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胡适拒绝留在大陆说了三句话(110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7-03 阅读次数:

胡适拒绝留在大陆说了三句话

1、他找到校长蒋梦麟,万分感谢。蒋校长感到意外:“哪两千块钱?”林语堂这才知道:“学校根本没出过这笔资助——那都是胡适个人的钱。”

2、胡适的思想就是倡导民主与科学。1927年,他写《我们对西洋文明的态度》,对社会主义持肯定态度。1949年去了台湾的周德伟把《通往奴役之路》介绍给殷海光与胡适,由殷海光翻译并在《自由中国》上连载,此举引起了中国自由主义者的反思。

3、  可平平凡凡的背后,却不仅仅有着天伦之乐,还有那“生命有时尽、无处话凄凉”的悲哀。

4、1920年,离开《新青年》,在南京大学暑期学校讲学。

5、和魏连思一样,在胡适死后,曹应该没有及时得到消息。

6、清末民初,喝过洋墨水或富贵显达者,纷纷追求“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之新观念,抛弃包办婚姻与糟糠之妻遂成新潮流。但新文化运动的旗手胡适却是一个例外。

7、1922年,任北京大学教务长兼代理文科学长,创办《努力周报》。在其第二期(1922年5月14日)与蔡元培、李大钊、陶行知、梁漱溟等联名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胡适拒绝留在大陆说了三句话)。

8、陆小曼觉得,胡适这种做法,将她跟普通的家庭妇女等同,这是对她的侮辱,她不愿意接受胡适的那个提议,也不愿意与胡适见面。因为她觉得,胡适在物化她。而陆小曼是一位有独立思想的女子!

9、1958年,在一次就职典礼上,蒋介石致训:“应担负起复兴民族文化之艰巨任务......”,胡适站起来,一开口就说:“总统,你错了。”然后逐条驳斥蒋介石,蒋介石气得全身发抖。蒋介石原来是去“致训”的,结果成了“聆训”。

10、在这样悲惨的情况下,以气节来求全如冯友兰等知识分子,实在无异逼人做烈士。

11、正是这样一个温暾的谦谦君子,才能始终以一种从容的态度批评着那个时代,不过火,不油滑,不表现,不世故。以这样一个平和的态度,在那样污浊的世界里特立独行60年。小编特精选了《胡适思想录》(全10册),带大家走进这位谦谦君子。

12、学者王元化说:“我这辈子,最欣赏胡适这句话。”

13、  后来却是从心里排斥,至死也拒绝相信,甚至在遗书中还留有胡思杜的遗产继承份额。

14、凌晨,躺在医院大厅冰冷水泥地上的袁震撒手归天。

15、罗尔纲说胡适:“我还不曾见过如此一个厚德君子之风。”

16、50年代初,中央一再邀请陈寅恪赴京担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所长,但屡被陈拒绝而不得其职。

17、一年后,他进入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主修哲学,选修音乐。

18、幼年就读于家乡私塾,19岁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留学美国,师从哲学家约翰·杜威,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扬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

19、胡适是一个非常高明的人,他善于用通俗的语言来解释“民主科学”这个宏大的话题,他认为“文言文是半死的文字,唯有白话是活的语言,白话文学是文学史的正宗,要用白话来创造活的文学、人的文学”。

20、胡适交友从不论贫富贵贱。他不仅仅资助才子,也资助贩夫走卒。一日,卖烧饼的袁瓞来胡适家闲聊。胡适说:“我喜欢游泳,可鼻孔长了小瘤,呼吸不便。”袁瓞说:“好巧,我鼻孔也长了一瘤,恐是鼻癌。”胡适立即提笔写了封信,让袁瓞交给台大医院院长。信中说:“这是我的朋友袁瓞,一切费用由我负担。”

21、1928年,创办《新月》月刊,并任中国公学校长。

22、1946年11月,胡适不顾众人反对,出席了所谓的“国大”,并出任了大会执行主席,通过了蒋介石炮制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为蒋介石所谓的民主政府捧场,他英美式的政治理想正好为蒋介石所用。

