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究竟涅槃(76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7-30 阅读次数:

究竟涅槃

1、的大悲、大智、大愿、大行,广行一切善。《心经》的头两句:“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五蕴皆空就是离一切相,度一切苦厄就是广行一切善。不能离相就不能照见五蕴皆空,心胸就不广大。我怎么样,我的工作怎么样,我的父母怎么样,我的社会地位怎么样……由这些我执就生起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能够离相就有般若智慧。在这个智慧指导之下,就可以勇猛无畏,广修一切善法,度一切苦厄。一切众生胎卵湿化都是苦厄、都要度,度到哪里去呢?《金刚经》上讲“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无余涅槃就是究竟涅槃,究竟就是很彻底,说明离开了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七地以前的,八地到十地菩萨是变易生死,这两种生死都离掉了就是佛的果位——究竟涅槃。

2、你是个有限大的空球?你是个无限大的整块?你若是有限大的空球,

3、我们所在的这个宇宙,是一个体验“爱”的宇宙,我们这个宇宙唯一真实的力量就是“爱”,当然啦,这个“爱”并不是我们众生头脑里理解的那种“爱”,祂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爱,祂是“神性的漠然”的爱,祂是我也没办法完全理解的“爱”。

4、shēng zài zhè gè yīn huì de shì jiè dāng zhōng ,biàn shì bǎ jīn gāng shí de bǎo dāo yě huì shēng xiù !yǔ zhòu ā ,yǔ zhòu ,wǒ yào nǔ lì dì bǎ nǐ zǔ zhòu :

5、“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这就是第四段了。第四段的中心词,就是“究竟涅槃”。

6、色、空从本源上说,是一体的。色是空性“因缘和合”而产生或幻化而出;一切色都是通过一定的“因缘和合”而从空性中产生或幻化出来;

7、”我皆令人无余涅槃而灭度之“。无余涅槃也就是究竟涅槃,究竟就是很彻底,说明离开了分段生死和变易生死,分段生死是七地以前的,八地到十地是变易生死,这两种生死都离掉了就是佛的果位——究竟涅槃。

8、shān yòu yǒu kū gǎo le de wú tóng ,shān zuǒ yǒu xiāo xiē le de lǐ quán ,

9、佛家用这五个字涵盖了所有的内容,我翻译了30多本书,用了更精密的心理学的语言细致化,描述的内容就是因为原生家庭和爸爸妈妈互动,没有得到爱、安全感、应该有的保障,又在成长过程中遭到来自父母的否定打压,或者重男轻女的不平等的对待,这时候就很自然的产生一种想要证实自己的心理,可是在付出了很多还是没有办法得到肯定的时候,心中就会产生很深的失落和低自我价值感。这是我10年间和内地的朋友们互动下来的很清晰的认识。

10、原来一切本身具足、圆满无缺,人其实是不需要追求的,我们长期以来受到的这样一个惯性的训练,让我们不断的处在二元对立冲突矛盾里面,让我们的内在始终无法和自己和解,达到二元对立的统进入到一个解脱、合没有烦恼的境界。是我们不断在制造烦恼,不断在制造怨怼、不满、自怜、哀怨,庸人自扰。因为庸人自扰,所以永远处在颠倒梦想中。我们始终觉得外在的人事物是需要改造的,而不知道问题不是在外在变成一个多么理想的状态,重点是我们要有正确的反应,什么是一个人内在心理状态最正确的反应?人怎么样才能处在解脱、自在、圆满、祥和、不波动的境界?我们必须要学习佛陀,要进入到如如不动。我们的内在时时在波动,这些反应的模式,佛家总结为几个字---贪、嗔、痴、慢、疑,这就是烦恼的本质,贪是不满足,觉得还有更好的;嗔是愤怒,因为不符合设定的标准所以愤怒;痴就是无名,没有觉知,不知道当下发生了什么;慢是高傲,我慢,看不起别人,我比你好,我高高在上,有阶级意识,高低之分,心中有慢,肯定没有爱、慈悲、包容,当一个人心中没有爱、慈悲、包容的时候,对自己也不会满意,傲慢的人不会仁和,关系不可能和谐,这时候再高傲也没用,因为是孤独的,高处不胜寒,会觉得生命清冷,没有热力,无法参与、投入;疑是疑惑,内地疑惑的问题很大,人跟人之间缺少信赖,因为过往的批斗历史背景让我们无法信赖,我们的上两代人都是在批斗中受了很多的伤,他们不信任,所以他们的下一代也不信任,很难产生真正的敞开,和彼此之间的连接,我们是活在疑虑中的。

