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道法自然上一句(72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7-18 阅读次数:

道法自然上一句

1、“法法无心。尘尘本寂。寂而常用。用而常寂。”

2、阴者,柔也,下也,圆也,小也,顺也,卑也。阳者,刚也,上也,方也,大也,逆也,尊也。无阳则阴不能独生,无阴则阳不能自存。阴阳并道而行,阴强则阳弱,阳强则阴弱。阴强之极,则转弱;阳弱之极,则转强。

3、《道德经》里讲,“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道是在所有万象之先就已经存在的,“一”为一气,是成为万物根本的那个元气,有此元气,万物才能化生,而生命则是道在世间的具体体现。祖天师在《老子想尔注》中说:“道大、天大、地大、生大。四大之中,何者最大乎?道最大也。域中有四大,而生处一。四大之中,所以令生处一者。生,道之别体也。”“生”之所以与大道、与天地并列而居,因为它就是道的呈现、是道的别体。祖天师深刻体悟到生与道的密切关系,赋予“生”以重要意义,并从关怀生命出发,把人的生命提升到与“道”同等的地位。道与生的关系,顺而生之是“道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法而从之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返而为之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这也是道法自然规律的完整呈现,深刻揭示了宇宙生命发生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真谛,围绕着“道”这一核心,生命的起源、生命的形态、生命的价值、生命的理想、生命的意义从不同层面被一一展现。

4、  这一段话在通行本《老子》中属于第二十五章,两者在文字上大同小异,说明它是《老子》原本中就有的话。

5、能批评,那是真有心。能赞赏,可能仅仅出于礼貌,不要过于当真就是了。心中希望批评和赞赏都是鞭策和鼓励。

6、自然的发展规律,是天地运行的基本规律和秩序。寒凉暑热在于日月和四季的规律变化。风雨雷电不是随意发生和消亡的。

7、老子存世作品有《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20世纪80年代,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在世界文化名著中,译成外国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是《圣经》,其次就是《道德经》。(道法自然上一句)。

8、一切神的遗迹,不过是人留下的脚印。一切神的全能,无非是人的终极。

9、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10、    有一种鸟叫信天翁,它们的窝一般安在海边的峭壁上。当这种鸟刚刚孵化出来的时候,父母拼命地喂它食物,把这个小东西撑得胖胖的,这样大概几个月,小信天翁的体重已经和父母不相上下。有一天,父母突然不见了,留下它在那里哀号,可无论它怎样叫,父母仍然没有回来,就这样,由于没有食物,它一天天瘦下去,最后,它一头裁下去,在这一刹那,它张开翅膀,成为和父母一样的大鸟,一只真正的信天翁,在海面上翱翔。

11、当然,上面这句话并不究竟,我再给一句《宗镜录》中的偈语:

12、有人多才多艺。有人才能单一却深邃。有人个性张扬。有人则默默然,悄然无声。社会呈现出人的千姿百态,各有千秋。

13、交友就得学八仙,看神仙们是如何有难同当的~

14、人人都要争夺那最后的一线生机,只有生存才是根本。没有生存,无以发展。杀,是为了再没有人被杀。杀,是为了永存于世的真正佛法。

15、为此,拒绝喧嚣,复归宁静,拒绝奢华,返璞归真,这大概是我们现代人能够做到的一种养生的功课。当整个世界都在用加法的时候,健康是需要用减法的,要学会剪掉繁复的外在东西,以最简单的方式顺应自然。 

16、基督说:“不因上天堂和下地狱的因果轮回,而能依赖自己的智慧和意志去超度一切人的人,就可以进得窄门。进了窄门的人,那么全能的神就会告诉你,其实这个世界根本没有神,神就是你自己。”

17、在《天道》里,死刑犯王明阳在临死前说出了一句非常精辟的解读,他说,这一句话就把基督教,道教和佛教的真谛和核心统一起来了。

18、※ 《圆觉经要旨疏钞·五》净诸业障菩萨章·普觉菩萨章

19、  “天”有两重含义。对内指人体这一先天小宇宙,对外指天体大宇宙空间不同层次的天。这个天是指真先天,高层次的先天。对修真者而言,是指通过各层次的后天复返先天的修证,各层次修真生理组织,已经实现了第一层次的回复先天。十二经络通畅无阻,八大脉道皆流注无滞,七丹脉线成功了四脉。在第二层次返归先天中,已经内成外就,可以进入“我道法天”,天人合一育仙胎的修证。内外先天已经同频共率,已经摸到了天的脉博。我心合天心,脉律同运行。

