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朱柏庐治家格言楷书(34句一览)
1
朱柏庐治家格言楷书1、(解读):这是告诫子弟要知足,要认识到吃、穿、用都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时,昆山一带连年灾荒,不是旱灾,就是水涝,有一年还闹蝗灾。这两句正是柏庐先生忧民之心的体现,现今食堂的语录牌上经常引用。(朱柏庐治家格言楷书)。
2、 (译文):无论做什么事,当留有余地;得意以后,就要知足,不应该再进一步。
3、(原文):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
4、平常做人修身定要品质淳朴简约,教育子孙定要用好的方法。
5、(注释):瓦缶(fǒu):瓦制的器具。珍馐(xiū):珍奇精美的食品。
6、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再想。施惠勿念,受恩莫忘。
7、声明:本文由清雅阁原创发布,图文版权归清雅阁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致谢!
8、 (原文):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9、 (注释): 匿(nì)怨:对人怀恨在心,而面上不表现出来。
10、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
11、(原文):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
12、(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13、 (原文):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
14、(解读):这是告诫子弟要知足,要认识到吃、穿、用都来之不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当时,昆山一带连年灾荒,不是旱灾,就是水涝,有一年还闹蝗灾。这两句正是柏庐先生忧民之心的体现,现今食堂的语录牌上经常引用。
15、后来还经常将《治家格言》中的一些名句抄写成对联送给满族的官员和他们的孩子,并将《治家格言》引入宫中,和《三字经》、《千字文》等启蒙读物一起,作为皇子、皇孙们的必修课。
16、做什么事都要留出余地,取得成功就要适可而止。
17、 (解读):“居身务期质朴”区别于“自奉必须俭约”是指“持身”而言,即自己的一举一动,不能欺诈,而要发自内心的待人诚信。心术要好,一言一行,循规蹈矩,勤俭安分,诚信无欺。教育子弟,一定要本乎道义,方正行事,并且要讲究正确的科学的教育方法,也就是要有“义方”。今天来说,就是要以德育人。
18、专业翻译 |企业策划|涉外咨询|文化交流|艺术设计|印前排版|数码彩印|影视摄制 |媒体发布
19、(译文):自己生活上必须节约,聚会在一起吃饭切勿留连忘返。
20、《治家格言》讲求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的准则,劝人勤俭治家,安分守己,宣扬封建伦理道德。几百年来传颂全国,至今在东南亚各国影响极大。
21、 (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勿计厚奁。
22、嫁女儿要选择品质好的女婿,不要要贵重的.聘礼;娶儿媳要求端方的淑女,不计较厚重陪嫁。
23、(原文):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24、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
25、(白文):对人刻薄而发家的,决没有长久享受的道理。行事违背伦常的人,很快就会消灭。
26、(解读):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牵连。屈意敬奉老练有德的人,遇到急难的时候,就可以靠他指导或扶助。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道理。当忍耐三思;(原文):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
27、《朱柏庐治家格言》,又称《治家格言》、《朱子家训》、《朱子治家格言》),全文524字。作者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朱用纯(1627~1698年),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因为敬仰二十四孝中为怀念父亲王修而终生不面向西坐,还曾在父亲墓前攀柏悲号的王裒,就自己改号为柏庐。
28、 (解读):守住做人的本分安于命运,顺从时令听从天意如果做人是这样的话,可以说很完美了。通篇《朱子家训》,充满了朴素的、淡泊名利的人生观。熟读朱子家训,谨遵朱先生的教诲,你可能得不到荣华富贵,你却可以得到内心的安宁和平静的生活。
29、 (原文):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欣幸心。
30、乾隆三十年,时任礼部左侍郎的满族人德保将之译成满文,以教八旗子弟。他高度评价了此格言,称之为“物理人情之朗鉴,昏衢黑夜之清灯”。
31、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32、《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朱子治家格言》全文翻译,欢迎阅读。《朱子治家格言》全文翻译作者朱柏庐(1617-1688)作者朱用纯,字致自号柏庐,江苏省昆山县人,生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其父朱集璜是明末的学者。名用纯字致一是明末清初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徵召,然均为先生所拒绝。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和《愧纳集》。
33、读书志在圣贤、徒非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相关文章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朱柏庐治家格言楷书(34句一览)":/wenan/24713.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 上一篇:精选班主任寄语简短小学(84句一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