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49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9-13 阅读次数:

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

1、与这些社会家庭喜剧同时,1893年,王尔德发表了独幕诗剧《莎乐美》。这部充分体现唯美主义风格的剧本是用法语写成的。王尔德说:“我有一种工具,自己知道颇能应用的,这就是英国的文字。但是另有一国文字,我听了一世了,现在要试试这新工具,看我究竟能不能造出一些华美的东西来……当然的,当中要含有许多法国文人所不用的风格,但我的剧本转而可以得到一种异样的色彩。”这种“异样的色彩”是与诗剧所表现的那种诡异浪漫伪激情相协调的。剧情采用的是《圣经》中莎乐美引诱希律王杀死先知约翰的故事。

2、一个秋末冬初的日子,一只小燕子因贪玩,没来得及和同伴们一起飞往南方。夜里,它飞到快乐王子的脚边准备在此过夜。突然,一滴水珠落在它的身上,它发现那居然是快乐王子的泪水。

3、王尔德用自己的想象编制了一个美好的童话世界,然后与在童话世界中加入美好的主人公,开展一段美好的故事。

4、王尔德的童话是其唯美主义和童话体裁的结合。除了在其文学文体上呈现出了独有的美学效果,王尔德也用其反传统的美学思想来铺陈故事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他所倡导的唯美主义精神。

5、《巨人的花园》是王尔德虚构出来的,但他的本意是让我们明白道理——快乐要与别人分享。看一看下面的情形吧。

6、王尔德曾说“我们必须去寻找那些富有形象和想象的艺术,而不是那些明确是模仿的艺术”。(张介明,79)想象的本质是创新,是打破旧的规定,创造新的形式,追求美和艺术。因此,王尔德的童话不仅从文学文体上打破了传统童话创作的固定模式,展现了其对美和艺术的追求,其作品也通过文学文体(词语、句法、叙事和修辞)这一媒介将经验的事物和现实的的生活转化为审美存在,如死亡的悲剧美和人物的道德美。因此,形式美与道德美的结合令王尔德的唯美主义呈现出了独特的风格,也使得他的童话具有了更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更崇高的精神价值。

7、或者说他到底爱过波西没?在我看来,他没有。

8、《文汇读书周报》第1765号第四版“书人茶话”

9、一位天使把快乐王子和小燕子带到了天堂,让他们过上了自由自在的生活。

10、王尔德于1854年出生在都柏林,那时正处在维多利亚时期,刚刚顺利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工业发展,经济繁荣。

11、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19世纪出生在英国。他以其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最杰出、最著名的代表人物,他从理论和创作两方面进一步发展了唯美主义。他在文艺创作的目的性上说,“为艺术而艺术”。他认为“艺术除了表现它自身之外,不表现任何别的东西。艺术有独立的生命,正如思想有独立的生活一样”。

12、书名:《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TheHappyPrinceandOtherTales)

13、王尔德短暂的一生追求极致的美和纯粹的爱,这种纯美和至爱融为一体的纯粹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异常难得,但在他的童话中却因这些唯美意象的刻画体现得淋漓尽致。

14、其次,童话的写作技巧上,王尔德的童话故事体现出了对艺术技巧的陶醉和执著,强调于艺术和美,情节只是顺理成章地展开。作者王尔德热衷于华美词语的堆砌,绘声绘色的唯美描写。例如,王尔德用了最为美轮美奂的词语来形容人鱼公主的外貌:“她的头发像是湿满满的金羊毛,而每一根头发都如同放在玻璃杯中的细金线。她的身体白得跟象牙一样,她的尾巴如同银子和珍珠的颜色。银色和珍珠色就是她的尾巴,翠绿的海草缠绕着它;她的耳朵像贝壳,她的嘴唇像珊瑚。冰凉的波浪冲击着她的胸膛,海盐在她的眼皮上闪闪发光。”

