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胡适生平及历史评价(67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6-20 阅读次数:

胡适生平及历史评价

1、但,尽管如此,胡适这个形象以及由它体现的宽容精神,是否成为这个时代的价值认同?没有,远远没有。即使在今天,在新文化运动已经翻过九十年的日历之后,我依然感到,在我们的精神世界里,宽容依然是一种稀缺元素。

2、然而,胡适只能代表他个人,却无以代表《新青年》。上述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在文化气度及其方式上,比例是1∶这样一个格局,表明新文化运动以陈、钱、鲁的方式为主导,胡适则注定要被边缘化。因此,那场新文化运动由胡适而陈独秀而钱玄同而鲁迅,就是从“平等讨论”到“不容匡正”到“骂”到“咒”。

3、胡适哲学思想不在于胡适提出的学术观点的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适。正是胡适于1919年2月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第一次突破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思想史的原有观念标准、规范和通则,成为一次范式性的变革。这一变革确实起了典范的意义和前驱的作用,它不仅给当时学术界以破旧创新的空前冲击,影响了一批学人如梁启超、顾颉刚、郭沫若等,就是在以后的八十余年的风风雨雨中,甚至在今天,它仍然为人们所肯定。

4、胡适哲学思想不在于胡适提出的学术观点的本身,而是在于他在思想史上的开创性及其深远的影响。使中国传统哲学真正步入现代化进程的第一人,就是胡适。

5、胡适曾执教高校,高徒中包括牟宗罗尔纲、顾颉刚、俞平伯、傅斯年等。其中顾颉刚还表示他的整套治学方法是看胡适《水浒传考证》一文看来的。(胡适生平及历史评价)。

6、文字来源:《胡适文集》第12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胡适生平及历史评价)。

7、  胡适寄居美国,致力于《水经注》的考证等工作。后去台湾。1957年,出任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2月,胡适在“欢迎新院士酒会”上突发心脏病去世。蒋介石送去的挽联是:“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可以说,这是蒋公从思想文化的角度,对胡适的一生进行了知根知底的评价。同一时期,国内忙于浮夸风之后的恢复生产,忙于新一轮政治运动准备,对猝然去世的胡适早已失去了继续批判的动力。新文化运动另一著名人物鲁迅早已被钦定为神,成为思想斗争的利器,而被贴上反动标签的胡适不再是新文化领袖,学界宗师,他已经销声匿迹,被世人遗忘。

8、胡适的一生和他的思想都极为丰富,有这样一篇写胡适的文章,内容没看,但题目却过目未忘:“他什么都没有完成,但却开创了一切”。这句话非常到位,庶几可以视作胡适的墓志铭。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中国学术史、中国思想史、中国教育史以及20世纪历史本身都有所开创和影响的胡适,他的丰富的精神遗产,放在今天,我以为有这样一点——这也是胡适身上最突出的一点——可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枢要,那就是:“宽容”。

9、胡适一生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法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的实现,全力倡导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出版自由等,“创造了现代中国的公共舆论。”

10、不过,这个“先知”在20世纪的命运却是绕有意味的。

11、来源|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12、答案一出,满座都不禁哑然失笑,又纷纷鼓掌,而在教室后方站立的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都不禁笑着颔首。

13、胡适曾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那就是:“宽容比自由更重要”。他认为“宽容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没有宽容,就没有自由。”

14、事实上,胡适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整理父亲的遗稿。1930年6月至1931年3月,罗尔纲在胡适家中奉命对胡铁花遗稿进行了系统整理。后来又有不少学生后辈帮他做过此事。白棣、王毓铨、胡先晋都帮胡适抄录过乃翁的文稿。这批文稿现在台北胡适纪念馆,作为“胡传档案”全部有存,大部分是手抄本,仅有少数原件,此外就是缩微胶片。从内容上说,主要分为七大类:(1)年谱;(2)日记;(3)禀启;(4)文集;(5)书札偶存;(6)家传;(7)其他杂件。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纪念馆馆藏手抄本及小部分原件,是1958年胡适回台就任“中央研究院”院长后从美国寄回台湾的;其他缩微胶卷(根据美国国会图书馆胡适存留美国文件制作的缩微胶片)是根据胡传原稿拍照,由杨联陞在胡适逝世后,于1963年7月2日从美国托人转交江冬秀的。目前台北胡适纪念馆已将胡传档案扫描并转制成数字档案,汇入“胡适档案检索系统”数据库内。海内外读者可在胡适纪念馆网页申请在线检索。

