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读书方法推荐(34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7-18 阅读次数:

读书方法推荐

1、所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会用正确的方法存精华,去糟粕。

2、只有在读完书后对书中内容做出反应,进行主动思考,才能真正掌握这本书的内容。

3、朱熹在《读书之要》中说:“大抵读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省得尔。

4、如果有人问"你最喜欢哪本书”,你或许能很快回答一个书名,以及你对这本书的简单评价。(读书方法推荐)。

5、②重读:读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几页重新读一遍。如果仍然觉得很好,就把那一页另一个角也折起来(见上图)。

6、首先,你需要准备几样文具用品:笔记本,最好是活页的那种,小一点,要适合携带,但不要太精美,普通包装的就可以;铅笔,便于随时在书中写下点什么,我一般都会在所有正在读的书中间夹一支铅笔;便签纸,我特别推荐大家养成利用便签纸记笔记的习惯,便签纸有一个好处,就是你在阅读,读的很爽的时候,你一般都不愿意停下来做笔记,这个时候你可以在便签纸上记下一两个关键词,事后通过这些关键词回忆你在阅读这部分内容时产生的思维启迪。

7、一段时间内专心致志地只读一本书。清朝政治家曾国藩就是这样读书的:“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书集,不当东翻西阅。”这种读书方法,最适合那些想练好基本功,打下扎实治学功底的读书人。

8、遇到英雄人物、科学家等记他(她)的名子并看他(她)的简介

9、反而是我们的眼睛不够快,那我们就解决眼睛不快的问题,方法就是用手指或者笔头引领你的眼睛。可以用手指(或笔头)从第一行第一个字斜着划向第三行最后一个字,注意眼睛跟上,你会发现这段内容你也看懂了,起初会觉得有难度,很不习惯,但是多多练习你就会发现一目三行甚至多行是可以做到的。

10、(9)写读法:包括写读书笔记、抄写原文、撰写书评,或者在书上写注释、做标记等等,任何与写有关的方式都算。

11、所以,读书一定要用对方法,边读边理解文中传达的思想,然后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起来。

12、这样做其实就是在为自己留下证明自己读过这本书的证据。而且通过在笔记本上记录的过程,你也可以加深对书的理解,使写下的内容更容易融入自己的身心,促使你把一本书切实地转变为自己的无形财富。

13、以这三个信息为线索,就可以实现“指名购买”了。要做的事情很简单:翻开目标书籍,决定要不要买,用Kindle更方便,发送样章即可试读。

14、即对书报杂志从头到尾阅读,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了解全貌,以求一个完整的印象,取得“鸟瞰全景”的效果。对比较重要的书报杂志可采取这种方法。

15、放下是非之心,不带有色眼镜去读书。朱熹倡导“凡看书须虚心看,不要先立说,看一段有下落了,然后又看下一段。须如人受讼词,听其说尽,然后方可断”。在没有读书前,有了先入为主的观点,好处是不容易被误导,但问题是也很容易做误判。由于我们对一个人,一种价值观、一种哲学思想,一种宗教观念持有不同的看法,很容易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带入书中,导致不公正的判断。对那些争议较大,特别是与自己观点相同或相左的作品,放下成见,像一个公正的法官一样听取诉讼,更容易听见真理的声音。

16、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7、第四步:精进用工夫看书,慢就是快,少就是多,读书不尽其理,只是心粗意广。宁详毋略,宁下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区分摘抄和真正的读书笔记,期限放宽,不苟且,课程缩小并吃紧,避免意广昏怠p

18、摘抄的第一个好处是,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第二个好处就是,这样做可以加深理解。在摘抄的过程中,你很容易发现作者经过反复思考、藏在文章里的机锋。

