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诸葛亮弹琴空城计(31句一览)
诸葛亮弹琴空城计
1、而且,与诸葛亮对阵的是魏将张郃,不是司马懿,不存在弹琴退仲达的可能。
2、 这是郭冲讲的诸葛亮空城计的大概情形。不过,裴松之虽然引了这段内容,但却否定了其真实性。裴松之驳道:“按阳平在汉中,亮初屯阳平,宣帝(司马懿)尚为荆州都督,钲宛城。事实上诸葛亮屯兵阳平关时,司马懿任荆州督都,屯兵宛城,驻防孙吴;至于扶风王言慨然善冲之言,属于子毁父之言,理所不容,更不靠谱。
3、于是,诸葛亮传令,把所有的旌旗都藏起来,士兵原地不动,如果有私自外出以及大声喧哗的,立即斩首。又教士兵把四个城门打开,每个城门之上派20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诸葛亮自己披上鹤氅,戴上高高的纶巾,领着两个小书童,带上一张琴,到城上望敌楼前凭栏坐下,燃起香,然后慢慢弹起琴来。
4、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诸葛亮弹琴空城计)。
5、起初刚到城下的司马懿见状还有些迷惑,但是他不久之后就看出了端倪,他知道现在的诸葛亮已经是山穷水尽了,门口扫地的百姓也是军人打扮的,因为这些士兵们常年打仗,所以身强体健,站姿稳如泰山和平常百姓是有天差地别的。
6、 持诸葛亮空城计无的人认为:诸葛亮没有摆过空城计。而街亭之役,魏方主帅是张郃,而非司马懿,孔明根本无法以“空城计”吓退远在数千里之外的司马懿。
7、诸葛亮的空城计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马谡拒谏失街亭,武侯弹琴退仲达”。
8、实际上,诸葛亮身边的小童,应该也不是简单人物,早在三顾茅庐时期,诸葛亮家就是小童负责开门接待刘备等人,而到了后来南下江东,诸葛亮同样是带着一名小童前往,尽管没有提到姓名,在孔明先生身边陪伴的他们,也是见过大场面的角色,没有必要为了一场小事而感到惊慌。(诸葛亮弹琴空城计)。
9、用兵之道,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诸葛亮摆下空城计吓跑司马懿,兵家和谋略家大多认为,诸葛亮利用司马懿多疑的性格,让他觉得这个空城计并非“虚者虚之”,而是暗藏玄机,所以抚琴就是关键的一步了。有人认为诸葛亮弹奏的是《十面埋伏》,笔者觉得,诸葛亮不会在那种情形下使用如此杀气腾腾的曲子,无论诸葛亮要制造的气氛是“虚者虚之”,还是给对方一种“实者虚之”的错觉,都不会使用《十面埋伏》这首曲子,如果真是空城,这首曲子反而给人一种欲盖弥彰的感觉。而诸葛亮要给司马懿一种错觉,让他觉得城中设下了埋伏,如果城中真有埋伏,用这首曲子就会引起司马懿怀疑诸葛亮的真实意图。据此,又有人分析说,诸葛亮弹奏的极有可能是《高山流水》,目的是让司马懿从琴声中听出诸葛亮内心的平静如水、波澜不惊,从而觉得城中一定有埋伏。
10、顺便说一句,想听《凤求凰》的朋友们,也许《陶然纯钧——2017中国古琴丁酉春季巡演音乐会》能满足您,想在此场音乐会上听到此曲的朋友给本文点zan,如观众呼声高的话会跟团方老师商量增加此曲哦!
11、不过虽然这条史料是裴松之所注,他自己却不怎么相信。
12、那么有啥古琴曲能表达出诸如(兔死狗烹,鸟尽弓藏,养寇自重)这样的意思呢?这首琴曲还得成曲于三国之前…
13、三国时期,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等得知西城是空城回去再战,赵云赶回解围,最终大胜司马懿。
14、《空城计》故事取自《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后被用于三十六计,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此计成功的例子,如张守圭守瓜州等。
15、 司马懿军在距离诸葛亮六十里的才被发现,此时,形势非常危急,要追赶魏延率领的大军,显然来不及。将士们脸色都变了,不知道怎么办。紧急关头,诸葛亮摆出空城计。“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洒水。”司马懿知道,诸葛亮一生唯谨慎,见诸葛亮示弱,必定有强兵设伏,于是下令撤退。
16、马谡因为狂妄自大,不顾属下王平的劝说,把部队驻扎到了高高的山顶想要居高临下,但是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离水源太远,就这样魏军切断了蜀军的水源,导致蜀军被困在街亭山上不战而降。
17、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
18、正因如此,司马懿故意中了诸葛亮的空城计,看似兵败,实际上棋高一着。而诸葛亮必然也料到了司马懿的顾忌,所以也弹出了飞鸟尽良弓藏的意思。
19、《三辅黄图》记载,西汉初年,长安城墙高三丈五尺,换算一下大概在8米左右。加之古琴音量很小,司马懿如果能听到琴声,证明距离不远,就算考虑到重力和害怕伏兵保持了一定距离,以当时弓箭的射程应该也足够射到墙头让装x诸葛老匹夫万箭穿心。
20、英文:presentingaboldfronttoconcealaweakdefence.
21、三国时期,谙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战略要地——街亭,魏将司马懿乘势引大军15万向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拥而来。当时,诸葛视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带领的五千军队,也有一半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里。众人听到司马懿带兵前来的消息都大惊失色。诸葛亮登城楼观望后,对众人说:“大家不要惊慌,我略用计策,便可教司马懿退兵。”
22、 那么,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空城计的情节是如何来的呢?
23、你不知诸葛向来用兵谨慎,不曾弄险。今城门大开,不见兵将,城中必有埋伏。再者诸葛亮琴声中又含杀机。我兵若进城,必中其计。
24、意为败局已定,无可挽回,唯有退却,方是上策。此语后人赓相沿用,宋代惠洪《冷斋夜话》:“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语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书,编撰成《三十六计》。但此书为何时何人所撰已难确考。
25、于是便令三军停下,自己飞马前去观看。离城不远,他果然看见诸葛亮端坐在城楼上,笑容可掬,正在焚香弹琴。左面一个书童,手捧宝剑;右面也有一个书童,手里拿着拂尘。城门里外,20多个百姓模样的人在低头洒扫,旁若无人。司马懿看后,疑惑不已,便来到中军,令后军充作前军。
26、这可能就是后来小说里面空城计的原型,只不过换了一下时间和地点。
27、司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达,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人。三国时期魏国政治家、军事谋略家,魏国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
28、而这个时候司马懿来袭,诸葛亮无奈只能摆出空城计,而当他想到这个计谋的时候,第一句就是问姜维:我的古琴在哪里?说明诸葛亮对古琴还是非常依赖的。
29、 此时,王平所领千人鸣鼓自守,张郃以其有伏兵,不往逼也。于是,王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通鉴》魏明帝太和二年条)。此时,蜀军全军被动,被迫撤回汉中。街亭之战时,蜀军主帅是诸葛亮,魏军主帅则是张郃。第一次北伐的战果,一是得到"凉州上士”姜维;二是撤走西县居民千余家。
30、诸葛亮在城楼之上弹奏的曲子是什么?这是几千年来的未解之谜。现在笔者开始为大家剖析。
相关文章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诸葛亮弹琴空城计(31句一览)":/wenan/24741.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 上一篇:精选学而不厌造句(69句一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