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解读(87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5-27 阅读次数: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解读

1、        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书中,昆德拉说到了人类存在的轻与重,人性之中自发的同情,以及最重要的一点——人类的最基本的特征之一——对过去、现在和将来之事的憧憬。

2、我们中间没有一个超人,强大得足以完全逃避媚俗。无论我们如何鄙视它,媚俗都是人类境况的一个组成部分。媚俗起源于无条件地认同生命存在。

3、昆德拉问题研究的重要特征是拒绝得出结论,他认为是塞万提斯让人知道世界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一大堆相对的问题。

4、当然,每个人的自负不一样,模仿的介体也不一样。而且,这个介体是不断变化的,越是“自负”的人,选择模仿的介体离自己就越近,那些离我们日常生活很远的,能量场的距离太大,彼此不接触的,叫“外中介”,举个例,明星们做广告,说他们用什么产品,那么粉丝们也蜂涌而上,这个“明星”相对粉丝来说,就是“外中介”。而那些场距离很近,因而或多或少彼此渗透的,叫“内中介”。“外中介”是很容易理解的,而“内中介”就复杂多了。基拉尔在《浪漫的谎言和小说的真实》中提到的五位作家,从塞万提斯,到斯汤达,到福楼拜,到普鲁斯特,再到陀斯妥耶夫斯基,正是按欲望中介的距离来排序的——随着中介的距离越来越逼近,内心的紧张、对峙以及风暴也就越来越大,到了陀氏,几乎登峰造极。基拉尔说,“介体每接近一步,就朝着受虐癖迈进一步”,“欲望永远以奴隶地位为其结束”——只有坚持读到这里,才能发现,我对《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人物分析才算开始。因为,那些伟大作家们描述的终点,正是昆德拉的起点。这本书描述的正是“内中介”的极致,也就是各种各样的“受虐癖”,我们总把关注点放在“轻与重”,是“灵与肉”,却忽略了揭露各式“受虐癖”,才这本书的核心目的。

5、特丽莎是书中最典型的“受虐癖”。她的欲望介体早已从“外中介”过度到“内中介”,从贝多芬和《安娜·卡列尼娜》过度到了托马斯。特丽莎强烈地渴望给自己的身体贴上灵魂的标签,她的欲望目标是灵与肉的统一份独一无二的存在确认。她遇到了托马斯,这个出现在特殊时间特殊地点的特殊男人,立刻成了拯救她的“神灵”。即便在睡梦中,她也要一只手紧紧握着托马斯的一只手,这是她存在之证明——“她来到他这里,是为了逃离母亲的世界,那个所有躯体毫无差别的世界。她来到他这里,是为了使自己有一个独一无二的不可取代的躯体。”但是,托马斯让她再次体会到灵与肉的分裂,“他还是把她与其他人等量齐观:吻她们一个样,抚摸她们一个样,对待特丽莎以及她们的身体绝对无所区分。他把她又送回到她企图逃离的世界,送回那些女人中间,与她们赤身裸体地走在一起。”——如果她不是托马斯唯一的身体,那么这身体又有什么价值呢?特丽莎再次受到灵肉分离的折磨——这正是她从母亲那里一贯所体验到的。她尝试放弃灵肉的统一的欲求,彻彻底底地厌弃自己的身体,像母亲曾做的一样。她尝试背叛,去和工程师约会,却绝望地意识到“她决不会允许自己的肉体——灵魂留下了印戳的肉体,由一个她一无所知也不希望有所知的人来拥抱,不允许自己的肉体从中取乐!”灵和肉的统也就她对神圣“介体”托马斯从肉体到灵魂的忠诚,是支撑她整个精神大厦的柱子。一个正在寻找终极价值的人,是无法面对虚无的人——只有“唯一的爱”才是她神圣价值的体现,对“神性”的渴求和对“唯一性”的渴求是统一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解读)。

6、  也许,这正是人生的悲剧所在。我们的“向上精神”本源于愚昧,我们的“进取心”来自无知,而盲目的进取心又至少给了人生一个“重量”的感觉,使人生似乎有了“意义”和“满足”,正如在“三岔驿,十字路”上“扬扬拥盖来”的得意之人。但实际上,盲目的动力最终只能造就出一代又一代盲目的自我,看起来似乎幸福,却是本质上的空洞。特别是,当“追求”本身都值得怀疑时,人生便会陷入彻底的空虚中,失去任何“重”压的人生之“轻”,使一切的满足感荡然无存,自我便无法再支撑了。人生的命运都是如此无奈,如此令人愤怒。

