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形容小雨的优美诗句(70句一览)
形容小雨的优美诗句
1、故事中,关于人鱼的外貌是怎样描写的?它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关于这个人物的形象塑造是否有个性?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3、是什么危险让鼹鼠爷爷急忙敲响了锣?如果你遇到危险,你会怎样做?
4、(注释)(1)短篷:有篷小舟。(2)仗:拄着。藜:指拐杖。(译文)在参天古树的浓阴下,系了小船,拄着藜仗,慢慢走过桥,向东而去。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粘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另人陶醉。(形容小雨的优美诗句)。
5、窗外下起了蒙蒙细雨,小雨滴打在窗上,溅出星星水花,两三滴聚在一起,又顺着玻璃窗滑落。吮吸一口冰凉的空气,洗去一身的疲劳。
6、那小巧玲珑的小黄花,像顽皮的孩子一样,在“绿色世界”里玩耍。刚刚下过雨后,叶片儿上的露珠,愉快地跳跃,像一颗颗晶莹的珍珠。我立刻被这美丽的景色陶醉了,也在这“绿色世界”里,与迎春花一起嬉戏,好玩极了!忽然,从上面落下一两颗圆点滴落在我头上,让我感到清凉、舒爽!
7、细小的雨滴洒下来,各种花草的叶子上都凝结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
8、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9、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0、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11、站在窗前,细数散落的雨滴,那样的有节奏,有韵律,不急于一时的倾泻,慢慢的滋润。轻步走到阳台打开窗门,漫漫探头望天,任细细的雨丝自由地落在脸上,痒酥酥的,滑到嘴里,甜丝丝的。此时可以真正感受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惬意与舒畅。享受着那份难得的清凉和惬意。再看路上的行人穿着花花绿绿的雨衣,打着款式各异的雨伞在雨中穿梭着,宛如一道亮丽的风景,原来尘土飞扬的马路被春雨洗刷后变得的干干净净,路旁的花草树木也变得特别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清爽的雨的气息……我沉醉在这春雨的美妙的气氛中,感觉在虚无缥缈间,若即若离,若隐若现,一幅优美的仙景自然画卷呈现在了我的面前。春雨洗去了冬日的沉重,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绿”的遐想……
12、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13、“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上句写暴雨来临,大雁疾飞避雨;下句写暴雨来势迅猛,万山似在雨中浮动.
14、 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5、天色越来越暗,我的心情越来越激动了,因为雪下得越来越大了。小雪花在空中旋转着,跳着优美的空中芭蕾,飘飘洒洒地铺在大地上。
16、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1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____杜牧《江南春》描写下小雨的句子有哪些细细的小雨像飞絮、像雪花,悄悄的飘下来,落在了我的头发上、脸上和衣服上,像一粒粒小水钻缀满了我的全身。
18、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1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0、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21、下雪了!下雪了!雪下得真大,洁白无瑕的雪花纷纷落地。描写大雪纷飞的优美句子描写大雪纷飞的优美句子。落在屋顶,洒在地面。犹如天女散花,又仿佛天使从遥远的天空,慢慢地降落,为长沙城又增添了一道独特的美景。
22、再加上那剪刀似的尾巴,使小燕子更加可爱了。(对燕子的描写很细致)雨停了,太阳公公悄悄拨开蒙蒙的大雾(“悄悄”用的好),露出了它那红扑扑的脸,它俯瞰(看有很多种,这里“俯瞰”用的准)着大地,像在欣赏这美丽的景色。
2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2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____佚名《荆轲歌/渡易水歌》
25、漫天飞舞的雪花像一只只美丽的白蝴蝶,纯洁无暇,晶莹剔透,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地从一望无际的天空中飘落下来,它时而像一位隐士,时而像一只活泼的小精灵,时而又像一位优雅的公主,和我一起嬉戏玩耍。
26、“妈妈宽大的衣裳一下把阿吹包裹住,阿吹感到好久未有过的温暖,好久未有过的幸福……他似乎看到一大片鸽子树林,风摇动着绿色的树叶,鸽子树上的花开得烂漫,洁白无暇的鸽子树花似乎散发出妈妈身体上的淡淡体香。”作者这里的描写,是不是很美?我们写作,可以试着学习作者,不仅用眼睛去观察,还可以用身体去观察,用心去联想。请试着结合日常生活,写出这样一个片段。
27、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28、任由丝丝细雨披拂肩头,所有紧绷的神经一下子松驰了,将自己想像成一空气,洒脱的,自由的,快乐的,并飘扬着,有好一刻,我认为自己的是生于斯长于斯的,在千余的烟雨中。
29、雪花从天而降,有的像可爱的天使在空悠闲地炫着优美的舞姿!有的像调皮的孩子争先恐后的要到地面上玩耍呢!
