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韩非子寓言故事集100(85句一览)
韩非子寓言故事集100
1、 夫国亦有狗,有道之士,怀其术而欲以明万乘之主,大臣为猛狗,迎而龁之。此人主之所以蔽胁,而有道之士,所以不用也。
2、了解故事,这是读懂寓言的基础。我们阅读寓言故事,首先要注意把寓言中的故事读明白。《揠苗助长》讲述的是老农盼望禾苗长得快一些就把禾苗往高里拔,结果禾苗却枯死的故事。《鹬蚌相争》讲的是两个小动物鹬和蚌,相互钳制,互不让步却让渔人从中获利的故事。我们明白所讲述的故事,这是学习寓言的基础。
3、(故事)夫少者侍长者饮,长者饮,亦自饮也。
4、(权臣是猛狗,左右近臣是社鼠,狗猛酒酸,投鼠忌器。)
5、(上演苦肉计安插内奸来了解当事人的意图。)(韩非子寓言故事集100)。
6、(故事)子夏曰:“《春秋》之记臣杀君、子杀父者,以十数矣。皆非一日之积也,有渐而以至矣。”凡奸者,行久而成积,积成而力多,力多而能杀,故明主蚤绝之。今田常之为乱,有渐见矣,而君不诛。晏子不使其君禁侵陵之臣,而使其主行惠,故简公受其祸。故子夏曰:“善持势者,蚤绝奸之萌。”
7、领悟道理,这是读懂寓言的关键。阅读寓言的任务,最主要的是要明白寓言故事所包含的道理、讽刺的现象。我们读懂懂寓言的寓意有两种方法,一是抓住人物的语言,二是抓住人物的心理活动。领会《揠苗助长》的意思,就要注意抓住老农的心理活动去体会:做事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就会一事无成。学习《鹬蚌相争》的道理,就要注意抓住鹬和蚌两个角色的语言去体会:做事情,不要只想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要互相谦让,否则会让别人钻了空子。
8、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16
9、(故事)兒说,宋人善辩者也,持“白马非马也”服齐稷下之辩者。乘白马而过关,则顾白马之赋。
10、①遗:赠送。荆王:即楚王。诗赋中常指楚襄王,传说中有襄王与巫山神女恋爱的故事,见宋玉《高唐赋序》、《神女赋序》。唐沉佺期《巫山高》诗之二:“神女向高唐,巫山下夕阳;裴回作行雨,婉娈逐荆王。”②夫人:古代诸侯的妻子称夫人,后来尊称一般人的妻子,以及下人对主人妻子的称呼。现在多用于正式场合。③顷:刚才,不久以前。尝:《广韵》曾也。④劓(yi):原意为古代割鼻之刑。《玉篇·刀部》:“劓,割也。”⑤适:如果,假如,假定。可:应当,应该。⑥揄(yú):挥动,拿出。
11、(故事)伯乐教二人相踶马,相与之简子厩观马。一人举踶马。其一人从后而循之,三抚其尻而马不踶。此自以为失相。其一人曰:“子非失相也。此其为马也,踒肩而肿膝。夫踶马也者,举后而任前,肿膝不可任也,故后不举。子巧于相踶马,而拙于任肿膝。”
12、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
13、宋人有酤酒者①,升概甚平,遇客甚谨,为酒甚美,悬帜甚高②,然不售,酒酸怪其故③。问其所知闾长者杨倩④,倩曰:“汝狗猛耶?”曰:“狗猛,则酒何故不售?”曰:“人畏焉。或令孺子怀钱,挈壶瓮而往酤⑤,而狗迓而龁之,⑥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
14、公孙仪清醒自律、廉洁守法的思想品格,在这里明白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依靠别人,不如依靠自己’;而且明白告诉人们,‘需要别人的帮助,等着别人来监督,不如自己管好自己’。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篇4卫人嫁女
15、还有就是讳疾忌医,讲的是蔡桓侯与扁鹊的故事。扁鹊是战国时期的神医,能防微杜渐,在蔡桓侯还未病入膏肓时就提和他讲他的病需要及早治疗,可是蔡桓侯却不以为意,甚至讽刺扁鹊。直到后来病入膏肓无药可治才找扁鹊治疗。
16、后来,秦始皇举兵攻打韩国,韩国国王派遣韩非子出使到秦国求和,秦始皇就留下他准备重用。但当时担任秦国丞相的李斯是韩非子的弟子,他深知韩非子的才能高于他。李斯非常嫉妒韩非的才能,担心自己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于是就向秦始皇进谗言诬陷他,说他没有效忠秦始皇的忠心,他来秦国是来谋反的。秦始皇听信了李斯的谗言,将韩非子投入监狱并毒死了他。
