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82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暂无 阅读次数:

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

1、主张礼治,反对法治。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餮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2、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的全盛时期。这时雅典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苏格拉底开始了他在哲学领域里的遨游。他既不局限于前人的知识,也不满足于自己所学,他整日思考、探索,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终于,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提出了一系列哲学命题,成为西方一代哲学大师。

3、而苏格拉底说的道德绝不是因为法律习俗规定出来的,他的道德是人们内心真正认可到的,对于自己真正有利的道德。人是从心底自愿去遵守的道德。(真正的德行是一种关于强烈信念,即对于真正的道德“价值”的个人认识的事情......以知识的确实洞见掌握了这个原则的人,就不能在一些情况下应用它,而在其他的情况下不应用它。——《苏格拉底传》A.E泰勒)(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

4、(他明确知道,无论是政治中出现的种种荒谬论调,还是时下流行的种种伦理观念,全都根源于对真理意义的错误认识。——提利《西方哲学史》)

5、我不敢认同,我认为苏格拉底在这里依然是一个好人身份。他绝对不会是因为自己作为公民和城邦有契约才选择赴死——以牺牲自己与道德的契约为代价。

6、④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7、苏格拉底认为道德不是天生的,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做坏事的人按照错误的判断行事,没有人会明知故犯,所以教人道德就是教人智慧,教人辨别是非、善恶,正确地行事,智慧就是道德。

8、苏格拉底认为身体是人们从事一切事情的基础,要尽可能保持身体的良好状态。

9、  首先,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使知识”。他认为人们通过受到的教育能够展示出自己本身的美德,简单地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身上的善性展现出来。这些好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教育获得。他还阐述了“善”的概念。他认为善就是勇敢,也代表着正义。当然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的过程同样也是一种自我升华的过程,苏格拉底看到了过程的重要性。当然在这里说的知识不代表着自然界全部的知识。

10、文都(中医)考研交流QQ群:831436895

11、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语:Socrates,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

12、讥讽就是不断向对方发问,迫使对方陷入矛盾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就是帮助对方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归纳就是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共同特征,实现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定义则是把个别事物纳入一般概念,从而得到事物的普遍概念。

13、苏格拉底认为德才兼备的治国者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不仅包括此前已有的政治、伦理、雄辩术以及人生需要的各种实际知识,也需要学习算数、几何、天文等科目。学习以上各种知识重在实用而不是单纯思辨。

14、他认为治理国家的人应该要掌握治理国家的知识,应该要注重教育。

15、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

16、他为哲学研究开创了一个新的领域,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在哲学史上具有伟大的意义。

17、具体来说,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目的论。

18、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

19、苏格拉底政治思想就是希望建立一种英才治国或专家治国的模式,让有能力的人来掌握国家。

20、当然这一过程也少不了对归纳法的使用——对各种其他例子的考察,归纳普遍的规律、结果,再把结果推到论证的特殊事例上。

21、古希腊智者普罗泰戈拉说过:“人是万物的尺度。”比如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全取决于不同人的不同看法。当时雅典的智者就是这样的一群人,他们各自谈论各自的观点,从自己角度批判一切,破坏国家基础与道德根基。

22、从智者开始,古希腊哲学由注重研究自然本身转到注重研究社会伦理和人。但他们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只能得出相对主义的结论。

23、在论及美德和知识的关系时,苏格拉底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美德即知识”。它揭示了教育和道德的关系,即教育的目的就是去挖掘、发展人的美德和善性。美德和善可通过教育、通过学习各种知识而获得。美德是善的,针对人来讲,善就是节制、勇敢、正义等。学习和掌握各种知识的过程就是美德的获得和完善的过程。不过,他所说的知识并非人类的全部知识,而是指一种理性的普遍的知识,即伦理道德方面的知识。苏格拉底认为各种自然知识是不可靠的,只有人与人之间的有关知识才是最可靠的、最有用的。美德还包括对父母的孝道、兄弟之间的友爱、朋友之间的友谊、信任等。这些也都靠教育来完成。苏格拉底的命题中也包含了“知识就是美德”这层含义。因此无知的人就是不道德的、可耻的。人们应承认自己的无知,从而去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去获取知识,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苏格拉底认为人有天赋的差异,但是都应接受教育而获取知识、完善美德。仅拥有美德还不够,还必须拥有健康的身体,因此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经常锻炼身体。他自己就经常抓住一切机会向年轻人讲述善的知识——正义、勇敢、信任、友谊、节俭等,并注意锻炼身体。

24、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在西方哲学史上开辟了从自然哲学向伦理哲学转变的新阶段。

