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王明阳的经典语录(92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7-25 阅读次数:

王明阳的经典语录

1、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王守仁 《传习录》

2、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3、王阳明: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4、人生启迪:人生,除生死外无大事。向死而生,与忙碌的生活中,常常念起人终究一死,万般皆是身外之物,很多东西就能放下一些,心才能更豁达一些。如此方能活得明白,活出深邃,活成自在。

5、古语云,“欲速则不达”,学习知识也一样,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耐心去专研与打磨。

6、心之本体,原自不动。心之本体即是性,性即是理。性元不动,理元不动。集义是复其心之本体。

7、王阳明名言三:“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明阳的经典语录)。

8、“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9、“乐是心之本体。仁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欣合和畅,原无间隔。”(王明阳的经典语录)。

10、要知道能够被你骗的人,不是因为你的东西或者你有多好,而是因为别人信任你,相信你,觉得你这个人挺诚心的。但是一旦别人知道自己被骗了,那等着你的不是结果,是后果。

11、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12、人于生死念头,本从生身命根上带来,故不易去。若于此处见得破,透得过,此心全体方是流行无碍,方是尽性至命之学。

13、王阳明这段话大意是说,你无需别人来判断你做得对不对、说得对不对,只要你心中有数就行了;而不管别人能否看见、听见,即使在独处的时候,你也应该坚持做正确的事、说正确的话,这样,你的内心才能实现真正的强大。

14、译文:唯有天下的至诚,方能确立天下的大本。

15、王阳明举个例子说,当时和朱宸濠对战时,我们处于劣势,我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我说了四次,他才从茫然中回过神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16、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17、在这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令太多太多的人感到无奈、疲惫甚至痛苦,认为人生不顺人意和充满苦楚。如何化解,王阳明心学中早有答案:“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18、&#x当下即去消磨,便是立命功夫。&#x——王阳明

19、思是良知之发用。若是良知发用之思,则所思莫非天理矣。

20、有一天,那个个性极强的王艮出游归来,王阳明问他:“都见到了什么?”

21、 学须反己。若徒责人,只见得人不是,不见自己非。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

22、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

23、王阳明名言五:“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4、翻译:我不看花的时候,花与我的心同处于寂灭状态。我看花的时候,花和我的心就都鲜活起来。如此便能知道,花与我的心同在。

25、(译文)坚持自己的理想就像心痛。一心就在疼痛上,哪有时间说闲话、管闲事?

26、回复4收看:色难.........你敢看吗?

27、(译文)用事实记述的叫做史,用道理记述的叫做经。人须在事上磨,方能立得住;

28、人生启迪:生活中,很多人往往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这是内心装了太多的欲望、得失和放不下,自然处处受其牵累。摆脱这些,就是王阳明所说“减”的功夫。减到最后呢?就是回归自己的本心。本心是简单的,因为是轻快的,洒脱的。

29、仅仅一句话,既说出了一个人应该具有的修养,也说出了教化世人的最好方式——以身作则,感化世人。所以别再怀疑和抱怨了,你只是修养不够深,做得不够好。不是这个世间亏欠你,是你自己亏欠了自己。

30、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31、译文:人最大的忧患就是不知道自己的过失。不知道自己的过失是最可悲的,因为你想改过却不知道从何改起。既然知道自己的过失,不能改正是没有勇气。一个人有真正的勇气是过而能改,有了过失能够改这叫有勇。

32、王阳明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说阳明心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33、源于《知行录之传习录上》。(译文)善念止脱生发时内心知道,就扩充它;恶念止脱生发时内心知道,就制止它。

34、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寅。

35、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36、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经常遇到猜疑的事情,比如同事之间的猜疑,朋友之间的猜疑,其实这种行为很可能会破坏和朋友之间的情谊。

37、翻译:人需要有为自己着想的心,才能克制约束自己;能够克制约束自己,才能成就自己。

38、 省察与存养本是一物,只是在有事或无事时说法有别。

39、你看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40、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41、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慊而已。

42、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这样就不会过分的责备别人,而对自己要求严格。

43、 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王阳明 《传习录》

44、译文:好比人行路,走了一段才认识一段,到十字路口时,有疑问就打听,打听了又走,才能慢慢到达目的地。

45、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

46、王阳明的心学,指导我们生活当中的为人处事。人有别于动植物,是因为人有思想,支配我们的行为。而宇宙造化万事万物,动植物千年基本不变,而人类却是一年一个样,不断的进化,推动社会文明不断向前发展。

47、▲王守仁,字伯安,别号阳明,故长称“王阳明”

48、王阳明说:“有何不方便?你死都不怕,还在乎一条内裤吗?看来你还是有廉耻之心的,是有良知的,你并非一无是处呀!”