30、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王禹偁《点绛唇》
31、 黄鹤编在上元二年春,在成都作。 好雨知时节①,当春乃发生②。随风潜入夜③,润物细无声④。野径云俱黑⑤,江船火独明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⑥。 (潜入、细润,正状好雨发生。云黑、火明,雨中夜景。红湿、花重,雨后晓景。应时而雨,如知时节者。雨骤风狂,亦足损物。曰潜、曰细,写得脉脉绵绵,于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三四属闻,五六属见。) ①申涵光曰:“好雨知时节”,此《毛诗》所谓灵雨也。周王褒诗:“时节无春冬。”②《抱朴子》:藏华于当春。《庄子》:“春气发而百草生。”③《易》:“随风巽。”《盐铁论》:周公太平之时,旬而一雨,雨必以夜。④《吴志》:臧均曰:“继之以云雨,因以润物。”细无声,即《盐铁论》所谓雨不破块也。⑤沈约诗:“野径既盘纡。”⑥何逊诗;“澄江照远火。”⑦梁简文帝诗:“渍花枝觉重。”言经雨红湿,花枝若重也。《杜臆》:“重字无人能下。”-----------仇兆鳌《杜诗详注》-----------
32、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宋·徐俯《春游湖》
3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____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4、翻译:新春,我穿着白夹衣怅然地卧床;幽会的白门冷落了,我心中惘然。隔着雨丝凝视红楼,我倍觉冷寂;珠箔般雨滴飘打灯笼,独自归返。你在远路,到春晚应更悲凄伤感?只有残宵能梦中聚首,依稀空泛。耳环情书已备好,怎么才能送达;只寄希望于万里长空,飞来鸿雁。
35、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____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36、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杨柳垂垂风袅袅。嫩荷无数青钿小。似此园林无限好。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坐到黄昏人悄悄。更应添得朱颜老。
37、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8、译文:秋雨不停地下啊!秋雨不停地下啊!不分昼夜,不停飘洒。昏暗的灯光下,她躺在冰冷的席垫上怨恨着和情人的分离,美丽的姑娘禁不住这样的悲哀。西风渐渐急了起来,吹得窗前竹枝发响。时停时续地,她那敷着脂粉的脸上悬挂着两行泪水。本来很多次都约定好,每年秋天大雁归来的时候就能相见,而对方却又一次次地违期,眼看大雁归来了,人却没有归来。
39、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形容下小雨的诗句《早春》唐韩愈
40、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远路应悲春晼晚,残霄犹得梦依稀。玉铛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41、地面也湿润了许多,散发出一种沁人心脾的芳香气息。小草也偷偷地钻出地面,开始编织绿色的地毯。
42、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43、雨水顺屋檐流下来,开始象断了线的珠子向下坠落,后来连成一条线,直冲击下。
44、俗话说得好,"春雨贵如油",一场严冬过后,庄稼是多么盼望春雨的到来呀!此时的春雨像滴滴甘露,滋润大地。瞧,蒙蒙细雨正淅淅沥沥地下,那"沙沙沙,沙沙沙"的声音,像种子发出新芽,如小草抽出嫩叶,又似竹笋冲出地面。
45、雪花像洁白的花瓣,像满天飞舞的羽毛,像一群小天使在跳舞,我太喜欢下雪天了。
46、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47、十分潋滟金樽凸,千杖敲铿羯鼓催。唤起谪仙泉洒面,倒倾鲛室泻琼瑰。
48、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
49、燕子将雏语夏深,绿槐庭院不多阴.西窗一雨无人见,展尽芭蕉数尺心.