7、④在《桃花源记》中,如果渔人没有走到树林尽头,又怎能发现“桃源村”?如果那些科研人员在实验中发现了意外的现象,却放了过去,可能就与成功擦肩而过,即使成功了,又怎能说结果科学严谨呢?所以,遇上问题,就要去积极追究其本质。我们看到了现象,但我们也终究不是游玩。就如同往空船中注水,会使船更加稳定,其原理是使重心降低一样。透过了现象,我们要把知识积累,就像负重的船,使自己不再轻浮。

8、与希特勒的这种和解,暴露了一个建立在轮回不存在之上的世界所固有的深刻的道德沉沦,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解读)。

9、也许这种茫然过于尼采(FriedrichNietzsche)化了一些。作为小说的主题之既然尼采的“永劫回归”(eternalreturn。或译:永远轮回)为不可能,那么民族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都只具有一次性,是永远不会成为图画的草图,永远不会成为演出的初排。我们没有被赋予第二次、第三次……生命来比较所有选择的好坏优劣,来比较捷克民族历史上的谨慎或勇敢,来比较托马斯生命中的屈从和反叛,来决定当初是否别样更好。那么选择还有什么意义?上帝和大粪还有什么区别?所有“沉重艰难的决心”(贝多芬音乐主题)不都轻似鸿毛、轻若尘埃吗?

10、昆德拉在书中,对媚俗的正反面,分别举了一个例子。

11、基拉尔认为,伟大的小说之所以伟大,是因为这些小说揭露了“形而上欲望”,而不只是单纯地反映了“形而上欲望”(只反映而不能揭示形而上欲望的,是基拉尔瞧不上的所谓浪漫派小说,这也正是基拉尔在书中严厉批判的“浪漫的谎言”)。因此我们也不会感到意外,昆德拉的小说在揭露“形而上欲望”上,是鞭辟入里,毫不留情的——按他的设定,不仅仅是我前面所提到的特丽莎和萨宾娜,《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的四位主人公,全都被“形而上欲望”所折磨——当然,“受虐狂”也是形而上欲望的一种,而且具备形而上欲望的晚期特征——因此他们都是重度“本体病”患者。

12、一个人可以背叛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但如果父母、丈夫、国家以及爱情都失去了还有什么可以背叛呢?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13、第一个女人是特蕾莎,她是托马斯生命中的“重”。她让托马斯违背了自己的原则,再次将他拖入婚姻。为了维系这样的生活,特蕾莎有爱、忠贞、忍耐,这样沉甸甸的词语,死死地抓住托马斯。

14、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忌过去,我要向前走。

15、一个人一旦选择投身政界,必然十分乐意把公众视作自己的判官,并一厢情愿而又天真地认为可以以此获得人心。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16、这并不是反鸡汤,也不要为自己所追求的崇高的“理想”被贬为媚俗,而急于愤怒地反击。即使是昆德拉本人,也承认:

17、经文循环往复,犹如朝圣者的双眼离不开故土,犹如临终者不忍离世。

18、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预先被谅解了,一切也就被卑鄙地许可了。米兰昆德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

19、粗暴地讲,渣男男主托马斯可以说是一个“淫棍”,而且还是一个有文化的“淫棍”。他最奇葩之处,就是忠于对妻子特蕾莎的爱情的同时,还睡了二百多个女人。这也是被很多重视道德的读者们无法接受的地方。但是必须说明的是,如果我们非要把他当成一个“淫棍”,那么去读这本书就毫无意义了。

20、当然,昆德拉所感兴趣的,不是一般的虚荣市,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攀附,更不是日常生活中的野心家。他关注的是那些极其靠近的“内中介”,他所写的是人类欲望的终级形态,是对存在本质的思考。既然“上帝”已死,那么“我”在哪里?“我”究竟是谁?每个人都试图抓住虚无中的那个核,以证明自身存在之不虚妄。“受虐癖”就是这样诞生的。这也是发作最剧烈的“本体病”。

21、  这种被动的“了”,不是好,是叹息,也是讽刺,是对那么多“忘不了”的人们的致命讽刺。人在欲望中挣扎,永远不得解脱,差不多是“把石磨套在脖子上,丢到海里”,在欲海中持一块磨盘而活,可悲,可叹的人生啊!

