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解读(66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7-31 阅读次数: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解读

1、昆德拉更关注人物的基本境遇——“哲学是在没有人物、没有境遇的条件下进行的”。

2、从个人角度出发,“轮回”是从否定出发的,意为人的一生不能重复。人永远无法知道自己现在的选择是否是最优选项,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来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得以修正。短暂的一生相对尼采的“永恒轮回”是无比轻盈的,哪怕不断犯错,这些错误也不会如西西弗斯的石块一样,在无解的死循环中不断重复。

3、书中花了很大篇幅描写特蕾莎的噩梦,其中有目睹托马斯与萨比娜亲热的噩梦、猫挠皮肤的噩梦、游泳池受威胁的噩梦、躺在棺材里的噩梦……(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解读)。

4、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实在。相反,当负担完全缺失,人就会变得比空气还轻,就会飘起来。就会远离大地和地上的生命,人也就只是一个半真的存在,其运动也会变得自由而没有意义。

5、今古销沉名利中,短亭流水长亭树。大街小巷,长亭短亭,碌碌红尘,人来人往。得意之徒,失意之人羁绊于名缰利锁,永远在奔波劳碌,没有谁能真正停下来。

6、他希望把重变成轻。可是他和情妇们的关系,表象的“轻”,一直把他桎梏在“重”的范围内。因此当特丽莎靠着多重偶然性,出现在他的生活里时,他找到了对抗“重”的方法。他发现自己不需要揭示特丽莎身上的哪个部分和其它女人不同,在他抓住想象中的解剖刀之前,就和特丽莎做爱了。他感受到了爱情,爱情意味着自由,爱情处于“非如此不可”的规则之外。因此,对托马斯而言,特丽莎是他生命中所有“非如此不可”的对立面,也是他将“重”转化为“轻”的希望所在。

7、   这部书里的第一句话就提到了尼采说的“永恒轮回”。顺着这句话再往下看,“把世界分为两极”。如果把昆德拉的这部书当作哲学去读,会是一种什么概念?如果把它与你自己的生存、你的公共生活、你的私人生活联系起来去读,又会产生怎样的一种意义?从政治和性这样的一种对立角度去阅读这部书,不失为一个很有意义的视角。昆德拉对于小说家的理解很有意思。一个小说家的任务是什么?读者读一本书会有很多联想和反思,他会把自己读到的东西与自己的生命相对照。所以昆德拉认为,一个小说家最根本的任务是拓展人存在的可能性。大家是否有共鸣呢?在这部书里他说得非常清楚: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没有草图。

8、但是,在他遇见女招待特雷莎之后,他的原则被倾覆,他在他们彼此的纠缠折磨里享尽快乐,又在快乐里受尽分离与嫉妒的痛楚。

9、托马斯和特雷莎两人在卡列宁病后一直说它在笑,只要它笑,就还有治愈的希望。也许这是一种幻觉,但不可否认它离去时充满对托马斯和特蕾莎的眷恋。这种人与动物之间的爱是最美好的爱,它完全出于自愿,不依赖于荷尔蒙,不依赖于社会关系,只是无私的爱。

10、   今天主要是与大家分享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我看到今天好多人都把这本书带过来了。吴雅兰老师之前和我联系,问我能不能与大家做一次读书分享。也许,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在与他人、与社会的接触中,很多人都遇到了一些沉重的问题。即使如此,大家心中还保留着各自的理想、各自的天地,在阅读中保持对新知的渴望、寻找人生的智慧,这尤其可贵。所以我就过来了。

