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刘裕北伐(89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6-05 阅读次数:

刘裕北伐

1、刘穆之是南朝刘宋开国时最重要的大臣,他生活在东晋末年,少年时与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相识。刘裕结盟起兵讨伐桓玄时,迫切需要一个懂军务的参谋人员,刘穆之毛遂自荐,被任命为主薄。因为才能过人,刘穆之被委以重任,军国大事无不让其参与,刘裕带兵外出征战,刘穆之则居中留守,位高权重一时无两。

2、但是在当时北魏还有一个人物绝对值得刘裕忌惮,那就是拓跋嗣的首席谋臣北方士人领袖的崔浩,可以说在小编的印象里这是一个可以和前秦王猛一较高下的人,他辅佐了北魏三代君主,可以说北魏只要有他在,刘裕的北伐还是有阻碍的。(刘裕北伐)。

3、事实上是不可能的,原因也很简单,当时刘裕虽说可以轻而易举的控制河西地区,但是北魏却仍然是一个最大的拦路虎。虽说论面积北魏并没有东晋那么大,但是蛋蛋从战争资源上来看的话,北魏和东晋可以说是半斤八两,而且东晋也缺少着一样特别重要的资源,那就是战马,所以和北魏硬碰硬的话,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

4、刘裕已经暗怀代东晋之心,但还不到时机。刘裕北伐,刘穆之镇守后方基地,弹压东晋朝廷中的暗流。

5、对于普通人来说,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都会给你开一扇窗。

6、刘穆之祖籍是东晋琅琊国(今山东临沂、日照一带)人,他曾在琅琊刺史府内担任主薄,积累了很丰富的行政经验,而且他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具备了过硬的功底。在刘裕起兵时他40多岁,正是人生智慧和经验的巅峰时期。所以一旦走进权力核心圈,刘穆之立刻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7、刘穆之是谁,为何他对刘裕产生这么大影响?我们且慢慢道来。

8、灭了南燕以后,刘裕又回来忙着平定了卢循、刘毅,完成了内部的统一。这个时候他将目光看向了蜀地。

9、也是在京口,这个北府兵的诞生之地。刘裕以打猎为名,聚集起千人突然发难,先杀死桓修(当时北府军统帅),后传檄四方,讨伐桓玄。各地守军本都是北府旧部,见了刘裕,不是没啥斗志,就是直接倒戈。

10、最初的反应当然是觉得可笑:刘裕这个丘难道还想冒充文化人吗?可在笑过之后,只要你对刘裕没有太大的偏见,就一定会被刘裕的做法打动。

11、第以王镇恶、檀道济为前锋,带兵从淮水出发,进攻许昌,夺取洛阳。

12、其实如果当时的刘穆之没有死,他的后院也不会因此起火,甚至他也不需要从当时的战场中立刻的返回去,没准他统一半个中原的愿望就很快实现了。但是因为刘穆之已经死了,没有办法很好的替他管理好当时的后院。而且当时他对于这个人的死也是非常的惊讶的,惊讶之后就是十分的悲痛,毕竟自己痛失了一个这样有谋略的谋士,那么在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也没有办法很快的找到别人的来替代,所以他当时也是手足无措的。

13、这种小心翼翼,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领袖才能”。这是一种极其复杂的能力,其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它总能在关键时刻,让领袖获得大多数人的支持。(刘裕北伐)。

14、义熙五年(409年),刘裕北伐南燕时,燕军即以9万之众抵御,其中就有“铁骑万余”。早就在出发前准备好的刘裕,即令诸军步行,以“车四千两,分车为两翼,方轨徐行,车悉张幔,御者执槊,又以轻骑为游军。军令严肃,行伍齐整。”当燕军铁骑来袭时,刘裕用此阵对抗,双方激战过午,未分胜败。随后刘裕用计,奇袭后方重镇后方临朐,大败燕军。

15、晋王朝,自定都江南以来,虽内乱不已,多次发生过大小规模不等的战争,但基本上维持着一统江山,远远不像北方多国纷争,兵祸蜂起,社会经济受到严重摧残的凋敝残破局面。刘裕当政后,采取了减轻赋税、发展生产的措施,加上江南的自然经济地理条件,使东晋的经济实力逐步增强,训练和征调了强大的车、步、水、骑等大量军队。这支军队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明显地优于南燕军,为战胜南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16、蜀地是个很神奇的地方,因为古代不管谁到了这里,都有割据自雄的想法。为啥?因为这地方四面环山,拥有天然的屏障。真可谓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自立可惜了!

