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曾国藩家书全文(45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10-23 阅读次数:

曾国藩家书全文

1、《唐浩明评点曾国藩家书》(上下)内容简介:十几年前,随着《曾国藩全集》和以曾国藩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的出版,一个一度曾经改变历史走向的人物,仿佛一件稀有文物被发掘出土似的,立时引起国人的广泛兴趣:官场士林、商界军营乃至市井小民,一时间都以谈论曾氏为博雅为时髦。此风亦波及海外华人世界,华文媒体也争相介绍这位早已被遗忘的曾文正公。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岂只千百,为何此人能得到众多领域和层次的关注:似乎只要是中国人,谁都可以从他身上说点什么!看来,这就不仅仅是出于个人经历的传奇性,而是此人身上有着民族和文化的负载。当今的时代,是一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时代,西方文化仗着经济实力的强大,正在向全世界各个角落风卷残云般扑来,大有排斥、压倒一切文化的势头。曾经创造过五千年灿烂文明的中国文化,在如此形势下如何立足,它究竟还有没有存在的必要,中华民族还需要它的哺育吗?它还有发展的可能吗?这些原本不是问题的问题,如今似乎已成了有识之士的困惑。曾氏被公认为中国近代最后一个集传统文化于一身的典型人物,人们对他的关注和兴趣,正好给我们以启示:处在变革时期而浮躁不安的中国人,依然渴求来自本族文化的滋润,尤其企盼从这种文化所培育出的成功人士身上获取某些启迪。这启迪,因同源同种同血脉的缘故,而显得更亲切,更实用,也更有效。(曾国藩家书全文)。

2、在这种情形下,曾国藩对心学表现出了宽容的学术姿态。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曾国藩家书全文)。

3、英夷之事,业已和抚。去银二千一百万两,又各处让他码头五处。现在英夷已全退矣。两江总督牛鉴,亦锁解刑部治罪。

4、欲去骄字,不轻非笑人;欲去惰字,不晏起  

5、对儿子,便是以说教为主,教给人生经验,教给学习方法。

6、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

7、翻译:有志向,则绝对不甘心处于底层。有识见,则知道学问是没有穷尽的,不敢以一点点所得为满足;比如用河伯的眼光看大海,用井底之蛙的角度来窥测天空,这都是没有见识的原故。有恒心,则绝对没有办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方面,缺一都不行。

8、    曾国藩有一套理论,他将乾坤之道寓于书法,认为作字应刚柔并济。有理论作指导,有勤奋作支撑,曾国藩的字写得确实很漂亮。

9、积劳之人,非成名之人,成名之人,非享福之人  

10、本想抄我的日课册给弟弟们看,今天镜海先生来,要将本子带回,所以来不及抄。十一月有通信兵,准定抄几页寄回。

11、天下无完全无间之人才,亦无完全无隙之交情  

12、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13、生命都是太脆薄的一种东西,并不比一株花更经得住年月风雨,用对自然倾心的眼,反观人生,使我不能不觉得热情的可珍,而看重人与人凑巧的藤葛。在同一人事上,第二次的凑巧是不会有的。

14、富贵功名,皆人世浮荣,唯胸次浩大,真正受用  

15、02 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16、    曾国藩是少年毛泽东的偶像。毛在1917年给黎锦熙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17、    有个段子说,曾国藩写字成癖,尤其喜欢写对联,包括挽联。他写完了死人的挽联,就给活人写。有一次他给同僚写挽联练字,碰巧那人进门撞个正着,梁子可就结下了。

18、孩子,可怕的敌人不一定是面目狰狞的,和颜悦色、满腔热血的友情,有时也会耽误你许多宝贵的时间。

19、我从十月初一日起,也照艮峰一样,每天一个念头一件事情,都写在册子上,以使随时看见了加以克服,也写正楷。冯树堂和我同日记起,也有日课册子。树堂非常虚心,爱护我如同兄弟,敬重我如同老师,将来一定有所成就。我向来有无恒心的毛病,从写日记本子开始,可以保证一生有恒心了。明师益友,一重又一重挟持我。只能进不能退。

20、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

21、我的益友,如倭艮峰的鲜明端庄,令人肃然起敬。吴竹如、窦兰泉的精研究义,一言一事,实事求是。吴子序、邵蕙西谈经、深思明辨。何子贞谈字,其精妙处,与我无一下合,谈诗尤其意见一致。子贞很喜欢我的诗,所以我从十月以来,已作了十八首,现抄两页寄回,给弟弟看。冯树堂、陈岱云立志,急切而慌忙,也是良友。镜海先生,我虽然没有拿着礼物去请求授业,而心里早已师从他了。