11、   今年10月,我去了一次巴黎,去参加“国际法语国家组织”的一个文学奖的评审与文学交流活动。这个奖叫“五洲文学奖”。“国际法语国家组织”有56个成员国,28个观察员国,这个文学奖是他们设立的。此次去巴黎,我是应邀担任此次评奖委员会的委员。评奖委员会成员来自法国、加拿大、毛里求斯等国家,都是有名的作家和专家,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拿大人文社科院院士、法兰西学院院士等。而我是唯一一位来自非法语国家的委员。但此次获奖的作品《河的女儿》是我力荐的作品。评奖过程很激烈,共有5轮投票,第五轮2选1的时候,我以为我推荐的这本书不能入选了,但在最后时刻,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说:“我要彻底改变我的意见,把这一票投给我的朋友许钧先生推荐的那本书,即《河的女儿》。”最后6比《河的女儿》获奖,而前四轮勒克莱齐奥一直支持的《音乐之游戏》没有获奖。但最终,大家认为《音乐之游戏》也不错,给了它“特别奖”。问题是,勒克莱齐奥为什么在最后时刻改变了他的选择?前四轮投票,他都坚持把票投给《音乐之游戏》,到第5轮他为什么要改投我所选择的那本书呢?我觉得可能是因为我在投票前讲的那两段句话。第一段句话:“我认为一部书好与不好,要看它的生命是不是能持续很久。一部书的生命是靠阅读来成就的。这涉及到传播的地域,是只限于法语世界,还是说能够传播到法语世界之外的世界,比如英语世界、西班牙语世界、葡萄牙语世界,等等,尤其是,如果这部书能被汉语世界接受——要知道,讲汉语的人占了世界总人口的四分之一——那么这部书就会有更强大的生命。”第二段句话:“读者如何阅读与接受一部书,不同国家的读者是不一样的。东方读者,比如我,带有东方思维、审美、期待,如果一部书能让东方读者接受并且喜欢,那么在这样一种不同文化的交汇处就能拓展出更广阔的生命空间。在这两个层面,我认为《河的女儿》这部书可能会拥有更强大、更深刻的生命力。”

12、在我看来,《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对昆德拉的这种艺术创作理念的绝佳展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解读)。

13、问题在于,我们往往会把灵与肉、轻与重、高尚与低下等之间的对立极端化。而昆德拉的作品告诉我们,这些对立可以相互转化。女主人公特蕾莎的爱情观,她与医生托马斯之间的爱,从开始到结束,你们是否注意到了变化?一开始,特蕾莎因为偶然爱上了托马斯,她是把爱看得很重的人,爱中绝对不可能有任何杂质。但是托马斯是非常轻浮的人,总是见异思迁。但是,最后,特蕾莎发生了变化,她再也不想坚守这份爱了,甚至差点上当跟秘密警察在一起。一开始,托马斯把爱与做爱看成两回事,他把爱与性区分得很清楚。最后的时候,他开始追求“爱”。因为这时,对他而言,爱成了一种对生命的理解,一种对理想的追求。我们为什么而生活?这个问题已经包含了形而上的东西。特蕾莎和托马斯,一个从爱走向了非爱,一个从非爱走向了爱,是同一个“背叛”的过程。我们再看看这部书里“伟大的进军”,到最后,这变成了一场玩笑。再看看小狗卡列宁的微笑,微笑赋予了它生命。于是,非常崇高的东西变成了一个可笑的东西,而一种可怜的动物变成了一种可敬的存在。所有的东西在这部书中都在发生变化,简简单单,从一极到另一极。两极的对立变成了两极的转化。也就是说,在我们的生命中,无论是哪一极,如果你只是固守某一极,也就走向了极端,必然会走向自己的反面。所以昆德拉告诉我们,在生与死、轻与重的对立中,需要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点。如果我们带着自己对生命的体验、对爱情的感悟、对各种生命问题的思索去读这部书,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读出属于自己的故事与意义。

14、“为了不出错我要问一句。这是您自己的意愿吗?”这是男人的问题。 “是的。当然是,这是我自己的意愿。”这是特蕾莎第一次的回答。 “不!这不是我的意愿。”这是特蕾莎即将被枪击中之时,改口反悔的回答。我们前面说过,这一段情节描写具有明显的性暗示,特蕾莎也曾想在被陌生人侵犯之前说出同样的话:“不!这不是我的意愿。”山上的一切景物,包括行刑者都有共同的一个特点:温柔。而第四章第十九节中,特蕾莎出轨后独自呆着,这时她渴望“他用一种温柔而认真的声音跟她说话”,她就会紧紧抱住他,她会陷入爱情。显然,用梦境来解释彼得山前后的这一部分情节合适得多:梦境中的行刑者是性侵犯者,他被特蕾莎关于温柔的渴望给美化了。我们将两人的对话稍加改动,结论就跃然而出。