15、这条“不宽容”的逻辑线一路下行,必然付诸“不宽容”的行动,比如1925年,一干人众居然公开火烧《晨报》馆(陈独秀认为应该,胡适提出严厉批评)……。终于,“不宽容”的逻辑四处横溢,它给20世纪的中国文化和文化以外带来了极负的影响,它甚至驱导我们走上包括文化领域在内的“斗争哲学”的不归路。这条路,你死我活,一走就是一百年。

16、对于胡传文献的史料价值和意义,90年前曾经亲自参加整理的罗尔纲先生写道:

17、这是因为他毕生着力提倡的是民主、自由思想和理性主义。正是这样的思想帮助许多青年树立自主自由的人格,形成独立思考、尊重事实的思维方式,成为具有民主和科学素养的人。可以说,对于“五四”后中国民主力量的成长,胡适功不可没。

18、  这个时期,对胡适的批判比较有代表性的,一是毛泽东在中共中央贺淮海战役胜利电文中说:“现在南京城内尚有头等战犯……及其他罪大恶极的帮凶们,例如胡适、郑介民、叶秀峰等人,企图继续作恶。”二是稍后由“两个小人物”引发,以周扬、郭沫若为首的文化界手持上方宝剑,借批判红楼梦研究,在学术领域大张旗鼓清算“胡适派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思想”,出版批胡文章8本,达三百万字之巨。三是1950年及其后再版的《新名词词典》等工具书,将胡适定性为“头等战犯之伪自由主义的无耻文人”,以及“美国走狗,蒋匪奴才”,彻底地进行妖魔化。1956年2月,毛泽东在接见政协的知识分子代表时说过一段话,算是对胡适批判的盖棺定论:“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他到底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杀,应当实事求是。到了二十一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

19、厚德而后载物,厚道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石,厚道的人沉稳而有力,他们以拙胜巧,人生之路往往走得宽阔而稳当。

20、1919年被选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接办《每周评论》。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1924年创办《现代评论》,1932年创办《独立评论》。1945年3月任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1949年1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

21、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并任中国公学校长。

22、1919年被选为“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委员,同年接办《每周评论》。1922年创办《努力周报》,1924年创办《现代评论》,1932年创办《独立评论》。1945年3月任中国出席联合国大会代表。1949年1月,被聘为总统府资政。

23、胡适对中国近三百年来的学术研究作了总结。他把整理国故或国学研究纳入了他的“中国文艺复兴”的范畴之内,并发表了《说儒》,这不但是胡适治学的巅峰之作,也是1930年代中国近代文化史上成就的代表作。

24、胡适的话当然是有所指的。容忍问题远在新文化运动发生之初就在新文化运动的阵营内部发生分歧。胡适是当年新文化运动的急先锋和过来人,这场运动堪足以形成我们20世纪的文化传统,然而,这是一个怎样的传统呢?至少,由它的“不宽容”所导致的历史负面性,我们今天还缺乏到位的认知。

25、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其后陈独秀高张“文学革命”大旗,由此二人成为文学革命的领军人物。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文学革命中,胡适堪称开路的先锋,作出了重大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文化革命之父”。胡适所发起的文学革命,包括诗歌、戏剧、小说几个方面。

26、(本文为1932年12月1日胡适在武汉大学的演讲)

27、1952年返台,1957年始任中央研究院长。1962年在台北病逝。

28、李汝珍平生最大成就是写成古典名著《镜花缘》。此书是他在海属地区采拾地方风物、乡土俚语及古迹史乘,“消磨三十多年层层心血”而写成的,是古海州地区直接产生的一部古典名著。