5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51、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
52、料峭春风吹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睛。
53、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描写雨的唯美诗句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54、在蒙蒙的春雨中,所有的楼房被洗刷一新,静静地矗立在雨雾里,观赏着这美妙的风景。地上的草,路边的树沐浴着贵如油的春雨,显得更加翠色欲流,清翠欲滴。叶子上挂满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就像一颗颗珍珠挂满了枝头,一阵潮湿的微风吹过,树下便下起了“珍珠雨”。蜿蜒的小路也焕然一新,宛如一条明如玻璃的带子,走在小路上,脚下便会溅起一朵朵美丽的水花!
55、细雨斜风:细雨:小雨;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形容小的风雨。
5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宋赵师秀《约客》
57、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
58、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59、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
60、寻找阿吹的村民们发现,阿吹是在哪里过的夜?你能按照自己的想象,想想后来发生的故事吗?
61、与风细雨:与风:指春天的风。温与的风,细小的雨。比喻方式与缓,不粗暴。
62、 这一天正是清明佳节。诗人小杜,在行路中间,可巧遇上了雨。清明,虽然是柳绿花红、春光明媚的时节,可也是气候容易发生变化的期间,甚至时有“疾风甚雨”。但这日的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这也正是春雨的特色。这“雨纷纷”,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的;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且看下面一句:“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是出门在外的行旅之人。那么什么是“断魂”呢?在诗歌里,“魂”指的多半是精神、情绪方面的事情。“断魂”,是竭力形容那种十分强烈、可是又并非明白表现在外面的很深隐的感情。在古代风俗中,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而今行人孤身赶路,触景伤怀,心头的滋味是复杂的。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又平添了一层愁绪。因而诗人用了“断魂”二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不太没来由了吗?—这样,我们就又可回到“纷纷”二字上来了。本来,佳节行路之人,已经有不少心事,再加上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冒雨趱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所以说,纷纷是形容春雨,可也形容情绪,—甚至不妨说,形容春雨,也就是为了形容情绪。这正是我国古典诗歌里情在景中、景即是情的一种绝艺,一种胜境。 前二句交代了情景,接着写行人这时涌上心头的一个想法:往哪里找个小酒店才好。事情很明白:寻到一个小酒店,一来歇歇脚,避避雨,二来小饮三杯,解解料峭中人的春寒,暖暖被雨淋湿的衣服,—最要紧的是,借此也就能散散心头的愁绪。于是,向人问路了。 是向谁问路的呢?诗人在第三句里并没有告诉我们,妙莫妙于第四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在语法上讲,“牧童”是这一句的主语,可它实在又是上句“借问”的宾词—它补足了上句宾主问答的双方。