23、胡适先生的死讯像投向平静湖面的一粒石子,瞬间引起一圈又一圈涟漪。在接下来的一周内,这个消息成为全台湾最大的新闻。

24、后又以“国民d潜伏特务”的罪名与外界隔离。

25、赵元任:《赵元任全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

26、蒋对胡适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抗战爆发后,一介书生胡适被蒋委以中国驻美大使的重任。说重任可是名符其实,在中国以一己衰弱之国力、独自对抗日本之侵略时,美国对中国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胡适在驻美大使任上一干就是四年。凭借美国名校的教育背景,以及对美国价值观的了解与认同,加之又熟谙中国传统文化,胡适在美国四处演讲广受欢迎,为争取美国舆论对中国抗战的理解与支持立下汗马之功。

27、要记住,做的好,是你自己负责任,做的不好,也是你自己负责任。

28、1962年1月,胡适从泰达医院出院。2月24日,胡适在中央研究院的招待会上死于台湾省台北市南岗区心脏病发作。

29、  虽然二人看上去并不般配,但是泼辣能干的胡夫人江冬秀却与胡适先生相依相伴携手共度了一生,这也被称为“民国七大奇闻”之一。

30、胡适不仅资助过林语堂,还有吴晗、罗尔纲、周汝昌、李敖、沈从文、季羡林、千家驹等一众才子。还资助贩夫走卒,因他交友从不论贫富贵贱。

31、1948年12月,解放军进驻清华园,进逼北京城。

32、书中写到一代国学大师王国维,苦心经营大学的梅贻琦,亦官亦学的傅斯年,三百年得以一见的史学大家陈寅恪;外交学者胡适,建筑学家梁思成,革命斗士闻一多,数学家华罗庚,生物学家童第周……

33、你是很聪明的人,千万珍重自爱,将来成就未可限量。这还不是我要对你说的话,我要对你说的是希望你能利用你的海外住留期间,多留意此邦文物,多读文史的书,多读其他科学,使胸襟阔大,使见解高明……做一个博学的人。

34、  他年轻有为、思想活跃,与陈独秀等共同领导新文化运动,推广白话文,一时成为全国年轻人的偶像。

35、但其实不管是站在国民d这边的还是站在共产d这边的,他们都有着内心明确的选择,根本不会觉得为难,真正让他们内心备受煎熬的,是那些知识分子,就像胡适,梅贻琦这些,他们是自由追求着,他们内心都有着其他的原因,那么胡适为何还要那样选择呢?要知道因为胡适在中国文学这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所以当中中国共产d找了他好几次,都希望他能在大陆,可都被胡适给拒绝了。

36、自修大学的概念是胡适提出的,他非常支持毛泽东的想法,并且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毛泽东提供了许多帮助。

37、通才对通才,罗素演讲唾沫横飞,赵元任翻译游刃有余。这对搭档,完美!

38、事实上,蒋中正在悼念胡适时还题写了一幅挽联:“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伦理中新思想的师表。”这虽然只代表了蒋所理解和期望定位的胡适,但依旧传播甚广。

39、很有意思的是,当江冬秀与北大教授陈西滢的妹妹陈汲见过面后,对她非常认可,便郑重其事地与胡适说:“我死之后,你不妨娶这位陈小姐做妻子。”(后来陈汲嫁给了大科学家竺可桢)估计胡适当时听到这番话,心中有一万只草泥马在奔腾:逗我玩呢您?有过一回惨痛的记忆,我哪还有胆量摸老虎屁股呢!

40、五四运动后,毛泽东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并且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他心中,胡适成了有民主性的、非革命的大民主派。

41、陈独秀看完这篇文章后深受震撼,力排众议将毛泽东的文章发表在《新青年》第三卷第二号。

42、第二年春天,杨昌济携妻儿老小来到北京生活,与胡适成为同事,同年夏天,毛泽东带领“驱张代表团”坐火车离开长沙奔赴北京,这也是毛泽东第一次来北京。

43、  令人遗憾的是,66岁的他没有从文以继其祖衣钵;和叔叔一样,他没有成婚,茕茕孑立,孑然一身;甚至有传闻说,他还是个断袖者。

44、  此时,胡思杜已经与父母分离达七八年之久;也遭受了七八年的精神压力。

45、19雷振与台湾和香港的非d成员联合,反对蒋中正再次当选为违反台湾宪法的总统。胡适就是其中之一。之后,胡适没有参加雷震的入d筹备工作,而是鼓励了很多人。同年9月,雷震因“共同间谍”案被捕,历史上称雷震事件。

