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名人故事概括100字(67句一览)
名人故事概括100字
1、胡适接到朋友自巴黎寄来的十几枚法国铜币,因钱上有“PTT”三个字母,谐音恰为“怕太太”,乃戏赠好友,成立“怕太太协会”。以铜币作为会员的证章。名人故事100字作文:曾国藩小时候夜读书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然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名人故事概括100字)。
2、记得邓玉华告诉我,她曾经在人民大会堂为毛主席伴舞,她曾经应周恩来总理的邀请,教周总理唱歌。邓玉华觉得自己唱过的最富有传奇色彩的歌则是《革命熔炉火最红》,邓玉华对我说:“这首歌周恩来总理非常喜欢,还曾经让我教他唱过。”邓玉华至今还记得,当时在北京饭店的某个晚会上,她唱完歌后,总理让人把她叫到身边,“他听了一遍歌词就能记下来,然后问我,能不能教他唱。”
3、1965年,邓玉华曾出席“第四届全国青联代表大会”。
4、历代大诗人赞美神女峰。例如,诗仙李白的诗十分浪漫:“瑶姬天帝女,精彩化朝云。宛转入宵梦,无心向楚君。”诗圣杜甫的诗饱含深情:“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文豪苏东坡的诗词想象丰富:“遥观神女石,绰约诚有以。俯首见斜鬟,拖霞弄修帔。”一代伟人毛泽东的《水调歌头·游泳》豪情万丈,震惊环宇:“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5、第毛泽东不是死读书,而是善于独立思考。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中国旧小说和故事有一点很特别,所有人物不是武将、文官,就是书生,从来没有一个农民做主人公,他大惑不解。后来他分析小说的内容,发现它们颂扬的都是人民的统治者,这些人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和控制,显然是让农民替他们种田。这一判断,对毛泽东一生的历史观和是非观都有深远影响。
6、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于是匡衡成了大学问家。
7、上初中时,苏炳添的老师喜欢留下成绩差一些的同学留堂补课,成绩不理想的苏炳添,几乎天天被老师留下来“开小灶”,这让他非常苦恼。为了避开补课,他主动申请加入学校的田径队。苏炳添在体育课上向来都是活跃分子,弹跳力和瞬间爆发力很强,教练杨永强看到他的这些优势,同意把他带入田径队。
8、一个勤奋好学的孩子多么不愿意离开心爱的学校啊!他伤心地哭闹了几次,母亲始终没有回心转意,最后只得违心地按母亲的意愿去学习经商。每天一早,他跟一个老仆人到十几里外的大镇子去做买卖。牛顿非常不喜欢经商,把一切事务都交托老仆人经办,自己却偷偷跑到一个地方去读书。
9、(五大道名人故事)第68期《神经外科专家赵以成》作者/简宁 朗诵/张瑶
10、从宜昌回武汉后,我日以继夜地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创作了《奇石与欣赏》书稿。经湖北省社科院陈祖耀教授推荐,我找到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蒋亮平编辑,蒋亮平是华中师范大学毕业的高材生,他的硕士生导师的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王庆生教授,王庆生教授是陶景飏教授的朋友,王庆生推荐他进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当编辑。几天后,蒋亮平看了书稿找到我说:“你的《奇石与欣赏》书稿我看了,内容丰富,知识面广,文笔生动,可读性强。如果你能够请吴丈蜀给你题写书名,陶景飏社长一定支持你出版。”我问:“这是为什么?”他说:“陶景飏教授是武汉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兼任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社长,他非常钦佩吴老的诗词与书法。”陶景飏教授特别尊重吴老,多次对蒋亮平说,吴丈蜀是中国诗词大家、书法名家。