17、我叫郑袖,我的夫君是王,是强大的楚国的王。在王宫里,他至高无上,虽然我是最受他宠爱的妃,但是后宫佳丽三千,要长久地得到夫君的宠爱,只有美貌是不够的,还得要有不动声色的智慧。在这个比海深的后宫,如果失去了王的宠爱,就会万劫不复,只闻新人笑,哪管旧人哭,那些失去爱的妃子的哭泣声,让我不寒而栗。
18、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7
19、揠苗( ) 刻舟( ) 井底( ) 守株( ) 杞人( )
20、(儒家经常把政治无道与女色联系,认为是红颜祸水,女子误国,其实不是,宓子贱的实践就让有若都有所反思,政治的关键是遵循政治规律,是会用人。)
21、 赵襄主跟王于期学驾车,学了不久便与王于期进行了一场比赛。结果在比赛中,他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输给了王于期。
22、(故事)子圉见孔子于商太宰。孔子出,子圉入,请问客。太宰曰:“吾已见孔子,则视子犹蚤虱之细者也。吾今见之于君。”子圉恐孔子贵于君也,因谓太宰曰:“君已见孔子,亦将视子犹蚤虱也。”太宰因弗复见也。
23、出处《韩非子》卷十三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5
24、(点评)是鄙人欲玉,而子罕不欲玉。故曰:“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
25、(点评)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26、(故事)客有为周君画荚者,三年而成。君观之,与髹荚者同状。周君大怒。画荚者曰:“筑十版之墙,凿八尺之牖,而以日始出时加之其上而观。”周君为之,望见其状尽成龙蛇、禽兽、车马,万物之状备具。周君大悦。此荚之功非不微难也,然其用与素髹荚同。
27、▶ 刑罚只要有一丝一毫的漏洞存在,都会有人心存侥幸、铤而走险。如果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知道犯法必死无疑,那么把天下的财富全都给他,也没人愿意去干违法乱纪的事了。
28、求:找寻;疵:毛病。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韩非子·大体》:“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之难。”
29、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30、 他以为一定会生意兴隆,可他家的酒常常发酸变质却卖不出去。
31、那么这篇寓言的寓意想告诉我们什么?(做多余的事,不但没有好处,反而会弄巧成拙)
32、(韩非讲求实用,言论再动听,不管用也是没用的。)
33、(以最低要求的“三言”求得进说的机会,以“海大鱼”赢得畅所欲言的机会,登堂入室、得寸进尺的方法值得学习;政治要靠实权来维护。)
34、公元前四世纪的中国,处在诸侯割据的状态,历史上称为“战国时期”。在魏国作官的孙膑,因为受到同僚庞涓的迫害,被齐国使臣救出后,到达齐国国都。
35、比喻行动与目的正好相反。 狐假虎威
36、(故事)淖齿闻齐王之恶己也,乃矫为秦使以知之。
37、 他首先举起了手中的盾,向着过往的行人大肆吹嘘:“列位看官,请瞧我手上的这块盾牌,这可是用上好的材料一次锻造而成的好盾呀,质地特别坚固,任凭您用什么锋利的矛也不可能戳穿它!”一番话说得人们纷纷围拢来,仔细观看。
38、(如果有大贡献,就应该有厚赏,并无不可,按功授禄嘛,这样才能顺应人性,调动激励人们的积极性,把事干好。儒家只看到尊卑等级,完全没有意识到时代变了,要想富国强兵就要调动社会活力,打破阶级固化。)
39、这是为大家聚合的多个菜单,选择可以找到多数您想要的内容。
40、(故事)孔子曰:“善为吏者树德,不能为吏者树怨。概者,平量者也;吏者,平法者也。治国者,不可失平也。”
41、韩非子说到:“人性自利,过度地为自己的利益考虑,于是忘掉了自己应做的角色,今之官吏做事,往往都是这一类的。”
42、自相矛盾: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43、出处《韩非子》卷十三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1 2
44、(3)《黔之驴》中,驴子最后被老虎吃掉。 ( )