25、他先进行假设或者接受对方的前提,然后辨证地考察其在不同场合下是否成立。

26、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

27、那真正能达到这个目的的途径绝对不会是将刑罚设定的越来越重,而应该是教育的普及,对于道德,正义的价值观的传递,引领社会的风气。

28、到了苏格拉底生活的时代民主制却走过了头,演变成了极端的民主,竟发展到用抽签的办法来选举官吏和陪审团团员,把城邦交给偶然中签的人管理,中签者良莠不齐,贤能者不能掌握城邦的命运。

29、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30、如果他们中的一个碰巧获释,转过头来看到了火光与物体,他最初会感到眩晕,但是他会慢慢适应。此时他看到有路可走,便会逐渐走出洞穴,到阳光下的真实世界;到那时他才处于真正的解放状态,意识到以前所看到的世界只不过是影像,是不真实的,于是会开始怜悯他的囚徒同伴、他的原来的信仰和生活。

31、苏格拉底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索佛洛尼斯科斯(Sophroniscus)是雕刻匠,母亲费纳瑞特(Phaenarete)是助产妇。

32、柏拉图在这里揭示了苏格拉底的悲剧。也说明了,哲学生活与政治生活的不同。

33、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治国人才。作为一名合格的雅典公民,他为自己的城邦奋战过,用不畏生死的战斗捍卫雅典城邦的民主与自由。但他同时也反对当时雅典盛行的利用抽签方式决定国家官员的行为,认为只凭借抽签而不考察官员的德性,这样的执政者是不值得信任的,因此,他认为治国者必须通过教育和学习进行培养,使其德才兼备。

34、苏格拉底不能同意,他坚信有种人间的真理。(从洞穴喻你应该能够了解。)

35、就像喝水对于口渴,吃饭对于饿,医生对于病人。

36、   来自天津社科院的冯书生在他的论文表示这是苏格拉底对法律的妥协,他的“好人”身份对“好公民”身份的妥协,这种行为不值得我们学习。

37、③苏格拉底谈话法的对象为有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因此不能机械地照搬于儿童学习中。

38、苏格拉底被雅典公民的处死,正是“哲学”与“政治”之间本质冲突关系的体现。

39、如何去认识真理?苏格拉底给出了答案——他把辩证法看作是通过对立意见的争论而发现真理的艺术。

40、苏格拉底还强调了善的重要性,认为善是一切事物的根因,这些观点为后来的唯心主义奠定了基础。在教育方面,苏格拉底不提倡对学生进行灌输,更多的是采用辩论的方式,这同样为后来的辩论法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41、总之,整个雅典城邦呈现出一幅动荡、衰败的景象。

42、在苏格拉底以前,希腊的哲学主要研究宇宙的本源是什么,世界是由什么构成的等问题,后人称之为“自然哲学”。苏格拉底认为再研究这些问题对拯救国家没有什么现实意义。

43、苏格拉底看到法律的漏洞,让所有人注意到,并且想办法完善法律,但考虑对于一个城邦来说,其比起无秩序的优越性,因此依然承认法律的有效性;而阿尔西比亚德看到法律不合理性,便将其作为自己利益的工具,不再管这行为对于城邦人民的影响。

44、因此,哲学对于政治是危险的;政治对于哲学同样是伤害的。

45、  在教育实践活动中,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最高目的,如何培养道德,是他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

46、有些人认为苏格拉底其实没有任何特定的信仰,而是只会加以盘问每种信仰;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发表的冗长理论其实是柏拉图自身的想法。要从记载中区分柏拉图和苏格拉底两人的概念相当的困难,同时要解释他们的概念又更为困难。也因此,要从柏拉图和色诺芬等人的记载中寻找苏格拉底的理念并不简单——必须留意这些理念很可能不是苏格拉底本人所提出的,而可能更接近于这些记载者自己的看法。

47、洞穴之喻的内容: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们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们后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条横贯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筑有一堵矮墙,如同木偶戏的屏风。人们扛着各种器具走过墙后的小道,而火光则把透出墙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惟一真实的事物。

48、苏格拉底(希腊语:Σωκράτης/英语:Socrates,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公民陪审员。

49、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

50、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51、历史地位不同:智者运动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52、美国新闻界的巨人斯东在他的《苏格拉底的审判》书中批评苏格拉底这种说法十分荒唐。他指出苏格拉底这样的说法是给那些犯罪的人开脱,“难道那些罪犯犯罪时都不知道自己在做不义之事吗?都是在无意犯错?”(毕竟法律习俗清清楚楚告诉你了什么是美德)