29、回国前夕,一篇发表在《新青年》杂志上的《文学改良刍议》,使古老的中国发生了一场白话文运动,这是一次划时代的语言革命,以致我们今天通行的语体都得拜那场运动之赐,胡适也由此奠定他在中国的影响。天下何人不识君,1920年代,胡适的影响达到了高峰,那个时代有个口头禅,居然是“我的朋友胡适之”。

3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31、  1979年,《辞海》正式出版,对“胡适”的定义有所改变,除了客观介绍,还有带有浓厚政治色彩的评价,如“1919年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以改良主义反对马克思主义”,“1925年参加段祺瑞策划的善后会议,与孙中山倡导的国民会议对抗”,“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创办《独立评论》,支持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并发表‘全盘西化’主张”。

32、民族主义是爱国的思想,英国有名的先哲曾说过:“一个国家要觉得它可爱时,是要看这个国家在历史上是否有可爱之点。”中国立国五千年,时时有酉北的蛮族——匈奴鲜卑不断的侵入,可说是无时能够自主的,鸦片战争又经过百年,而更有最近空前的危急,在此不断的不光荣的失败历史中,有无光荣之点,它的失败是否可以原谅,在此失败当中,是否可得一教训。

33、原来中国儒家的学说是要宗亲——“孝”,要不亏其体,因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将个人看得很重,而印度文化一来呢?他是“一切皆空”,根本不要作人,要作和尚,作罗汉——要“跳出三界”,将身体作牺牲!如烧手,烧臂、烧全身——人蜡烛,以献贡于乐王师,这风气当时轰动了全国,自王公以至于庶人,同时迎佛骨——假造的骨头,也照样的轰动,这简直是将中国的文化完全野蛮化!非人化!(第二幕完)

34、紧接着,针对上述陈独秀“必不容反对者有讨论之余地”,钱接过话头:

35、胡适是上个世纪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和学者之一。他的影响,虽然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成分,但其主要方面是积极的、进步的。

36、他的自由主义朋友(丁文江、蒋廷夫、吴景超等)在20世纪30年代的独立审查时期都动摇了,认为“专制”是“立国”的有效方式,民主要在“立国”成功后才能建立。

37、“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只要对于白话来加以谋害者,都应该灭亡!”

38、此时的建设期中,产生了一个“儒”的阶级,儒本是亡国的俘虏——遗老,他本是贵族阶级,是文化的保存者,亡国以后,他只得和人家打打官司,写写字,看看地,记记账,靠这类小本领混碗饭吃而已,(根据荀子的非十二子篇),这班人——“儒”一出来,世界为之大变,因为他们是不抵抗者、是儒夫,我们从字义看,凡是和儒字同旁的字眼,都是弱的意思,如需字加车旁是软弱的糯(软)字,加心旁是懦字,加子旁是孺字,是小孩子,他们是唱文戏的,但是力量很大,因为他们是文化传播者,是思想界,老子后世称他为道家,但他正是“儒”的阶级中之代表,他的哲学是儒的哲学,他的书中常把水打譬喻,因为水是最柔弱的,最不抵抗的,这就是儒的本身,他们一出,凡是唱武戏的,至此跟着唱起文戏来了,幸而在此当中,出来一个新派,这就是孔子,他的确不能谓之儒者,就是儒者也是“外江”派,他的主张是“杀身成仁”,他说:“志士成仁,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又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这完全和老子相反,老子是信天的,主自然的,而新派孔子,是讲要作人的,且要智仁勇三者都发达,他是奋斗的,“知其不可而为之”,这就是他的精神,新派唱的虽也是文戏,但他们以“有教无类”打破一切阶级,所以后来产生孟子、苟子、弟子李斯、韩非,韩非虽然在政治上失败,而李斯却成了大功,造成了一个大帝国。(第一幕完)