11、至于汤先生的写意花鸟、走兽、畜禽等,那是他艺术生命的最后寄托之所,自然他会有奇深的发明和创造。事实证明,汤文选先生国画大写意艺术水准的高超,的的确确已经获得广泛的公认,并受到国画界上上下下一致极力的推崇。2003年11月第5期《中华财富》封二上的标题:“汤文选——继齐白石之后又一位承前启后、借古开今的国画大师”
12、(五大道名人故事)第49期《张学铭:少帅胞弟天津抗日》作者/王晓满 朗诵/闻杰
13、1960年,广西打造出了艺术精品《刘三姐》,当时几乎整个广西都在演《刘三姐》,包括彩调、桂剧等各个剧种,其中单单是扮演刘三姐的演员,就有45个人之多。而当时只有17岁的黄婉秋就是其中之一。后来长春电影制片厂准备将《刘三姐》搬上银幕,苏里导演专门来到广西,在45位扮演刘三姐的演员中,选择了三位演员作为电影《刘三姐》的女主角候选人。她们分别是傅锦华、尹羲和黄小曼,并前往长影试镜。而和她们一同前往长影的,还有黄婉秋,不过不是刘三姐的候选人,而是剧中女配角舟妹的扮演者。经过试镜,该影片相关负责人将傅锦华作为最初定下的人选,并且还专门拍了一段样片,后来觉得傅锦华唱歌时嘴太大了,不好看,所以建议换人。这个时候,有人建议选用杨丽坤,她刚刚主演完《五朵金花》而一路走红。但导演觉得《刘三姐》是广西的精品,所以演员最好还是在广西寻找,就这样,原定在电影中扮演舟妹的黄婉秋,因为年轻靓丽的形象,而进入导演苏里的视线。最终,确定黄婉秋出镜扮演女主角刘三姐,而傅锦华担任刘三姐的大部分配唱。结果,电影《刘三姐》一上映,就引起国内外的轰动,黄婉秋出人意外,从小配角的位置摇身一变,“捡漏”得来扮演刘三姐的主要角色,一跃成为当红电影明星。(名人故事概括100字)。
14、我说:“我第一次写书,再说我在湖北诗词学会成立大会上与吴老刚见面几次,担心没有把握。”蒋亮平看出了我的心思,对我说:“吴丈蜀先生,治学严谨,刚直不阿,他看不中的书稿,哪怕作者是与他十分熟悉的专家,他都不会题字。他看中了的书稿,作者是无名小辈,他也会扶持。你对自己的作品要有信心,不要委托他人见吴老,必须亲自去见吴老。”我还听说吴老性情古怪的一个例子,一位领导想要吴老书法,派秘书去求字,吴老一口拒绝。吴老说:“领导不亲自来求字,我不给,民工搬运亲自来求字,我也会答应。”想到这里,我说:“我明白了,我亲自去见吴老。”
15、有一天,他坐在赛道旁,看着在赛道上飞跑的身影,心里五味杂陈。他多么喜爱奔跑啊,可是现在,他为此犹豫不决。
16、任凭李治如何解释,褚遂良就是不同意,当天的会议不欢而散。第二天,李治再次召集开会,褚遂良直言不讳地说:“陛下一定要改立皇后也可以,但请另选他人。武昭仪曾伺奉过先帝,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事,又怎么能瞒得过呢?倘若立她为皇后,天下人将会做何感想呢?”
17、本期节目将100期五大道名人故事整理成合集,便于朋友们收听,收藏,分享!
18、列宁小时候,就是一个诚实的孩子。有一次,他到姑妈家去作客,大家在捉迷藏游戏时,列宁不小心把一个姑妈特别喜欢的大玻璃瓶碰碎了。姑妈知道后,问孩子们是谁打碎的。孩子们谁也不承认,列宁也不好意思承认,说是猫把瓶子打碎的。姑妈看了列宁-眼,说:"要做一个好孩子,首先要诚实。"说中,再没追究这事。
19、回家后,晚上列宁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深深为自己在姑妈家说谎而自责。这时,妈妈来看他,他一边哭一边把打碎玻璃瓶的事实经过告诉妈妈。妈妈见他诚实可爱,没有责备他,答应写信把这件事告诉姑妈,并安慰他说,姑妈也一定会原谅的。听了妈妈的话,列宁才安心地去睡了。
20、还有人这样评价画家李壮平,李勤父女俩的作品:以龙的精神与灵魂,冲破世俗的眼光,为中国乃至全世界,开辟了画界前所未有的先河!堪称独一无超凡脱俗,画艺精湛,人品上佳的父女画家,他们共同创作的艺术精品让世人感到深深的震撼!