15、   在此之前,我已经翻译过不少法国经典作家的作品,比如雨果、巴尔扎克、普鲁斯特,等等。我也主编过杜拉斯文集。读文学的人应该知道,当时有一个布老虎丛书,是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的一套丛书,杜拉斯的作品,是这家出版社打造的“外国文学布老虎丛书”的第一个作家的作品。但后来因为种种原因,这家出版社被查,其出版的作品一度不再在市场流通。200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来找我,他们要重译昆德拉,希望我能重译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韩少功是作家,我是翻译家。韩少功不懂法文,懂英文,我呢,懂法文。韩少功在自己的译本后记里说,他是翻译游击队,他希望有正规军来翻译。我当时没有答应来找我的上海译文出版社的赵武平。后来赵武平对我说,韩少功的译本是从英文翻译过来的,现在要重新出版,必须从法语翻译过来。实际上,昆德拉的这部书原先也是从捷克文翻译成法语的,但是法译本是昆德拉本人亲自校订的,而且他坚持此次翻译只能用法译本。我觉得很有意思,把英译本找过来,同法文做了对照,发现的确很多地方有出入。而且,这部书的理解空间很大。最后我答应试一试,但是有个条件,就是和韩少功做一个对话,我想了解一下他对这部书的看法,了解他是怎么翻译的,交流一下我们各自对这部书的理解。为什么要做这个对话呢?因为翻译的一个前提是理解,而理解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说到底,对一部书的理解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不管怎样,是韩少功首先把这部书翻译成了中文,这种开创性是不可超越的。

16、因而在萨宾娜的价值体系里,“公开的隐私”等于“重”,而“隐私”,既是“真实”,也是“轻”。这点和弗兰茨恰恰相反。对弗兰茨来说,“生活在真实之中就意昧着推翻私生活与公开生活之间的障碍。”,和萨宾娜偷情的这九个月,他持续地感受着生活的不真实。当他向妻子坦白,并和萨宾娜一起离开时,“他感到自己越来越轻。他终于对自己说,九个月之后他生活在真实之中了。”因而在弗兰茨的价值体系里,“公开的隐私”等于“轻”,而“隐私”,既是“不真实”,也是“重”。

17、什么是对生命的绝对认同?我们经常看到,一位少女失恋后,痛哭流涕声称自己卑微,事实上她并不认为自己真的卑微,而是与情郎地位平等,理应获得爱情的。因为她绝对认同生命,认为生命是美好且有价值的,获得一份爱情是天经地义的,情郎的做法冲击了她对生命的绝对认同,她才转而愤愤地称自己卑微。事实上呢,没有谁规定生命中非有爱情不可,自由恋爱在中国一共才几十年历史啊。这种自由恋爱的价值标准并非出自她本人的思考,而是社会解放、周围同学以及偶像剧集带给她的,这种对获得爱情的绝对认同也是一种媚俗。

18、它不再是通过故事情境本身吸引读者,而是将读者引入到哲理的思考之中,通过对生活中具体事件的描述,来引导读者形而上的深层思考。

19、而爱情之于弗兰茨,更是充满了宿命色彩,他把爱情连同自己一起委身于莎宾娜。直到他死去的那一刻,他才终于完完全全地属于他的合法妻子玛丽-克洛德。爱情为他们的人生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生命之轻原来一直是难以承受的。像坠地的玻璃杯,满地的碎屑折射出生命的脆弱以及情感的沉重与不堪忍受。

20、托马斯是一名外科医生,因为婚姻失败,既渴望女人又畏惧女人,因此发展出一套外遇守则来应付他众多的情妇。他以极大的热情呵护怀中的每一个女人,又以极其冷酷的态度阻止任何一个女人靠近他所设定的界限,他甚至改造了围绕在身边的所有的女人,改造成适合他的样子,包括与他情投意合、惺惺相惜的,与他一同“不媚俗”的萨宾娜。

21、   关于这部书的中文题目,如果你们上网查,会发现有两个:韩少功译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而我译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什么我要把题目都换掉呢?要知道,这种行为风险很大。因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个书名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用词,许多文章或者作品的标题都会套用这个语句,比如“中国教育不能承受之重”等等。

22、小说充满存在主义的色彩,却更具多元性和层次感。这源于他独特的被称为“复调式”的叙述方式,使得小说故事和场景不断发生共振。米兰昆德拉流亡的生活经历,使他置身其中而又可以站在高处审视生活。同时,他的哲学修养和对写作手法的迷恋,也使得他的创作具有一种实践性。

23、所以Es muss sein是生命之重的象征,象征着生命中我们必然要承担的责任,我们必然会结成的婚姻,我们必然要遵从的命运。但Es muss sein的灵感来源其实是贝多芬的一次诙谐的讨债行动,托马斯认识到大多的“Es muss sein”是由社会习俗强加到他身上的,并不是真的非如此不可。他渴望看一看当一个人抛弃了所有他自认为使命的东西时,生命中还能剩下些什么。

24、   恰如《圣经》中所描述的:“银链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中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这种被动的“了”,不是好,是叹息,也是讽刺,是对那么多“忘不了”的人们的致命讽刺。

25、萨比娜在美国的参议员朋友,他因为自己在资本主义国家就与萨比娜相比产生了一种优越感,这是绝对的媚俗。他看见草坪上几个孩子奔跑就认定自己的国家无比幸福,这是又一次媚俗,是自以为是。而苏俄侵略者的媚俗是强奸民意,二者沆瀣一气,真看不出什么区别来。四个主角中有没有媚俗者?