22、——如果永恒轮回是最沉重的负担,那么我们的生活,在这一背景下,却可在其整个的灿烂轻盈之中得以展现。

23、重,必然和价值是三个有内在联系的概念:必然者为重,重者才有价值。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24、要活在真实中,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别人,除非与世隔绝。一旦有旁人见证我们的行为。不管我们乐意不乐意,都得适应旁观我们的目光,我们所做的一切便无一是真了。有公众在场,考虑公众,就是活在谎言中。

25、  著作中,“追求”与“反追求”的矛盾,也道出了人生本身的荒谬与悖论:每个人都有生活的目的和理由,但每个目的都有本身的空虚,追求爱情时怨恨多于欢乐,追求名誉像水中月镜中花一样遥不可及,追求钱财到头来一场空。透过种种幻觉,米兰·昆德拉感到,也许这种“追求”的本身就是一种错误。米兰不仅仅是在探讨性的问题,他还在更深的一个层次上挖掘人的本性,以及更不能言传的复杂内心世界。通过这本著作,他会让我们学会思考,学会释放,学会自信;让我们以更加严谨的态度来审视我们自己的生命,轻浮绝不可取,但是对一件事情过于看重,也只是增加了生命的负担。

26、若你还能读到这里,若你还能读懂这些话,那么,要么你是晚期“受虐癖”患者,要么你曾经是“受虐癖”,而现在不是。“受虐癖”是自我意识发展和膨胀的最高级阶段,只有对物质的攀附转化成了精神性的攀附,而浅层意义上的精神攀附又转化成了深层意识上的精神攀附——这种攀附,意即对上帝以外的神圣之物的寻求(显然,在基拉尔看来,这攀附者,包括尼采,包括“浪漫主义”小说家,也包括绝大多数的现代哲学家,尤其是存在主义哲学家)。只有精神发展到高级阶段,才有“精神病”发作的高级阶段,一个仍然追逐外中介的人不可能是“受虐癖”。那么,你一定会恍然大悟,根据这些定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里,不仅是特丽莎和萨宾娜是受虐癖,托马斯和弗兰茨一样是受虐癖。只是,每个人选择的介体不一样,因此,每个人的受虐表现也不一样。这是一部真正的“受虐癖”四重奏。

27、这种观念使我们很容易想起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因是因非”和“不起分别”。这本小说英文版中常用的indifferent(或译:无差别,无所谓)一词,也多少切近这种虚无意识。但是,也许需要指出,捷克人民仍在选择,昆德拉也仍在选择,包括他写不写这本小说,说不说这些话,仍是一种确定无疑的非此即彼,并不是那么仙风道骨indifferent的。

28、但是,如果一件事取决于一系列的偶然,难道不正说明了它非同寻常而且意味深长?

29、  而世界上有那么多“忘不了”的人们,意识不不到生活的荒谬性,“反认他乡是故乡”,

30、今天,不论是中国还是苏联,社会主义国家内的改革,正是孕生于对昨天种种的反思之中,包括一切温和和愤激的、理智和情绪的、深刻和肤浅的批判。

31、我可以说眩晕是沉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意识到自己的软弱,却并不去抗争,反而自暴自弃。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便会以为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

32、美就是被背弃的世界。只有当迫害者误将它遗忘在某个角落时,我们才能与它不期而遇。

33、背叛,就是脱离自己的位置,背叛就是摆脱原味,投向未知。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34、萨宾娜对于隐藏在自己背叛欲念后的目的无所察觉,这生命中不可承受的轻――不就是目的所在吗?

35、我爱你并不是因为你是谁,而是因为我在你身边的时候我是谁。

36、  我们身边的人生,那些为着庸俗的目的而挣扎的平庸的生命,为了“功名”,为了“金钱”,为了“娇妻”,为了“儿孙”,终生忙碌,义无返顾,到头来,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是空幻,一切是一场“空”!