20、账号| 414011580000002367

21、※ 《圆觉经要旨疏钞·四》威德自在菩萨章·辩音菩萨章

22、故,人应效法于天,弃主观而守客观,不强求而顺自然,舍欲念而抱坚忍,绝情感而奉铁血,以生命的代价去试法,以决绝的意志去承担去改造,不可有丝毫退转不前!

23、理解:被自身膨胀、被真空拉扯、被暗物质侵蚀等等消磨已尽的宇宙,空空如也。三种基本东西(第十四章)重新汇聚,整个宇宙如同浓密高温蒸气一般。浓密的三种基本东西形成无数粒子(第二十一章),这些粒子又不断合并,致密排列,形成一种超高密度的星体,这种星体中心力量巨大,深渊般吸收着包裹它的“浓密蒸气”,进而形成混然之物(第四章,奇点)。

24、常拍人马屁者,不会被真人记在心上。中肯批评,多尖锐者,总能令人记忆犹新,久久无法忘怀。批评往往是苦口良药。

25、    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四十八章)

26、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民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27、为之者败之,执之者失之。是以圣人亡为,故亡败;亡执,故亡失。……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教不教,复众之所过。是故,圣人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

28、这里引用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的一段话,以说明这个道理,他说:“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善的生态智慧,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以及两者潜在的一致。”为此,他提倡“从主宰和控制自然界的意图转变为一种合作和非暴力的态度。这是一种生态学的态度……中国古代的圣贤们美妙地表达了这种态度:‘遵从自然规律的人随着道的潮流而流动’”。这虽然是一个外国人的看法,但却非常准确地从现代科学的角度阐释了道法自然理念在生态保护上给予人类的启迪。

29、    当我把这个故事讲给那些“神童”的家长时,他们普遍感到焦虑,但又无法放弃望子成龙的欲望,有些家长倒是直言不讳,他们表示,他们太需要自己的孩子成功了,以至于违反了一个生命的成长规律。

30、而参透并应用利用规律必然可以看到一个行为背后导致的连锁反应,悲欢离合,嬉笑怒骂。你即便出发点是善意的也可能造成流血牺牲,因此,人需要的是“觉悟”。

31、※ 《烧香、念佛、持戒与核心佛法的关系》-(上)

32、疫情打破了数十年的历史记录,表现为谁也想不到,突破了亿万人的认知,要人命,损人健康;打破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影响是每一个行业、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物;带来了太多的不便,表现为不是单纯的瘟疫问题,而是全社会、全人类的生存问题。

33、”神即道”解释是神和道就是一回事,没有区别。神就是道,道就是神。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34、自然之法理,莫要想着去改变之,而要灵活去适应。社会的变革,也不是任意和胡乱之为,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5、“圣人”在这里是以第一称“我”出现的,他相对的是“民”。通行本第三十二章说:

36、    当问到他们为什么如此迫切地需要下一代成功时,他们说,因为自己在小时候没有这种条件,所以未能实现成功的愿望,因此想让孩子成功。具体地讲,就是要让孩子弥补自己的所谓缺憾,完成自己当年没能完成的事,让下一代为自己的焦虑负责。无形中,给一个幼小的生命造成巨大的压力,这压力会伴随这个孩子的成长,长大后,他再会把这压力遗传下去,一代一代地繁衍,形成家族的轮回。

37、要达到虚无的情怀,需要有高远而明达的目光,要以道观物,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要以宽阔之心包容他人,超越小我,融入大我,以达到无私、无欲、无我的境界。太上道祖说:“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自古君子之心胸都宽大如山谷一般,以虚怀若谷的境界面对一切、包容一切。“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一个人的气度、胸怀的大小往往决定了他所能成事的大小。大容纳小,小归于大,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古往今来众多英雄豪杰之所以能成就伟业,皆因为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

