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佛教经典语录原文(76句一览)
佛教经典语录原文
1、看人是好人,看事是好事,看境是好境,一切都是自己的心。
2、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3、23)故彼于天欲,亦不起希求。正觉者弟子,希灭于爱欲。诸人恐怖故,去皈依山岳,或依于森林,园苑树枝提。
4、末世众生欲修行者,应当尽命供养善友,事善知识,彼善知识欲来亲近,应断骄慢,若复远离,应断嗔恨,现逆顺境,犹如虚空,了知身心毕竟平等,与诸众生同体无异,如是修行,方入圆觉。
5、(15):这是一句禅语。全句是: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林中,心不动则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则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意思是: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佛教经典语录原文)。
6、静心佛曰。净心守志。可会至道。譬如磨镜。垢去明存。断欲无求。当得宿命。
7、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8、凡当参学,要有三样好;第一要有一对好眼睛,第二要有一双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好眼睛就是金刚正眼,凡见一切事物,能分是非,辨邪正,识好歹,别圣凡。好耳朵就是顺风耳,什么话一听到,都知道说的什么。好肚皮就是和弥勒菩萨的布袋一样,大肚能容撑不破,遇缘应机,化生办事,把所见所闻作比较研究,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佛教经典语录原文)。
9、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10、11)别人讲我们不好,不用生气、难过。说我们好也不用高兴,这不好中有好,好中有坏,就看你会不会用?
11、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2、14)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疑。
13、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觅兔角。
14、2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金刚经》
15、寂静处不在山上,也不在庙里,只要有一颗清静的心,到处都有寂静处,到处都是净土。
16、17)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
17、(18):口中言少,自然祸少;腹中食少,自然病少;心中欲少,自然忧少;身上事少,自然苦少;大悲无泪,大悟无言。缘来要惜,缘尽就放,随方就圆,无处不自在。
18、不了解生命的人,生命对他来说,是一种惩罚。
19、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20、当知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21、无论何时,人生之路都是孤独去流浪的,不管路上有多少行人,还是有多少人陪伴左右,你终究只是你,别人的帮助或怜悯,皆只是衬托,无法扭转你命运的走向。别为了拒绝灵魂的寂寞,把太多人拉到你生命中来,没谁是你的主宰,你也不是谁的主角。累了,学会停歇,迷了,换个角度,冷了,就给自己一个拥抱。
22、后来他“死了”,他那淡淡的印象也就消失,仿佛水消失在水中。
23、4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六祖坛经》
24、不要刻意去猜测他人的想法,如果你没有智慧与经验的正确判断,通常都会有错误的。
25、缘起法身偈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26、夸奖我们,赞叹我们的,这都不是名师。会讲我们,指示我们的,这才是善知识,有了他们我们才会进步。
27、心尘佛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28、帮助我们修心的方法,帮助我们离苦得乐的方法叫佛法。
29、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
30、一个常常看别人缺点的人,自己本身就不够好,因为他没有时间检讨他自己。
31、4)舍弃于忿怒,除灭于我慢,解脱一切缚,不执着名色,彼无一物者,苦不能相随。以不忿胜忿。以善胜不善。以施胜悭吝。以实胜虚妄。
32、人生有酸甜苦辣,朋友有真心假意,所有的过客只是你身边闪过的风景,不懂你的人,就不要在意,不爱你的人,就不要珍惜,还有一些更无关紧要的人,添油加醋中伤你,想方设法算计你,有了麻烦缠着你,得了好处踹开你,这样的人,不用理会,不必联系。
33、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否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
34、弥陀好念,勿虚彼国之金台;阎老无情,莫惹他家之铁棒。
35、 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36、 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37、心中常存知足、善解、感恩、包容。敬重贵人,礼待小人。真正的妙法是由智慧流露出来,真正的慈悲是用智慧的力量去推动。
38、童年时刻在长满青苔的青石板上的约定,如今,在甘苦共盈的岁月里,被淡淡的风蚀,成为记忆中浅浅的光影,就像不被遗忘的记忆,永远存在于心中的一方土地,亦佛如被打上了一万年不许变的烙印……
39、2)渴求离言法,充满思虑心,诸欲心不着,是名上流人。久客异乡者,自远处安归,亲友与知识,欢喜而迎彼。
40、故一声阿弥陀佛,即释迦本师于五浊恶世,所得之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今以此果觉全体授与浊恶众生,乃诸佛所行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尽,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
41、大多数的人一辈子只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42、欲望越高,失望越大。不要怕失去,真正地放下了就什么都有了,一切如梦如幻,有什么可执着的。