45、田子方问唐易鞠曰:“弋者何慎?”对曰:“鸟以数百目视子,子以二目御之,子谨周子廪。”田子方曰:“善。子加之弋,我加之国。”郑长者闻之曰:“田子方知欲为廪,而未得所以为廪。夫虚无无见者,廪也。”
46、(这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目的。)
47、(故事)救火者,令吏挈壶瓮而走火,则一人之用也;操鞭棰指麾而趣使人,则制万夫。
48、阅读寓言仅仅停留在“故事”上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对故事的分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把握寓言的含义。怎样把握寓言的寓意呢?
49、当又一次赛马时,孙膑随田忌来到赛马场,满朝文武官员和城里的平民也都来看热闹。孙膑了解到,大家的马按奔跑的速度分为上中下三等,等次不同装饰不同,各家的马依等次比赛,比赛为三赛二胜制。
50、 当时,有个叫薄疑的卫国贤人,对赵简子说:“依我看来,您的国家中饱。”
51、▶ 庄子说:“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全世界的人都赞誉他,他也不会更加勤勉;全世界的人都指责他,他也不会更加沮丧。这就是专注于自己的最好表现。克服四处攀比的劲头,专注自身,才能在这样一个复杂的膨胀的世界里,找到专属于自己的光环和美好。
52、 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子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此不必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53、 等到弥子瑕容色衰退,卫君对他的宠爱也疏淡了。后来得罪了卫君。卫君说:“这个人曾经诈称我的命令驾我的车,还曾经把咬剩下的桃子给我吃。”
54、 接着,这个楚人又拿起了靠在墙根的矛,更加肆无忌惮地夸口:“诸位豪杰,再请看我手上的这根长矛,它可是经过千锤百炼打制出来的好矛呀,矛头特别锋利,不论您用如何坚固的盾来抵挡,也会被我的矛戳穿!”此番大话一经出口,听的人个个目瞪口呆。
55、出处《韩非子》卷十二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3
56、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形容生活奢侈。《韩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
57、战国鲁穆公时,公孙仪做了鲁国丞相。他特别喜欢吃鱼,一国上下能够接近他的人,都争相买来一筐筐活蹦乱跳的应时鲜鱼进献给他。但是,公孙先生一概拒收。他的门徒有些不解,规劝他说:“先生特别喜欢吃鱼,又不肯接受别人的馈赠,这是为什么呢?”
58、(道德上的颂扬和贬抑应该和赏罚一致,这样赏罚的效果最好。)
59、卫国有一对夫妻向神灵祈祷,并且恭恭敬敬地跪在神前三叩九拜,虔诚地向神提出真诚的期望,妻子念念有词地祷告:“仁慈的神啊!但愿保佑我们平安无事,并赏赐我能得到一百来束布。”她的丈夫在旁边埋怨道:“为什么求这么少一点点呢?”妻子回答说:“唉!太多了,你就会拿去买个小老婆。”
60、(点评)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
61、(故事)一曰:吴起示其妻以组,曰:“子为我织组,令之如是。”组已就而效之,其组异善。起曰:“使子为组,令之如是,而今也异善,何也?”其妻曰:“用财若一也,加务善之。”吴起曰:“非语也。”使之衣归。其父往请之,吴起曰:“起家无虚言。”
62、这个故事主要说的是两个卖矛和盾的人,一个说自己的矛无论怎样的盾都戳得破,一个说自己的盾无论怎样的矛都戳不破,后来一个人让他们两个人的矛盾碰一下,他们两人却窘迫地话也说不出。所以在表达观点的时候一定要是有逻辑的、通顺的。
63、出处《韩非子》卷十三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13
64、出处《韩非子》卷十一外储说左上第三十二5
65、(故事)南宫敬子问颜涿聚曰:“季孙养孔子之徒,所朝服与坐者以十数而遇贼,何也?”曰:“昔周成王近优侏儒以逞其意,而与君子断事,是能成其欲于天下。今季孙养孔子之徒,所朝服而与坐者以十数,而与优侏儒断事,是以遇贼。
66、(故事)郑县人卖豚,人问其价。曰:“道远日暮,安暇语汝!”