39、更有递进的是鲁迅。1926年了,新文化运动已有10年的历史,白话文早已取代文言文。可是,鲁迅对于反白话文的态度是:

40、除了学术上的卓尔不群,胡适的为人亦广为时人称赞。

41、1938年,胡适被认命为驻美大使,当时胡适没有多少外交经验,去了美国还要四处求人,每天都要应酬,累得半死,情绪极差。

42、胡适的贡献是“创造了近代中国的舆论”,他对舆论空间的探索也是他政治理想的实践。他充分倡导言论自由、思想自由和新闻自由,以赢得人民批评执政d和政府的合法权利。

43、今天,宽容的求取,是为了社会这个共同体的和谐,而和谐本身又必然要求着宽容。不止一次有人指出:和谐的“和”就是口中有粮,和谐的“谐”则是人人都能说话。前者姑置,后者如果像当年陈独秀那样“不容”异己的言论,哪怕你是正确的,所得也不过是“正确的专制”。现代社会,又有哪一种专制不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呢?因此,我们可以不要“正确”,但决不能取舍“专制”。

44、从同治六年(1867年)到光绪五年(1879年),胡传先后五应乡试,试图在科举正途的老路上博得功名,但毫无结果。期间,在处理和应对宗族与家族事务方面,也花费不少精力。胡氏在上海的祖业店铺也因火灾被延烧,损失惨重。胡传自言:“在家所望者,只侥幸乡试中式耳。然三年一科,万一再应两科不中,年渐老,将奈何?”光绪六年(1880年)九月,胡传决计明年出游,探求新的出路。胡传决定出游,还有一个原因:大家族分家,他的负担减轻。胡传与叔祖及伯父将祖传房屋、店铺和债务,皆做分配,断断续续二十年的家务纠纷终于有了结局。当时胡传的继室夫人曹氏也已病逝,离家前他对诸事做了安排:长子胡嗣稼,年交由弟弟胡玠教读;长女年已经许配于章洪镛,在家侍奉祖母;孪生子胡嗣秬(行二)、胡嗣秠(行三)已四岁,皆离开乳母回家来,胡传将嗣秬交予父妾张氏抚养;嗣秠则过继堂兄胡珍,由寡嫂抚育;幼女五岁,交由弟弟胡瑜之妻养育,使其为女。将家务事安排妥当,胡传于光绪七年(1881年)五月十七日起程离家。对此,他自言:“生平自谓铁石心肠,至此亦不能不寸寸断裂矣。”生活的窘境迫使他41岁时抛离骨肉,痛下决心,开始新的人生探索。

45、有一次一个卖烧饼的袁瓞小贩与胡适闲聊,说他鼻孔里长了瘤,,可能是鼻癌,胡适听了立刻写信给好友台大医院院长,让医院为这个小贩治疗,费用由自己承担。

46、他认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在文中提出文学改良须从哪些地方入手,主张应侧重侧重文学语言形式的改革,推崇白话小说,同时也不能忽视内容。

47、当时,江、胡两家订了婚约之后,胡适就先后到上海、美国求学去了。过了十多年他俩还未结婚。

48、鲁迅逝世后,许广平为《鲁迅全集》的出版而四处奔走,却无人愿意帮忙,不得已求助于胡适,胡适马上着手运作。他从未计较过恩怨得失,不管是友人,还是曾经反对过自己的人,他都尽全力帮助。

49、她为胡适挑选了一门婚事,是江家的女儿江冬秀,一个并没有见过多少世面,缠着小脚的大家闺秀。

50、胡适一生在政治上追求民主、法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的实现。他反对暴力革命,坚持渐进的改革。他从“五四”时期提倡“德先生”(民主)到晚年在台湾领导《自由中国》。他的自由主义的友人(丁文江、蒋廷黻、吴景超等)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独立评论》时期都一度发生了动摇,主张“专制”是“建国”的有效方法,“建国”成功以后再建立民主不迟。在争论中胡适不肯退让,他坚信只有民主制度才真能造成一个稳定的现代国家。“专制”——即使是“开明专制”——最后一定弄到强大的政府不受监督和制裁的地步。