21、(五大道名人故事)第7期《陈微尘:呼吁妇女放足的名中医》作者/夏乔 朗诵/苏菲
22、老作家的目光十分慈祥,使我能够放松地与老作家谈话,没有局促,或海阔天空,或信口开河,整整谈了一个多小时。我通过谈话,我了解到,程云作为延安来的文化名人,他是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也是第一批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化大革命的时候,程云身为武汉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被当做反动学术权威打下去了。文化大革命以后,程云的艺术青春焕发,贡献卓著。
23、为了给孩子更好的阅读体验,本书还采用了互动式的内文设计,人物插画更是童趣满满,文末还设计了超大幅精美棋盘游戏折页……总之是个宝藏绘本,就不一一赘述了,放一波图自己慢慢体会吧!
24、我认为,莎蕻的一生,其革命经历,堪称非凡,文学创作,堪称丰富,
25、吴丈蜀的人生道路坎坷不平,他说,持之以恒才能够学有所成。他十一岁丧父,其母又不识字,他难以谋生,此后就生活无着,随外漂泊。他的两个姐夫看吴丈蜀求知欲望强烈,便分别资助他在泸州读初中,又去成都读商中。吴丈蜀在课余之暇,便到西御西街的两家旧书店看碑贴,揣摩碑贴的韵致和行笔方法,暗自摹写。这个穷学生“临贴”自学的勤奋感动了书店职员,书店职员便将店中珍藏的碑贴借给他读。天有不测风云,吴丈蜀高中尚未毕业,便因姐夫失业而断绝经济来源,他被迫过早地踏进社会谋生,靠投稿和替人写信、撰文来维持生计。面临困境,性格倔强的吴丈蜀,对千古文章与书法的钻研持之以恒。他领悟出个人的品德修养与字外功夫是写好字的关键,懂得了有继承才能够创新的道理。
26、(五大道名人故事)第2期《从美国兵营想起马歇尔将军》作者/肖克凡 朗诵/林平
27、98岁的秦怡荣获人民艺术家的称号,无法去领奖只能在病房看直播,从现场的照片上看,秦怡老师的精神状态无疑还是相当不错的,拿着国旗,坐在轮椅上收看现场直播。很多网友之前也是相当疑虑,为什么秦怡女士没有到现场领奖呢?原来是身体情况不允许啊。
28、1966年,秦怡的事业正处于巅峰时期,她刚满44岁,居然被确诊为肠癌,医生遗憾地断言她:“活不长”。秦怡刚刚被确诊为肠癌,她一边接受治疗,一边帮忙照看儿子金捷。因为工作的原因,金捷从小便由外婆照看。因为父母都不在身边,性格内向的金捷,时常被同学欺负,却从不向外婆诉苦。而外婆呢,将注意力放在了他吃穿之上,很少去关心外孙的心理状况。由于内心的苦闷始终无法宣泄,金捷在16岁那年患上了很严重的心理疾病。那时候,白天,身体稍有好转便带着儿子四处逛逛,试图以此来缓解他的病情。曾经聪明伶俐、活泼开朗的儿子,患上了精神分裂,变成了别人口中的“痴呆”。身为母亲的秦怡怎能不心痛?又怎能不自责?!看着面前痛苦不已的儿子,秦怡的心中宛如被钝刀划过。那时她便暗暗发誓:以后余生,都要陪在儿子身边,做一位称职的母亲!
