小书架,上面放着在旧书店淘回来的册子。

67、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林徽因真实的爱情和崇高的情怀。

68、在《莲灯》一诗中,诗人首先呈现给我们的,是一系列明亮的韵脚。亡魂弥漫的夜色与悲哀,在此刻为“一剪光”所聚拢,照耀,对友人的怀念被最大程度地转化为一种自证。岩井俊二电影《情书》末尾,女孩子冲着面前的雪山高喊,“你好吗?”然后再对着那山谷中传来的回音喊道,“我很好。”这样皑皑如雪的自问自答,堪作《莲灯》一诗没有说出的旁白。

69、我知她是才女,是美人,是民国时期一位惊才艳艳的奇女子;更知她不仅生得漂亮,更活得漂亮。所以连描写她的一生的词句都充满她独特的诗意般的气息,如是这样,作者便以诗为她的一生开头“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当她站在去法国的邮轮上,远眺大洋彼端时,她便不会庸碌一生。从遇见徐志摩的青春懵懂,到与梁思成爱得彻底,再到与金岳霖互相欣赏,喜欢她在感情上光明磊落,敢爱敢恨;她欢喜时“笑点亮了四面风,”她忧郁时“忧郁自然不是你的朋友”……喜欢她在事业上鞠躬尽瘁,一身才气;喜欢她知进知退的大度;喜欢她在太太客厅里高谈阔论的意气风发;喜欢她对朋友的互助互谅;喜欢她病危时说“死只一回,它是安慰。”……她这一生过的便是如此哀艳,丰富,铿锵而热烈,但她走时便是走得如此寂静,如此安谧。作者又以诗为她的一生结尾,便又让他诗意般的离去“这飘忽的途程也就是个美丽美丽的梦”——她是梦,是那人间的四月天。

70、出自《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这本书,是作者白落梅所写,原句出于《圣经》,与林徽因无关。

71、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72、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迟一步,遇上了也只能轻轻地说一句:你也在这里吗?

73、林徽因如果没有超人魅力而令人沉醉,怎么让一个哲学家一辈子痴心不移做她的邻居、心甘情愿地为她一辈子不结婚、不爱别的女人呢?这种痛心彻骨的爱伴随金先生走过了整个的生命途程。

74、那一刻,林徽因半晌没有吱声,随后梁从诫如愿去了北大攻读历史。

75、若说是一阙歌,其间却有无声的流云;若说是一帘梦,其间却有听得见的清风。所以,这本书不同于一般的传记,而是用唯美诗意的笔墨,将其一生故事,如潺潺溪水,自然地流淌而出。而林徽因,则是那壶早春的新茶,让品过的人,沾唇即醉。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林徽因描写第一次(76句一览)":/wenan/22541.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