53、③归纳是指从各种具体事务中找出共性、本质,通过比较寻求“一般”。

54、古典历史学者JohnBurnet主张苏格拉底的主要导师是阿那克萨哥拉派的学者阿基劳斯(Archelaus),有关阿基劳斯的记载其实也是苏格拉底自己的理论。而EricA.Havelock则认为苏格拉底与阿那克萨哥拉派的关系证明了他与柏拉图的哲学理念差异。

55、这是“苏格拉底”最有名的比喻,虽然后世大多认为这是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所表达的自己的政治理念。但它确确实实能反映苏格拉底的思想——世界有个普遍的真实的“知识”。

56、政治家和哲学家都能知道问题所在,政治家会担心不能解决和为了自己阶级利益而默许问题存在,哲学家不会。

57、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年轻的苏格拉底曾向著名的智者普罗泰格拉和普罗第柯等人求教,讨论各种重要的社会人事和哲学问题。又曾从女智者狄俄蒂玛受业。自称有“灵迹”伴随,预示以何事不当为。亦受奥尔斐秘教及毕达哥拉斯派的影响。

58、②助产术即像产婆帮助妇女生产一样,通过努力帮助对方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而不是代替对方说出答案。

59、这与哲学理性的生活方式正好相反,一种哲学的生活方式一定是“开发的”,“普遍的”,适宜所有人的。它不会因在不同政治区域下变得不同。

60、(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将苏格拉底的第一篇文章呢?那就有一个例子,辩证法和归纳法的使用。)

61、“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人间”。西塞罗如此说道。

62、伦理、道德问题是苏格拉底整个思想体系的中心。

63、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

64、这个过程中,苏格拉底把假设从特殊推广到一般。逐步上升到一个不可接受的结论来反驳对方的前提,或者引向自己的结论。最后得到真理。(真理是一个一致的系统,而且任何与一个真原则相冲突的东西都不是真的。——《苏格拉底传》A.E泰勒)

65、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响却非常巨大。后人对其活动、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据于他的学生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

66、苏格拉底还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苏格拉底反对相对主义,认为事物的真理只有一个。但是对于事物的见解却不是唯一的,因为这会随着时间与地点的改变而改变。

67、“苏格拉底方法”又称“问答法”“产婆术”,主要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讥讽是就对方的发言不断提出追问,迫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词以对,承认自己的无知;助产术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到问题的答案;归纳是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出事物的共性、本质,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比较寻求“一般”;定义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68、苏格拉底于哲学,他开启了新的时代;于公民,他始终给予善。

69、另外,从本期内容开始,我们开启了留言板,大家一定多多留意,我们想听听你们的想法、意见!

70、江苏下半年教资认定9月20日起报名,收好这份超详细报名操作手册!

71、柏拉图:柏拉图认为人的一切知识都是由天赋而来,讲究有一个 理念世界。认为在我们的感觉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永恒不变、独立的、真实存在的理念世界。

72、苏格拉底认为一切知识,均从疑难中产生,愈求进步疑难愈多,疑难愈多进步愈大。苏格拉底承认他自己本来没有知识,而他又要教授别人知识。这个矛盾,他是这样解决的:这些知识并不是由他灌输给人的,而是人们原来已经具有的。

73、②方法强调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已知到未知的概括过程。

74、因此苏格拉底的有意是从哲学意义上的,从自己内心真实考量的有意与无意;而不是因为外界的规定而不得不做的有意。(我甚至认为这只是无意,对于那些只按法律法规做好事,而内心没有善念的人)。

75、苏格拉底死后不久,雅典人为他平了反。莫勒图斯被处死,阿奴图斯与卢孔被流放。

76、任何政治社会都会把自身看作优异的,并且因其自认的优异而把自己看作区别于其他政治社会的“特殊的”人类群体。

77、因此他也有这样的结论:“没有人会有意做不义的事”,因为这意味着丢失善,意味着不快乐,也意味着对自己不利。我们可以把善理解为美德。

78、他们以修筑铜像和关闭训练场、运动场方式来表达悔恨。

79、但往往,人们只顾自己利益时候是对大环境利益的破坏,使很多人为此受到伤害;而有时候大多人为了集体利益的维护,会使少数人受到难以承受的痛苦。

80、心灵。苏格拉底要求作“心灵的转向”,把哲学从研究自然转向研究自我,即后来人们所常说的,将哲学从天上拉回到人间。他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

81、苏格拉底生就有着狮子鼻,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矮小的身体。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82句一览)":/wenan/17891.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