67、(没有什么事是只有利而无害的,权衡利弊,利大于弊则可为之。政治措施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如果从总体上是利大于弊的,就应该坚持。)
68、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69、出处《韩非子》卷十二外储说左下第三十三3
70、如果寓言故事中的人物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对自己的所言所行有了新的感悟,你觉得他们会怎样做?请你挑选一则寓言,展开想象的翅膀,把故事续编下去。
71、(同子产离讼者,出处《韩非子》卷九内储说上七术第三十将案件当事人分别审讯是现在仍在用的审讯技术。)
72、你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过和这本书中一样的寓言吗?请你把它们在书中的目录中找出来?
73、太宰大笑回答:“见过孔子之后,看你如同蚤虱之流。我要将他引荐给宋君。”子围轻笑一声,答道:“您向国君引见孔子之后,国君看你也会像蚤虱之流一样呀!”于是,太宰因此没有将孔子引见给宋君。
74、世上不大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说话都应该经过大脑思考,不要夸过头,要不然就可能会喧宾夺主了。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篇9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75、一个国家也有恶狗,有道德有才干的人,身怀绝佳的治国方略与理想,想去帮助、开导大国君王,而那些大臣就像恶狗一样,龇牙咧嘴挡道咬人。这就是君王受蒙蔽受控制,而有道德有才干的人,不能得到重用的原因啊!韩非子的寓言故事篇8楚人有卖盾与矛者,先誉其盾之坚,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之利,曰:“吾矛之利,万物莫不陷也。”市人诘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众皆笑之。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为名不可两立也。
76、(故事)书曰:“绅之束之。”宋人有治者,因重带自绅束也。人曰:“是何也?”对曰:“书言之,固然。”
77、(故事)摇木者一一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拊其本,而叶遍摇矣。临渊而摇木,鸟惊而高,鱼恐而下。善张网者引其纲,若一一摄万目而后得,则是劳而难;引其纲,而鱼已囊矣。
78、出处《韩非子》卷十三外储说右上第三十四3
79、(故事)郑县人有屈公者,闻敌,恐,因死;恐已,因生。
80、(品德要由行为体现,不做污秽过失的行为,就不会有过错。)
81、(叔孙不仔细调查就杀儿子,不对;感情冲动时应该不要去行动,很可能会做错,冲动是魔鬼;过于信任一人,很可能受蒙蔽。)
82、学习寓言,最重要的是要读懂寓言最终学会使用寓言。如果你能把一个寓言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你的作文或者别人的交流中,那就是把寓言给学“活”了,同时也达到学习寓言的最终目的。那么怎么才能把寓言读懂并学“活”呢?
83、于是,他就根据历史上各个君主治国的经验教训和当时的现实社会状况,写出了著名的《五蠹》、《孤愤》、《内外储说》、《说林》、《说难》等政治论文,编辑为《韩非子》一书。然而他的这些文章在韩国受不到重视,而传到了当时的强国秦国,很受秦始皇的喜欢。
84、从书中挑选一则寓言,悟出所说的道理,再结合你的生活实际,创编一则现代寓言。
相关文章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韩非子寓言故事集100(85句一览)":/wenan/39124.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 上一篇:精选宽容别人的名言名句(36句一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