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培根名言知识就是力量(57句一览)
培根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1、1626年3月底,培根由于身体孱弱,在实验中遭受风寒,支气管炎复发,病情恶化。1626年4月9日清晨病逝。
2、“知识”与“芝士”谐音,所以人们通常把“知识就是力量”调侃地写成“芝士就是力量”。(培根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3、经验论和唯理论,是德国古典哲学之前,16-18世纪近代西方哲学的两大流派。经验论在英国发展,唯理论在欧洲大陆传承。它们几乎同时产生,既相互依存,又针锋相对,最终都陷入了不同的理论困境。然而他们都将获得真理性的知识视为最高目标,都是对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反叛和超越。
4、由另一拨爱心人士组成的“爬山小分队”一向是最接地气的存在,他们随户外俱乐部同行,翻山越岭、饱览美景,吃得虽不讲究,体验的却是最纯粹的人生态度。不过,这个月Penny酱和阿贵酱两位徒步达人竟然只走了三四千步,据说是因为坐了火车的缘故,啧啧,小主脑补了一下他两在火车上面前后窜的场景,表示可以原谅,严重期待他们下个月的激情反扑。
5、就在一切顺风顺水,处于权力的巅峰之时,培根被牵连进一桩受贿案。据罗素分析,这并不代表培根品行不端,他更大程度上是d争风波和政敌攻击的受害者。但培根仍因此被剥夺了大法官的职位,被判入狱,仕途之路就此终结。
6、培根的个性是多方面的,他的天才也在多方面显现。他是政客,又是法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和科学家。培根不以飞黄腾达为目标,得意也好,失意也好,他始终坚持写作与思考。
7、所以主编,我是不是又一次再一次不出预料地跑偏题了?为什么我都没写到看书这件事。请不要让我去面壁,让我分享一组对比照片吧。
8、说好是来走路的,你们拍这么高颜值的照是想跟小主挑衅吗?
9、除非你陪小主参加白马小学的慈善公益活动:一个月的“小确幸”。
10、他认为,认识的真实性和存在的真实性是一致的,“其间的差别不过是直接的光线和反射的光线而已”,这是一种相当彻底的唯物主义反映论。
11、这不单纯是一句政治口号,培根给出了具体而有针对性的行动方案。首先,需要破除人性中的各种迷信和偏见。他发现:“迷信和神学的混合物对哲学的腐化……流毒甚广,危害巨大。”正是各种迷信和偏见搅乱了人们的心灵,阻碍人们获得真知。他将其归纳为“四幻象”,分别是:“部族幻象”“洞穴幻象”“市场幻象”“剧场幻象”。
12、培根这种高热量食物对小主来说,肯定一定必须是力量。培根还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而高原上的白马小学,对那些贫困的孩子来说,就是希望。
13、语文课是个大宝库,科学、自然、人文、艺术、历史,无所不有,包含了很多通向其他学科的门径,也蕴藏了无数有趣的知识和思想。但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往往有一个对“用户”不够“友好”的“产品特性”,那就是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很多。如果我们将关注度仅仅聚焦在“记问之学”上,不但会错过很多思想与妙趣,还会让孩子们对语文产生偏见和误解,不利于他们养成自己探索知识,发现真相,考究学问的能力。
14、读书能获得知识;但更有用的知识对世界的认识却只能通过研究各种各样的人才能获得。(切斯特菲尔德)
15、弗兰西斯·培根敲响了召集智者的大钟,一种“解放的感觉……新的命运,在培根思想的触动下,在那一代人中跳动着”,整个欧洲都响应他关于“扩大人类思想帝国边疆”的呼吁。培根的脑海中常浮现这样一幅图景:一艘船穿过海格力斯之柱,驶入未知的海洋。柱上镌刻着他最喜欢的格言——勇往直前,海阔天空!
