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关于作者巴金的资料(35句一览)
关于作者巴金的资料
1、法先生官网|faxiansheng.com
2、迁入新居之后,巴金家接待的第一批重要外宾是法国作家萨特和他的女友波伏瓦,时间是1955年10月9日:
3、成都高公馆,一个有五房儿孙的大家族。高老太爷是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五房中的长房有觉新、觉民、觉慧三兄弟,他们的继母及继母的女儿淑华,因为父母早亡,现在是大哥觉新当家。
4、巴金的作品和巴金相关的作品,历年来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和研究家的重视。为纪念巴金,满足广大“巴迷”的爱好,四川文艺出版社和北京鸿儒文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推出了这套“回望巴金”系列丛书。
5、“我写这本书,不作任何修饰和渲染,只是力求做到真实、准确,希望是一份完整的记录。我宁可写得笨拙些、质朴些,也绝不损害原貌。只有这样才是对巴老的尊重。”
6、2002年,出席巴金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一些代表,又提议修建巴金故居,四川省委也很重视,但仍然被巴金拒绝了。
7、巴金一家在广元时,住在衙门内的三堂里。最初巴金同母亲睡在一起,那是一架清代的雕花架子床,夏天挂的是罗纹帐,冬天则换上白布帐,室内方桌放一盏圆灯盘,长颈项的柚油灯,灯草点燃时偶尔还结个黑灯花,然后毕剥地炸开,又重新燃成明亮的灯火。
8、(3)上海市沪南水电交通公司保证金收据:为用电保证金,分15226和9093两个户号,计两张,金额分别为15元和60元,收据左下角有两行字提示:“用户须将收条保存,凭此收条取回保证金。”时间是1955年9月17日。
9、也就是说,一切作品的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摄制、改编、翻译、汇编等权利在著作权人去世后都可以由他们的亲属或其他顺位继承人合法继承,直到作者去世已满五十年为止。
10、巴金记得个旧“春天的风轻轻地揩去我脸上的尘土,从不远处送过来鼓声和人们的笑语,山坡上高高低低一幢一幢土红色和灰色的楼房,人们告诉我它们都是工人的宿舍。我不由得想起小说里没有窗户的阴冷潮湿的‘伙房’。过去那两座光秃秃的山老阴山和老阳山不仅绿树成荫,而且修建了不少美丽的楼房。我住的宾馆是在过去的乱坟堆中间建筑起来的。再也找不到乱坟堆,也看不到死城了。我来到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兴旺的城市……”刚回到上海,巴金在3月25日便写了散文《个旧的春天》。
11、黄裳(1919—2012),原名容鼎昌,祖籍山东益都(今青州)人,曾任《文汇报》记者。著有《锦帆集》《旧戏新谈》《过去的足迹》《珠还记幸》《银鱼集》《翠墨集》《榆下说书》《来燕榭书跋》《清代版刻一隅》《来燕榭文存》等多种,有《黄裳文集》六卷。
12、巴金回信中再次明确自己的想法,并要带头捐款:
13、“我帮你宣传了作品,甚至还贴心地帮你修改了病句,你们家那些陈年冷饭又在我们节目翻红了,我不找你们姐弟仨要营销的钱就罢了,你们却还要告我?”
14、巴金(原名李尧棠)先生有两位子女:李小林和李小棠。巴老逝世后的第二年,即2006年,李小林以长女兼巴金作品著作权继承人的身份与北京中文在线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中文在线数字图书合作协议》,授权其对巴金先生部分著作的数字图书侵权行为进行维权活动。
15、可常州四中面对诉讼却十分委屈:巴金的作品早已写入中学课本,学校在网站中提供阅读材料供学生课外学习,下载量寥寥无几,难道这也算得上侵权吗?