46、于是,在蒋内心里,胡适这个棋子越来越不听话了,被其视为革命的“一大障碍”,也就顺理成章了。

47、为了宣传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新青年》横空出世,当时刚从国外留学回来,通过哲学博士学位考试的胡适,回国担任了北京大学教授,并且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打响了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炮。

48、1951年7月,正在美国芝加哥大学读博士学位的巫宁坤接到国内急电,请他回国到燕京大任教,他随即中断学业回国。

49、终其一生,吴健雄都记得1936年刚到美国,胡适先生写给她的那封信:

50、一年后,毛泽东又派人给远在美国的胡适写信,劝他回大陆看看,由于信中有些语句的言辞有些激烈,引起了胡适的反感,他看过后不仅没有回复,还将这封信交给中国台湾司法行政部调查局作为研究资料。

51、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52、抗战最艰难的时候,胡适临危受命,担任驻美国大使。出门公干,为了省下门前叫出租车要付的小费,他都是偷偷跑到大使馆门前大道的拐角处才叫出租车。夫人江冬秀给他寄衣服,他写信说:“一些衣服没舍得穿,还都很新,不要多寄了!”

53、师生都认为对方走错了路,其实,没有谁对谁错,每条路都有他的不确定性,特定的年代也有特定年代的局限和历史环境。

54、他去台湾也是为了清华,他想要拿到庚子赔款那个钱,因为在美国,他要是不去那就拿不到,因此他有了这笔钱,还创办了新竹清华大学,培养出了不少的优秀人才,为台湾教育做出巨大贡献,虽然说新竹清华和大陆清华离得比较远,但如今也经常合作,为两岸交流提供了很大便利,梅贻琦的心里一直只有清华,因此可以总结出来,他们二位去台湾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一个是政治相关,一个是清华。

55、他的自由主义朋友(丁文江、蒋廷夫、吴景超等)在20世纪30年代的独立审查时期都动摇了,认为“专制”是“立国”的有效方式,民主要在“立国”成功后才能建立。

56、毛在40年代曾评价鲁迅,说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

57、胡适是上世纪“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是开启中国社会文艺复兴的重要人物。作为一个文化符号,胡适在当时就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而作为一个集文学、史学、哲学、教育学、红学、教育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学问于一身的大学者,胡适更是桃李满天下,其思想和学术更是影响深远。

58、1918年,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长沙创立以“改造中国和世界”为宗旨的新民学会,学会成立没多久,会员中的一些有志青年,便萌生了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愿望。蔡元培,吴玉章等人更是在北京发出号召,积极组织青年学生到法国勤工俭学。

59、十一二岁时,我稍活泼一点,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口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只有一次我做史文恭,被花荣一箭从椅子上射倒下去,这算是我最活泼的玩艺儿了。

60、一个多钟头以后,噩耗传来。吴健雄号啕痛哭,浑身战栗,如果不是丈夫袁家骝扶着,她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61、陈丹青说胡适:“完全是学者相,完全是君子相。”

62、这一年,毛泽东发表了《民众的大联合》这篇经典宏文,胡适看过后,在《每周评论》中对这篇文章作出了高度的评价,晚年的胡适还曾在文章里盛赞“我的学生毛泽东,是共产d里白话文写得最好的”。

63、人生就是这样,当你踏入其中,就知道做自己有多难。

64、胡适将这份学者的自傲和固执,一直保持到了他生命的最后。

65、胡适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一夜不能好好地睡,时时想到这段文章。”

66、  “小.....”她顿了顿,作为母亲她还是不舍且有不甘,“我们,还是一起走吧。你爸还有你哥哥,我们一家人不分开呀......”