15、很多同学读童话的时候经常有外语课时,放下书就不去思考从中学到了什么,或认识了什么,这无异于买毒还珠,其实童话作品往往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传达一个思念,表达一种情感给人启迪,下面让我们来一起尝试以下几个角度阅读阿尔德童话,相信我们获得了不仅是精美的夹子,而且还是获得了珍贵的珠子,童话作品的要说明的道理,传达的思念,表达的情感,其实上就是童话的主意,是作者的目写作目的,观点,看法,思想感情,是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表扬,是他赞扬什么歌颂什么批评什么否定什么,我们可以从故事情节中分析认识童话的主意如,夜莺与玫瑰记述了夜莺为帮助一个年轻的学生得到玫瑰献给教授的女儿,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是教授的女儿并不领情,而年轻的学生也因此伤心,随意丢弃了夜莺,用生命换来的玫瑰,我们为夜莺的勇敢献身而感动,同时也为教授女儿和年轻学生都不懂得珍惜与愤恨,这就是童话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法去试一试整体感知童话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意图,相信我们一定会读懂王尔德童话的主意。我们可以从标题的含义中领悟同化的主意,如自私的巨人作为同样的标题,突出自私两字,那么王尔德,对巨人这种自私持什么态度呢?读完了整篇文章,我们就会从标题在暗示中得到很多启发,我们还可以从语言的情感特色中提炼出童话的主义文章不就是无情物,你看辛亥革命中王尔德所用的语言的情感的设立,包包充满了褒义,写的是那么美好那么动人,连周围的景色都会青海的转变更加美丽了,盲人的要赞扬什么歌颂什么我们就很清楚了,当然我们不能把简王尔德这篇篇童话,要当做一个孤立无援的文学作品来看,我们应该联系我们的生活学习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16、——尽管在中国,王尔德笔下的“快乐王子”的知名度不及《白雪公主》中的王子,但实际上在100多年前,王尔德的童话就有了中译本。1909年,鲁迅和弟弟周作人在东京出版了合译的《域外小说集》,首篇就是周作人用文言文翻译的《安乐王子》(即《快乐王子》)。1922年,诗人穆木天翻译的《王尔德童话》在中国出版,后来,新闻人胡愈之、建筑师林徽因也曾翻译过王尔德童话集中的部分篇章。目前,中国市面上最流行的是巴金的译本。

17、·《渔人和他的灵魂(Thefishermanandhissoul)》  

18、在讨论王尔德童话时,不得不提到时代背景——维多利亚时期。

19、童话起着一种科学和哲学都无法和不必具有的,对世界的阐释作用。而这个作用有着多种多样的展现方式。“把这座城里最珍贵的两样东西给我带来。”上帝对一位天使说。于是天使把那颗铅心和那只死鸟带了回来。

20、童话不仅仅总是“王子和公主从此过着幸福的生活”,从童话诞生起,死亡就在童话中出现了。在早期的童话中就有很多对死亡的描写,如格林童话、贝洛童话中,最原始版的《小红帽》就是一个充满血腥死亡的故事,小红帽和外婆最后都惨死在大灰狼嘴里。当童话真正成为作家的一种新的创作体裁后,童话中对于死亡的表现更加深入。作为第一个在个人创作中取得丰硕成果,并具有里程碑似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创作了约170篇童话,其中有近三分之一与死亡相关;王尔德的童话中,除了一篇《少年国王》,都是以主人公的死亡结尾;日本童话的元老小川未名也有将近一半的作品提及死亡,只是手法更加含蓄……

21、又如《自私的巨人》,讲述了一个自私的巨人的故事。他因为自私而阻止了孩子们前来他的私人花园玩耍,他这一行为同时也阻止了春天、欢乐和幸福的到来。在漫长的等待之后,他意识到是因为他的自私狭隘而使这些美好的事物不再涉足他身边,他也因醒悟而变得慷慨起来。一切的美好也就随着这些快乐的孩子一同回来了。最后,巨人幸福而平静地死去了。那个曾经帮助过的小男孩,也就是上帝的化身,把他带到了天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英国《典雅》杂志说这本童话集堪称“完美之作”,故事情节简单,结构清晰,从"反感儿童"到"接受儿童"再到"被儿童救赎","自私的巨人"从"自私"走向了"博爱",对比明显,主题鲜明。

22、在牛津,王尔德住的房间出名的装饰华美。房间的四壁涂满了美丽的彩色,台子上和书架上都放满了各色各样的古玩。这些古玩都是从他爱好考古、收藏的父亲那里拿来的。一方面是父亲的禀性遗传,一方面是受到颓废侈靡的社会风气的影响、他的服饰更加标新立异。有人这样形容当时的王尔德:“他穿了一身天鹅绒的衣服,宽的汗衫,倒泪的领口,喉间用一条异样的领带,打了一个lavalliere的结,手里拿了一朵向日葵花式是百合花,到处宣传他的主义。”

23、从故事中可以看到,灵魂带来了诱惑,灵魂对这个世界有恶、也有善意。

24、《少年国王》的主角是公主的私生子。老国王处死了公主和他的情人,临死前良心发现找回了少年国王,指定他为自己的继承人。少年国王为制作加冕时的袍子穷奢极欲。在加冕的前夜,少年国王做了三个噩梦,体会到人民的痛苦,要穿着牧羊人的衣服进行加冕。主教和贵族们都极力反对,甚至想杀死他。最后他在教堂的圣光中被上帝加冕。

25、在自序的末尾,他甚至断言说:“一切艺术都是毫无用处的。”