17、与同是上升期的胡夏、北魏如果硬扛的话必然是个长期的过程。

18、此后前燕被前秦所灭,一系列的复国计划就这么出现了。

19、东晋自淝水之战后的几十年时间,孙恩之乱,桓玄之乱,连番大规模的内战,将益州、荆州、扬州、江州这些主要地域,全都被打残了。因此,此时东晋真实的国力,其实十分薄弱。

20、当刘裕自己回彭城,关中不少的汉人士族、豪强大户失去信心,跟着他回去是事实,但是刘裕把自家亲儿子刘义真,和王镇恶、沈田子这些英才留在关中,当然不是为了送死的。而且,连傅弘之这种二流统帅都能在战斗层面击败赫连勃勃,足见得其马匪军团的战斗力并不强悍。

21、曹操在集结好军队到达汉中之后主动撤退将汉中放弃,就是因为后方不稳。曹操在封魏公以后,离当皇帝仅有一步之遥,但却引起了部分汉室忠臣的不满,发生了多起叛乱,如许都的耿纪叛乱。可以说,刘裕此时所处的环境与曹操及其相似。

22、对于大权在握的刘裕来说称帝是早晚的事情,但是刘毅也想通过北伐来提高自己的声望,而这个机会很快就到来了。408年,南燕乘东晋内乱不断进攻淮河一带,并将许多居民俘虏而去,卖为奴婢。409年,刘裕带领大军北伐,到第二年攻破广固城,生擒其国王慕容超,南燕灭亡。经过了这一次北伐,刘裕的功绩就足以和祖逖、桓温抗衡了。

23、再退一步说,就算刘裕没有获得孟昶的支持,豪门士族也没有办法阻挠刘裕北伐。因为刘裕从来没有公然凌驾于豪门士族之上的做法,反而一直很尊重豪门士族的既得利益。在这种背景下,刘裕自然有机会拉拢分化豪门士族,因为他们之间的矛盾并非不可调和。

24、在双方争夺大军统帅这件事上,支持刘毅的豪门士族几乎没有表态。

25、刘裕大军北伐的诸多主将,王镇恶,王仲德是北人晚渡的,沈田子,沈林子是南人三吴豪强、胡藩是江州豪强、朱超石和其兄弟是桓玄系统投过来的,傅弘之是东晋雍州系统的,只有檀道济和刘遵考算是京口集团硕果仅存的嫡系。

26、孟昶和谢裕有没有收到过刘裕“真情流露”的信?我们不敢肯定。但是他们会站在刘裕一边,支持刘裕北伐,这种受到重视的感觉必然也是砝码之一。

27、所以刘裕反其道而行之,这回偏偏派主力大军从外水入蜀,至于内水则是疑兵。结果谯纵立刻就懵圈了,谯蜀就这么轻而易举地被刘裕拿下了。

28、关中诸将内讧,一直盘踞朔方,对关中虎视眈眈的胡夏皇帝赫连勃勃,趁机集合二十万大军大举南侵。

29、历来权臣崛起不光靠军事力量,政治手段的好坏更能决定其成败。刘裕杀了王愉后,不可避免地激化了与士族的矛盾,尽管这种矛盾在刘裕的强力压制之下还没有表现出来。东晋近百年的大族共治不会朝夕之间就会消亡,刘裕和他的决策集团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刘裕没有进一步扩大打击面,而是相继任命了一批王氏显贵人物,例如他建议让王谧出任扬州刺史,以表示刘裕对江东大族并无敌意。王谧是王氏领军人物,在桓玄篡位时他还逼迫晋安帝交出玺绂。眼见背负贰臣之名都能继续执掌重权,江东的人心随即稳定下来。

30、鲜卑慕容氏,是个生命力相当顽强的家族。早年慕容皝建立了前燕王国,自称燕王。他儿子慕容儁继位后,正式称帝,建立前燕帝国。

31、结果后燕灭了西燕。可后燕也没坚持多久,就被拓跋氏的北魏给打崩了。

32、这么多优势条件摆在这里,不把后秦给灭了,还真有点儿可惜了!为此,刘裕对北伐后秦做了详细的计划:

33、由于刘裕不按规矩出牌,强争执政官的位置。所以豪门士族纷纷支持刘毅,刘毅获得了与刘裕打擂台的机会。从这个角度来看,虽然刘裕可使用的筹码略多于刘毅,但双方的竞争应该是比较公平的,不存在一方压制另一方的情况。

34、如果不对刘裕加以限制,放任他北伐南燕。以刘裕的军事才能和东晋的强大,灭掉南燕应该是不成问题的。这样一来,刘裕的力量必然会成倍增长。届时,东晋的豪门士族又拿什么来制约刘裕呢?