37、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38、之所以要做这么多“轻”和“重”的思考,并在人物之间做各种形式的交叉对比,是希望读者们能理解,昆德拉的这些人物性格的设置,对于轻重的解释甚至是隐喻,都指向了同一个方向,即同一概念的多重性和不确定性(变化性)。“轻”和“重”,对于不同人而言,或者对于同一个人的不同角度而言,或者对于同一个人的相同角度的不同阶段而言,其定义都可以是不同的。

39、自学者和学生的区别,不在于知识的广度,而在于生命力和自信心的差异。

40、小说中的男主人公托马斯是一个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有一天他爱上一个餐厅的女侍——特丽莎,他对她的爱违反了他制定的原则,甚至娶她为妻,但是托马斯灵肉分离的想法丝毫没有改变,依然游移在情妇之间,对全心爱他的特丽莎是一种伤害。

41、对,以上就是无数哲人前赴后继地思考的,生命的意义、存在的意义。死亡这个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结局,指向的是虚无主义。不管是东西方哲学中的轮回,还是各个宗教的轮回观(包括我们熟悉的佛教的轮回),都是希望以轮回的形式,让生命产生“重复性”,以消减死亡所定义的“生命的一次性”,所指向的虚无主义,对意义的摧毁。尼采的“永劫轮回”观,也是其中的一种,但是特殊的一种。它先是承认了生命本身的无意义和无目标,然后通过从“无”出发再回到“无”,所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回归,来推论出虚无主义的极限形式:通过“无”的不断重复,创造出永恒的意义。

42、柏拉图《对话录》中的著名假说:原来的人都是两性人,自从上帝把人一劈为所有的这一半都在世界上漫游着寻找另一半。爱情,就是我们渴求着失去了的那一半自己。而爱意味着对强力的解除,它的范围比爱情更宽更广。

43、 1984年,昆德拉发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是他一生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小说以编年史的风格描述捷克人在“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期间及被苏军占领时期适应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种种困境。1988年,美国导演菲利浦·考夫曼将其改编成电影(又译名《布拉格之恋》),并取得巨大成功。

44、        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关系故事,而是一部意象繁复的书,其中装载了多种涵义:被政治化了的社会内涵的揭示、人性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与政治语境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

45、——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46、③是什么让人生甘于负重?我认为是责任与担当。2008年,当他从老师那里得知国家的“千人计划”时,卖掉在国外两个私人诊所,义无反顾地踏上归国路。他就是著名地球物理学家,吉大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黄大年。他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工作,他的梦想是把地球变成透明的,有责任把自己所学贡献给祖国,担负起祖国未来30年、50年在航空地球物理领域要达到的目标——巡天探地潜海,向深地深海深空进军的责任,他和团队完成了四十多项科研课题,填补国内空白……“只争朝夕”让他担着责任与时间赛跑。

47、“轻”和“重”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点在四大主角的事例里已有多处分析。除此之外,由轻到重的转换:昆德拉以贝多芬为例——“他将琐屑的灵感变成严肃的四重奏,把戏谑变成了形而上的真理”;由重到轻的转换——“不论谁,如果目标是‘上进’,那么某一天他一定会晕眩”。

48、不要把时间花在一个不在乎与你一起分享的人身上。

49、这句话意思是:人生的诸般苦事:如压迫、压抑、被侮辱与被损害、荒诞的遭遇、饥饿等一系列导致人精神或肉体痛苦、难忍的事情看似轻如鸿毛的事情,却让人难以承受。生命如此单薄轻微,无法承载过重的负担。

50、  故事发生时代背景:1968年苏联侵捷前后大约15年间。

51、在我看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对昆德拉的这种艺术创作理念的绝佳展示。

52、只因为某人不如你所愿爱你,并不意味着你不被别人所爱。

53、人一旦迷醉于自身的软弱之中。便会以为软弱下去,会在众人的目光下倒在街头,倒在地上,倒在比地面更低的地方。米兰昆德拉《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

54、作品可以说是一部比较复杂的书,书中内容也有很多含义:有社会内涵的揭示、还有人性的考察、个人命运在特定历史下的呈现,以及对两性关系本质上的探索等。

55、昆德拉在书中提出轻、重、灵、肉、记忆、虚弱、晕眩、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码,并与人物一一对应,支撑起各自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心灵与肉体的两重性。