16、我希望能在明年初找到弄堂房子或小洋房搬家。我希望靠土地。公寓房子漂亮而不合我的要求。
17、1929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回国后发表在了《小说月报》上。1931年,巴金创作的著名的“激流三部曲”之一《家》,在《时报》上连载,引起了强烈反响。
18、三房的淑英被父亲许给陈家,她极力想挣脱不幸的命运,甚至想过效仿鸣凤去死,觉民与琴决心帮助她脱离家庭,去上海找觉慧。蕙完婚后过着不幸的生活,很快就患病,因为婆家不肯请西医耽误了医治,默默地死去。蕙的死再次刺激了觉新,也使他开始支持觉民等人的计划。最终,淑英在觉民等的帮助下,被护送到了上海。在《春》的结尾,觉新等人收到她从上海的来信,信中倾吐了她获得自由后的幸福。
19、然而时光从未等人,从1932年春天直到1960年春天,跨越过漫长的28年之后,巴金才终于有机会到达个旧,深入矿山、矿工中,生活了6天。这是巴金对云南的第4次也是最后一次造访。
20、出于对客死他乡的巴恩波同学的纪念,写了一个“巴”字,作为笔名的第一个字。1958年3月,巴金在《谈〈灭亡〉》一文中说:“我的笔名中的‘巴’字,就是因他而联想起来的,从他那里,我才知道百家姓中有个‘巴’字。”笔名应有两个字组成,另一个用什么字好呢?正颇费踌躇时,詹剑峰走了进来,见他似在思考什么,便询问原因。李尧棠如实相告,并说要找个容易记住的字。詹剑峰是个热心人,见桌子上摊着李尧棠正在翻译的克鲁泡特金的《伦理学》一书,指指说:“就用克鲁泡特金的‘金’吧。”于是李尧棠爽快一点头:“好,那就叫‘巴金’,读起来顺口又好记。”随之便在“巴”字后边写了个“金”字。
21、主要作品有《死去的太阳》《新生》《砂丁》《索桥的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1931年在《时报》上连载著名的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22、别无选择,只能在此基础上进行修缮。罗荪向巴金汇报:“文学馆的事已作了布置,下周将去访乔木同志,拟一面修缮,一面着手收集资料,并住进人员,订出进度规划,积极进行。”(31)随后,罗荪又向巴金详细叙述由张光年支持的中国作协d组会关于现代文学馆面临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部队占用的房子正在有期限的撤出,商请清华大学建筑系设计初步方案,“拟订了修建计划,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修缮三两个院落,第二步清除火烧场,修建第五个院子,第三步修建第六个院子”还有专门修建一个文物资料存放处……”(32)
23、觉新是长子长孙,早熟而性格软弱,受过新思想的熏陶却不敢顶撞长辈,他年轻时与梅表妹相爱,但却接受了父母的安排另娶了珏。婚后他过得很幸福,有了孩子,也爱自己美丽的妻子,但又忘不了梅,特别是出嫁不久后梅就成了寡妇,回到成都,两人的见面带给他无穷的痛苦。不久,梅在忧郁中病逝。
24、遗憾的是,这次松江之旅,巴金当年没有留下文字。根据罗洪的回忆并结合相关史料,可大致勾勒出巴金游览松江的行程:
25、巴金,男,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巴金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附中。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d派爱国民主人士。
26、粉碎“四人帮”以后,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些巴金过去的着作,巴金心里很不安,便关照出版社不要给他寄稿酬。出版社如何处理这笔钱?在d委会上,大多数人主张以巴金的名义设一个编辑奖。知道巴金肯定不会同意,于是,在向巴金转述d委意见时,就说建议把稿费用来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编辑或作者。果然,巴金很快回信,说道:稿费就用来帮助作者吧,“设立奖金我不赞成,我反对用我的名字。”
27、(25) 罗荪1981年7月14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67页。
28、这几天我想和朱子奇一同去找一下乔木同志,另外由延泽民同志去找习仲勋同志,千方百计先弄个过渡场所,现在的事,领导讲了话,下边照样不理,实在太不正常了。要扭转这个局面,还要花大力气。(27)
29、当然,随着自己心智的成熟,我的读书范围更广了。但是,巴金的书,的确是我读新文学书的起点,也一直是我喜爱的。
30、(20) 罗荪1981年2月12日致巴金信,孔瑞、边震遐编:《罗荪,播种的人》第265—266页。
31、回顾《砂丁》艰难跋涉的历史行程,我从中发现巴金特有的一种执着认真的创作精神,我把它称之为“巴金文学精神”!在今天和今后,这种“巴金文学精神”都会给我们很大的鼓舞。
32、我们带了中饭的饭菜,托船家在船尾热了,船靠岸,先吃饭,然后上山游览。这一顿饭虽然简单,但也安排得干净而色香味俱备。回到松江,步行到新松江社。新松江社有一个开阔的广场,二楼的房间面对这个广场。休息喝茶的时候,他说这一天的时间过得很有意义。走到餐厅,几种有松江特色的菜肴已等着他了。第二天上午送他上了火车。(罗洪:《初识巴金》,2003年11月19日《新民晚报》第22版)
33、ISBN :978-7-80768-069-7
34、(18) 巴金1981年1月21日致罗荪信,《巴金全集》第24卷第124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2月版。
相关文章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关于作者巴金的资料(35句一览)":/wenan/55113.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 上一篇:精选励志名言激励自己的话努力(33句一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