35、当两个具备“领袖才能”的人进行角逐的时候,决定他们胜负的,就是看谁能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36、而刘裕北伐所取得的成就是东晋百年来从未有过的,唐代史学家朱敬则称赞此次北伐:“西尽庸蜀,北划大河。自汉末三分,东晋拓境,未能至也。”从刘裕控制的版图鼎盛时期来算的话,可谓“七分天下,而有其四”。正是由于刘裕的军事成就太过耀眼,后世对于一个问题始终争论不休——刘裕到底有没有机会统一天下?

37、朱超石马上命令士卒改换大弩猛射,并选神射手用箭集束发射,给魏军以重大杀伤。但魏军由于兵源充足,反而愈战愈多,随着双方距离的缩短,弓弩发挥不出作用了。

38、刘穆之死后,刘裕一下慌了神。他在北伐出征时安排的留守班子,并未考虑到刘穆之的死。事实上这也是刘裕持续十余年的习惯,他从未安排一个类似于刘穆之副手式的备份人选,所有政务都绝对依靠刘穆之。虽然刘穆之也投桃报李,把内政大事安排的井井有条,但这个不正常的行政模式经不起任何一次意外。刘穆之死了,建康的局面无人能撑起来。远在关中的刘裕生怕东晋皇帝的势力乘机夺权,便匆匆丢下北伐的大事,率军南撤。刘裕让自己年仅13岁的儿子刘义真负责留守,以王镇恶、沈田子、王修等大将辅佐。诸将互相不服气,刘义真又完全没有控制局面的能力,关中很快陷入一片混乱,王镇恶、王修等人都死于内讧。盘踞在陕北的大夏国皇帝赫连勃勃看准时机,率军杀进关中,关中晋军迅速崩盘,几乎全军覆没。南宋辛弃疾称赞刘裕北伐“气吞万里如虎”,然而结果却如此令人扼腕,个中教训,不得不令人深思。

39、朱元璋的四面开花战略之所以大获成功,首先是因为论南北力量对比,元末南方确实是压倒性优势,四分五裂的北方,并不存在一个类似北魏的强权,头号强敌王保保是个四面受敌的军阀,连大都城都没入主。

40、南燕王朝,本为后燕分裂出来的一个小的割据势力,其统治的地区仅为今山东济南以东,枣庄以北至渤海之滨,在东晋十六国后期为一区区小国。它既无开明的政治措施,又不发展社会经济,只有封闭式的割据统治与压榨。北中国的百姓早已对这种割据分裂,兵连祸结的混乱局面,恨之欲绝。特别是原来从北方随东晋东迁的吏民,更怀有热切统一北方、回归故里的愿望。故而,刘裕兴师北伐,适应了当时人民的要求,使晋师所到之处,呈现出一片“华夷大悦”的局面。这便成为东晋制胜政治上独有的优势。

41、因为豪门士族喜欢有文化的人,刘裕希望向豪门士族积极靠拢。虽然他的做法比较可笑,但他的态度是很诚恳的,简而言之一句话——孺子可教也。

42、完成了分兵派将之后,刘裕的大军开始行动了。

43、我们再具体到刘裕写信这件事上面来,要论文化知识,刘裕肯定比不上刘毅。因为刘裕就是一个大老粗,文化水平极低,刘毅在这一点上比刘裕强太多了。

44、比如说谢裕,他公开表示支持刘裕北伐,理由当然是大公无私光复中原那一套。可实际上,这表明以谢裕为代表的谢氏看好刘裕,或者说谢裕这一支看好刘裕,希望能够与刘裕进行一定地利益捆绑。

45、反观北方的政权,后秦自苻坚淝水兵败后就一蹶不振,内乱不断。外部又有赫连部对后秦不断侵扰,北魏也乐得北方大乱,因此首鼠两端,可以说整个北方可以说是一团散沙。刘裕北伐开始时,北魏还装模作样的侵扰刘裕的粮草,结果只开了一仗被打的打败后就彻底放弃了对抗刘裕大军的西进。以至于在东晋的太守叛乱归入北魏,北魏本可趁此良机截断刘裕大军的补给线,使得大军不得不撤退。但北魏毫无唇亡齿寒之感,对此天赐良机不做任何动作。

46、后世论者提及此事,多认为刘穆之早逝后,刘裕为了稳固掌控朝堂,篡夺东晋皇位,才放弃了北伐良机,导致关中惨败,使自己一生事业功败垂成,远不及后世朱元璋的目光高远。