牧童答话了吗?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行动”为答复,比答话还要鲜明有力。我们看《小放牛》这出戏,当有人向牧童哥问路时,他将手一指,说:“您顺着我的手儿瞧!”是连答话带行动—也就是连“音乐”带“画面”,两者同时都使观者获得了美的享受;如今诗人手法却更简捷,更高超:他只将“画面”给予读者,而省去了“音乐”,—不,不如说是包括了“音乐”。读者欣赏了那一指路的优美“画面”,同时也就隐隐听到了答话的“音乐”。 “遥”,字面意义是远。然而这里不可拘守此义。这一指,已经使我们如同看到,隐约红杏梢头,分明挑出一个酒帘—“酒望子”来了。若真的距离遥远,就难以发生艺术联系,若真的就在眼前,那又失去了含蓄无尽的兴味:妙就妙在不远不近之间。《红楼梦》里大观园中有一处景子题作“杏帘在望”,那“在望”的神情,正是由这里体会脱化而来,正好为杜郎此句作注脚。“杏花村”不一定是真村名,也不一定即指酒家。这只需要说明指往这个美丽的杏花深处的村庄就够了,不言而喻,那里是有一家小小的酒店在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的。 诗只写到“遥指杏花村”就戛然而止,再不多费一句话。剩下的,行人怎样的闻讯而喜,怎样的加把劲儿趱上前去,怎样的兴奋地找着了酒店,怎样的欣慰地获得了避雨、消愁两方面的满足和快意……,这些,诗人就能“不管”了。他把这些都付与读者的想象,为读者开拓了一处远比诗篇语文字句所显示的更为广阔得多的想象余地。这就是艺术的“有余不尽”。 这首小诗,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诗由篇法讲也很自然,是顺序的写法。第一句交代情景、环境、气氛,是“起”;第二句是“承”,写出了人物,显示了人物的凄迷纷乱的心境;第三句是一“转”,然而也就提出了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而这就直接逼出了第四句,成为整篇的精彩所在—“合”。在艺术上,这是由低而高、逐步上升、高潮顶点放在最后的手法。所谓高潮顶点,却又不是一览无余,索然兴尽,而是余韵邈然,耐人寻味。这些,都是诗人的高明之处,也就是值得我们学习继承的地方吧! (周汝昌)
63、微风吹过,雨帘斜了,像一根根的.细丝奔向草木、墙壁。
64、请在故事中找到描写景物时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方法的句子,并画下来。观察身边景物,试着写出一段话,用上比喻句。
65、释义: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66、(注释):楚江:长江三峡以下至濡须口一段,古属楚国,称楚江。海门:长江入海处,在今江苏省海门县。(简析):这首诗的特点是在暮雨中送行,将别泪和雨丝联系起来,别具一格。(诗文解释) 长江笼罩在细雨中,正是建业寺晚钟敲响的时候。江水茫茫,船在雨中行进得很吃力,天色昏暗,鸟儿也飞得很慢。海门遥远,无法看到,岸边的树,远远望去,带着水汽。怀着无限情意为你送行,泪水像雨丝一样沾湿衣襟。(诗文赏析) 诗人伫立在暮雨中为友人送行,暮雨纷纷好像也饱含着情谊,友人要到遥远的地方,不免惜别难舍。泪水与雨丝同时落下,情与景也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全篇紧扣暮雨二字,以疏淡有致的笔墨,绘出一幅动静相生、富有情味的江上烟雨图,表现诗人对自然景物细致的观察和精微的刻画。全诗自然形象,朴实深远,前后呼应,浑然天成。--------------------------- 这是一首送别诗。李曹,一作李胄,又作李渭,其人,其事,以及他与韦应物的关系,似已无考;从此诗看,想必两人的交谊颇深。诗中的“楚江”、“建业”,是送别之地。长江自三峡以下至濡须口(在今安徽省境内),古属楚地,所以叫楚江。建业,原名秣陵,三国时吴主孙权迁都于此,改称建业,旧城在今南京市南。 虽是送别,却重在写景,全诗紧扣“暮雨”和“送”字着墨。 首联“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起句点“雨”,次句点“暮”,直切诗题中的“暮雨”二字。“暮钟时”,即傍晚时分,当时佛寺中早晚都以钟鼓报时,所谓“暮鼓晨钟”。