67、考完后,赵元任和胡适坐上同一艘船赴美,一同进了康奈尔大学。

68、其实早在58年的时候,胡适就通过电话得知了自己小儿子离世的消息,并且一头栽倒在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之中,不过对于小儿子的事情,胡适后来从未提及。不少人都猜测,可能是因为胡适太过悲痛,也有可能是因为胡适根本就不愿意相信这个消息。当胡适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还说到了自己对于小儿子的安排。

69、1920年1月,寒冬料峭时节,毛泽东亲自登门拜访胡适。此行正是为了在北京酝酿筹备湖南工读互助团之事,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毛泽东先去找胡适请教。

70、不过,身为学者,难免会有些学者的傲气,那时的毛泽东连北大的学生都算不上,只是一个旁听生,可他依旧希望得到胡适的教诲,便主动与胡适接触。

71、胡适(1891年12月17日—1962年2月24日),男,曾用名嗣_,字希疆,学名洪_,后改名适,字适之。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徽州绩溪人,以倡导“白话文”、领导新文化运动闻名于世。

72、知识分子得蒋公护佑,难则难矣,但多为生活之难,而非心灵之难,思想之难。

73、  在那个历史节点,他没有什么要好的朋友,也没有人敢与之成家。他既没有了牵挂,自然也很难有对尘世的眷恋。

74、1915年,陈独秀将科学比作“赛先生”,民主比作“德先生”,向全体青年呼吁要让这两位“先生”走出去,成为建设新国家的主力军。

75、即便如此,毛泽东也没有生气,反而虚心接受胡适的一切批评。

76、众人问他原因,毛泽东笑着解释道:“我觉得你们都去外国,那总要有人留在本国,研究本国的问题,我认为我对自己的国家还不够了解,所以我愿意将时间花费在本国。”

77、这正是胡适践行旧伦理、旧道德的有力佐证无疑了。在这13年中,胡适如同一个痴情种子,不但对江冬秀这位未婚妻始终抱有美好的憧憬,而且多次在信中表达坚守婚约、决不背弃的立场。

78、因事涉紧急,胡适无法也无力在短时间内做通这个脑后长有反骨的儿子的政治思想工作,眼见胡思杜周身充溢着一股年轻气盛,不知天高地厚的牛烘烘的叛逆气味,胡适夫妇颇感无奈,只好强压怒火,按照天要下雨,娘要嫁人,或者儿要守家的古训——随其便了。

79、1910年,18岁的赵元任报名参加庚子赔款留美考试。同批考试的人里面,有胡适。

80、胡适之死,在革命事业与民族复兴的建国思想言,乃除了障碍也。

81、1919年,接办《每周评论》,发表《多研究些问题,少谈些主义》,主张改良主义,挑起问题与主义论战。

82、1945年4月25日,宋子文、胡适、董必武等一批知名人士组成极具外交影响力的中国代表团,出席美国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董必武代表共产d一方,希望能够争取到国际对共产d合理合法存在的支持。

83、但以蒋的个性,显然不可能喜欢这种民主政治下的美式幽默与调侃。至于要他做“三无”总统,在台湾当时的政治情势下,则更只会被解读为居心叵测的大不逆。

84、1927年,胡适正式取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然后与徐志摩等组织成立新月书店,在上海蒋介石与宋美龄婚礼上结识蒋介石。

85、代表团前脚刚走,蒋介石就派出傅斯年、章伯钧等人访问延安,希望可以开创国共合作新局面。

86、  1948年12月,兵临城下,北平被围。

87、我相信,对于历史有些了解的人知道这件事情难免会愤愤不平,根本不知道他们二位作为知识分子要这样选择,要知道,一个是被老百姓喜欢的新中国,一个是被老百姓所唾弃的旧中国,对他们的行为一旦表示不理解,就会觉得他们这样做实在是让人憎恨,认为这是知识分子堕落的一瞬间,所以也顾不得思考这其中更深层次的内涵,也就做不到真正的换位思考,要知道当时他们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煎熬,一直在徘徊。

88、陈独秀与胡适,虽然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但两人有很大的差别,陈独秀热血激情,是典型的革命者,胡适温润随和,适合做儒雅的学者。

89、历史学家,文学家李敖:以他唱重头戏的地位,四十年来,竟把文史学风带到这种迂腐不堪的境地,脱不开乾嘉余孽的把戏,甩不开汉宋两学的对垒,竟还披着‘科学方法’的虎皮,领着‘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的补助,这是多么不相称的事!