26、这个生活与集体中染上的恶习竟然在最后成了人类普遍的弱点。但这个生活准则的附属品,大多数时候会被妥协,为了生存的必要,没人再去审视这样做对人类尊严的玷污,除了一些目光敏锐的精神洁癖者。昆德拉一直在视线之外审视着这样的时刻,看在眼里也没有为之愤怒的冲动,他的任务是揭示、是批判、是劝改。

27、昆德拉在书中提出轻、重、灵、肉、记忆、虚弱、晕眩、牧歌、天堂等一系列的生存暗码,并与人物一一对应,支撑起各自的生存状态,展现了心灵与肉体的两重性。

28、有人把昆德拉视为精神图腾,有人将昆德视作写作的启蒙者与模仿对象,有人崇尚昆德拉笔下人物的思维与生活方式。

29、昆德拉的小说不像其他小说那么容易理解。他更喜欢通过讲述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来引导读者进入哲学思维,而不是那些有吸引力的情节。昆德拉的小说在结构上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那就是他非常注重内容和主题之间的合作。通过为大量的叙事情节铺平道路,在小说中穿插了大量的讨论,观点不仅深刻而独特,而且充满了生活的智慧,充分展示了昆德拉的独特思维。

30、弗兰茨在做爱的时候喜欢闭上眼睛。闭上眼的世界,在他看来是无限的,当整个人融化在黑暗的无限之中时,自己也就变成了无限。他同时体会到,一个人在他内在的黑暗中长得越大,他的外在形态就变得越小。读到这里时,我对弗兰茨这个一向软弱、被动、古板的男人,倒是有点刮目相看。

31、而在特蕾莎因为托马斯对她不忠,不辞而别离开苏黎士后却用五页篇幅描写托马斯两天里的思想活动,在轻与重之间反复游移,并由此引出了贝多芬音乐和同情症等主题,揭示了特蕾莎在他生命中的不可或缺,是扩述。

32、“爱情”是这部小说的关键词之一。人物都思考并寻求爱情,但他们与所爱之人的爱情往往有种种同床异梦的误读,即使是彼此渴望的也在有意无意中相互疏离。理想的状态似乎只在理想之中。当特丽莎终于看清楚托马斯的爱,他们却即将走向人生的尽头。这也许是悲剧,但是在活着的时候还有机会达成深深的体谅,难道不也是值得庆幸的吗?  

33、小说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但它不是一个男人和两个女人的三角性爱故事,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34、    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过程,在追求的过程中有了幸福感和满足感,也许,这已经足够了,何必在乎其终极意义上的得与失呢?

35、重新回到轻和重的话题上来。昆德拉在全书中,一直试图引导读者思考的两大方向:

36、她终其一生都在背叛,她我行我素、随心所欲、不受任何约束和羁绊,她逃离了亲人、配偶、爱情和祖国,以为这样就可以轻松快乐地过一生。

37、“因此,对生命的绝对认同,把粪便被否定、每个人都视粪便为不存在的世界称为美学的理想,这一美学理想被称之为kitsch。这是个德语词,产生于伤感的十九世纪中期,随后传到各种语言中。”

38、对萨宾娜来说,隐私是每个人所必须妥善保管的私物,放弃自己隐私的人就等于放弃了一切,而保守着隐私,才能生活在她所认为的真实之中。一旦她的爱被公开,爱就会变得沉重起来,而无法承受。这也正是她和弗兰茨最终分手的直接原因。

39、小说首先提出问题为托马斯设定规定情境,即轻与重的存在编码;于是哲学思考本身有了小说性,问题本身则是小说家在作品中显现的哲学思考。

40、而生命由于缺乏绝对的意义,变得没有依凭与支撑,甚至不如随风飞舞的羽毛那样有确定的方向。

41、当生活在别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而当别处一旦变为此处,崇高感随即便变为生活的另一面:残酷。

42、如果非要从读书中收获一些对日常俗事的感悟的话,我们可以思考,快乐究竟从何而来?是功利的目标、生活的责任所带来的“重”(每天上班时的工作),还是在这些“非如此不可”范围之外的“轻”(每天下班之后没有工作、没有压力的)?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一成不变的答案,记得昆德拉告诉我们的,轻重是个相对的概念,也是个会随时转换的概念,轻中有重,重中有轻。

43、(思考)闭上眼睛,你能看到什么?是无边无垠的广阔天地,还是漆黑一片的幽闭空间?

