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54句一览)
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
1、《乡愁四韵》可以看作是一首用文字写成的乐曲,首行犹如乐曲的主题旋律。每一节首尾呼应,使每个诗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
2、余光中先生逝于高雄,他对高雄西子湾的热爱和眷恋或许超过任何一个地方,他说国立中山大学是最适合作诗的地方。
3、 《乡愁四韵》一诗至少有杨弦、罗大佑、张炫文谱曲的三个版本。罗大佑谱曲的《乡愁四韵》最广为人知,此歌收入他1982年专辑《之乎者也》里。1973年,张炫文采用了歌仔戏风格为《乡愁四韵》谱曲,同年在台湾省教育厅“爱国歌曲征曲比赛”中获奖,由女高音刘塞云公开演出并收入她个人专辑。《白玉苦瓜》诗集中的组诗《戏为六绝句》之四《秋暮》被郑华娟谱曲,由施孝荣演唱;这一诗集中《守夜人》则被许翔威选中谱曲。(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
4、“一个秋晴的黄昏,一少年坐在敞向紫金山的窗口,写下他的第一首诗,那时候他没料到,这一生他注定要写很多作品,更不会料到,他未来的读者,不在大陆,却在海外,他注定要做南方的诗人,他的诗,注定要在亚热带的风雨里成长。”
5、P16:先生除了在文学上的多管齐下,还表现于他在美术和音乐上的热情和造诣。把月光掬在掌,注在瓶,分析回忆,分析悲伤。诗歌赋予画面感,勾画出一幅凄惨淡白的海景月色图,取材于台湾童谣的这首《月光光》,掌声欢迎黄华进行朗诵。
6、“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寻李白》)这是余氏诗歌标本式的句子,像是从词演化过来,其实是余光中自出机杼,句子的枝头摇曳着灵气与才华。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8、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西方现代主义的潮流席卷了台湾,从诗歌影响到散文、绘画与音乐。余光中回忆起那个时期异常兴盛的台湾诗坛:“在如何对待西化和传统的问题上一时比较混乱,不仅诗人参与,社会人士也加入进来,因为各持主张,论争很热闹。当时争辩的主题大约有三个:文白之争、现代画、现代诗。而现代诗则是论辩的重点。在古典诗与‘五四’的新诗之后,现代诗的产生是‘必然’,再走回去是不可能的了。但是现代诗毕竟是新生的艺术,毛病在所难免。那么现代诗究竟该怎样写,它对中国的传统和西方的潮流该持怎样的态度?”
9、高雄第一科技大学聘余光中为最高荣誉之客座教授。
10、政治对峙导致的民族分裂,是滋生余光中大量乡愁诗歌的时空背景,他的乡愁主题诗歌中,浸透了渴望民族统一的爱国意识。这些乡愁诗的抒情主体,既是在思念亲人和家乡,又是在思念大陆和祖国。屈原式的乡愁和国爱,谱写出余光中诗歌的宏大交响乐曲的主旋律。他的名篇《乡愁》:
11、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2、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黄维梁曾在《璀璨的五采笔》中称赞余光中的文学成果,说他手握五色之笔:
13、“余光中的诗歌对音乐性非常讲究,比较有名的《乡愁》,很强调音乐性,讲究押韵,与古典诗歌的关系很密切。”尽管杨炼认为余光中与古典诗歌的衔接方式比较简单,与自己的写作没有太大关系,但在他看来,在1980年代中期,大陆诗歌局面初开,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余光中的影响很大。原因在于,“他的诗第一非常中文、非常中国,第二朗朗上口很悦耳,第三又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诗歌。所以对当时一批抒情诗人影响很大,这些诗人的写作介乎于官方诗人与朦胧诗带来的现代气息之间,所谓港台味。”
14、 余光中“歌诗”中流淌着古今中外诗乐的传统,他说:“诗和音乐结婚,歌乃生。”他兼具学者和诗人双重身份,对中西诗乐传统既有学术上的研究,更有诗歌创作上的继承。余光中创作的是现代新诗,但部分诗歌又回溯了古典“歌诗”的传统,入乐、入舞流传。余光中说:“中国文学传统常称诗为‘诗歌’,足见诗与音乐有多深的渊源。从诗经、楚辞到乐府、宋词、元曲,一整部中国的诗史可谓弦歌之声不绝于耳。有时候倒过来,会把诗歌叫做‘歌诗’”。屈原、李贺、李白、苏轼、李清照是余光中热爱的诗(词)人,他们创作了大量可称为“歌诗”的作品,余光中也以个人创作汇入了前人的“歌诗”源流。