56、跟一个女人做爱和跟一个女人睡觉,是两种截然不同,甚至是几乎对立的感情。爱情并不是通过做爱的欲望(这可以是对无数女人的欲求)体现的,而是通过和她共眠的欲望(这只能是对一个女人的欲求)而体现出来的。

57、此文为韩少功译著《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自跋,后收录于其在河南文艺社出版的散文集《小说家的散文:为语言招魂》

58、在捷克文学传统中,诗歌和散文的成就比小说更为显著。不难看出,昆德拉继承发展了散文笔法,似乎也化用了罗兰·巴特(RolandBarthes)的“片段体”,把小说写得又像散文又像理论随笔,数码所分开的章节都十分短小,大多在几百字和两千字之间。整部小说像小品连缀,举重若轻,避繁就简,信手拈来一些寻常小事,轻巧勾画出东西方社会的形形色色,折射出从捷克到柬埔寨的宽广历史背景。

59、弗兰茨死了,托马斯和特丽莎也死了,他们的死代表着“形而上欲望”的终结。昆德拉的小说结尾和基拉尔宣告的伟大小说结尾是统一的。这死亡却不是肉体的终结,而是精神的死亡——确切地说,是“自负”精神的死亡。基拉尔认为“西方人一直没有放弃争取个体的自主和主人地位的努力,一直没有放弃他们的自负。天才小说家却没有盲从,他们尽力向我们指出这种信心的虚妄。”从塞万提斯到斯汤达,从福楼拜到普鲁斯特,再到陀思妥耶夫斯基,所有天才小说家的结尾注定都是平庸的,因为认清楚自负之后,唯一的出路就是“皈依”。“克服欲望,比登天还难。普斯特说,必须放弃我们每个人都不知疲倦地追求的那种停留在自身表面的动人谈话。必须‘丢弃最宝贵的幻想’。小说艺术是现象学所谓的一种‘悬置’,但是,真正唯一的‘悬置’,哲学家却闭口不谈,这一种悬置永远是对于欲望的胜利,是对于普罗米修斯式的自负的胜利。”

60、那这本书真的是令人嗤之以鼻的吗?为什么它会成为昆德拉最负盛名之作?为什么还会被《纽约时报》高度评价为:“这是一本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之一”?

61、真正严肃的问题,是孩子吐出来的问题,只有最天真的问题才是真正严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没有答案的。没有答案的问题是一道令你无路可走的障碍。换言之,正是这些没有答案的问题标志着人类可能性的局限,划出我们存在的疆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动人心魄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全世界公认最受欢迎的畅销书,米兰昆德拉的才华得到集中体现的一部作品。

62、相比特丽莎从托马斯那受到的折磨,托马斯从特丽莎那受到的折磨一点儿也不更少。他不断被她的恶梦折磨,被她的虚弱和痛苦折磨到胃痉挛。为了特丽莎他几乎放弃了一切,包括移民身份,手术刀以及“性自由”——后两者,对托马斯而言就是生命活力所系,是他保持日常生活强大的根源——这当然是“受虐癖”,近乎于主动献祭的“受虐癖”。正如特丽莎最后所意识到,对托马斯而言,自己的软弱是有巨大侵略性的,她一生都在用自己的软弱在伤害他,直到他完全丧失强力,变成了她怀中的一只兔子。在“轻”和“重”之间,托马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重”并被这重量击倒。这就意味着,他依然说服自己相信存在之价值——每一个“非如此不可”的暗示之中,都隐藏着神性和对神性的寻求。

63、从整体看,《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的叙述节奏主要由省略、概述和扩述构成,对不同速度的选择和并置不仅反映了音乐发展的逻辑,也反映了昆德拉的小说理念。例如第一章《轻与重》中,托马斯与前妻两年的生活却只用一句话“他和妻子共同生活不到两年,生了一个孩子”来概述,显示前妻在托马斯生活中的轻。

64、东欧文学对中国读者来说不算太陌生。鲁迅和周作人译述的《域外小说集》早就介绍过一些东欧作家,给了他们不低的地位。裴多菲、显克微支、密茨凯维支等东欧作家,也早已进入了中国的书架。1984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捷克诗人塞浮特(JaroslavSeifert),其部分诗作已经或正在译为中文。

65、“倘若(背叛)这条路走到了尽头又怎么样呢?”