44、他以一个哲人的睿智将人类的生存情景提升到形而上的高度加以考虑、审查和描述;由此成功地把握了政治与性爱两个敏感领域,并初步形成了“幽默”与“复调”的小说风格。

45、可能性是与一次性抗争的最积极的方式,因而此书可视为对自以为是的“绝对”的瓦解。

46、不尽然。虽然萨比娜曾因弗兰茨感动不已,在去阿姆斯特丹的列车上,她几乎大脑一发热,对弗兰茨说“别放开我,把我留在你身边,让我做你的奴隶”;而弗兰茨更是甘愿为萨比娜离婚,直到死前,他眼前浮现的仍是萨比娜的身影,但萨比娜与弗兰茨并不相互理解,两人之间的不解之词几乎可以编成一部字典。与其说弗兰茨对萨比娜的感情是爱恋,倒不如说是崇拜。

47、“看不见的女神萨宾娜,比陪他周游世界和他总怕失去的萨宾娜更能使他幸福。”

48、兔子,“意味着丧失所有的力量,意味着比任何人都虚弱。”托马斯的死亡,终于让特丽莎看清了真相,原来她一直都不够了解他。

49、   前几天,我受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之邀,去武汉参加一次文学交流活动。法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文学奖,即“龚古尔文学奖”。如果你们不了解这个文学奖,那我想你们一定了解法国作家杜拉斯写的一本书——《情人》,这本书就曾获过这个奖。今年法国的“龚古尔文学奖”结果于11月7日公布,4部小说候选,最终有一1部书获奖。但今年,“龚古尔文学奖”同时在中国设立了一个由中国高校研究法国文学的教授、学者组成的评奖委员会,评选中国版的“龚古尔文学奖”。我对法国驻武汉总领事贵文华先生说:“由‘龚古尔奖’中国评选委员会的12位中国评审委员,评选出中国版的‘龚古尔奖’,很有意义。”“龚古尔文学奖”可以说是“诺贝尔文学奖”之外最重要的文学奖之和“普利策奖”、“布克奖”并驾齐驱,甚至更有影响力,这次竟然让中国人来评选选择。无论哪种文学,要有强盛的生命,一定要敞开自己。就像罗兰·巴特所说:“一部书完成了,作者死了。”谁赋予书生命呢?就是在座的各位,是我们读者赋予它生命。此次的“五洲文学奖”与“龚古尔文学奖”评选,我们中国人都参与了,这就拓展了一种新的空间,赋予作品一种新的内涵。就像法国著名的文论家布朗肖所言:“一部书只有在阅读与阐释中才能不断生成它的生命。”

50、我们唯一能做的,或许只有守候。在希望中守候,在守候中愈挫愈勇。

51、书评| 《一句顶一万句》——在话语与寻找的迷宫中

52、第二个挑战,在于大量的隐喻。对隐喻的理解,不同于初高中阅读理解时的牵强附会。隐喻自有其一套能自洽的逻辑,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强迫自己深入的思考,才能摸到其中门径。

53、——从现在起,我开始谨慎地选择我的生活,我不再轻易让自己迷失在各种诱惑里。我心中已经听到来自远方的呼唤,再不需要回过头去关心身后的种种是非与议论。我已无暇顾及过去,我要向前走。

54、故事大概:关于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书评,从四个不同的视角出发,诠释我阅读这本书之后的看法。

55、答案是没有。 萨比娜形容托马斯,我之所以喜欢你是因为你毫不媚俗。托马斯对待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他不受任一种主流观念或思想的束缚,不停与情人们性爱,也只是为了发现每人身上百万分之一的独特性。人与黑猩猩之间,DNA的相似程度是96%,人和人之间则更为相近,哪怕爱因斯坦和希特勒,两人之间也只有百万分之一的不同。而媚俗则是要把这最后的百分之一也扼杀掉,这是托马斯不能接受的。