29、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现在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雷锋平时工作.学习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时间或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日子请假到学校去找教师,同学谈心,或进行其他辅导活动。他善于团结小朋友,启发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30、(五大道名人故事)第51期《爱国实业家周叔弢》作者/霍聪 朗诵/路芳
31、在与曾卓的交谈中,我发现,思维敏锐的老诗人,每说一句话,都十分吃力,他不时地用手捂住腹部说:“对不起,我的话不能说多,我感觉这里很疼痛,我喜欢石头,沉默的石头蕴藏着丰富的艺术语言。”
32、人物传记是一类很奇特的书。它能让孩子通过品读名人的人生,找到自己的榜样,树立自己的人生目标。优秀的传记作品,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理想的树立具有无可比拟的意义。我们甚至可以毫无夸张地说,读一部好的人物传记,会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引导孩子去阅读人物传记作品。
33、(五大道名人故事)第71期《抗日名将关麟征》作者/洪卫国 朗诵/乔峰
34、邓玉华回忆了考入中国煤炭文工团的情景。邓玉华的邻居阿姨问她:“你知道煤矿文工团吗?”邓玉华说:“不知道,真是不知道煤矿文工团。”然后,邓玉华问:“煤矿文工团是不是就是摇煤球的那个?”阿姨一听乐了,笑道:“不是摇煤球的,这个团就是专门为挖煤的工人服务的。”阿姨还说:“我们这个团挺好的,有唱歌的有跳舞的,经常到全国各地演出。但是,我们这个团特别苦,你怕不怕苦?”邓玉华说:“我不怕苦,能唱歌吗?”阿姨说:“能唱歌啊。”邓玉华说:“能唱歌就行,我不怕苦。”后来,阿姨对邓玉华说:“那好,我给你介绍吧。”邓玉华说:“就安排我去到那考试了。”
35、在秦怡90多岁时,她依然活跃在各大慈善晚会上。为了公益,她不遗余力。只要有邀请,她便从不拒绝。有人劝她歇歇,她却摇摇头说:“我不会停。做这些有意义的事情我怎么能够停下来呢。”
36、莎蕻写的战歌节奏感强,风格明快,战士们喜欢他的诗,战火中也飘飞着诗的旋律,多少年过去了,莎蕻还自豪地回顾昨天的历程。在今天的反和平演变的战壕里,他高歌延安的窑洞和宝塔山,他的这些诗发表在《羊城晚报》《长江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上。
37、曾卓祖籍黄陂,1922年3月5日生于汉口,曾卓4岁时,就遭受晴天霹雳,他的母亲不到25岁却遭到遗弃,曾卓随可怜的母亲和祖父母一起生活。母亲的不幸,在曾卓幼小的心灵上蒙上了一层阴影。曾卓6岁时上汉口“六小”,就吐露出超人的天赋,他这个时候,开始接触中外儿童读物,小学期间,曾卓受到老师的赏识,他在老师的帮助下发表了几篇作品,从此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并狂热地喜爱文学。1936年,年仅14岁的曾卓,发表了他的第一首诗《生活》:“生活像一只小船,航行在漫长的黑河。没有桨也没有舵,命运贴着大的漩涡。”既展露了诗人的才华,也展示了不凡少年对于命运的深沉思考。曾卓15岁时,抗战爆发,高年级同学和进步青年组成读书会,曾卓毅然加入,正在兴起的抗日救亡浪潮和鲁迅的思想,唤起了曾卓的革命热情,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入时代的洪流,投入“一二九”运动的浪潮,成为武汉市“民族解放先锋队”的第一批成员。不久,曾卓被学校开除,被迫离乡背井,辗转来到重庆。不屈不挠的曾卓,一边读书,一边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如火似荼的斗争,熔炼了如火似荼的青春,也熔炼了曾卓如火似荼的诗情。1939年到1943年,曾卓的诗歌创作,进入了第一个高潮期。曾卓的诗歌经常发表在进步刊物《文群》上,成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最重要的抒情诗流派的代表者,曾卓的诗,反映人民的疾苦与民族的苦难,无情鞭挞反动统治者。
38、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著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著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就作了《咏鹅》一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客人听后,不禁拍手叫绝:好一幅形象、生动、逼真的白鹅戏水图!从此,骆宾王声名大振,“神童”这个美誉也家喻户晓。
39、(五大道名人故事)第73期《张绍曾殒命家中》作者/王和平 朗诵/贾宁
40、(五大道名人故事)第75期《汉纳根,1894年的秋天》作者/罗巴 朗诵/方卫
41、有一天,唐太宗问他:“你记的那些东西,我能看看吗?”