11、āi āi de fèng huáng !fèng qǐ wǔ 、dī áng !huáng chàng gē ,bēi zhuàng !fèng yòu wǔ ,huáng yòu chàng ,

12、凤啄香木,一星星的火点迸飞。凰扇火星,一缕缕的香烟上腾,

13、要想离一切相,不能只靠理解,而是要去实修才行,只有自己真正体会到了一切相的虚幻性,并且能真正做到了不执著一切相,才能真正离一切相,而入涅槃。

14、凡夫与佛,体本不凡夫为因心,佛菩萨为果德,但果德亦由因而来,未有不修而能证得者也,第不可执取于有修有得有证而已。然若误执以为无修无得无证者,则凡夫可以不修,任其自成为佛,天下宁有此理?若执以为有修有得有证,则未明本来,法不能空,终不得究竟也。

15、英国佛经译者EdwardConze(2000)认为这篇经书属于般若波罗蜜教派发展四阶段的第三阶段时期著作。另一方面,同为该教派精要的短篇《般若波罗蜜心经》与《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对大乘佛教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心经》与禅宗的经典有异曲同工之处,而《金刚经》则被禅宗奉为至高无上的经典。

16、蛋糕的颜值巅峰是什么样子的?这么美的蛋糕国际评委看了都舍不得吃!

17、东山再起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例句:失败了,只要不灰心丧气,一切从头开始,重整旗鼓,就有东山再起的希望。

18、如何运用神的七道光来平衡你的脉轮开启你的能量!

19、常空法师|《永嘉大师证道歌》讲记(092)|见性才到起跑点

20、实际上,我们想要拒绝“虚无”,我们想要保持不朽的东西,以为占有那些事物就可以使自己存在了。奥古斯丁在他《忏悔录》里写了他对信仰上帝的真实意义,就是上帝造人把这个推入到虚无中去,人拒绝虚无、害怕虚无、想要抓住存在不放,人世间罪恶的根源来于这一点。

21、“般若波罗蜜多”:用自己看破世间万物的智慧,远离苦恼到达清净的彼岸。

22、中国有一句经典:人生如梦。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实是蕴含着深刻的道理。不管我们的人生如何演绎,昨天就是一场永远消失了的梦。

23、涅槃是佛教修行的最终境界,其实用境界来比喻也不过时勉强形容而已。涅槃是寂灭不生不灭永断疑惑烦恼不生不再轮回。涅槃也分做有余涅槃和无余涅槃。而佛陀所证涅槃是最为究竟也就是无余涅盘或者是究竟涅盘。

24、这是我用最简单的语言跟诸位讲解“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25、只要向外追求,身体就一定是解离的,所以修行的最后只剩下一件事情就是照料身体,这个身体不是指肉体,而是里面的以太体,就是中医所讲的气脉,从气脉再到脉轮,我们要对脉轮有感受力,要能感受到它在身体里面的运作,还有和外界各个场之间的关系,跟人的情绪、脑波之间的关系,跟事物之间的关系,都要开始精微化。

26、如何离一切相?首先要知道诸相非相的道理,金刚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能了知一切有形或无形的相,都是虚妄不实的,才能不去执着一切相,不执著一切相,也就达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状态,若能常住在这种状态之中,也就不再有烦恼和痛苦束缚着你。

27、历史上有一些东西方的开悟者(所谓的开悟就是,有了一个最终极、最究竟的发现),他们发现人生生世世轮回转世所追求的目标,原来不在外面,在里头;原来那个目标不是在未来,就在这个当下。离我们很近,但是我们不知道怎么跟这个状态去连接,也不知道怎么去发现它、揭露它。

28、这就是人生在世的运作模式。因为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社会、所有一切模塑我们的人都在灌输一个概念就是---你要变得更好。所以我们怎么可能没有理想,没有梦想?

