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孔子说孝顺的名言(85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9-24 阅读次数:

孔子说孝顺的名言

1、  真相:要理解这句话首先得理解“小人”这个概念,《论语》中一共二十三章出现了二十四次“小人”,这些“小人”其实绝大多数可以理解为平民百姓或者庶民,这是相对大人和士阶层的另外一个阶层。而此处的“养”字,则指的是相处的意思。

2、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

3、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4、(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5、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卫灵公》(孔子说孝顺的名言)。

6、不知道宰我给父母和孔子守孝几年,自己是否能够按照自己的内心所想,冲破当时礼乐制度。

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8、你希望子女怎样对待你,你就怎样对待你的父母。——希腊伊索克拉底《孝》

9、宰我问:“服丧三年,时间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讲究礼仪,礼仪必然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旧谷吃完,新谷登场,钻燧取火的木头轮过了一遍,有一年的时间就可以了。”孔子说:“(才一年的时间,)你就吃开了大米饭,穿起了锦缎衣,你心安吗?”宰我说:“我心安。”孔子说:“你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君子守丧,吃美味不觉得香甜,听音乐不觉得快乐,住在家里不觉得舒服,所以不那样做。如今你既觉得心安,你就那样去做吧!”宰我出去后,孔子说:“宰予真是不仁啊!小孩生下来,到三岁时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服丧三年,这是天下通行的丧礼。难道宰子对他的父母没有三年的爱吗?”

10、仍以马云为例,他的成长,可以说充分印证了“君子不器”这句话的生命力。他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杭州电子工业学院的教师。而且做得很成功,不但成为杭州市优秀教师,在当地翻译界也开始有了名气,很多人都想找他翻译。如果他只满足于做一个教师,那可能就没有后来的阿里巴巴了。但是他做到了“君子不器”,不满足于自己只有一定的用途,而是不断尝试,不断突破。他先是开了翻译社,又卖过鲜花、礼品,甚至还推销过药品。后来,他自己拿出七千元,向妹妹、妹夫借了一万多,凑足了2万元开始创业,先后做了一系列网站,最后才成立阿里巴巴。现在,功成名就的马云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宣布自己将再做老师。从老师到老师,马云不是回到了原点,而是站到了新的起点。未来马云还能做出怎样的成绩,还未可限量。

11、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意,面带欢笑。出自《劝报亲恩篇》。

12、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

13、孔子在面对不同的学生请教孝这个话题的问题的时候,给了不同回答,

1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子曰

15、器者,各适其用而不能相通。成德之士,礼无不具,故用无不周,非特为一才一艺而已。(孔子说孝顺的名言)。

16、误解:“愚不可及”出自《论语·公冶长》,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愚蠢到了极点,别人都赶不上。但孔子口中的“愚不可及”却并非是这个意思。

17、  意思是:父母出入(门)要小心搀扶,早晚伺候父母不要厌烦。出自《劝报亲恩篇》。

18、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卫灵公》

19、(释义)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化解怨恨了。”

20、子曰:“过而不改,是为过矣。”——《卫灵公》

21、大孝终身慕父母。唯孝顺父母可以解忧。——孟轲

22、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法国莫泊桑《爱》

23、孔子能把自己的不幸变成梦想的基础,努力的动力,非常敬佩,这中间,也无比体现出孔子追远,孝顺父母的种种。

24、(释义)孔子说:“有志之士、仁德之人,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德,肯勇于牺牲自己来维护仁德。”

25、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述而》

26、孔子的不同回答,是因为他了解他的学生,知己知彼,知道怎么说对学生更有价值,有价值的前提是,别人听的懂,听得懂还能力能所及,做的到,还要愿意去做。这也体现了孔子把因材施教,拿捏的死死的,游刃有余,信手拈来。

27、在我们看来,这父子俩也太不亲密了,好像有很深的隔阂一样,还不如孔子跟他的学生们。

28、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公》

29、子曰:“君子义以为质,厉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卫灵公》

30、(释义)孔子说:“君子要有九种考虑:看到的时候要思考是否看明白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待人接物的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恭敬,说话要考虑是否诚恳,办事要考虑是否认真,遇到疑难问题要考虑如何向别人请教,怨怒发作前要考虑将引起的后果,看到名利时要考虑得到它是否合乎道义。”

31、要知亲恩,看你儿郎;要求子顺,先孝爹娘。意思是:养育子女才能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要求子女孝顺你,你就必须首先孝顺你自己的父母。出自《四言》。

32、10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33、子曰:“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泰伯》

3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5、(译文)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过分,忧愁却不悲伤。”

36、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

37、1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38、(释义)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做到: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39、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40、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

41、子孝子之养也,乐其心,不违其志。——《礼记》

42、也有个很严重的问题,忠孝博弈,为家庭家族做的好,就是花时间经历多的,自然在别处,也不要想有多么突出的表现。一个人的时间和经历是有限的,此消彼长而已。庄子也说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牙,以有涯随无涯,殆矣。

43、同类竞争是残酷的,除非是谁也灭不掉谁的实力均衡。我没法说的太绝对,因为世间的事情,本来就不绝对两个字可以说。因为我不能说,要怎么样才合适,都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4、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颜渊》

45、同样被人误解的名句还有“相濡以沫”,多少人借这个词表达情感,却不知原句是“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真可谓是南辕北辙。