47、可随着事态的发展,豪门士族或许是认为:单凭孟昶的地位和影响力,根本不足以制约刘裕。于是豪门士族果断地放弃了孟昶,转而支持同为北府高层的刘毅。在这种背景下,刘毅才获得了开府的资格。

48、好家伙,几乎所有策略,都被刘裕给堵死了,慕容超无奈,只能硬扛到底。最终被刘裕击败,26岁的慕容超被押往建康斩首,南燕自此灭亡。

49、但是如果阴谋论,说刘裕故意希望沈田子干掉王镇恶,那也是荒谬之论,干掉了王镇恶,谁来守关中?沈田子的能力足以胜任的话,刘裕直接让他留守不就好了,何必多此一举?

50、比如说谢裕,他公开表示支持刘裕北伐,理由当然是大公无私光复中原那一套。可实际上,这表明以谢裕为代表的谢氏看好刘裕,或者说谢裕这一支看好刘裕,希望能够与刘裕进行一定地利益捆绑。

51、而且,北魏已经雄踞河北数十年,得到以清河崔氏为代表的当地汉人世家大族的支持,建立了十分巩固的统治。同时明君(拓跋嗣)在位,贤臣(崔浩)为佐,并无类似后秦政权那样的内乱,几乎无隙可击。

52、经过一番惨烈的厮杀,刘裕终于收复了河南全境。大军进抵潼关,与诸部汇合。又一阵猛攻猛打,才终于攻破潼关,收复长安,后秦灭亡。

53、朱超石又命将士把千余张槊,截断为四尺长,用大锤锤击进行杀敌,一根断槊便能洞穿四名魏军。简直像穿肉串一样,由于弧形的迎击面小,所以魏军越向前,所受到的杀伤也就越大。魏军逐渐抵挡不住,溃败了。

54、刘裕的北伐,几乎以摧枯拉朽之势就将后秦灭亡。

55、东晋末年随着士族逐步腐化,当轴的显贵基本丧失了行政能力,对人口流失和隐匿、土地兼并、财源萎缩等尖锐的矛盾既不会也不想如何解决,只是一味加重对民众的压榨,随之出现了一系列法治松弛、朝令夕改等政治乱象。桓玄篡位原本也是打着革除乱政的旗号,但是桓玄的政策很糟糕,在没有缓解矛盾的基础上,增加了繁重的条规,把原本限于政府和民众的矛盾扩大为全社会对桓玄集团的矛盾,所以他迅速失败了。

56、从表面上看,这个故事既离奇又夸张,简直是可笑至极。如果我的字写得不好看,我就绝不会出什么幺蛾子。写一封信就要三五十张纸,恐怕谁都会嘲笑我。

57、在这种情况下,刘裕的北伐成功,说到底是刘裕个人军政才能的成功,并不是东晋国力军力鼎盛的体现。

58、刘裕是举兵的领导者,所以自己也是异于常人的,出现事情自己也要承担全部的责任。刘裕回师建康,而留下的几位将领镇守长安,这几位将领分别是王修、王镇恶、沈田子、傅弘之等,加上刘裕的二儿子刘义真,看着好像是万无一失。史料上面的原话是“十二月庚子,发自长安,以桂阳公义真为雍州刺史,镇长安,留腹心将佐以辅之。”

59、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历史上刘裕的北伐,是在东晋国力极度虚弱的情况下发动的。巴蜀方面的北伐总兵力连万人都没到,甚至之后宋文帝刘义隆在多年休养生息之后,仇池一发力还能全取汉中呢,可以想象当时巴蜀地区的军力有多孱弱。

60、魏军见晋军立营已毕,这才恍然大悟,向晋军展开围攻。朱超石先以软弓小箭射向魏军,向其示弱。魏军果然中计,认为晋军众少兵弱,遂三面而至。这时长孙嵩接到消息也率3万骑兵助战,一起猛攻晋军。

61、北魏骑兵发起攻击之初,朱超石命令晋军使用软弓小箭向魏军进行射击。这些弓箭虽然能对魏军造成了一定的杀伤,但是却让北魏军队产生了误解,认为晋军的实力不过如此。于是,北魏3万铁骑倾巢而出,向晋军的“却月阵”撞去。面对蜂拥而至的北魏骑兵,朱超石立即命令士卒改换强弓硬弩,并选神射手进行射击,结果一下给魏军造成重大杀伤。但是,东晋军队毕竟只有2700余人,而北魏不仅拥有3万人大军,而且还都是骑兵。所以,北魏骑兵的伤亡虽然惨重,但是距离却月阵的距离也越来越近。双方距离的缩短,东晋军队的弓弩逐渐失去作用。

