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贺知章的诗有哪些(42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8-15 阅读次数:

贺知章的诗有哪些

1、荒境尽怀忠,梯航已自通。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胄出...

2、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3、还将桃李更相宜.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4、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即年少时离开故乡,迟暮之年才回来。别看这句诗朴实无华,实际上包含了极其深沉的思想感情。要知道对于贺知章来说,他的“少小离家”就是三十七岁中进士以前,而“老大回”却是八十六岁高龄了。五十多年的沧桑岁月,不仅深埋了贺知章的仕途人生,也深埋了贺知章对故乡的无限牵挂和思念。

5、神皋类观赏,帝里如悬镜.缭绕八川浮,岧峣双阙映.(贺知章的诗有哪些)。

6、贾岛(779-849),屡举不第,以苦吟闻名,推敲典故即源出他的诗句“僧敲(推)月下门 ”。《过海联句》是他和高丽使联句而成,高丽使出前两句,贾岛续后两句:

7、贺知章的这首诗借柳树歌颂春风,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美景图。在这首诗中,诗人把春风比作了剪刀,赞美了春风裁出了美丽的春景图。全诗清新明丽,诗人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既赞美了柳树,又写出了春天盎然的美景,可谓大手笔!那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这首诗的大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就是二月的春风,如同神奇的剪刀。

8、郎士元(727-780?),天宝十五年(756)登进士第,大历十才子之与钱起齐名,《全唐诗》录有其题作《山中即事》五言绝句:

9、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诏旗分夏物,专土锡唐弓.

10、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 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 春风不改旧时波。

11、本文暨长沙窑白诗考、长沙窑王右丞诗考、长沙窑诗三首考和《涟水古冢瓶文》诗考,共介绍了书写在长沙窑瓷器上的包括贺知章、高适、崔颢、王维、刘长卿、白居易和贾岛共十三位诗人约十五首诗,另有四首考订作者并非《全唐诗》所载明。这些可以明确的作者,上至盛唐,下至中晚唐,诗作者最早为韦承庆,最迟为贾岛,几乎都是元和以前的诗人。但考古发掘基本上在同一地层出土,故可推知瓷器烧造的年代相对集中在某个时段,再从陶瓷类型学方面入手考察,这个时段基本可以确定大致在长庆年至大中末年之间。

12、                     

13、连绵南隥出西垣.广画螓蛾夸窈窕,罗生玳瑁象昆仑.

14、另外,我国自古便是产丝大国。丝绸向来是以端庄、华贵、飘逸著称,而这也正是柳树的风韵。所以寥寥十余字,丰富的文化内涵,却是足以令人叹为观止的。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则是诗人紧承“绿丝绦”继续联想而出,即这些如丝的柳条似得细细的柳叶儿到底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如果对应在美人的丝织裙带上,那么就是在赞美裁缝技艺的精湛。

15、长沙窑青釉执壶录有一首几乎相同的诗(“泉”讹作“全”,“偶坐”作“独坐”,“囊中”作“怀中”),出自贺知章无疑:

16、照灼城隅复南陌.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17、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18、前两句完全一致,第三句“昨夜”作“一夜”,尾句有三字不同。

19、译文:会稽山上的雾气散了,显露出高峻的山体和葱郁的草木,明净的水面上没有风也起了水波。别说春天已经结束花草都凋谢完了,另有人在水流中央采摘菱叶和荷叶呢。

20、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21、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22、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贺知章主要成就贺知章的作品被爱好书法者视为珍品。他的墨迹留传很少,现存尚有绍兴城东南宛委山南坡飞来石上的《龙瑞宫记》石刻和流传到日本的《孝经》草书。

23、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即虽然我的鬓发早已经斑白,但是我的乡音却从没有改变。我们说语言朴实,是对诗歌风格的一种描述,是通过朴素、简洁、准确的语言传达一种真挚、美好的情感。这句诗便是如此,仅仅以一句乡音未改便道尽了诗人对故乡五十多年来的无限牵挂和思念。同时,乡音未改也从侧面表现了贺知章久别回乡的亲切感。

24、刘长卿(725?-790),大历诗人代表,善五律,号“五言长城”。他的诗多写幽寒孤寂之境,又善于描写荒村水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他广为人知的名句。下面这首六言《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足见其格调:

25、而贺知章这首诗是咏柳,说明它是赞美了柳叶的巧夺天工。最后一句“二月春风似剪刀”,即这一切都是春风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来的。拟人手法的运用,既巧妙地回应了前面一句的设问,又栩栩如生地刻画出了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同时它也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具有无限的美感。

26、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27、   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28、(约659年-约744年),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29、“财”为“材”之讹,“池台”与“楼台”无甚语意或音律上的差别,但“从”与“恐”语意语境不同。从通纵,纵使之意,有肯定但依然率性不顾的主观意味;恐表示担忧,或许、可能之意,表怀疑,有迎合、顾及的意味。两相比较,“从”更符合醉吟者形象和心理,更切合诗题。

30、用下联“金屋”、“玉楼”用典来衡量,第二句“阳明”不及“宫中”恰当、相称。

31、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回乡偶书》

32、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33、接着是“镜水无风也自波”,这句表面上看不像是在写越州之镜湖,因为镜湖平如镜,怎能够自动涌现出波澜呢?而实际上唐代的镜湖有上百个小湖组成,浙江潮水和山洪的冲击造成了各湖的落差,所以无风时湖上也有水流现象,造成“自波”。其实这是贺老在写湖景的奇美!写镜湖的动态及家乡的景色!

34、贺知章作品:《咏柳》《回乡偶书》《题袁氏别业》《望人家桃李花》等等。

35、“镇”此处作常、长久之意,现今不用,南朝到唐诗词中常见。长沙窑所书与《闺情》完全一致。

36、纵观贺知章的这首诗,诗人贺知章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全诗28字既写出了柳树的翠绿之景,又赞美了巧夺天工的春风,更写出了春天的盎然美景!凭借这些独特手法,贺知章的这首《咏柳》成功入围了全唐诗!这首诗大家喜欢吗?还有评论区留言与我讨论!感谢大家的支持!

37、诗人以毛遂自况,把试官(主持进士考试的官吏)比作战国四公子之平原君赵胜,既状己志,表白了心志,又答谢奉承了试官而不露痕迹,无轻浮俗媚之态,恰到好处,算得上此类题材的上乘之作。与王昌龄《答武陵太守》“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有异曲同工之妙。

38、这第三句与第四句依旧是在描写眼前景物,但是却更加深刻,也更加唯美。不要说春天就快结束了,花儿也快要凋谢,但是其实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还是能从中感到春天的意境,在那镜湖之中就有人在采莲。

39、青阳布王道,玄览陶真性.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

40、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41、包融作品:《登翅头山题俨公石壁》《酬忠公林亭》《赋得岸花临水发》等等。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贺知章的诗有哪些(42句一览)":/wenan/44775.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