90、昨天晚上听到胡先生去世的消息,晚上做了一晚的梦。先是大哭,梦中哭醒。后来又做梦,和他在一起……直到天亮起来为止。今日上午看报,我两次流泪,这是卅六年秋葬母以后的第一次哭,可见悲哀之甚。这里送报人说,拿到报,眼就流泪,许多看报的人哭了。

91、后来大嫂、二嫂都生了儿子了,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我母亲只装作没听见。有时候,她实在忍不住了,便悄悄走出门去,或到左邻立大嫂家去坐一会,或走后门到后邻度嫂家去闲谈。她从不和两个嫂子吵一句嘴。

92、但今天要讲的这个人,比梁启超还有通才范儿,跨界之大,百年难得一见:有人说他是物理学家,有人说他是数学家,有人说他是哲学家,有人说他是音乐家,有人说他是语言学家……

93、终其一生,吴健雄都记得1936年刚到美国,胡适先生写给她的那封信:

94、宽容之于胡适,已深入他骨髓。作为新文化运动和“自由主义”之旗手,胡适誉满天下,也谤满天下。面对别人的咒骂,胡适并不生气。

95、当年民国,很流行一句话——“我的朋友胡适之。”胡适仗义疏财,由此可见一斑。

96、他给别人写的信都要誊抄一份留下来,其日记也明显可以看出是为了日后发表,显然,胡适非常之“好名”。但他之“好名”,有两点非常值得如今熙熙于名者学习:

97、12月,北平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邀请胡适在中南海怀仁堂商讨是战是和,胡适送了八个字“和比战难,坚持待变”;12月13日,写成杂文《北京大学五十周年》;同日,朱家骅、傅斯年、俞大维、陈雪屏四个人在南京设法派飞机去接胡适南下,胡适本来不肯丢下北京大学不管;12月14日,在南京方面的劝说下离开;12月15日下午4点,傅作义派了部队护送胡适到北京南苑机场上了飞机,夜里10时到达南京明故宫机场;12月17日,在南京中研院内主持北大校庆纪念会。

98、对此,蜗居广州的史学大师陈寅恪写道:真乃“一犬吠影,十犬吠声。”

99、  胡复自小体弱多病,甚至还患有小儿麻痹症。

100、这就是“不受左右”的胡适。“不降志,不辱身,不追赶时髦,也不回避危险。”学者王元化说:“我这辈子,最欣赏胡适这句话。”

101、毛泽东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在全国范围的报刊上发声。

102、曹,安徽绩溪辋川人,中国农业领域第一位女教授。

103、1959年兼任台湾长期科学发展委员会主席。

104、两个离开,对于她而言,一个是失去了经济上的来源,一个是失去了物质上的享受。对于陆小曼而言,是不能接受的。每个人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不希望生活的水准,越来越差。陆小曼也是如此,她离开王庚,不是因为生活水准,而是因为思想无法交流。

105、1937年,罗尔纲赶时髦,出版了《太平天国史纲》一书。《书人杂志》将其选入“中国最新十部佳著”。胡适读后,当面批评罗尔纲:“做书不可学时髦。”“你写这部书,专表扬太平天国,而太平天国之乱,让中国几十年不曾恢复元气,你却只字未提,这样盲从做史是不对的。”

106、“也许是年龄与时代的原因,读《南渡北归》第三部更有味道,欲哭无泪。当“南渡残生梦独多”和“北归残梦终成空”时,历史还原了真相。

107、同样是在美国,唐德刚、周策纵等人组织的白马社则开始筹备“胡适纪念专号”。

108、在北大图书馆勤工俭学的毛泽东,想尽办法挤出时间跑去旁听胡适的课,还在杨怀中先生的介绍下,与胡适讨论新思潮的问题,与心心念念的适之先生相对而坐,毛泽东打起十二分精神,将所有谈话内容都记在了脑子里。

109、正是胡适于1919年2月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卷上)第一次突破了千百年来中国传统的历史和思想史的原有观念标准、规范和通则,成为一次范式性的变革。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胡适拒绝留在大陆说了三句话(110句一览)":/wenan/22335.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