43、智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心既除矣,境岂实有。
44、坐石看云闲意思,朝阳补衲静工夫;有人问我西来意,尽把家私说向渠。
45、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出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五十三:“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也可以去极乐世界。
46、人生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47、真正的修行是修心,是修正自己,而不是修正别人,放下我执我爱,慈悲一切众生,才是佛法的真谛。
48、凡圣佛曰:笑着面对,不去埋怨。悠然,随心,随性,随缘。注定让一生改变的,只在百年后,那一朵花开的时间。
49、诸佛法身,湛然不动犹如虚空,如虚空故,所以遍满一切,以便满故,所以空即无量,无量即空。
50、 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
51、菩提本自性,性净是菩提,亦非可修相,更无可作相。
52、 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53、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54、道贵无心,禅绝名理忘怀泯绝,乃可趣向回光内烛,脱体通透。
55、真如佛性,非是凡形,烦恼尘垢,本来无相,岂可将质碍水洗无为身。
56、不离当处常湛然,亲切无过此语,觅则知君不可见,但于当处湛然,二边坐断使平稳。
57、2)活着的气度则是要刚柔并济,胸中有天地。要坚韧不拔,顽强不屈。要傲骨侠肠,正直勇敢。
58、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练;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
59、静看花枯荣,淡视云卷舒。行走在旅途,鲜花和荆棘映衬,坦途和坎坷衔接,艳阳和风雨交织,得志和失意错位,需要我们淡泊豁达,宁静致远,静看花枯荣,淡视云卷舒,沐浴春风不自傲,挑战逆境不伤情,在修正中砥砺品性,在省悟中拓宽心胸。成败自清醒,是非一笑过。
60、仇恨永远不能化解仇恨,只有慈悲才能化解仇恨,这是永恒的至理。
61、情执是苦恼的原因,放下情执,你才能得到自在。
62、世界上没有一个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一个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话少的时候,别人要批评你,当你沈默的时候,别人还是要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被批评的。
63、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64、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若于众生尊重承事,则为尊重承事如来。若令众生生欢喜者,则令一切如来欢喜。何以故,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譬如旷野沙碛之中,有大树王,若根得水,枝叶华果,悉皆繁茂。生死旷野,菩提树王,亦复如是。一切众生而为树根,诸佛菩萨而为华果。以大悲水饶益众生,则能成就诸佛菩萨智慧华果。
65、自性本来不生也,本来不生即是本来不动。生灭即指无明,意谓自性中本无无明,说有无明,由于妄见耳。
66、19)从欲乐生忧,从欲乐生怖;离欲乐无忧,何处有恐怖?从爱欲生忧,从爱欲生怖;离爱欲无忧,何处有恐怖?
67、 时间总会过去的,让时间流走你的烦恼吧!
68、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非物,则物可物。以物非物,则物非物。
69、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70、18)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71、6)人命在呼吸间,生老病死,谁能阻挡?所以要好好珍惜。这来去无常的生命,让生命散发出真善美的光辉。
72、前生500次的回眸才换得今生的一次擦肩而过。
73、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我执我爱。饶益一切众生,承办众生的利益才是快乐的源泉。
74、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所谓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摄受众生供养,代众生苦供养,勤修善根供养,不舍菩萨业供养,不离菩提心供养。善男子,如前供养无量功德,比法供养一念功德,百分不及千分不及百千俱胝、那由他分,迦罗分,算分,数分,喻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若诸菩萨行法供养,则得成就供养如来。如是修行,是真供养故。
75、”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是佛家劝人改恶从善的话语。比喻作恶的人一旦认识了自己的罪行,决心改过,仍可以很快变成好人。儒家把和谐导向社会理想,道家把和谐导向事物本源,佛家则把和谐导向内心世界。佛家认为,境由心生,内心平和,见事皆和。禅宗有云: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心中若无佛,向何处求佛?众生皆有佛性。”人生在世如身处荆棘之中,心不动,人不妄动,不动则不伤;如心动则人妄动,伤其身痛其骨,于是体会到世间诸般痛苦。“人生在世间时时刻刻像处于荆棘丛林之中一样,处处暗藏危险或者诱惑只有不动妄心,不存妄想,心如止水,才能使自己的行动无偏颇,从而有效地规避风险,抵制诱惑否则就会痛苦绕身。心动则物动,心静则物静。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佛语有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相关文章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佛教经典语录原文(76句一览)":/wenan/46526.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 上一篇:精选元稹最污的一首诗(38句一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