26、这些童话故事贯穿着一个主题,就是鞭挞谴责统治阶级和富有者的额预自私、冷酷残暴,歌颂善良人的自我牺牲精神,体现了作者对受欺侮的弱者的同情,就像亨特生所说:“空想的童话中间贯穿着敏感而美丽的社会的哀怜,恰如几幅锦绣镶嵌的织物用一根深红的线牢牢缀成一体。”正因为此,王尔德为数不多的几篇童话被公认为堪与安徒生和格林兄弟的童话相媲美,甚至被许多人推崇为“是他最好的最有特性的散文著作”。

27、《石榴屋》(AHouseofPomegranates,1891年):  

28、其实在和波西谈恋爱的时候,王尔德就坦言: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我没有动笔过一个字,你让我想象力枯竭。

29、唯独他一个人长得又白又娇嫩,就像精细的象牙一样,他的卷发如同水仙花的花环。他的嘴唇也像红色的花瓣,他的双眼犹如清水河旁的紫罗兰,他的身材恰似田野中还没有人来割过的水仙草。                    

30、面对物质至上,虚伪道德盛行的维多利亚时代,艺术家们又躲进了艺术的象牙塔。

31、“睡主怀中!何等清福!从未有人醒来哀哭,清静、安宁、和平、快乐,不受任何敌人束缚。睡主怀中!何等甘美!四周唯有温柔的爱,醒来尽可放心歌唱。死亡已失旧日权威。睡主怀中!何等平安!醒来定能蒙福无边,救主权能彰显之日。再无忧愁祸患艰难。睡主怀中!虽离亲族。醒后相逢更加欢乐。睡主怀中!无穷清福!从未有人醒来哀哭。”

32、这种语言的诗意化倾向是王尔德唯美主义观的外在流露,使王尔德童话透露出浓郁的诗情。五四时期,周作人先生认为王尔德童话是“纯粹是诗人之诗”。这种诗人的童话,不仅读起来漂亮,还增添了童话的美学意味。正是如此,王尔德童话比传统童话有了更多的遐想空间,有了超越传统童话的审美特质。

33、1895年,他和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LordAlfredDouglas,也就是他的“波西(Bosie)”)的交往被揭发。他被控告,随之入狱。罪名是“与其他男性发生有伤风化的行为”和“严重猥亵罪”。他在监狱中服刑两年,写下了《瑞丁监狱之歌》和《深渊书简》。出狱后妻离子散,身败名裂。因脑膜炎客死法国时只有两个朋友陪在身边。

34、在《自私的巨人》中,单身的巨人在离家很久后回来,发现自己的花园变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自私的他赶走了所有的孩子。自此花园没有春夏秋三季,只有白雪覆盖的冬天。后来他发现有个孩子又来到他的花园,便温柔地帮助了他。孩子吻了他,他受到感动推倒围墙,让所有的孩子都进来玩。巨人临死前,发现那个孩子是耶稣,并收到了耶稣一同前往天堂的邀请,覆盖着圣洁的白色花朵死在了树下。

35、(5)  G.Leech,M.H.Short,StyleinFiction:ALinguisticIntroductiontoEnglishFictionalProse,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

36、过了一年多,王尔德的待遇有所好转,可以允许他写信写文章了。这时,他也从沉重的打击中冷静下来,开始反省自己的一生。他在一封致友人的信中写道:“监狱生活,使一个人能够适如其分地观照人和物,这是监狱生活所以使人变成石头一样的缘故。那被永远的生命的幻像所欺骗的人们,都是在监狱外的,他们跟从生命旋转,并且贡献给彼的非实在。只有不动如我的才能‘看’和‘知’。”他开始写作狱中纪实,题名《狱中记》,在文中他回顾了入狱的缘由经过,追溯自己思想的变化,检点走过的人生旅程。他写道:“当我入狱时,我只有一颗像顽石一样的心,我只得追求享乐。现在我的心完全碎了,现在是同情充满了我的心胸,现在,我知道同情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最美丽的东西。”在他服刑期间,他的妻子在意大利热那亚去世。

37、但带着这样一种态度写作,是不是有点功利性的说教意味呢?唯美主义不是“为艺术而艺术”的吗?确实如此,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存在说教,但这并不影响其美学价值。王尔德注重的是“形式上的美”。“毫无瑕疵的美和它表达的完美形式,这才是真正的社会意识,是艺术快感的意义。”

38、“艺术家从来没有病态的,艺术家可以表现一切。”

39、王尔德写的这些儿童故事就如同自己命运的预兆,人生的缩影。好像在内心有个小人时刻警醒着他说:“这些事情你终将亲身面对。”多年以后,他在《自深深处》中写道,“Everysingleworkofartisthefulfilmentofaprophecy”(每一件艺术品都是一种预言的完成)。