42、他回答说:“今天之所以设立我来记录这些,就是充当古时左右史官的作用,善恶必记,以使皇帝不犯过错。我还没听说过做皇帝的自己要看这些东西呢。”
43、(五大道名人故事)第77期《颜惠庆与“国联”外交》作者/段守新 朗诵/吴竞
44、贞观六年(632年)正月,太宗下令整理内府所藏的钟繇、王羲之等人的真迹,计1510卷,褚遂良自然是这次整理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为此他还编写了《右军书目》,藏于内府。能够见识到如此之多的王羲之真迹,让褚遂良大开眼界,对他书风的形成带来了重大影响。
45、参加碰头会的一位专家幽默地对黄婉秋与何有才说:“我真心祝福‘刘三姐’黄婉秋身体健康!祝福您与“阿牛哥”何有才恩爱百年!”我则说:“我十分喜欢看电影《刘三姐》,看了几遍都不嫌多,喜欢听《刘三姐》中的歌曲,虽然我不善于唱歌,也能够唱上几句。我觉得,刘三姐的歌好听,十分有韵味。老百姓十分喜爱,可谓喜闻乐见。有一年,我到桂林旅游,我看了实景舞台剧《印象刘三姐》,也见到了黄婉秋老师,这次,我是第二次见到黄婉秋老师与何有才先生。”论坛尾声时,一天下午,舞台上的儋州调声文艺演出,将论坛文化活动推向高潮。刘三姐、阿牛与他们的女儿、孙女,同台演出,三代刘三姐,演绎了天伦之乐的人间喜剧,赢得了观众热烈的阵阵掌声。
46、(五大道名人故事)第30期《“拾簪将军”孟恩远》作者/闫立飞 朗诵/刘涛
47、(五大道名人故事)第10期《骆玉笙:京韵大鼓遗音安乐邨》作者/白晶 朗诵/黑丹
48、王树人是中国著名书法家、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国学杰出贡献艺术家,历任中国湖北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等职。王树人先生从事书法研究50年,独树一帜、开一派书风,声名远播于海内外。他的书法作品,在欧美、日、韩等国,在中国国内,在中国港台及东南亚等地,倍受观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多有报道。其中,被《中国画》《中国现代书法选》《全国著名书画家作品集》《中国古今书法选》等书刊刊登,《书法报》和香港出版的《美术家》,则对王树人的作品进行专版介绍。在日本、香港还设有“王树人书法研究会”。
49、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50、当年,《话说武汉》书画展的部分作品在《长江日报》刊登,配发了我撰写的艺术评论。以后,我也为一些书家画家的作品集撰写评论或写序,为一些书画展撰写前言或撰写评论。当然,我更多的是创作科普专著与撰写科学家的故事。今日,我被汤文选大师所震撼,希望有机会探索这位当代国画大师的成功奥秘,希望有机会探索这位大师国画神品的神奇奥秘。
51、2004年,我去海南,在海口经济学院任教,我与湖北武汉科技、文化界的联系少了,但是,我心里一直惦记着程云这位老前辈,等到我准备去看望他的时候,获得的却是武汉晚报刊登程云去世的消息。2011年9月10日18时55分,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离休干部、原副部长、著名词曲作家、音乐理论家、作家程云因病医治无效,在汉辞世,享年91岁。“灵璧起程延安展翅江汉翱翔一湾湾流水红绸共舞抒壮志,松柏精神云水襟怀锦绣文章浩荡荡九歌楚天同悲哭斯人”,这副挽联概括了程云的艺术人生。现在,我为了纪念这位杰出的词曲作家、音乐家,将自己曾经发表的《误会与扶植》刊登如下:
52、每一个人物的肖像画下方都会有一句自己的名言,如同在对孩子说:
53、我没有什么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54、美术评论家董玉龙先生言:“从历来入中国美术馆的藏品来看,除1954年创作的《婆媳上冬学》外……前后共十件作品,在三十五年的不同时间内,先后经评选参加历次全国美展,后又在不同的地点、由历次不同专家组成的选评组一致推崇,并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应当说,这是中国画创作和收藏史中的新记录。”美术评论家陈绶祥先生言:“汤先生是不多的有文化的画家。他的画大幅的非常有气魄,小幅的非常精到,有深厚的传统功力。”
55、李壮平十分喜爱战国时期楚国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九歌·山鬼》。此诗是祭祀山鬼的祭歌,叙述的是一位多情的山鬼,在山中与心上人幽会以及再次等待心上人而心上人未来的情绪,描绘了一个瑰丽而又离奇的神鬼形象。全诗述所神话传说的情节:女主人公与她的情人相约某天在一个地方相会,尽管道路艰难,她还是满怀喜悦地赶到了,可是她的情人却没有如约前来;风雨来了,她痴心地等待着情人,忘记了回家,但情人终于没有来;天色晚了,她回到住所,面临风雨交加、猿狖齐鸣的环境,伤心、哀怨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全诗散发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屈原以人神结合的方法塑造了美丽的山鬼形象:美丽的女子披戴着薜荔、女罗、石兰和杜衡,乘着赤豹拉的辛夷车,车上插着桂枝编织的旗,身边跟着长有花纹的花猫……山鬼的容貌体态和情感变化,与常人一样忧伤孤独,一边期盼爱人早些到来,一边感叹青春不能永驻。
56、195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首发美术邮资信封,共28枚,其中《婆媳上冬学》居然编为第1号,而许多其他大师的作品反倒编在后面,说明汤文选的《婆媳上冬学》影响巨大。至今,汤文选的《婆媳上冬学》依然在艺术上不可挑剔。可以断言,这是一幅具有时代鲜明印记特征,挖掘时代精神且具有跨时代艺术魅力的神品。
57、经典传记固然是不胜枚举,但是如果孩子年龄太小,这些书没办法读怎么办?两个办法,第等孩子到四五年级,再开始读;第先读传记绘本。
58、李治一开口,就把废后的理由提得很充分:“罪莫大于绝嗣,皇后久未生育,而武昭仪生有皇子,众位卿家意下如何?”没等别人开口,褚遂良第一个站出来说:“皇后系出名门,也是先帝为陛下所娶。先帝去世之际,曾拉着微臣的手说:朕现在将佳儿和佳妇托付给卿。当时陛下也在场,想必听得很清楚。臣没听说皇后犯了什么过错,岂可轻言废立之事!臣绝不会为了曲意奉承陛下而违背先帝的遗命。”
59、褚遂良不仅书法水平一流,他的学识同样渊博。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疑惑地问褚遂良说:“舜造过漆器,大禹雕琢过切肉的砧板,当时劝谏舜、禹的有十余人,食用器物这样的小事,大臣们为什么苦谏呢?”褚遂良回答说:“不能鼓励奢侈。如果把精力放在雕琢上,会妨害农业生产;要是漆器流行起来,以后就一定有人会用金子、玉石来造器具。过分浪费,国家就离危亡不远了。所以诤臣必定劝谏事情渐发的开端,到它发展到极点,就没有什么可以再去劝谏的了。”唐太宗听了,不住点头。褚遂良总是这样旁征博引,谈古论今,令人信服,后来唐太宗感慨地说:“把道理讲好,也是要靠学识的。遂良博识,让人十分敬重。”
60、在1975年、1977年文化部举办的两届全国民族、民间独唱独奏调演中,她的精湛演唱均被评为优秀节目。