15、他曾是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也是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退休荣誉教授。校方特地播放了纪录片《余光中书写香港》做为贺礼。
16、不论是幼时的颠沛流离,还是后来的辗转各地,“乡愁”一词似乎是永远伴随其身的。从前是家乡的游子,后来是大陆的游子,再后来是华夏的游子。即使后来能够重回故地,时间却从不会给人重现时光的后门。余光中的“乡愁”理所当然是多重的、复杂的。“乡”之一词,于他而言内涵太过庞杂,因此无论身处何方,他永远是一名怀愁的游子。
17、还记得他在纪录片《他们在岛屿写作》中打水漂的场景,他那健朗的笑脸。没想到两年前的一次摔跤给他留下了重疾。
18、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会老去。写乡愁的古诗和现代诗1《乡愁》乡愁冰雪在暖阳的怀抱中融化芳草萋萋绿满了天涯当料峭东风吹醒诗人伤春的宿酒夕阳伴着飞花缓缓落下三月啊三月我拖着一个长长的背影徘徊在异乡的街头异乡的面孔都很淡漠漠然注视着每一个匆匆的过客当无边丝雨斜织成一张细细密密的网罩住了游子空茫的心绪惆怅啊惆怅我倚着一家客栈的破旧门扉遥向故乡凝望梦里的家园是烟雨的村庄花猫打着呼噜蜷缩在慈母的针线旁当布谷鸟在耳边声声唤着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布谷啊布谷我们都是过了河的卒子没有退路不能回头2遥远的乡愁付予那片淌着热汗的泥土执着的信念在我深埋的额头故乡的浣浪摆着村姑红红绿绿的裳纹这一切我熟悉又陌生很久没有注视过了远古的海蜃又一次带我回到年少的光景村口的古槐依旧外婆当年就立在树下立在风雨中等我回归如今我急切的寻找那个仿佛时刻都在叮咛我的眼神那个垂老的身影直到回忆的泪溢满心头青青的山飞着可爱的布谷向云边掠去直入边穹脚下踩着温润的小草绿绿盈盈迎着风摇曳欢舞这就是我日思夜想的故乡呀凝在我牵着梦的心尖我怎么舍得就此遗忘我怎么可能就此遗忘?沉淀在我心中深深的乡愁3(招魂的短笛)余光中魂兮归来,母亲啊,东方不可以久留,诞生台风的热带海,七月的北太平洋气压很低。
19、1952年毕业并发表出版第一本诗集《舟子的悲歌》。在他超过六十载的创作时间里,不是由青涩到纯熟,而是在各种风格之间不停变换。
20、余光中是台湾著名诗人,但他的诗早已越过了“浅浅的海峡”,在海内外华人世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的部分诗歌由作曲家引入歌中,被广为传唱。余光中对诗与歌的结合有自觉的意识,他说“诗是一个蛋,歌是一只鸟,孵出来的新雏,鲜羽夺目,妙韵悦耳,使听的人感到兴奋而年轻。”余光中的许多诗歌朗朗上口,有的诗歌甚至是刻意为歌之作,他诗歌的入乐正呼应了“歌诗”的传统,由余光中拓展的现代“歌诗”创作现象对当下诗歌界和音乐界都有启发作用,值得深入关注和研究。
21、最初的介绍里,余光中的那首短诗《乡愁》最为出名。不难想象,在那个改革开放刚刚开启,两岸之间的文化与交流刚有松动的历史时期,像“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这样的句子,能撬动多大的历史记忆与情感共鸣。
22、P4:当代诗人流沙河的诗歌《就是那一只蟋蟀》,是一篇内蕴深刻、组合高妙的佳作。本诗的诗题来自与余光中的交往。1982年,余给流沙河去信:“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那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只。”四年后,余写的《蟋蟀吟》中两行:“就是童年逃逸的那一只吗?一去四十年,又回头来叫我?”触动灵感,流沙河写了这首诗,刊登在香港的《文汇报》上。掌声有请徐叶子、王一婵两位联袂精彩演绎。
23、一时间,大家纷纷吟起他的《乡愁》,这首被选在我们小学课本之上的诗歌,一定程度上是我们几代人乡愁与家国情怀启蒙诗。
24、https://jinshuju.net/f/m4WVpA
25、这首词运用典型化手法,把词人游赏过的武陵、吴兴、杭州三地的荷花概括起来加以表现,亦花亦人,寄托词人高洁幽独的情怀品格。“嫣然摇动”二句,咏荷最为出色,词人对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情有独钟,荷花对品格高洁的词人同样意有所属。在这互为主客的审美交感中,词人竟觉得不是他吟出了荷花之美,而是荷花飞来化为芬芳的诗句。这二句极见琢炼之工,又极有韵味。可谓幽韵冷香,健笔柔情。试看余光中《莲的联想》里的《等你,在雨中》一诗:
