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蔡元培如何评价胡适(35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9-18 阅读次数:

蔡元培如何评价胡适

1、面对如此局势,那些专制主义余孽的军阀政客和受他们荫庇的贵族遗老如何不害怕?所以他们把白话文视为洪水猛兽,把陈独秀、胡适视为左道惑人,并因而罪及于保护他们的蔡元培,就不足为怪了。(蔡元培如何评价胡适)。

2、“不是为了刺激艺术创作,而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艺术”。

3、蔡元培奉行的原则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所以当时的北大云集了众多知名学者,单看下面这些名字就给跪了:沈伊默、钱玄同、吴虞、刘半农、周作人、朱希祖、陈汉章、张尔田、胡适、马叙伦、林语堂、徐志摩、蒋梦麟、李大钊、马寅初、辜鸿铭、刘师培、梁漱溟。堪称北大校史上最值得骄傲的一段时光。

4、事实是,白话文运动深受青年学子的欢迎,又经过青年学生们广泛传播到许许多多普通的人群中去。1919年,全国已有白话报刊四百种以上。于是新思想、新道德、新文学得白话文为传播工具,便如决堤的洪水一样,迅猛冲向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角落。连中学生也要发表思想,批评社会;连商店店员、识字工人,甚至车夫、小贩都要看报纸,都来议论时事,这是中国旷古未有的大变局。

5、1948年12月中旬,胡适登上了南京派来的飞机,临行前给汤用彤和郑天挺留便笺说道:“今早及今午连接政府几个电报要我南去。我就毫无准备地走了。一切的事,只好拜托你们几位同事维持,我虽在远,决不忘掉北大。”

6、就如美国哲学家杜威所言:“以一个校长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全世界找不出第二个人。”

7、“桐城派”代表林琴南抨击蔡元培颠覆孔教伦理,

8、提出了一个著名观点——大学教育的目的是育人而非制器。

9、在北大哲学门讲授印度哲学的梁漱溟,没有大学学历,但蔡元培看了他在《东方杂志》发表的《究元决疑论》,坚持请他来校任教,并劝说他:“我这次办大学,就是要将这些朋友,乃至在未知中的朋友,都引在一起,共同研究,彼此切磋……你不要当是老师来教人,你当是来研究来学习好了!”如此,曾反复推辞教职,甚至在那年有出家念头的梁漱溟也在1917年底加入了北大。

10、他会毫不迟疑地告诉你:“《新青年》杂志。”

11、足以穿破时间厚厚的云雾,令后世以大学为学店、以学历为利禄身阶者汗颜。

12、  以专业标准或者所谓的教授治校口号,想要排斥或者实现的目标,是学匪学阀权力的最大化,这个目标不存在任何的公共性提升保证。目前,行政干预甚至过度干预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学术自律近乎不存在,才是更为关键的内在缺陷。很早就有人说过所谓的文艺批评,已经异化为文艺表扬了,这个是彻底的异化,试问:有没有真正的同仁评审和严肃学术批评吗?如果没有丝毫的学术共同体的自律,完全斩断行政干预和考核又会是怎么样的一幅图画?总之,在现有的学术或者文艺自律彻底异化的基础上,制造各种舆论压力,帮助学匪学阀完全夺权或者据此禁止外部人插手,这个不值得支持。

13、“老北大”精神和学风的奠立自蔡元培始,此后北大历任校长不乏杰出学者或教育家,但唯有蔡元培有至高无上之地位,被不断追怀。

14、蔡磊砢:不完全是手段。每一次辞职都是蔡先生在有所为有所不为之间的审慎选择。蔡先生的辞职我认为与中国传统文人的处世之道有一定关系。

15、1919年,美国哲学家杜威到中国访问演讲,

16、陈独秀称赞道:“这样容纳异己的雅量,尊重学术自由思想的卓见,在习于专制、好同恶异的东方人中实所罕有。”

17、陈独秀的到任,宣告了蔡元培任内北大改革的新文化方向。当时还是哲学门学生的冯友兰说,“蔡先生到北大首先发表的是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就明显地支持了这个方向,确定了这个主流。这个布告一发表,学生和社会上都明白了,有些话就不必说了,都不言而喻了。”