38、由此可见,佛法也必须遵从阴盛阳衰的天数循环法则。此一番言语,非谤佛也,实乃给佛法一个客观的评价。

39、    曾经问过一个果农,苹果树从种下去,一般多长时间才能结出果实。他说大概需要三年。我问:如果第一年就让它结果呢?果农看看我,笑了笑,摇摇头,觉得我好无知,回答得既干脆又深刻。

40、※ 《楞严经》:“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 

41、一:阴阳互生。二:阴阳相克。三:阴阳互转。

42、   在迄今发现的最早的《老子》版本──郭店楚简本(根据竹简型制分为甲、乙、丙三组)中,这一论题就已经有了,这一段完整的话是:

43、培养人才,要认识之,抓住其性情特点,掌握其兴趣爱好,引导要正确,因材施教,而不是百人千人千篇一律的培养模式;如同工业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一般。

44、法天,必先弃我;承天道,必先忘我!有我则无天,存我则失天。先承天顺天,方能无天而有天。先弃我忘我,方能无我而有我!而此我,方是真我大我!

45、人的成长变化,也遵循一定的规律,有人少年老成,有人则铁树开花;快在一阶段,慢在一阶段;人与人并不一致,甚至不具有任何的相似性。

46、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伍道什字东街15号

47、学习各门艺术,须掌握其发展的规律,深邃的内在特点,初浅入门,筑牢基础,循序渐进。

48、(作者)老子                 (朝代)春秋时期                         

49、不想那么多、那么复杂的问题,百姓盼收入增加,盼物价莫要疯狂,盼太多的社会问题有人来好好管一管;因为,穷人是主流,其承受力太有限。

50、欲达于天人合必冲破人间之种种牵绊罗网,绞杀自我内心点点罪恶魔障,重开天眼,再造并肩昊天之真我!!!

51、”道即法“这里的道,是指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这个词的意思就是,道听任万物自然而然的发展。

52、    请让我以佛家的四句偈作为我们这个上篇的结束语:

53、“何谓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这是南华真人在区别天道与人道时所言,“天道之与人道也,相去远矣,不可不察也。”天道自然无为、无目的、无意志,而人道与天道相去甚远,是有为之道,是相伴着人类的欲望膨胀和自我意识增强而建立起来的后天之道,是人类自然天性被蒙蔽后所形成。以这样一种带着私欲的心态面对生活,自然会“心为物役”,并且“心为物累”。要想去除内心的这种执着,法天道而行,太上道祖宣示了这样一种方法,即“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是指人们本性的原始状态,即人的心灵没有被污染之时,简单而纯粹、质朴而无华。而“抱朴”,就是去除后天之伪,复归于朴素之道。梁启超先生曾说:“天下之大患,在有智慧之人耽溺于私欲,日出其智慧以扩张其溪壑无厌的物质生活,……道家欲救此病,故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为教”。可见这确实是一剂救世良方。

54、    放下的前提条件,是要提起,因此我们一再地强调反省和回溯,就是要找到影响自己命运,滞碍自己成长的性格缘起,如此方能做到转恶为善,经过学习,达到转迷为悟。

55、   “自然”说明和描述的是“万物”的活动方式和存在状态,在《老子》文本本身和受其影响的文本中,都有确实的根据。“自然”这个词不像“道”那么古老,它是老子发明并首先使用的。老子所说的“自然”,作为指称“客体”(如自然界)即事物的“存在方式”和“状态”,它的意思是“自己如此”,这是这个词在古代中国哲学中的主要意义。“不要勉强和强迫”意义上的“自然”,就是从这里引申出来的。相对于“道”的“无为”,“自然”的发出者是“万物”。