26、冰心如碧玉,颦笑柳含烟。========================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7、(3)(28)《莲的联想》新版序《夏是永恒》,《余光中诗歌选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281页。
28、 本文恰似一首长诗,字字句句,充满令人惊奇的诗的意象。作者笔下的雨时而是“黑白片子”,时而是“宋画”,时而是“一滴湿漉漉的灵魂”,时而是“温柔的灰美人”等等。作者凭非凡的才力和卓越的想象力,把乡愁化为种种意象,而意象又于作者的某段人生遭遇及心灵历程相连相融。可谓情丝和雨丝交织。
29、在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陆,听两侧,安魂曲起自长江,黄河两管永生的音乐,滔滔,朝东。这是最纵容最宽阔的床,让一颗心满足地睡去,满足地想,从前,一个中国的青年曾经,在冰冻的密西根向西了望,想望透黑夜看中国的黎明,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30、想起故乡,我就在内心深处思念故乡。对于故乡的思念,年代越远久,对故乡的体会就越深刻,灵魂的触动就也大。
31、诗有画面,有场景,诗也有节奏,也有旋律。诗可以入乐,诗可以配音乐。诗本身有它的音乐性,因为诗是要文字来表达的。每一个字的本身有它的发音,比如平仄,所以就有音乐的一面。
32、龚自珍《最录李白诗序》说:“庄屈实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其斯以为白之真原也矣”指出李白诗歌思想情感、美学风格的渊源、内涵,可谓卓见。余光中师承李白,他的诗歌也杂糅了屈原、庄子、儒家、道教、侠义诸种观念的和艺术的因素。他的现实关怀来自儒家的入世济世思想,祖国情结来自屈原“一篇之中”三致其“存君兴国”之意的骚赋,他还写有不少像《呼唤》、《与永恒拔河》这样满盈“道心”之作,而他的《五陵少年》、《敬礼,海盗旗》等则迹近侠盗题材。滋育过李白的庄子文和屈原赋的超迈的想象力,变化莫测的结体,行云流水的文笔,与李白豪放飘逸的诗歌一起,又滋育了余光中非凡的灵性和飞扬的才气;那“枕头下孵一窝武侠小说,血系中有一条黄河支流”的“五陵少年”,那“呼啸而来,呼啸而去”撕下“公爵夫人的衬裙,揭掉伯爵的假发”的“海盗”,读来“虎虎有生气”也和李白笔下“一诺千钧重,五岳倒为轻”、“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侠客一样,为其诗作平添几多狂放不羁的蛮野之态,和“飞扬跋扈不知为谁而雄”之概
33、从表达上看余光中诗用多节来表达主题,而席慕蓉诗则短小,一节包含了所要表达的主题;余诗的节奏分明,每一节结构匀称,而席诗则没有这样的限制;余诗在表达上用时间来作为线索,而席诗则以意象为主来体现主题。
34、 很喜欢余的散文。读余光中先生的散文总会从文里感觉到一股淡淡的蓝,这种被淡淡的蓝霭氤氲包裹的气息,又总能牵引我深深的走入文中,去感受作者的心里世界,随着他的文路去触摸他的天空、他的雪雨霁月、他的深深思乡情愁……
35、(30)颜元叔《余光中的现代中国意识》,台北《纯文学》第41期,1970年5月。
36、更重要的是,余光中理解中的乡愁,内涵广阔,不仅包含地理意义、家乡风土、历史在内的文化印记,还有格局大小之别。举例来说,“‘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小而亲切;‘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大而慷慨。”
37、(11)殷璠《河岳英灵集》,华夏出版社1998年1月版,第110页。
38、 余光中出身外文系,大学时学的是英文,后来长期在外文系任教,英诗对他的影响很大。西方诗歌与音乐也有源远流长的传统,古希腊时期,女诗人萨福就给自己的诗歌谱上曲调,供人吟咏弹唱,余光中初创的诗即是以萨福口吻写的《萨福投海》。余光中深爱的莎士比亚也是讲究音韵的大家。“敲打派”(TheBeatGeneration)也给余光中以启发,他说“在节奏的处理上不能说没有受到他们的影响。”。