18、于是北大有了中国大学史上最辉煌的师生阵容。

19、北大校长一职虽能带来巨大的声誉,但也实在是沉重的责任。按照蔡元培在《整顿北京大学的经过》中的说法,他接受这次任命所下的决心,已到了“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程度。

20、蔡元培的到来,北京大学风气一变,他采取“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北大学子许德珩留下一则蔡元培的佳话,从细微处可见蔡元培为北大带来自由与平等、民主与科学。

21、在房间某个角落,学生因古典桐城学派的优美散文而不住点头;而在另一个角落,学生则正讨论娜拉离家后会怎样生活……”

22、他还领导北大施行教授专任制度,打破教授终身制,虽遭非议,却提高了师资质量。北大经费困难时,蒋梦麟一力承担四处化缘,获得了中华文化教育基金等的援助,解了北大“燃眉之急”……

23、而且,蔡元培首创了评议会,真正做到了教授治校。他鼓励成立各种学会、社团、学术讲座等,可谓应有尽有,用最短的时间就把学生从“八大胡同”引导到学术研究和正当文娱活动上来了,激发起他们研究学问、关心时事、关心天下的热情。他甚至在厕所里开辟“厕刊”,互相辩难。

24、“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的灵境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

25、而评议会所作之决定,只要是难处的“恶事”,

26、技击会,“以强壮体格研究我国固有之尚武学术”;

27、“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等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不乏其人;但是,以一个校长身份,能领导一所大学对一个民族和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找不出第二个人。”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说。

28、文科方面,当时很多人都推荐陈独秀。蔡元培遂阅读《新青年》,发现在教育理念上与陈独秀颇有共鸣,就请他当文科学长。陈独秀觉着自己没有学位,没有大学教学经验,也没什么兴趣,想回上海办《新青年》,就推荐了胡适。蔡元培三顾茅庐,并请陈独秀把《新青年》弄到北京来办,同时也欢迎胡适回国到北大任教。两人遂约定以三月为期限,如适应就继续干,如不适应就返回上海。蔡元培马上致函教育部,并附上一份简历,说陈独秀是“日本东京日本大学毕业,曾任芜湖安徽公学教务长、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用现在话说,这叫履历造假。但蔡元培是安那其主义信奉者,蔑视国家制度,早年搞过暗杀团,杀人放火都敢作敢当,办公室里陈列着炸弹,造个假简历小菜一碟。

29、蔡元培(1868—1940)、胡适(1891—1962)两人相差23岁。一个生长于国学隆盛的浙东绍兴,一个籍隶以考证学著闻的徽州绩溪。两人是因北京大学而连在一起的。

30、本书简介:《拉奥孔》,德国启蒙运动文学的杰出代表莱辛著。副题是《论诗与画的界限》,今传本二十九章,是全书的一部分。莱辛从比较“拉奥孔”这个题材在古典雕刻和古典诗中的不同的处理,论证了诗和造形艺术的区别和界限,阐述了各类艺术的共同规律性和特殊性,并批判了文克尔曼“高尚的简朴和静穆的伟大”的古典主义观点。 

31、三联生活周刊:蔡元培一生当中担任过三个重要公职,教育总长、北大校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可以说参与了现代中国教育、学术制度的整体性建设,这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他为何尤其看重“大学”的价值?

32、他主张教育独立,保护学生,“五四运动”时期对学生的爱国行为“睁一眼闭一眼”。

33、在北京大学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之际,愿北大“吃水不忘挖井人”,传承北大的优良传统,坚守与弘扬“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精神,方不辜负蔡元培以降无数北大师生共同造就的精神博雅塔。

34、三联生活周刊:蔡元培的大学理念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德国,他本人在德国莱比锡大学有数年深入学习的经历,深受十九世纪德国大学观及其实践的影响。他是要把北京大学按照德国大学的模式进行改造吗?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蔡元培如何评价胡适(35句一览)":/wenan/62455.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