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影响(44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8-28 阅读次数: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1、     子曰:”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

2、《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在南宋后并称“四书”。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微言大义”。

3、“礼”的要义在于以社会等级定尊卑,以礼抑欲。如果说“教化”“先教”属于将礼外化于活人之政,那么学礼则是将礼内化为修己之道。这便是夫子在不同场合、不同语境中表露出来的一以贯之的教育价值取向和实现这种教育价值的思路。

4、这些课程,德、智、体、美,样样俱全。既有人文涵养,又有自然知识;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这应该成为我们当今素质教育的基本参考。

5、在《论语》中,一个突出的例子,便是给人留下一个夫子对同一个问题的解答因人而异的印象。即所谓“孔子教人,各因其才”。例如孔门弟子问“仁”,至少有九人次,却有九个不同的答案。其实,这种情况,至少同《论语》记载中把各个弟子所问之“题”都简化为一个“仁”字相关。

6、(2)荀子:“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始为蔽,终为蔽,远为蔽,近为蔽,博为蔽,浅为蔽,古为蔽,今为蔽。凡万物异则莫不相为蔽,此心术之公患也。”(《荀子·解蔽》)去蔽,即对“相异”的史事,在客观的平视的基础上,分别作出价值判断,不为哪怕是名家的只言片语所惑。

7、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只有虚心向别人请教,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8、孔子的教育思想,博大而精深。他坚持“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强调思学结合的自主性研究学习,注重知行合一的实践教育,和“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这些至今仍有其普遍的适用价值。

9、其本质是关注学习方法的主动性、迁移性和创新性,强调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10、第一是孔子。夫子把少数人享有的精英教育推向民间。私学开始兴起。(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11、孔子强调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提出立志有恒、克己内省、改过迁善、身体力行等品德修养的原则和方法。

12、l 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季氏》)  

13、其实,我们的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说出,有教无类这样因材施教的话!还有,我觉得他说的当仁不让于师,可以说是最好的说出了教育的意义!可是,现在谁也没有听进去!

14、020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宪问》)

15、孔子认为教育的主体是学习的学生,学生的学远比老师的教更重要。孔子对学生的指点与启发具有独到之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自己不想努力学习,那么灌输再多的知识也没多大用处。

16、l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子罕》)

17、l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述而》)

18、010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为政》)

19、启发式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0、在《论语》中,“教”字七见,“诲”字五见。其中的章句中教如下:

21、孔子指出来,要学好修身治国的学问,必须要先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他在教学中采取了品德修养与知识、技能的学习并重的原则。

22、日常语言或行为,可能有意为之,更可能出于随意的表达,或偶然的表达。即使是有意表达或表现出来的意识,也不一定都能成为值得学者关注的“思想”。其中唯有从一以贯之的言论或行为习惯中反映出来的认知或价值倾向,才足以表示这个人或那个人的基本思想。

23、我国古代口语及文献中“教”一字两音,这一词至少两义。即:去声(今第四声)之教(音叫),相当于今双音词“教育”。一般为规范词,褒义(往往亦作描述词使用,如“上海教育”);平声(今第一声)之教(音交),指传授的动作,如指教、管教,为中性词。即相当于双音词“教学”(授业),亦可指称“教唆”。

24、l    播学于平民:不分贵贱、贫富、等级

25、(2)孝悌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学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学而》)孝慈则忠。(《为政》)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里仁》)(3)忠信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八佾》)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子路》)民无信不立。(《颜渊》)

26、第是“听其言”。这是了解学生的重要途径,因为“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27、l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子路》)

28、     孔子认为,人和人的智力水平天生就是有差距的。现在基因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只有那些智力水平有足够的先天优势的人才能被培养成高端人才。这就好比一个直身高只有八十厘米的人,无论怎样培养,都不可能成为一个十分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与现在的美国主流教育思想是一致的。事实证明,这种模式非常有助于于高端人才的培养。比如美国的基础教育明确地划分精英教育和平民教育两种模式,孩子的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自由选择。

29、所谓“君子立本,本立而道生”。子曰:“仁者,爱人”。可以理解为爱自已、爱亲人、爱朋友、爱他人,也包括爱乡土、爱家园,这种爱甚至延展为普被自然万物。

30、阙d童子将命。或问之曰:“益者与?”子曰:“吾见其居于位也,见其与先生并行也,非求益者也,欲速成者也。”(《论语·宪问》)

31、如果说以孔子的建树同此前历史上的辟雍之类建树相比,属于难得的改造,那么以其同后世的私学、官学相比,则显得朴素、简单之至。不过,惟其朴素、简单,其授业才近于养士的本义。后世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教育问题的日益复杂,不得不以日趋制度化的“教程”取代朴素机动的“学程”,导致“教”与“学”,“学”与“用”脱节,距离养士的本义越来越远,才显示出先贤那种以好学为要义,因学而教,为用而学的朴素的“学程”弥足珍贵。问题在于如何形成对某种史事的见识,这便同个人对史书的自主阅读与独立思考相关。

32、我们看《论语》你会发现,孔子和他的学生们都是平等相处的!而孔子对学生的问题都是有问必答,而且是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针对学生进行教育,而不是那种千篇一律的老生常谈的教育!这我们从他对子路还有子贡的教育中可见一斑!也可以说,孔子把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给激发出来了,不但让他的学生学习了六艺,更主要的是教育了他们如何做人,如何成为有用的人!

33、  作为中国历史上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教育理念至今让后人受益无穷。他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管是对为人师者来说,还是对于孜孜不倦的求学者来说,都是值得去学习的一种态度。孔子认为,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对待教育和学习都应该有严谨的态度,不能够松懈。

34、孔子关于学生管理的观点有以下几个方面:第培养学习兴趣——乐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第注重学习方法——学、思、习、行。“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第端正学习态度——不耻下问。“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认为,学校的管理者要重视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培养。这不仅可以提高学校的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减小教育管理的压力。

35、由于孔门之教,早为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烟尘所湮没,尽管恢复其原貌几乎不可能,如今既然以此为研究的课题,至少不拿孔子说这种或那种外在的事情,不在其中添加层层涂林,也就算得上沾些微的史德了。

36、思虑及此,关于夫子“诲”的对象,依然若明若暗,后来经过对传说中“夫子之门何其杂也”的分辨,对此问题的思路才进一步打开。

37、德行之仁与德性之仁的区别何在呢??有道是“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述而》)。既然如此,为什么又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呢?(《论语·述而》)这便是德行与德性的区别。因为只要有与人为善的心意与行为,便有德行,若要形成德性,成为仁人、仁者,须有赖于毕生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以致就如颜回那样,“其心三月不违仁”(《论语·庸也》)已经与众不同。至于执政与参政中的政治道德,虽同个人的德性相关,并非“我欲仁,斯仁至矣”那么简单。

38、     孔子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现状,来决定教什么。不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习同样的东西。这一点,与儒学宗教化以后的思想是完全不同的。

39、020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悔焉。(《述而》)

40、孔子倡导尊师爱生,提出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爱护学生、无私无隐,讲究教法、循循善诱的理想教师的基本要求。孔子简介孔子名丘,字仲尼(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春秋末期鲁国人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41、在语言或行为中外化了的思想,因可资同别人比较,可视其为“语言行为”。某种语言行为若发生社会影响,表现在“社会行为”中的思想,才成为有价值的思想。

42、由此可见,通常所谓“弟子三千”,且不说其数难以确证,就连“弟子”之称,也名不副实。

43、思学结合。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是说,只学而不思考,就糊涂,只思考不学习也很危险。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影响(44句一览)":/wenan/51334.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