40、奥斯卡·王尔德(OscarWilde,1854~1900),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41、在《渔夫和他的灵魂》中,渔夫爱上了美人鱼绝美的肉体。渔夫对美人鱼的爱是纯肉体的爱。但是,拥有灵魂的渔夫却不能与美人鱼在一起,只有失去灵魂,才能与美人鱼终成眷属。于是,渔夫便抛弃了自己的灵魂。他那被抛弃的灵魂不断地诱惑他,以智慧的名义,以金钱的名义,以人间女儿的腿的名义。打鱼人抵制了前两次的诱惑,却难逃最后一劫。最终,渔夫与美人鱼的爱情在两人的死亡中也消亡了。

42、1865年,11岁的小王尔德进入波尔托拉皇家学校学习。这是一所新教徒办的学校,在这里王尔德开始接触到宗教教义,但他似乎一点儿也不虔诚、他每天打扮得像个摩登公子,头戴大礼帽进出学校,那副滑稽可笑的样子,引来不少老师和同学侧目而视,他自己却觉得十分得意。年幼的王尔德有着惊人的领悟力,读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但他的数学成绩却糟透了,作文也不见得如何出色。6年后,王尔德年满门岁,从波尔托拉学校毕业,于10月份考人都柏林的三一学院。在那里,他的学业平平,但在临毕业前,却由于《希腊喜剧诗人残篇》的论文而获得了帕克利主教金质奖章,随即进入牛津大学马格林达学院攻读古希腊经典著作。这时,他年仅20岁,开始为杂志撰稿。

43、《星孩》看似有一个传统童话的完美结局,星孩历经千辛万苦找到父母并继承了王位,成为了一个仁慈的国王,“在他的国里充满着和平和繁荣的景象。”但王尔德并不止于此,他继续写道“然后他治理的期间并不长久,他受的苦太大了,他受的磨炼也太苦了,所以他只活了三年。他死后继承他的却是一个很坏的国王。”(Wilde,204)这样的结局打破了人们心中的幻想,现实世界的残酷击碎了美好的童话,体现了对社会现状的讽刺。

44、——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希恩为童书《狄更斯的圣诞节》《托比·泰勒和马戏团度过的十周》《华盛顿·欧文的瑞普·凡·温克尔》《詹姆斯·维特科姆的童年诗歌》等童书绘制了插画。我淘到的这本《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中的插画,也是他于这个时期绘制的。

45、在家中定期举办的沙龙上,他常常听到母亲在客人面前高谈阔论,无形中也练就了他的智慧和辩才。王尔德从小就深受父母的影响和熏陶,可以说,他一生中最好的教育,是在他父亲的早餐桌上和母亲的会客厅中得来的。王尔德也很为自己的父母而自豪,在晚期作品《狱中记》中,他曾这样谈及他的双亲:

46、夜莺为了帮助男孩求得与心仪的女孩跳舞的机会,将胸口插进尖刺,用整夜的歌声和滚烫的鲜血孕育出一朵红玫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传统的套路是,用鲜血浇灌的爱之花感动了女孩,男孩女孩幸福地在一起。然而,王尔德的结局却是,女孩对玫瑰和男孩嗤之以鼻,只道:“人人都知道珠宝比花草更要珍贵”,红玫瑰被丢弃,被滚滚车轮碾碎。

47、比如在打渔人和他的灵魂这篇童话中,王尔德创作出小人鱼和打渔人之间美好的爱情,但却派灵魂去引诱打渔人,最终打渔人没抵制住诱惑跟随灵魂出走了,打渔人的出走,以及随后小人鱼的死亡是王尔德在童话中塑造的美好爱情被摧毁了。

48、    在《渔夫和他的灵魂》里,渔夫爱上了小美人鱼,为了和小美人鱼生活在一起,他送走了自己的灵魂。故事本应该是幸福的结局,但故事发展并非这样。最终他被有抵挡住灵魂的诱惑,失去了小美人鱼,两人相拥而死。《少年国王》中的公主爱上了一位普通男子,却遭到国王的强烈反对。公主在生下少年国王后便遭到迫害,陪葬的还有那位普通男子。王尔德对爱与美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但他也忧虑地表示,“人类最愉快的感情——爱情,也受到黄金、伪善、利己主义、诡诈和卑鄙的怯懦所控制。这些东西时时刻刻威胁着爱,也威胁着人的生命本身。”因此,当唯美主义和现实残酷碰撞时,追求爱与美的渔夫和小美人鱼、公主和普通男子都只能以死亡结局。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王尔德童话中的死亡主题(49句一览)":/wenan/59699.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