16、除了《新工具》,培根还有一本书名叫《新大西岛》,这是一本当时的科幻小说,描绘了借助新工具,人类将要生活于其中的新社会,里面的很多大胆设想早已成为现实,如植物的嫁接、高倍望远镜、精密显微镜、水下航行的船只、远程攻击性武器等。
17、但是培根所说的完整的一句话则是:“知识就是力量,但更重要的是运用知识的技能。”,很显然,后面这句话才是培根要重点强调的,这也和他的哲学思想相吻合。
18、宋·陆游《饮酒》:“陆生学道欠力量,胸次未能和盎盎。”
19、1579年2月父亲病故,由于不是长子,培根没有继承到多少遗产,便自谋出路。后自修获得律师资格,成为国会议员。1620-1621年被封为圣阿尔班子爵。正风云得意,青云直上时,培根因一起受贿事件遭到议会弹劾,只好回家专心研究学术。1626年4月9日,得伤寒过世。
20、从实用主义出发,培根在17世纪提出“知识就是力量”,可谓振聋发聩。数百年间,在这句话的感召下,人类摆脱了无用的形而上学,不断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借助科学、技术两翼齐飞,人类发展不断提速。培根至今的四百多年,刚好与近代史开启并伴随科技大发展同步,这四百多年人类所取得的物质文明成就远超以往数千年。
21、追求过多的权力会使天使跌落,追求过多的知识会使人摔跤。(培根)
22、颜值不够?读书来凑,小主仰天长啸一口,恰巧看到高处密密麻麻的外国书,我被震惊到了,甚至不得不向这些用知识堆砌起来的鸿博低头。请问这么粘着,书拿下来还能翻吗?哇,地上也都是书呢。
23、力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ì liàng。词语解释为力气,有份量。古诗文解释为强力也。后引申具有了“作用”、“能力”的意思,是汉语中常用词语。
24、我还专门去问过一个老师,“知识就是力量,法国就是培根。”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然而得到的答复却是整整10分钟关于“知识就是力量”的解释,压根没有触及一点儿“法国就是培根”的内容。当我怯生生地用疑问的语气提醒老师,“法国就是培根?”他只是说了句“没错。”
25、归纳-演绎法:观察→归纳→假说→演绎→命题→观察→开放性的结论
26、《墨子·号令》:“其有知识兄弟欲见之,为召,勿令入里巷中。”
27、要从信仰氛围浓郁的文化环境中走出来,需要借助某种与信仰相反的力量,这就是怀疑。怀疑,成为近代西方哲学的重要工具,首先要摧毁旧的形而上学,才能重建新的知识论大厦,正所谓不破不立。无论是以培根为代表的英国“经验论”,还是以笛卡儿为先导的欧洲大陆“唯理论”,都举起了“怀疑”这把铁榔头,一锤锤砸向经院哲学的铜墙铁壁,砸开了大豁口。
28、经验论在英国崛起与英国的地理位置有关。作为岛国,英国远离欧洲大陆,受经院哲学传统的影响较小。欧洲大陆的人们热衷于形而上学之时,英国人已经在经验领域有所作为,弗兰西斯·培根继承前辈英国经验主义的衣钵,确立了通过经验获得真知的认识论路线后,后继的英国哲学家和科学家们也都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
29、培根于1561年1月22日出生在英格兰一个新贵族家庭,他的父亲出身寒微,但凭个人努力当上英国掌玺大臣。培根还在童年时,父亲常带他到宫廷里去,他表现出超出年龄的智慧与老成,赢得了伊丽莎白女王的欢心,女王时常叫他“小掌玺大臣”。培根12岁时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深造,大学期间他对传统观念和信仰产生了怀疑,开始独立思考社会和人生的真谛。1576年至1579年,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旅居巴黎。此间,他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这使他接触到不少新的事物,汲取了许多新的思想。1579年,父亲突然病逝,培根急速回国。
30、此观点强调知识与背景,以及知识与信息的关系。他在《创造知识的企业》区分两种知识形式:隐性知识(TacitKnowledge)和显性知识(ExplicitKnowledge)。
31、《吕氏春秋·遇合》:“人有大臭者,其亲戚兄弟妻妾知识无能与居者。”
32、相反,他认为感官本身有局限性,比如感官对于那些并不是很显露的、或过于微小、或空间距离过远的物体,这未必能认识得很清楚,所以他说:“断定感官为衡量万物的尺度,是很大的错误”。这段话是针对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而说的。
33、可见,经验论的起点没问题,但通过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不具备普遍必然性;唯理论的推演方法没问题,可以得出普遍必然的结论,但却建立在可疑的独断论起点之上,而且无法获得新的知识。
34、作为“知识就是力量”这句格言的创造者,培根对知识的功能与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与颂扬。他认为,知识不仅是促进国家强大、实现人性自我完善的动力,更重要的是,知识是认识和驾驭自然的力量。所以,在他看来,即便在古代,科学技术发明的意义也远在君主的文治武功之上,人们把发明家尊为神明,而对建邦立国者、立法者、推翻暴君者等只不过给予英雄或半神的称号,恰好反映了古人的明智,因为君主的功业往往只有一时一地的功效,而科技知识可以超越时空永久造福于人类。
35、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一句名人名言,被很多大中小学刷在墙上、立在操场边、印在海报里的一句话——“知识就是力量”。背过名人名言的你当然能立刻回答:是弗朗西斯·培根说的。我们把它当成激励青少年“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一句口号,现实中这两句名言也确实经常会结伴出现在标语中。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培根说这句话是什么语境?培根要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36、 直到多年以后的某一天,我不经意在书本上看到了这句话:
37、英国人民对培根非常崇敬,把他与莎士比亚一起看作16世纪-17世纪英国民族的骄傲。18世纪-19世纪,英国学术界甚至一度广泛流传过培根与莎士比亚为同一个人的猜测。文/综合《培根随笔》译序(上海译文出版社)、《培根人生论》前言(湖南文艺出版社)等