以楚江点“雨”,表明诗人正伫立江边,这就暗切了题中的“送”字。“微雨里”的“里”字,既显示了雨丝缠身之状,又描绘了一个细雨笼罩的压抑场面。这样,后面的帆重、鸟迟这类现象始可出现。这一联,淡淡几笔,便把诗人临江送别的形象勾勒了出来,同时,为三联画面的出现,涂上一层灰暗的底色。 下面诗人继续描摹江上景色:“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细雨湿帆,帆湿而重;飞鸟入雨,振翅不速。虽是写景,但“迟”、“重”二字用意精深。下面的“深”和“远”又着意渲染了一种迷蒙暗淡的景色。四句诗,形成了一幅富有情意的画面。从景物状态看,有动,有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海门、浦树为静,但海门似有波涛奔流,浦树可见水雾缭绕,这又显出相对的动来。从画面设置看,帆行江上,鸟飞空中,显其广阔;海门深,浦树远,显其邃邈。整个画面富有立体感,而且无不笼罩在烟雨薄暮之中,无不染上离愁别绪。 景的设置,总是以情为转移的,所谓“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吴乔《围炉诗话》)。诗人总是选取对自己有独特感受的景物入诗。在这首诗里,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固然是诗人着力渲染的,以求与自己沉重的心境相吻合,就是那些用来衬托暮雨的景物,也无不寄寓着诗人的匠心,挂牵着诗人的情思。海门是长江的入海处。南京临江不临海,离海门有遥遥之距,海门“不见”,自不待言,何故以此入诗?此处并非实指,而是暗示李曹的东去,就视觉范围而言,即指东边很远的江面,那里似有孤舟漂泊,所以诗人极目而视,神萦魂牵。然而人去帆远,暮色苍苍,目不能及;但见江岸之树,栖身于雨幕之中,不乏空寂之意。无疑这海门、浦树蕴含着诗人怅惘凄戚的感情。诗中不写离舟而写来帆,也自有一番用意。李白的名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是以离帆入诗的,写出了行人远去的过程,表达了诗人恋恋不舍的感情。此诗只写来帆,则暗示离舟已从视线中消失,而诗人仍久留不归,同时又以来帆的形象来衬托去帆的形象,而对来帆的关注,也就是对去帆的遥念。其间的离情别绪似更含蓄深沉。而那羽湿行迟的去鸟,不也是远去行人的写照吗? 经过铺写渲染烟雨、暮色、重帆、迟鸟、海门、浦树,连同诗人的情怀,交织起来,形成了浓重的阴沉压抑的氛围。置身其间的诗人,情动于衷,不能自已。猛然,那令人肠断的钟声传入耳鼓,撞击心弦。此时,诗人再也抑止不住自己的感情,不禁潸然泪下,离愁别绪喷涌而出:“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随着情感的迸发,尾联一改含蓄之风,直抒胸臆;又在结句用一个“比”字,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散丝”,即雨丝,晋张协《杂诗》有“密雨如散丝”句。这一结,使得情和景“妙合无垠”,“互藏其宅”(王夫之《薑斋诗话》),既增强了情的形象性,又进一步加深了景的感情然彩。从结构上说,以“微雨”起,用“散丝”结,前后呼应;全诗四联,一脉贯通,浑然一体。 (周锡炎)
67、最后,如果你觉得这篇干货内容有帮助到你,可以点亮“在看”,并且“分享”给更多的人看到哦。
68、(注释):白门:今江苏省南京市。(简析):这是一首情诗。因春雨而引发出许多怀思的情愫,有追思、有梦境、有挚情、有画意,极尽情思之苦,最后连情书都无法寄出,更可知这种思念的无奈而又无尽。
69、译文:喧哗的雨已经过去、逐渐变得细微,映着天空摇漾的是如丝的细雨飘飞。石阶前小草沾了泥并不脏乱,院子里柳条上的风也陡然变得稀少起来。舞石应立即带着乳子起飞,且不要因播撒云层濡湿自己的仙衣。眼前江船何其匆促,不等到江流平静就迎着风浪归去。
相关文章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形容小雨的优美诗句(70句一览)":/wenan/48088.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 上一篇:精选鼓励儿子努力加油的句子(61句一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