22、在曾的家书里可以看出他的为人严谨,以自身为标杆

23、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馀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昔某官有一门生为本省学政,托以两孙,当面拜为门生。后其两孙岁考临场大病,科考丁艰,竟不入学。数年后两孙乃皆入,其长者仍得两榜。此可见早迟之际,时刻皆有前走,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万不可稍生妄想。六弟天分较话弟更高,今年受黜,未免愤怨,然及此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

24、而且真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可以读书,就是旷野地方,热闹场所,也可以读书,背柴放牧,都可以读书。如不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不宜读书,就是清净的地方,神仙的环境,都不宜读书,何必要选择地方,何必要选择时间,只要问自己:自立的志向是不是真的。

25、余欲上不愧先人,下不愧子弟,惟以力教家中勤俭为主。余于俭字做到六七分,勤字则尚无五分工夫。弟与沅弟于勤字做到六七分,俭字则尚欠工夫。以后勉其所长、各戒其所短;弟每用一钱,均须三思。至嘱!

26、光绪五年(1879年)传忠书局刻印了由其门人李瀚章、李鸿章编校的《曾文正公家书》,一直流传到现在。

27、十月二十一日,接到九弟在长沙所发的信里面有路上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二十二日接到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一切聊以自我慰。

28、 “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i不朽,所成就震古铄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白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29、遇诡诈人变幻百端,不可测度,吾一以至诚待之,彼术自穷。

30、    比如,“每日早起,习寸大字又作应酬字少许”;“每日笔不停挥,除写字及办公事外,尚习字一张,不甚间断”;即使在同太平军作战期间,也能“不废学问,读书写字,未甚间断”。

31、①负薪:背柴,相传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时还刻苦读书。牧豕:放猪。

32、凡畏人不敢妄议论者,谨慎者也。凡好讥评人短者,骄傲者也。谚云:“富家子弟多骄,贵家子弟多傲。”非必锦衣玉食,动手打人,而后谓之骄傲也。但使志得意满,毫无畏忌,开口议人短长,即是极骄傲耳。

33、 蔡锷将军对曾国藩以爱兵来打造仁义之师的治兵思想推崇备至:“带兵如带子弟一语,最为慈仁贴切。能以此存心,则古今带兵格言,千言万语皆付之一炬。”

34、曾国藩家书自成书以来便风靡流行,历久不衰。后经多家取舍整理,形成多种版本。这些家书真实而又细密,平常而又深入,是一部真实而又生动的人生宝鉴。

35、人需要不时跳出自我的牢笼,才能有新的感觉,新的看法,也能有更正确的自我批评。

36、有气则有势,有识则有度,有情则有韵,有趣则有味  

37、六弟埋怨自己的命运不佳,我也深以为然。但只是小试失利,就发牢骚,我暗笑他志向大小而心中忧虑的不大,君子的立志,有为民众请命的器量,有内修圣人的德行,外建王者称霸天下的雄功,然后才不负父母生育自己,不愧为天地间的一个完全的人。

38、凡人之情,莫不好逸而恶劳,无论贵贱智愚老少,皆贪于逸而惮于劳,古今之所同也。

39、《曾国藩全集·精粹典藏本·曾国藩诗文集:看学者笔下生花》分为文集和诗集两部分。曾国藩一生留下了大量的文章、诗歌,后世文章大家梁启超对曾国藩的文章大加称赞,说单就文章而言,曾国藩也“可以入文苑传”。《曾国藩全集·精粹典藏本·曾国藩诗文集:看学者笔下生花》选取了曾氏的诗文代表作,让读者得以领略这位晚清名臣的文字造诣和文学修养。

40、国之强,必须多得贤臣工:家之强,必须多出贤子弟  

41、“以后要多注意:坚持真理的时候必须注意讲话的方式、态度、语气、声调,要做到越有理由,态度越随和。坚持真理原是一件艰巨的斗争,也是教育工作;需要好的方法。方式。手段,还有是耐性。万万不能动火,令人误会。” ——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态度谦恭,虚怀若谷!

42、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43、长傲、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所以致祸福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故愿与诸弟共相鉴诫。

44、《曾国藩家书》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曾国藩的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涉及的内容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反映。平淡中有真理,家常中真道。虽是家书,但一个人的文字里可以看出他的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曾国藩家书全文(45句一览)":/wenan/80570.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