66、有一次,批评家李庆西与我谈起小说与理念的问题。他认为“文以载道”并不错,但小说的理念有几种,一是就事论事的形而下,一是涵盖宽广的形而上;从另一角度看去也有几种,一种事关时政,一种事关人生。他认为事关人生的哲学与文学血缘亲近,进入文学一般并不会给读者理念化的感觉,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卡夫卡的《变形记》即为例证。只有在人生问题之外去博学和深思,才是五官科里治脚气,造成理论与文学的功能混淆。这确实是一个有意思的观点。

67、 根据托马斯“性友谊”的原则,他为特丽莎租了一间房子,并通过自己的女友萨宾娜给特丽莎找到一份工作。他仍然试图保持自己原有的生活方式不被打乱。但是,他发现自己在不由自主地改变:他越来越离不开特丽莎,特丽莎在睡觉时也紧紧握着他的手,不让他离开。他继续与过去的女友幽会时想着的也都是特丽莎。他感到特丽莎就像个被放在树脂涂覆的草筐里的孩子,顺水飘来他的床塌之岸,他除了对她的同情怜悯外确实产生了爱情,就连特丽莎与别人跳舞他都非常嫉妒。他的女友们包括萨宾娜都不能像过去那样与他保持太密切的关系了。而特丽莎感觉到他外面还有女友时也特别受不了。他们结婚了,他还给特丽莎买了条狗,取名卡列宁,这条狗立刻成为特丽莎忠实的伴侣和重要的精神寄托。

68、   相反,完全没有负担,人变得比大气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离别真实的生活。他将变得似真非真,运动自由而毫无意义。

69、一艘刚卸完货的轮船在海上遇上了巨大的风暴,船在暴风雨中摇摇晃晃,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于是船长下令向所有货舱灌水,水手疑惑不解:这不等于自毁吗?但是,水手知道,在船上船长的命令是必须执行的。于是往船舱灌了一定量的水,船在暴风雨中稳稳前行,从而使全船人逃过了一次大灾难。当船驶出了风暴区域,船长告诉水手:“船在负重的时候,是最安全的;空船时,才是最危险的。”

70、的确,弗兰茨在寻求障碍。然而主动寻求障碍一定意味着“受虐癖”吗?我认为,受虐一定有一个必然性后果,那就是受到折磨,肉体的或者是精神的。但弗兰茨显然没有受到折磨,尽管发现萨宾娜离开之后他有受到一些打击,但他的生活却仍然继续前行,没有怨恨,没有伤感,更没有痛苦。有梦想却不被梦想折磨,而是在障碍中认清楚真相。人总是渴求不可能之物,弗兰茨当然也有欲望,当然也会遇到障碍,也会为他的欲望付出代价,但是,他是文中最接近“垂直超验”的。不管他对冒险和波澜壮阔的人生有一种怎样迫切的梦想,他仍然能够享受此端生活,他始终能把纯真的信念和有忠诚感的日常生活融为一体。我们实在不能苛求更多。“的确,从神学的角度来说,是萨宾娜送给了他那位姑娘。在他的人之爱和神之爱两者中间,是绝对的和平。如果他的神之爱(基于神学理由)必定含有一剂不可解说、不可理喻的烈药(我们只须回忆一下那本误解词典和一系列误解词汇!)他的人之爱却建立在真实的理解上。”——是的,正因为弗兰茨的梦想和生活从来不对立,也不彼此挤压,所以我不认同他是“受虐癖”。二十年前,最吸引我的人物是托马斯,然而,摆脱掉对复杂性、深刻性以及经验的媚俗(kitsch),我才发现,书中最熠熠发光的人物,是弗兰茨。基拉尔说,“任何一个场景都不可能揭示一个人物的全部真实,必须把场景联系起来加以比较,才能发现真实,这项工作,作者完全留给了读者。”还原弗兰茨,消除“比喻”给他的恶劣影响,这也是昆德拉给我们的工作。

71、读完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看这本书一定要“透过表象看本质”。

72、简单来说,“永劫回归”的反面所揭示的,是“只发生过一次的事请,就是压根儿没有发生过的事情”,昆德拉将其进一步推论至生命——“如果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我们当然也可以说根本没有过生命。”推论至历史也是一样——“历史和个人生命一样,轻得不能承受,轻若鸿毛,轻如尘埃,卷入了太空,它是明天不复存在的任何东西。”——历史和生命,从不再重复的角度而言,都是“不能承受之轻”。