46、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为政》

47、年老受尊敬是出现在人类社会里的第一种特权。——法国拉法格《听风的歌》

48、真相:这句话的原话是“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意思是事情做好了,可以总结经验,从中学习,取得进步;学习学好了,就可以把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做事中。优指的是悠闲,学有余力。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习”不是复习,而是演习,实习的意思。出仕就是“时习之”的途径之也就是把所学的、所修的东西应用到从政的实践之中,但是,修身学习是无止境的,从政可以更好地修身,也可以更好地推行仁道。所以这句话讲的是实践和理论的辩证关系。

49、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子张》,多少中国父母将这句话视为家训:“你丫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考上公务员!”“读好书才能有好仕途!”“读书就是为了做官!”这些理解都不对。

50、(释义)孔子说:“智慧的人遇事不迷惑,仁德的人不忧愁,勇敢的人无所畏惧。”

51、(释义)孔子说:“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在内心自我反省有没有他那样的毛病。”

52、子曰:“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

5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

54、孔子三岁,慈父见背,15刚刚立志为学,仅两年年,天夺母命。17岁的孔子,成为孤儿。天地间,没有多少亲人,孔子父亲叔梁纥的正妻生了9个女儿,但是应该跟孔子没有交集,叔梁纥的第二任妻子生了孟皮,还有个姐姐,应该跟孟皮同父同母,但是没有太多记载,估计交往也不多,孟皮有个儿子,是七十二贤之一。

55、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为政》

56、孝顺还生孝顺子,忤逆还生忤逆儿。——《增广贤文》

57、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子罕》

58、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孔老夫子在称赞一个叫宁武子的人,他说:“宁武子在世道清明的时候就展示自己的才华,做一名智者;世道浑浊的时候就装傻,做一个愚者。做智者是简单的,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能装傻,这是一种高明的举动,却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啊。”

59、译文:当他父亲活着(父在,无权独立行动)要观察他的志向;他父亲死了,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对于父之道长期地不加以改变,可以说做到孝了。

60、  意思是:孝是天经地义的。出自《孝经》。

61、孟武伯,鲁国的大夫,仲孙氏,名彘(音zhì),“武”是諡号,孟懿子“世家”(继承王位)之子,孟子五世祖。谥号“武”说明对所治理或者服务的地域有扩大的贡献。

62、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意思是:妻子贤惠,她的丈夫灾祸就少,子女孝顺,父母就心情舒畅。出自(明)《增广贤文》。

63、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李毓秀

64、误解:这句话出自《论语·雍也》,全文是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我们现在所翻译的,把“知”(智)和“仁”分开来说,说什么智慧的人喜欢水,仁义的人喜欢山,智慧的人好动,仁义的人好静;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

65、子曰:“君子义以为质,厉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 ——《卫灵公》

66、误解:“愚不可及”出自《论语·公冶长》,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愚蠢到了极点,别人都赶不上。但孔子口中的“愚不可及”却并非是这个意思。

67、亲爱我,孝何难;亲恶我,孝方贤。意思是:父母疼爱我,做到孝有什么困难呢;父母讨厌我,仍尽孝,才为贤德。出自(清)李毓秀《弟子规》。

68、孟武伯问孔子什么是孝顺,孔子回答说,父母最担心的是孩子的健康。

69、(释义)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做人的根本,用礼仪来实行它,用谦虚的话来表达它,用诚实的态度来完成它。这才是君子啊!”

70、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71、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原来这是孔老夫子在称赞一个叫宁武子的人,他说:“宁武子在世道清明的时候就展示自己的才华,做一名智者;世道浑浊的时候就装傻,做一个愚者。做智者是简单的,大家都能做到,但是能装傻,这是一种高明的举动,却是很少有人能做到的啊。”

72、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们想问题而想不清、想表达而说不出的时候,我不会去启发他。教给四角中的一角,他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角,我就不再教他了。

73、真相:后半句的意思就是:固执的庸士就是这样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义。“硁(keng)硁然”形容浅薄而固执。因此孟子同学直接就说: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惟义所在”——只要合乎道义。

74、(释义)孔子杜绝了四种毛病,做到:不凭空臆测,不绝对肯定,不拘泥固执,不自以为是。

75、(释义)孔子说:“君子认为说得多而做得少是可耻的。”

76、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出自《孝经》(注释)孝是天经地义的。

77、误解:这句话出自出自《论语·宪问》,大家常常用这句话去劝人放下,殊不知“以德抱怨”只是一句设问,并不是结论,孔老先生是极力反对打完左脸把右脸也伸过去的感化做法的。

78、今天谈孝的不多了,我们对长辈孝顺逐渐趋于理性。

79、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述而》

80、很多人理解古文都会按照现代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又或者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断章取义,这样是不对滴。譬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出自孟子《尽心上》),其中的“为”字有两种读音,但是正确的读法是第二声,这里的“为”是动词,句意为人如果不修习自己的德行,那么天理难容,朽木不可雕也,而并非讨伐人类的趋利性。

81、  孟子说:“亲爱父母亲,便是仁;尊敬兄长便是义。”出自(春秋)《孟子•尽心上》。

82、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83、真相:这句其实是互文见义。其实原意是:“仁智者乐山水,仁智者动静相融,仁智者乐而寿。”多少人还在洋洋得意:我喜欢看海,所以我是智者咯?

84、(释义)孔子说:“聪明的人喜欢水,有仁德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活跃,有仁德的人沉静。聪明的人生活快乐,有仁德的人容易长寿。”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孔子说孝顺的名言(85句一览)":/wenan/65441.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