56、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远。       

57、天本如此,从无改变,由来已久,自然而然,不因风云变幻而易道,不因斗转星移而错轨,如如不动,傲然雄立,独自往复循环,是为自然。

58、  “道”的特性就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首先,“道”是一种“物”,前面说过“道之为物”。其次,“道”又不是一般的“物”。“道”与一般的“物”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混成”的。什么叫“混成”呢?就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四句话,不仅是做人做事的法则,而且是修真证道的法则,这是太上千古不易的密语,是老子思想精华之所在。所谓“法”,可作为动词,是效法、学习的意思。如何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从古至今,有多少人都作过阐述和解释,但所站角度各有不同,理解也可有所说,但真正从人体生命科学研究和修真实践学方面来说,还没有人对它进行解析过。从修真的角度去理解,玄灵修真理法学认为,这四句话所阐述的真义,是修炼的四大复返先天的过程和阶段,直接言明了人如何回归自然,如何天人合以高度的概括和精辟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后天复返先天自然大道的修证法则。这个先天大法理论体系可贯通为:“我法母,人法地,人法天,人法道,人法自然”这五大阶段。如果从功内解析,也可以把它称为:“我法于母,人法于地,神法于天,仙法于道,圣法于自然。”这就更详细、更准确地说明了修炼的层次和等级的差异,更完整地描述了由后天返先天、由低层向高层的人天合一境界迈进的过程。

59、真批评是帮人,助人。真赞美、赞赏是助人、帮人,为人加油。希望二者的作用效果是一样的切实有效,反映的是人的真心,赤心一片;不怎么虚伪。

60、    老实讲,这种事例在生活中相当普遍,但人们往住不去反思自己,而将责任推诿到他人身上。

61、太上老君说,“反者道之动”,道的运动是循环往复的变化,周而复始的运转,因此在现实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醒,要看到事物相反的一面,否则就会陷入迷失。为了避免这种迷失,人们需要找寻,需要回归,回归到宇宙形成的原点,大道诞生的始初。于人而言,即是太上道祖所说的“复归于婴儿”。“复归”,就是回过头去,重新回到人生的起点,找寻曾有过的婴儿状态,即柔弱的、天真的、纯粹的、丝毫未染的、最本真的状态。在这个状态下“致虚极,守静笃”,达到心境清澈透明、万念俱化为虚无的极致,安守着天地间固有的那份宁静。“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心内与身外的世界都在不停地变化、运转之中,我们所要做的,只是认真地体味这种不可抗拒的无常变迁及循环往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直到万物万众纷纷回归到自己的本原。

62、百姓之盼与他人之盼毕竟不同的,有人不耐寒,有人则寒暑皆不怕,管什么通胀不通胀的;日子照样过,生活质量不受影响。

63、"人法地":是指人要以大地为法则。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健康就是顺应这个规律。春天,大地阳气升腾,地力恢复,人就要去耕种,去顺应百花生长。夏天,万物蓬勃、葱茏、茂盛,人体与整个大地都处在一种"旺盛"的状态之中。秋收冬藏,秋天果实成熟,是收获的季节,我们讲的"贴秋膘",就是说要在这个意味着成熟的季节及时修身养性。冬天,一场大雪覆盖大地,整个地力进入滋养休息的状态,为来年的恢复做好准备。

64、地,指地球,地面,进一步引申为生存空间。人法地,意思是说,人的生存法则受制于地的运行规律。

65、    这,就是未老先衰,生命还未到达本该属于的状态,就已经衰败。

66、那么,道既然是最高的准则和境界,已经是先天地生而化万物,为什么还要去法一个什么自然呢?核心的问题,也就剩下一个,就是对“自然”这两个字的理解。

67、地法天是地的运行规律遵循天的运行法则。比如,地面上的四季分明,依赖于什么?——太阳的运行规律,太阳距离地球由远及近,由此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天上下雨,地上的庄稼才可以生长等等。

68、初法时代,即魔道由盛转衰、佛道逐渐兴起的时代,也就是阿弥陀佛的时代。正法时代,即魔道彻底衰败、佛道达于昌盛的时代,也就是释迦牟尼佛的时代。末法时代,即佛道由盛转衰、魔道兴起的时代,也就是我们当今的时代。

69、※ 《金刚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70、古往今来,一切贤圣的生存状态就是凡而又凡,守而又守,止于不杀。而一切的开国帝王,都是奇而又奇,攻而再攻,以杀止杀。

71、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众生为刍狗。天生天杀,报应不爽!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道法自然上一句(72句一览)":/wenan/29862.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