29、“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30、前不见灯台,后不见海岸,帆已破,樯已断,楫已飘流,柁已腐烂,

31、所以,这是我举个例子啊,就是我们有颠倒——于无常执为常、(总是遇到苦)于苦执为乐、于无我执为我、于不净执为净,四种颠倒。

32、所以清远看上去就像一只凤凰,三码头是凤头,下廓就是清远的凤翅,而凤背就是新世纪广场所在地,(旧区府)凤尾呢。一直从松岗路延伸到北架山了,而就在凤凰牺牲的地方。

33、我们今天所要探索的是,什么东西阻碍了我们跟这个终极、究竟、所谓的涅槃有了隔阂。

34、同样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砺后它们才能以更美好的躯体重生。这段故事以及它的比喻意义,在佛经中,被称为“涅槃”。

35、生在这个阴秽的世界当中,便是把金钢石的宝刀也会生锈!宇宙啊,宇宙,我要努力地把你诅咒:

36、《心经》云: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一切随缘,一生随缘,方得自在。

37、《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即《大般若经》的心髓,全部般若的精义皆设於此经,故名为《心经》。此经由浅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义理精要。可谓言简而义丰,词寡而旨深。古来认为读此经可以了解般若经类的基本精神。

38、我们称之为起凤里(是希望凤凰再次起来的意思)所以清远就叫做凤城了。大家又知不知道广东一共是有两个凤城的,除了清远之外,顺德大良也称为凤城,为什么呢?

39、《心经》通常被认为是写于西元前1世纪的贵霜帝国境内。Pine(2004)认为作者是佛教上座部二十部派之一的说一切有部的僧侣,因为《心经》最早被翻译成汉语的记载是在公元200-250年由月氏和尚支谦所译。

40、我们年青时候的新鲜哪儿去了我们青年时候的甘美哪儿去了?我们青年时候的光华哪儿去了?

41、(嘉音)元音老人|《略论明心见性》(全集)

42、凤凰涅槃传说中,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

43、《般若经》的内涵以空性为主,透过对空性的了解能断除烦恼障而得到小乘的涅盘,即声闻及独觉的菩提果位;也能够透过对空性的认识,再加上福德资粮的圆满,能彻底断除所知障而获得大乘的涅盘,即无上的菩提果位。

44、tiān sè hūn huáng le ,xiāng mù jí gāo le ,fèng yǐ fēi juàn le ,huáng yǐ fēi juàn le ,tā men de sǐ qī jiāng jìn le 。

45、究竟,佛学大词典的解释是:梵语uttara,巴利语同。音译郁多罗。形容至高无上之境界,或对事物彻底极尽之意。前者如佛示现至高无上之真理,即称为究竟法身;大般涅盘显示佛教之最终目的,即称为究竟涅盘。后者如以不退之愿心而成就誓愿者,称为究竟愿,此乃赞仰弥陀本愿力之语。

46、áng tóu wǒ wèn tiān ,tiān tú jīn gāo ,mò yǒu diǎn ér zhī shí 。dī tóu wǒ wèn dì ,dì yǐ jīng sǐ le ,mò yǒu diǎn ér hū xī 。

47、刘宋元嘉年间(公元424—453年),慧严、慧观与诗人谢灵运等根据上述两译本进行改编的《大般涅槃经》三十六卷,又称作《南本涅槃经》。

48、那拥抱着你的空间他从哪儿来?你的外边还有些什么存在?你若是无限大的整块,这被你拥抱着的空间他从哪儿来?

49、不一不异。所以通达空境的圣人总是勘玄机于先兆,隐未来于变化,将东南西北上下六合统摄一心,过去未来同成一体。古来今往都是一样,穷本极末,没有二致。

50、(2)差别分别,事物有不同的属性、状况,也做区分。

51、“苦、集”:世间所有的苦和形成苦的原因,是说世间的法;

52、如何才能度一切苦厄,首先要先照见五蕴皆空,照见五蕴皆空也就是照见一切诸法并不真实,诸法的实性本空,这里的空并不是说诸法都是不存在的,而是诸法如梦幻泡影,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不可得的。

53、wǔ bǎi nián lái de yǎn lèi qīng xiè rú bào 。wǔ bǎi nián lái de yǎn lèi lín lí rú zhú 。

54、wǒ men zhè piāo miǎo de fú shēng ,dào dǐ yào xiàng nǎ ér ān xiǔ ?