39、而余秋雨则对自己身上的才气有着足够的认识,他生怕单凭这一点才气还不能叩开永恒之门。于是,他采取了强行推门而入的办法,对着空洞洞的里面大声喊道:“永恒在吗?我是余秋雨!”他不断地在电视上亮相,到处发表演讲,总是处在新闻和热点的中心……他企图在热闹中引起永恒的注意,而永恒听到了他的声音,却掩住了自己的耳朵。
40、(10)《象牙塔到白玉楼》,《余光中散文选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7年8月版,第354页。
41、注1:2014年“光合作用”音乐会,由周鑫泉、金希文、林京美、林明杰、刘圣贤作曲,何人作何曲不详。
42、这首《白玉苦瓜》被认为是余光中“乡愁诗”的代表作之“白玉苦瓜”是珍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的一件精美艺术品。整首诗借咏物——白玉苦瓜,来抒诗人之情。诗的开头,首先描述赞美了白玉苦瓜的外表、色泽、造型之美,表现了艺术的永恒;接着由苦瓜之美进一步深入到苦瓜之苦,“皮靴”“马蹄”“履带”象征中华民族所受的苦难,体现出中国意识;最后将白玉苦瓜与诗人自况融合,表明诗人经受苦难的洗礼,生命意识和诗艺的永恒流转于心。一件白玉苦瓜,引出了多层的内涵和象征,颇有中国古典诗歌和文字弹性之美的影子。
43、 在我读了余光中的散文花鸟后,我立刻对小小的鹦鹉起了由衷的喜爱之情,甚至把自己当做作者,给鹦鹉喂食、打理羽毛。但也为人类的残忍而感到羞愧。
44、余光中“乡愁诗”的诗歌语言兼采现代西方的逻辑条理和东方古典诗歌的简洁浑成,其中又不失口语的亲切自然。诗歌中所出现的意象丰富,我们可以发现,历史意象、地理意象、文化意象都是他笔下常常出现的。其中又以李白、杜甫、长江、长城、艺术品等人们所熟知的极富文化气息的人、事物为代表。
45、席慕蓉的《乡愁》这首诗写了故乡的歌谣,故乡的景致,古树的年轮,作者从浓浓并且熟悉的乡音入手,再从熟悉而又模糊的故乡曾经的景致续写乡愁,最后从内心绵延不绝的乡愁的形象化作大树的年轮,化抽象为具体的表现了出来。
4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47、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一次,在你生命的结束。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但这两次哭声中间有无穷的笑声,一遍又一遍,回荡了整整30年,你都晓得,我都记得。——《今生今世》
48、在那种热烈的讨论氛围中,余光中尝试了一系列现代主义的诗歌创作。可是不久,他开始警觉西化之失,并向一些西化作家直言苦谏,毅然告别虚无与晦涩,回归传统,写下许多诸如《寻李白》等一系列以古人为题的人物诗,以及像《白玉苦瓜》等博物馆文物为题的古意斑斓的诗歌。然而,在余光中看来,这时的回归传统,已是融合了现代精神的“中国诗的现代化”。
49、一个人的故乡是一个村镇,一个城市,一个省份,也可以是一个国家,这往往取决于他所处的“他乡”。
50、 余光中的文字贵而不浮,绚丽而不虚幻,温婉而不俗媚,他的文字大气磅礴,不愧称之为文化大家。正如杨克所说:“余光中是中国最好的散文家之他的散文浸淫着一种诗意和古典神韵,有一种中国的文化底蕴,比较华美。”
51、四个乐段结构相似,形成回环复踏、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使主题思想不断深化,产生了荡气回肠的艺术效果。这种重章叠句的构思,显然是借鉴了中国民歌的特点。
52、余先生来到了中国常德诗墙的《华夏新声》篇,察看选刻在那里的先生的名篇《乡愁》。作为台湾的杰出诗人,余先生的《乡愁》是被最早介绍给大陆读者的名篇,而这推介人便是李元洛先生。余先生抚摸着黑地白字花岗石的诗碑,沐浴着浓浓的乡情、亲情和人情,神情端庄地请摄影师为他拍照,李元洛先生也走向前去,两只紧握的手,牢贴着诗碑,照相机又记录下了这感人至深的一瞬。余先生从雕塑般的神圣中放松了自己,让满头的白发衬映他孩童般的笑脸,流露出率真的性情,说道,“我人在那头,诗刻在这头。”
53、故乡,思念故乡,是不需要任何借口的。游子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
相关文章
猜你感兴趣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余光中的诗歌主题有(54句一览)":/wenan/63196.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
- 上一篇:精选人声鼎沸写一段句子(40句一览)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