38、每个时代的哲学家都以追求真理性的知识为己任,只是向度各有不同。古希腊哲学向外,面向客观世界,追寻世界的本原;中世纪哲学向内,聚焦人的主观精神和生存状态。近代哲学关注的既不是纯粹的客观世界,也不是纯粹的主观世界,而是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如果说古希腊哲学是一种本体论,中世纪哲学是一种生存论,近代哲学就是一种认识论。
39、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上万年,敬畏自然的历史漫长而悠久。近代以前,人类敬畏自然,以谦卑和恐惧的心态面对自然;数百年来,人类看到并挖掘出自身的巨大潜力,它如此强悍,使人类自我膨胀,要求控制、利用、指挥自然;面对日益恶化、枯竭的自然资源,也许未来终有一天,膨胀的人类终会意识到,知识的力量并非是一种可以无节制、无底线滥用的力量。尽管我们还在不断掌握知识这种力量,但如何运用好这种力量,在创造美好生活的同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需要人类拥有更高的智慧。
40、培根十分重视科学的实验与方法,告诉我们“首先点燃蜡烛,然后借烛光照明道路”。他在《新工具》中着重阐述了科学归纳法,指出归纳法是从事物中找出公理和概念的妥当方法,同时也是进行正确思维和探索真理的重要工具。他主张从事科学工作,既不应该像蜘蛛只顾从自己肚里抽丝结网,也不可像蚂蚁只会采集与使用,而必须像蜜蜂那样,从花朵中采集材料进行整理消化,从而酿出甘甜的蜜。培根的这些观点是极富创见的,但他注重归纳法而轻视演绎法,对当时最新科学成果也关注不够,故而他的哲学有许多地方欠圆满。尽管如此,罗素仍称赞他是近代归纳法的创始人,是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在哲学史上占有永久不倒的地位。
41、赵敦华:《西方哲学简史》(修订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6月版。
42、知识比金子宝贵,因为金子买不到它。(苏联)
43、奎纳尔·希尔贝克、尼尔斯·吉列尔:《西方哲学史——从古希腊到当下》,童世骏、郁振华、刘进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4月版。
44、知识越少越准确,知识越多,疑惑也就越多。(歌德)
45、经验论,走上了运用归纳法获得真知的道路。通过观察自然现象,整理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归纳法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方法。
46、知识分子优于文盲,如同活人优于死人。(亚里士多德)
47、唯理论肇始于欧洲大陆,那里的哲学家们从经院哲学的土壤中成长起来,喜欢建立庞大的哲学体系,习惯于从抽象的原理出发,进行演绎推理。这导致他们走上了一条与英国人相反的求知道路。
48、科学是人类的共同财富,而真正的科学家的任务就是丰富这个令人类都能受益的知识宝库。(科尔莫戈罗夫)
49、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诤言中所得来的光明比从他自己的理解力、判断力中所得出的光明更是干净纯粹……
50、先生说:“佛教也有去虚妄,求正见。般若就是智慧知识。和培根很有共通点。在爱智者和求智者的眼中,智慧的力量高于一切。若有机会在赫拉、雅典娜、维纳斯之间做选择,没啥好犹豫的,肯定选雅典娜。”
51、早在13世纪的英国,罗吉尔·培根就大力倡导科学实验。关于彩虹,亚里士多德认为那是太阳和星星之间的垂直线,塞涅卡称之为神的笛杖。罗吉尔·培根对前辈大咖们的观点不敢苟同,那不过是孩童的幻想,他需要更可靠的依据来证明。他用晶体做实验,折射出七色光,于是得出了与前辈大咖们不同的结论。他认为彩虹是水汽反射太阳光形成的自然现象。还认为,人类通过实验,还可以掌握制造彩虹的方法。这种标新立异,在中世纪背景下,可不会为天才的罗吉尔迎来赞誉,反而招来了牢狱之灾。
52、此外也要看到,知识爆炸使得知识不仅有量的拓展,而且更新速度大大加快,学科之间也互相交叉融合。如今,社会上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并非是学富五车的人,而是能够独立思考、灵活运用知识、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如果仍然把“知识就是力量”奉为真理,必然会被时代淘汰。
53、也就是说,信息层面的知识本身,并不是力量,经过转化进入个人心智,并能灵活运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才是力量。原来,培根老爷子并不是激励我们广大青少年像吃吐司夹圆切片火腿一样大口大口地“生吞”知识点,而是提醒我们,学习知识要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54、今天,当我们谈论沃尔特·李普曼对传播学的贡献时,不该忘记弗兰西斯·培根;谈论近代经验论创始人弗兰西斯·培根的伟大时,不该忘记科学实验的前辈、破除人性偏见的先驱罗吉尔·培根。可见,人类知识的传承与发展是一条长长的链,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超越。
55、德国最伟大哲学家之一黑格尔评价道:“‘他的著作虽然充满着最美妙、最聪明的言论,但是要理解其中的智慧,通常只需要付出很少的理性努力。’因此他的话常常被人拿来当做格言。”
56、三百年多后,弗兰西斯·培根将罗吉尔·培根的经验主义思想发扬光大,并创立了经验论,成为近代哲学经验论的开山鼻祖。马克思称其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罗素说他是“近代哲学归纳法的创始人和对科学程序进行逻辑组织的先行者。”
相关文章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培根名言知识就是力量(57句一览)":/wenan/9241.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 上一篇:精选三行情话短句大全(18句一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