61、吴丈蜀是不顾海外的高官厚禄回到祖国的怀抱里的,他说,热爱祖国热爱世界和平的艺术家才是人民欢迎的艺术家。1951年,吴丈蜀从香港回到祖国内地,在湖北出版部门担任文学编辑,并同时从事学术研究与写作。不久,吴丈蜀应海外之邀去了香港,在宣传民主自由的《周末版》任职。由于经费困难,同仁挤在亭子间工作,“民主建国会”港九分会文凭委员王宽诚爱其字,惜其才,欲以厚薪、高位招入他所办的企业,面对高位厚禄,吴丈蜀毫不动心,全国解放时,吴丈蜀毅然回到新中国的怀抱,在湖北武汉市立足。他是一位爱国的知识分子,晚年还加人了中国共产d。他早年就盼望着共产d快来,曾投奔过延安,到了汉中,由于国民d军、警、特的拦截,自己贫病交加才折返四川的。
62、1940年,风华正茂的曾卓,加入全国文协,满腔热情地组织诗垦地社,编辑出版《诗垦地丛刊》。1943年,曾卓进入重庆中央大学历史系学习。这个时候,曾卓在诗歌上表现出超人的才华,1944至1945年,他从事《诗文学》编辑工作。1947年,曾卓大学毕业后,回武汉主编《大刚报》副刊。为了培养更多的文艺人才,曾卓于1950年到湖北省教育学院和武汉大学中文系任教。新中国建立,新闻单位需要人才,曾卓于1952年担任《长江日报》社副社长,并且当选武汉市文联、文协副主席。1955年,曾卓因为受胡风案牵连,被捕入狱。1957年,他因病保外就医。1959年,曾卓下放农村。1961年,曾卓调任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编剧。1979年底,曾卓平反后调回武汉市文联工作,他曾经先后担任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武汉市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武汉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因为我每次见到曾卓,他的脸上总是笑容满面,如同阳光一般灿烂。我思考后恍然大悟,虽然老诗人一生道路坎坷,但是,他的人生态度始终积极向上,追求真理始终不屈不挠,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坚定不移。
63、邓玉华是新中国培养的歌唱家,邓玉华成名后,仍始终不忘坚持为煤矿工人服务的方向,常年坚持下矿演出。几十年来,她经常下矿为工人演唱,每当她演唱《地道战》里的“太阳出来照四方”时,工人们欢呼不止。
64、爱因斯坦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他从未停下探索宇宙的步伐,也从未觉得自己有多么特别。
65、最后,我引用一位评论家的话来作为本文的结尾:我被他们父女的国粹精神深深的感动了!被他们共同创作的艺术精品深深的震撼了!在共和国的旗帜下,有这样一对独一无超凡脱俗、画艺精湛、人品上佳的父女画家,我要高声喊出这对父女画家的名字!为他们高尚脱俗的灵魂喝彩!为他们举世无双的精美绝伦的艺术作品喝彩!
66、除了热衷于公益,秦怡从来没有忘记她的职业,她是一个演员,一个一生都在用心认真表演的艺术家。2014年,秦怡为了自编自导自演电影《青海湖畔》,93岁高龄的她,还敢于来到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拍摄这部剧。这部剧讲述的是气象工程师梅欣怡的一生。秦怡作为该剧的编剧和主演,亲自到青海考察,白天在风霜中奔波,晚上就回到家写作到深夜。为了写好剧本,90多岁的她到青海实地考察、体验生活,挖掘了更多感人的细节,她把所有的感情倾泻于笔端。
相关文章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名人故事概括100字(67句一览)":/wenan/50883.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 上一篇:精选孔子的诚信名言及解释(28句一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