49、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的心控制。

50、▲王阳明的心学智慧,一代大儒,受万世敬仰。

51、因此,本文从王阳明心学中选取了九大经典语录,并结合现实予以简要的评析,以飨读者,希望对大家有所助益。

52、王阳明大概是猜透了王艮的心意,于是就借力打力:“你看到满大街都是圣人,满大街的人看你也是圣人。”

53、王阳明名言二:“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54、              源于《静心录之七》。

55、贵州的山,总是和绿水相伴,贵州的水,总是和青山相依。山因水而灵,水因山而秀。山水相依,构成了一部旋律优美的大自然交响曲;山水交融,组成了一卷优美和谐的山水画。

56、眼前路径须放开阔,才好容人来往,若太拘窄,恐自己亦无展足之地矣。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57、 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58、围绕“知行合一”“心即理”“致良知”“立志”四大主题,一天一句,由浅入深,每天都比前一天更懂王阳明心学!

59、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60、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

61、贵州是迷人的“天然公园”。境内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溶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妙无穷,文化和革命遗迹闻名遐迩;山、水、洞、林、石交相辉映,浑然一体。

62、善念发而知之,而充之;恶念发而知之,而遏之。

63、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64、王阳明名言九:“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 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 ”

65、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天气实在是热,不如把内衣也脱了吧!”

6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67、王阳明点头说:对!人人都是圣人,谁也不比任何人差。

68、源于《静心录之外集题灌山小隐二绝》。(译文)山中不要说并没有好产品供你享用,这儿的明月和清风是无需花钱买的。

69、又过了一会,王阳明又说:“膀子都光了,不如把内裤也脱了,一丝不挂岂不更自在?”

70、王守仁,号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子、孟子的大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作为史上极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

71、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72、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73、我们应该注意,王艮这句话别有深意。王艮来拜王阳明为师前就是狂傲不羁的人,拜王阳明为师后,也未改变“傲”的气质,王阳明多次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王艮不相信。他始终认为圣人是遥不可及的,所以他说的“我看满街都是圣人”这句话,是在讥笑王阳明的言论:“你瞧,那些在大街上的凡夫俗子都是圣人,我怎么就不相信,天下会有这样多圣人啊。”

74、志不立,则如无舵之舟,无勒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75、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76、苏小妹听了哥哥的话,说道:“哥哥,你又输了。佛家有经云:心有所想,目有所见。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粪,是因为你心中只有牛粪呀!”

77、有地方官员对王阳明这些造假计谋不以为然,他们问王阳明:“这有用吗?”

78、王阳明曾说:“不求日增,只求日减。”其实,他的这个观点和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观点殊途同归。这两位圣贤都认为,在做人的道路上,每日都应当减少内心的欲望,当人的贪欲一点点减少的时候,才会渐渐进入一种顺其自然的潇洒境地。

79、对此,王阳明的回答别有一番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80、天地化生,如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即以花为善,以草为恶。若要利用草时,又以草为善了。这些善恶都是由人心的好恶而产生的,所以从形体上着眼看善恶是错误的。

8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82、“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83、还在私塾读书时,王阳明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

84、王阳明不答反问:“先不说是否有用,只说朱宸濠疑不疑。”

85、至诚之心,是心之本体。《大学》倡导的诚意,也是此意,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唯有至诚之心,方可无敌于天下,方可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方可做到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边云卷云舒!

86、 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

87、人须有为己之心,方能克己;能克己,方能成己。

88、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89、人生启迪:随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越来越注重物质利益的追求,同时精神也越来越与自己的心灵分离,人们心灵深处愈感孤独、苦闷、烦躁、矛盾。如何使人们荒芜、紧张的精神得以纾解、提升?王阳明指出的路,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来为人处世,不要让所遇之物成为心中羁绊,不做声色货利的奴隶。这不仅是一种洒脱,更是参透万物后的一种平和。

90、王阳明说诚是养心的最好的办法,诚其实可以从修身养性方面来思考,修身养性养的就是心,因为诚是心的本体,如果做不到诚谈何养心呢?若要恢复诚的本体,就需要思考诚的问题。

91、如人走路一般,走得一段,方认得一段;走到歧路处,有疑便问,问了又走,方渐能到得欲到之处。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王明阳的经典语录(92句一览)":/wenan/33565.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