51、余英时:我常常阅览耿云志先生主编的《胡适研究通讯》,知道有关胡适的研究,每年都有不少专书和论文,数量远超我的想象。我感觉,以二十世纪早年中国知识界领袖而言,胡适在今天大陆所受到的注意,也许当在前两三名之内。但说到“突破性进展”,则不好答复。我并不以研究近、现代史为专业,更不是“胡学专家”,所以并未能对上述大量的专书和论文,一一阅读。

52、在胡适三岁时,他的父亲便因病去世,是母亲含辛茹苦将他抚养长大。他小时候因为体弱多病,所以性格斯文,难以和同龄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还得了个“穈先生的绰号。

53、东方早报:今年既是鲁迅诞辰130周年,也是胡适诞辰120周年,国内外的知识界和传媒都有一些纪念性的活动和报道,对于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鲁迅和胡适在他们的心智生命成长中似乎都不像对他们的上几代人那么重要了,相当多的青年人根本就没听说过胡适,而对于鲁迅,因意识形态的原因(中学教科书大量选取鲁迅作品)也持一种反感的态度,有人认为这是很自然的历史现象,余先生怎么看待这种代际之间的“失忆与遗忘”现象?

54、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网站已开通(http://xuebao.hebtu.edu.cn/),作者可在线投稿,也可向责任编辑邮箱投稿(投稿指南内有各学科编辑邮箱)。

55、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56、“顷见五号《新青年》胡适之先生《文学刍议》,极为佩服。其斥骈文不通之句,及主张白话体文学说最精辟……具此识力,而言改良文艺,其结果必佳良无疑。惟选学妖孽、桐城谬种,见此又不知若何咒骂。”

57、胡适是新文化运动的棋手,思想界的领袖,又是最为标准最为儒雅的美男子、洋博士,在人们的想象中,如果胡适不娶到普天之下最才貌双绝的奇女子,那就是亏大发了。

58、胡适曾经有过为其父续写年谱的计划。他在1951年8月17日写给方豪的信中说:“先父自定年谱编到41岁为止,余14年,我拟用日记与诗文禀启补编。别人编年谱远不如本人自己编年谱,故我用诗文禀启编入日记,或为弥补此缺限。”1985年,唐力行先生请教胡适门生、明史专家王毓铨时,王先生称当年在美国读书时,胡适曾把乃翁的自编年谱给他阅读。因感觉年谱珍贵,纸张年久有损,“便将年谱装裱后归还胡适”。可见胡适对父亲事迹的看重。

59、因提倡文学改良而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胡适是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于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60、至于文字方面,也是从龟甲上的,牛骨上的,不达意的文字,经过充分的奋斗,而变为后代的文字,文学方面、哲学方面,历史方面,都得着可以达意的记载,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61、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也不强加给别人,这样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厚道的人。

62、继《舍我其谁:胡适,第一部:璞玉成璧,1891-1917》、《舍我其谁:胡适,第二部:日正当中,1917-1927》、《舍我其谁:胡适,第三部:为学论政,1927-1932》后,江勇振教授推出《舍我其谁:胡适,第四部:国师策士,1932-1962》,是这一系列的完结篇。

63、她懂得尊重孩子。胡适做错了事,她从不当面斥责,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然后行罚,或罚跪,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胡适哭出声音来。

64、●散文欣赏|毕淑敏《你的第一责任是使自己幸福》

65、这是电影《建d伟业》里的一个片段,而电影中由吴彦祖饰演的风度翩翩,温润如玉的老师,正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胡适。

66、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为“和谐”而努力,就是为“宽容”而努力,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宽容的意识和能力,我们更须要宽容的制度(不妨想想那种不宽容的制度是如何建构起来的吧)。胡适和弘扬胡适的意义,正在于此。因为胡适的一生,就是为制度宽容而努力的一生,尽管他直到去世都没有看到这种制度的到来。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胡适生平及历史评价(67句一览)":/wenan/14891.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