73、  前不久发生的北京大兴灭门案,29岁的男人杀了父母、妹妹、妻子和两个儿子。他家很有钱,他不是因生活重负而导致。

74、再扩展到生命的意义上来说,每个人不管一生过得是多么轰轰烈烈、凄凄惨惨,到死之时,都是尘归尘、土归土,偶尔有后人记得一绝大多数都被埋葬在历史的坟墓中。那对绝大多数人而言,他们“只有一次”的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他们一辈子的努力奋斗,到死了之后,有什么意义?即使是那些极少数能被后人记得的牛人们,他们的意义,如果是“被后人记得”,这意义是否是真正的绝对的意义?换句世俗的话来说,人都死了,被后人记得,有个屁用?王健林今天的那幅“先设定一个赚一个亿的小目标”的组图刷遍了朋友圈,可是他赚钱多就牛逼了么?赚几百个亿,甚至把全人类所有的财富都赚完好了,又有什么意义?等到地球毁灭了,人类不存在了,甚至宇宙毁灭了,这一切“存在过”的东西,都有个鸟意义?

75、说一次不算数,一次就是从来没有。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

76、如果我们生命的每一秒钟得无限重复,我们就会像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一样被钉死在永恒上。书的开篇就说过这样一段话。

77、不管你承不承认,女人的生命本质上就是由爱情来贯穿。爱情来了,生命便如花般绽放,鲜活可爱;爱情死了,生命之花便枯萎凋零,再也不能吐纳芬芳。可以说,一个女子,于灵肉的追求与守望,成就其一生,也毁灭其一生。也许你不尽同意,可是昆德拉笔下的女性全是这样的。

78、我们唯一能做的,或许只有守候。在希望中守候,在守候中愈挫愈勇。

79、独家授权语文月刊(yuwenyuekan)

80、再来说说托马斯,他因为前一段不太成功的婚姻,就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灵肉分离,只爱上女人的身体,绝不掺杂爱情。于是他拥有了众多的情人,他极尽享受着这种不被束缚的自由。直到遇见了生命中的两个女人。

81、而生命由于缺乏绝对的意义,变得没有依凭与支撑,甚至不如随风飞舞的羽毛那样有确定的方向。

82、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其实很简单,就是描写了托马斯与特蕾莎、萨丽娜等众多女人之间的纠缠。如果你只是把它当做一本情感性爱小说,那么我劝你还是趁早放下,因为渣男男主托马斯可能会让你颠覆三观。

83、最糟糕的不在於这个世界不够自由,而是在於人类已经忘记自由。

84、字义:生命中有太多事,看似轻如鸿毛,却让人难以承受。

85、萨宾娜当然知道,“她是极为不公平的。弗兰茨是她所见男人中最好的一个——聪明,能理解她的画,英武而且善良——但她越这么想,就越想强夺他的智慧,污损他的好心,摧毁他无能的体力。”可以想象,“受虐癖”得不到她想要的痛苦,也不愿承认自己内心设置的欲望障碍,相反,她要急不可耐地要去掩饰它,她必须对弗兰茨进行完全的否定,才能证明自己正常。“不论什么欲望,但凡我们发现其后果堪忧,就一律远抛诸脑后,以免从中看到自己的欲望的形象或者对我们欲望的嘲讽。陀思妥耶夫斯斯一针见血地指出,把邻居关进疯人院,就可以证明自己头脑健全”——是的,作为读者,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萨宾娜对弗兰茨形象的扭曲,却没有看见真实的弗兰茨,也没有看见萨宾娜心中的欲望魔鬼。这么评价萨宾娜是残忍的,我那么爱她,但我知道,这是公正的。每个人都能意识到特丽莎是美好沉重的,因为伴随她诞生的是一个美好的比喻,而弗兰茨则是幼稚的可笑的软弱的,因为伴随着他的是一个恶毒的比喻。因此,这篇文章我写到了所有四个主人公,然而我最想说的,却是弗兰茨。

86、令她反感的,远不是世界的丑陋,而是这个世界所戴的漂亮面具。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解读(87句一览)":/wenan/2392.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