19、目标阅读法指直接捕捉目标的阅读方法。阅读是要通过各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攻击“目标”,击中“目标”,捕捉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也有人称该类阅读方法为“功利性阅读方法”,其实我不是很赞同这个观点。目标阅读法强调带着问题去阅读,针对性地阅读,和功利无关,只是一种方法而已。曾三次担任美国国务卿的美国著名政治家丹尼尔·韦伯斯特读书就属于目标阅读法。每次读书前他都会先看一遍目录,再读一遍前言,再翻上几页,然后列出三个表格:我希望这本书能回答的问题,我期望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这本书会把我引导到哪里去。

20、对于自己专业需要或学习、考试特别重要的书,应该采用精读法,在全面阅读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地深读,此谓精读法。精读法要求将书中每一细节完全读懂读透,要求的是阅读深度。

21、如果天地生人,目的是人类的文明,那么,天地生就的人,不该这么无知,这么无能,虽是万物之灵,却是万般无奈,顾此失彼,而大部分人还醉生梦死,或麻木不仁。我们只能看到宇宙无限大,而我们这么渺小,人生又如此短促。数千年来,哪一位哲人解答了世人所探求的真理呢?数千年已过去了,有灵性有良心的人,至今还在探求人生的真谛,为人的准则。一生寻求智慧的苏格拉底,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22、六十年代钱穆写信给留美求学的余英时,建议他读《学籥》这本书(记载于《钱穆与现代中国学术》),可见重要。

23、第《教育的勇气》比较全面地呈现出了张文质老师对教育、生命、人的成长这三个主题的基本思考。可以说,沿着《教育的勇气》所提供的线索,我甚至可以给大家描画出一张张文质老师的思想地图。

24、爱因斯坦说,他只吸取、抓住把学习和研究引向深人的东西,而把一切偏离要点而使头脑负担过重的东西统统抛掉。他说,凡是书上有的,他都不记,只记书上没有的。这就是将书中不能引向深邃知识的东西统统pass。

25、一次读几本书,用比较对照的方法读书。“不怕不识书,就怕书比书”。写《魏书》的史学家夏候谌自视甚高,听别人称赞陈寿写的《三国志》,不大服气,便找来细读再这才知道《三国志》确比自己的《魏书》好,当即烧掉自己的书稿。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的:“任何东西,凡是我们拿来和别的东西比较时,显得高出许多的,便是伟大。”比较品读可以是横向的,不知道《丑陋的中国人》怎么样?对比《丑陋的日本人》就会读出奥妙;也可以纵向比较,读不懂奥巴马,可以读一读罗斯福,就恍然大悟。搞研究或做论文时,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你大受裨益。

26、看完后,可以把书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7、建议每人都有一份自己的书单,设定在几年内,应当读哪些书。要有计划,有整体考虑,让读书有些系统。

28、仔细想想,我们之所以会买些根本不读的书,根本原因就是冲动消费。总是想着“这本书或许有用”“这方面的知识一定要有啊”,不知不觉就下单了。其实,你应该确认的问题是“你是不是真的想读这本书”。

29、记笔记的习惯可以帮助我们达到一个目的:读完每一本书,都能有扎实的收获。

30、康有为,反对传统读书风气和提倡新风的第一人,主张以孔学、佛学和宋学为体,史学和西学为体(竟无经学和文学)。一改顾亭林以来“只当著书不当讲学”之风,重倡讲学风气。道(格物,历节,辨惑,慎独)德(主观,养心,气质,威仪)仁(孝悌,仁恤,教惠,体饥)艺(义理,经世,考据,辞章)。

31、读书之前,一定要先摒弃杂念,收收心思,端正读书态度,我们不仅仅是用眼看书,更要用心看。

32、读了万卷书后再行万里路,在生活中验证你读过的书,把生活的阅历变成你生存的智慧。

33、精读法要眼手配合,手脑共用,采取书中批注、摘录、做卡片、写心得、读后感等方式,还可以联系查阅相关主题书籍和资料,以求达到最佳的阅读效果。精读法不仅能积累大量的材料,而且能增强阅读能力,将书中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和技巧。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读书方法推荐(34句一览)":/wenan/30252.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