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黄庭坚的诗(31句一览)
1
黄庭坚的诗1、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暗香已压酴醾倒,只比寒梅无好枝。(黄庭坚的诗)。
2、诗一开始是比较积极的调子,黄庭坚自注:“术者云吾兄弟皆寿至八十。”他还期待着八十垂老之时,仍能与兄长同饮九酝仙酿。可接下来的句子,就再也不能保持这种强装的乐观了。明月湾、永思堂,这都是故乡才有的景物,兄弟在外多年,故园无人打理,已是一片荒芜。离人与故土已是一层分离,而此时兄弟二人又要分开,别情更重一层,愈教人不忍。虽凄凉已极,诗中却又不曾点破,只以莺、雁加以形容,“嘤其鸣矣,求其友声”,千林风雨,孤莺之啼能复闻否?万里云天,却有惊风吹散雁行。这样的夜晚,黄庭坚失眠了。暗夜中,他又听见老鼠的动静,细微的声响似也在不停地啮咬着兄弟二人的心。全诗开始想给彼此打打气的高调,至此也全部破灭,只剩下一堆碎屑。
3、此词主要通过对重阳节的描述,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显示了作者身处逆境而宠辱不惊的旷达胸襟。
4、|投稿:wbielin@qq.com;本文系先生贰原创;作者为二先生;转载请注明来源。
5、此词主要通过对重阳节的描述,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显示了作者身处逆境而宠辱不惊的旷达胸襟。
6、全词写得极为深挚风格疏宕,颇具韵味,是山谷孤清抑郁的人格风貌的写照。
7、菊花开满枝头之时,正是重阳季节,早晨已有凉意了。(黄庭坚的诗)。
8、 黄庭坚推崇杜甫,以杜甫为学习榜样,七律尤其如此。但比较而言,他的学习偏重形式技巧方面。他说:“老杜作诗,退之作文,无一字无来处,盖后人读书少,故谓韩、杜自作此语耳。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答洪驹父书》)而杜甫的杰出之处主要表现在以“穷年忧黎元”的激情,艺术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广阔现实。诗的语言,也丰富多彩,元稹就赞赏“怜渠直道当时语,不着心源傍古人”的一面。当然,杜甫的不少律诗,也是讲究用典的;黄庭坚把这一点推到极端,追求“无一字无来处”,其流弊是生硬晦涩,妨碍了真情实感的生动表达。但这也不能一概而论。例如这首《寄黄几复》,就可以说是“无一字无来处”。但并不觉晦涩;有的地方,还由于活用典故而丰富了诗句的内涵;而取《左传》、《史记》、《汉书》中的散文语言入诗,又给近体诗带来苍劲古朴的风味。
9、该词上片写陈湘的天生丽质,豆蔻年华,而又柔情脉脉,春愁恹恹,使人魂飞心醉,我见犹怜。下片写词人载酒寻芳,临别伤怀,后约无期的怅惘心情。全词运用铺叙的手法,层次分明,语淡而情深,意浓而韵远。
10、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1、 温庭筠不用动词,只选择若干名词加以适当的配合,写出了“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诗,真切地表现了“商山早行”的情景,颇为后人所称道。欧阳修有意学习,在《送张至秘校归庄》诗里写了“鸟声梅店雨,柳色野桥春”一联,终觉其在范围之内,他自己也不满意(参看《诗话总龟》、《存余堂诗话》)。黄庭坚的这一联诗,吸取了温诗的句法,却创造了独特的意境。“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都是些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其中的每一个词或词组,都能使人想象出特定的景象、特定的情境,展现了耐人寻味的艺术天地。
12、句耳。”因以玄真子遗事足之。宪宗时,画玄真子像,访之江湖,不可得,因令集其歌诗上之。玄真之兄松龄,惧玄真放浪而不返也,和答其渔父云:“乐在风波钓是闲。草堂松桂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此余续成之意也
13、兄弟不远万里来看望黄庭坚,他十分感动。在离家的万里之外,我们兄弟今日见面,像在梦中一样。
14、 “我居北海君南海”,起势突兀。写彼此所居之地一“北”一“南”,已露怀念友人、望而不见之意;各缀一“海”字,更显得相隔辽远,海天茫茫。作者跋此诗云:“几复在广州四会,予在德州德平镇,皆海滨也。”
15、 鹧鸪天
16、今人喜欢“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这两句,但有谁知道,这两句诗的背后,立着一位1000年前的“天下一等好官”——黄庭坚。
17、 苏东坡举目四望,看见远处小河畔,有一位老者,正坐在柳树下垂钓,便脱口对出下联:
18、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诗人的审美趣味和艺术主张,被评论家们认定为黄庭坚的代表作。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素餐,使作者有志难展,于是产生孤独寂寞之感。因此诗写在开朗空阔的背景下的忘怀得失的“快”意,终因知音难觅而产生归欤之思。
19、黄庭坚也有睡不着的时候。比如崇宁四年(1105)的二月,在宜州(今属广西),那时距他的离世只剩下七个月的光景。宜州是黄庭坚最后十年贬谪生涯的终点,前一年他的兄长黄大临南下探望,此时也要离开了。在这分别之夜,黄庭坚睡不着了,写下了这一首:
20、 “寄雁传书”,作典故用,不过表示传递书信罢了。但相传大雁南飞,至衡阳而止。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云:“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秦观《阮郎归》云:“衡阳犹有雁传书,郴阳和雁无。”黄庭坚的诗句,亦同此意;但把雁儿拟人化,写得更有情趣。
21、三是讲究章法。“作诗正如作杂剧,初时布置,临了须打浑,方是出场。”综合起来看,黄庭坚所谓章法是讲求诗的结构的曲折变化,而这些曲折变化是通过学习前人作品揣摩出来的。
22、舞鬟娟好。白发黄花帽。醉任旁观嘲潦倒。扶老偏宜年小。舞回脸玉胸酥。缠头一斛明珠。日日梁州薄媚,年年金菊茱萸。
23、《寒食帖》本是苏轼撰诗并书,诗稿诞生后,几经周转为黄庭坚所见。黄庭坚一见诗稿,十分倾倒,又思及当时远谪海南的师友,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被谪贬在惠州的苏轼责授琼州别驾。激动之情难以自禁,于是欣然命笔,题跋于诗稿。
24、 任渊说这“两句皆记忆往时游居之乐”,看来是弄错了。据《黄几复墓志铭》所载,黄几复于公元1076年(熙宁九年)“同学究出身,调程乡尉”;距作此诗刚好十年。结合诗意来看,黄几复“同学究出身”之时,是与作者在京城里相聚过的,紧接着就分别了,一别十年。这两句诗,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诗人摆脱常境,不用“我们两人当年相会”之类的一般说法,却拈出“一杯酒”三字。“一杯酒”,这太常见了,但惟其常见,正可给人以丰富的暗示。沈约《别范安成》云:“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云:“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杜甫《春日忆李白》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故人相见,或谈心,或论文,总是要吃酒的。仅用“一杯酒”,就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诗人还选了“桃李”、“春风”两个词。这两个词,也很陈熟,但正因为熟,能够把阳春烟景一下子唤到读者面前,用这两个词给“一杯酒”以良辰美景的烘托,就把朋友相会之乐表现出来了。
25、这首词作于崇宁三年甲申(1104),这是黄庭坚在赴宜州贬所途中所作。从词题“赠衡阳妓陈湘”可知,这首词是词人为一位名叫陈湘的妓女而写。这个女子应是黄庭坚的红颜知己,在二人即将分离、依依惜别之际,词人写下了这首《蓦山溪》。
26、黄庭坚一生坎坷,流离飘泊,遍尝人生冷暖,在人生最后,却依然旷达豪迈,这是黄庭坚留给后世最重要的财富吧。
27、10)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黄庭坚《寄黄几复》
28、词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风雨坎坷,表达了无限深沉的感慨,对功名富贵予以鄙弃,抒发了纵酒颓放、笑傲人世的旷达之情。
29、黄庭坚的诗以唐诗的集大成者杜甫为学习对象,构建并提出了“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等诗学理论,成为江西诗派作诗的理论纲领和创作原则,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宋代大诗人之黄庭坚对宋诗的影响甚至超过了一代大文豪苏轼。
30、黄庭坚的诗,很多是宋宴酬和之作,但酒味隽永,今天读来仍是未饮先醉。
相关文章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黄庭坚的诗(31句一览)":/wenan/63469.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 上一篇:精选同学录留言简短一句(34句一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