56、韩少功的译作出版于1987年,当时在中国并未引起特别大的反响。直到1989年后,这部书一下子火了,但不是在中国大陆,而是在中国台湾。因为这部书里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与当时中国的现实具有某种相似性。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部书里写到了很多关于性的问题,里面经常出现的一个词就是“性爱”。实际上,不同地域的不同读者对这部书的接受角度是不同的,有政治的、人性的、哲学的,等等。比如法国、加拿大的很多学者就从这部书中看到了对生命形而上的思考。中国著名的比较文学专家乐黛云说,这部书里最重要的东西不在于政治,不在于性,而在于它的叙事方式,在于它的叙事结构。懂音乐的人觉得这部书具有一种音乐性,它用了音乐结构,比如交响乐的结构。

57、(思考)你是否也有不想告诉任何人的小秘密?在你看来,有隐私的生活,和完全公开透明的生活,哪一个更为真实?

58、可喜的是,托马斯与特雷莎从未放弃过对美好的追求。他们从媚俗的沼泽踯躅而行,一路走来。如果说归隐对当时的托马斯和特雷莎来说还算得上一种解脱的话,那么末章他们的小狗“卡列宁”的微笑则隐喻着女主人公对爱刹那间的顿悟。

59、这本书最大的前提就是特蕾莎和托马斯的一见钟情,托马斯看见她浴水而出,一路跟随她到小酒馆,特蕾莎也在这个低俗中年男人的娱乐场所的角落注意到了正在看书的英俊的托马斯,还有一系列冥冥中的巧合,比如托马斯是代别人的班才来这个小镇做手术的;托马斯的房间号6是特蕾莎的幸运数字;特蕾莎六点下班刚好看见托马斯坐在她平时看书的的公园长椅上。也许托马斯当时带着撩完就跑的心态,但是在他打开自己布拉格的房间门望着特雷莎的窘迫紧张的神情,他被一种无法解释的爱吞没了。与特蕾莎的艳遇并非源自促使他追逐女性的迫切欲望。他不想在特蕾莎身上揭示什么。在托马斯眼里,她已经毫无遮掩了。在用想象的解剖刀划开世界这横陈之躯以前,他就已经迫不及待地与她做了爱。在耗费心思揣摩她做爱时是什么模样以前,他就已经爱上了她。

60、也就是说,当我们不去背负责任和重担的时候,我们的生命会因为这种毫无束缚的轻松,而变得飘浮和虚空,变得没有了重心和方向,变得自己不能控制自己。

61、写作初衷:阅读了两遍书以及看完了电影之后,不得不写一些自己的看法。

62、轻是认识到生命无意义之后,对世俗生活采取的一种超然态度。这里说的世俗生活与精神生活相对,事实上轻的代表人物托马斯与萨比娜对精神生活很是重视,尤其托马斯,对自己的内心严苛而诚实。轻的态度使托马斯与两百个情人做爱,却知道自己不会对她们产生爱情,因为性爱不代表任何意义;轻的态度使托马斯漠视历史,既讨厌俄军也不欣赏反对派;轻的态度使萨比娜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一次次背叛,根本不在乎自己将去往何种境地。是的,不在乎,书的最后托马斯没了工作,没了朋友、情人,却和特蕾莎幸福如初,甚至胜过当初,真是温馨的生命之轻。

63、   所以,一部好书是一个丰富的世界,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故事梗概让别人对这部书有一个彻底的了解。就好像书里有很多的矿,需要不断地挖掘。每一个人通过自己的阅读会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种矿。

64、这部书里的第一句话就提到了尼采说的“永恒轮回”。顺着这句话再往下看,“把世界分为两极”。如果把昆德拉的这部书当作哲学去读,会是一种什么概念?如果把它与你自己的生存、你的公共生活、你的私人生活联系起来去读,又会产生怎样的一种意义?从政治和性这样的一种对立角度去阅读这部书,不失为一个很有意义的视角。昆德拉对于小说家的理解很有意思。一个小说家的任务是什么?读者读一本书会有很多联想和反思,他会把自己读到的东西与自己的生命相对照。所以昆德拉认为,一个小说家最根本的任务是拓展人存在的可能性。大家是否有共鸣呢?在这部书里他说得非常清楚: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人生没有草图。

65、   关于这部书的中文题目,如果你们上网查,会发现有两个:韩少功译成“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而我译成“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什么我要把题目都换掉呢?要知道,这种行为风险很大。因为“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这个书名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用词,许多文章或者作品的标题都会套用这个语句,比如“中国教育不能承受之重”等等。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解读(66句一览)":/wenan/37075.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