55、用来四时朝拜这个知恩图报舍身取义的金凤;人们为了报答老禅师的救命之恩,就在御金街重新建起了禅院。也有人传说,金凤的尸体最后化成了这个小城。

56、以下为本期惟贤法师对佛学知识的答问,我们后期将陆续整理发布。

57、其实,佛陀住世时,有许多根器极高,且修行上勇猛精进的人得到了阿罗汉果位,他们依四圣谛,八正道,观空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但是也有阿罗汉内心恐惧,认为入无余涅槃是断灭空,譬如有位焰摩迦比丘,他主张:“漏尽阿罗汉,身坏命终,更无所有。”意为阿罗汉入无余涅槃后,一切皆空无,再也没有别的。

58、究竟,佛学大词典的解释是:梵语uttara,巴利语同。音译郁多罗。形容至高无上之境界,或对事物彻底极尽之意。前者如佛示现至高无上之真理,即称为究竟法身;大般涅盘显示佛教之最终目的,即称为究竟涅盘。后者如以不退之愿心而成就誓愿者,称为究竟愿,此乃赞仰弥陀本愿力之语。

59、(3)畏恶趣,趣就是趋向,比如说怕入鬼道;六道当中地狱、恶鬼、畜生,我们都怕——将来怎么样、死的时候会怎么样。

60、宇宙呀,宇宙,你为什么存在?你自从哪儿来?你坐在哪儿在?

61、nǐ nóng xuè wū huì zhe de tú chǎng ya !nǐ bēi āi chōng sāi zhe de qiú láo ya !nǐ qún guǐ jiào hào zhe de fén mù ya !nǐ qún mó tiào liáng zhe de dì yù ya !

62、照见万法皆空,并不是说你理解了四大和合、五蕴本空的道理,而是要向观音菩萨那样,真正照见了万法皆空才行。

63、很多人这时候会散发一种不安的磁场,因为他们对这种唯心的潜能的开发是感觉很不安的,敏感的人马上就接受到了,这就叫场,场域。

64、《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梵文:प्रज्ञापारमिताहृदयसूत्रPrajñāpāramitāHṛdaya。藏文:བཅོམ་ལྡན་འདས་མ་ཤེས་རབ་ཀྱི་ཕ་རོལ་ཏུ་ཕྱིན་པའི་སྙིང་པོ།有时也称《般若波罗蜜心经》,为《金刚经》降伏其心篇,简称《心经》。全经只有一卷,260字,属于《大品般若经》中600余卷中的一节。

65、凤又啄,凰又扇,山上的香烟弥散,山上的火光弥满。

66、远离颠倒梦想是照见了万法的真相,看破了三界万法种种有相,皆是由于颠倒而产生的如同梦想一样的虚幻不实的东西,因此远离这种颠倒执着,达到”究竟涅盘“(智慧和福德都达到了圆满的成就)的境界,体悟到不生不灭的法身。

67、《涅槃经》是佛教经典的重要部类之有大乘与小乘之分。西晋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的大乘《涅槃经》的译本,其中影响大的主要有三个:

68、这正如般若观照所说的色心不相即相离,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不二之理。从缘起法的角度来看,万法为空,空为万法,见佛即见法,见法即见空,诸法性空,即成见佛,物我两忘。

69、三世诸佛者,无去来也,同此果德圆成者,必依于般若修也,修至一切空净,方名波罗蜜多也。经内一切字,皆字,无字,无挂碍字,究竟字,与深字,前后互相呼应,以表德之至也。

70、颠倒梦想的人生,实际上就是带着面具在演一场戏。人,习惯了带着面具生活,忘记了真实的自己。

71、yī qún de fán niǎo ,zì tiān wài fēi lái guān zàng 。

72、洪水退却后,人们为了纪念金凤舍己救人的功绩,就在那座高山上凤凰飞落涅槃的地方建了一座寺院,名字叫飞来寺;人们舍不得金凤救助他们起飞的地方,就在那里定居下来。

73、形容至高无上之境界,或对事物彻底极尽之意。前者如佛示现至高无上之真理,即称为究竟法身,大般涅盘显示佛教之最终目的。扩展资料换一句话说,我们把宇宙人生的真相看错了,看颠倒了,譬如经上给讲的四种颠倒,就叫“常、乐、我、净”。“常”,不知道世间万法无常,以为有一个常,这是错误的,这颠倒得知见。“乐”,不晓得世间法里面乐是苦因啊!

74、善吉曰:般若不可于色中求,亦不离于色中求。又曰:见缘起为见法,见法为见佛,斯则物我不异之效也。所以至人戢玄机于未兆,藏冥运于即化,总六合以镜心,一去来以成体。

75、讲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是深刻、浩大、精微的一个蜕变的过程。我们要从粗钝、不知不觉,永远活在一个惯性模式里,慢慢的精微化,能感知,深刻化,不是只活在表面,全面化,完整化,从身心解离到身心结合,甚至最后进入到细微的光的层次,这样的深化永远是向内的。远离颠倒梦想就是这样的过程。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究竟涅槃(76句一览)":/wenan/36279.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