62、在益州和荆州疲敝破败的形势下,刘裕想要再出兵平乱,就得原路再来北伐啃潼关。

63、刘裕本打算在长安进行修整,蓄积粮草,厉兵秣马,治理关中,以便继续北伐。如果没有意外,或许中国在当时会走向统一。但是从后方传来消息,他最得力的助手刘穆之突发重病死了。后方不稳,确实心急如焚,但是刘裕准备了那么久,很希望一鼓作气继续北伐。心中实在矛盾。因此召集了群臣商讨对策。当时士兵已经在外征战两年,很多将士都开始厌战,商讨的结果是,停止北伐,准备班师回朝,把后方处理好了过后再挥师北上。

64、要知道,那时候的东晋,已经是刘裕掌权了!慕容超派3000多人的队伍,跑到东晋的地盘上杀了人家的太守,掠夺了1000多名男女,撒丫子就跑路了!

65、后来,刘裕篡晋,建立刘宋。疆域没有再扩张,反而是刘义隆还丢了黄河北岸的土地。但整个南朝,宋的疆域是最大的,军力也是最强的,可与鼎盛时期的北魏争锋,这都是刘裕北伐奠定的基础。

66、然而,就在刘裕夺取长安后不久,坐镇后方的首席文官刘穆之英年早逝,刘裕离开关中,停止北伐。关中留守的部将王镇恶、沈田子等人自相攻杀。赫连勃勃的匈奴夏国趁势大举南下,夺占关中。

67、后来桓玄倒行逆施禅代晋朝,刘裕在北府军的大本营京口,传檄天下宣布起兵征讨桓玄,并千里奔袭出其不意战败桓玄,恢复了晋氏朝廷尽收天下民心人望。但是刘牢之见桓玄势大摇摆不定,前期还曾投奔过桓玄因此失去朝廷的信任,被削除兵权。至此刘裕彻底掌握了这支南朝战斗力最为强劲的军队。

68、刘裕趁机发起第一次北伐,与燕军激战于临朐(今山东潍坊市临朐县)之南。在两军僵持之下,刘裕采用部下胡藩的建议,派军绕到燕军背后,趁虚袭取了临朐。慕容超兵败,单骑逃脱。刘裕则率军一路穷追猛打,一直打到广固城下(今山东青州西北)。

69、随着河南、山东、关中等地区在将近百年的胡汉征战中被打残,河北地区已经一跃成为天下最繁盛的经济重心,同时也是北中国的人口重心。这一状况持续了整个两晋南北朝的数百年时间,一直到隋唐中期,安史之乱后才告终结。

70、刘裕的事情,也必须从桓温说起。东晋是一个偏安王朝,其统治中心在江东的温柔怀抱之中。江东和北方有长江天堑,似乎比长城更加难以逾越。北方民族想要攻破江东,必须先攻破荆州,然后顺流而下。因此东晋就必须在长江上游布置重兵,这也就导致荆州的将领尾大不掉。东晋最早坐镇荆州的是王敦,他曾发动“王敦之乱”,后来又有陶侃、庾亮、庾翼等,他们都有“不臣之心”。

71、此时已经50多岁的刘裕,也不可能弃自己南方的广大统治区不顾,当真把统治中枢转移到西北,重新来一次创业。

72、高祖书素拙,穆之曰“此虽小事,然宣彼四远,愿公小复留意”高祖既不能厝意,又禀分有在。穆之乃曰“便纵笔为大字,一字径尺,无嫌。大既足有所包,且其势亦美”高祖从之,一纸不过六七字便满。——《宋书》·卷列传第刘穆之王弘

73、宋武帝刘裕素有南朝第一帝之称,是南朝的开创者。在废晋立宋之前,他可是东晋王朝最为倚重的名将。公元409年,北方的南燕发兵侵扰淮北,刘裕便以此为由兴师北伐。

74、根据《资治通鉴》:“初,彭城刘裕,生而母死,父翘侨居京口,家贫,将弃之。”和《宋书·刘怀肃传》:“初,高祖产而皇妣殂,孝皇帝贫薄,无由得乳人,议欲举高祖。高祖从母生怀敬,未期,乃断怀敬乳,而自养高祖。”可知,刘裕自幼家贫,母亲生下他后难产而死,其父亲也曾想抛弃他,十足的社会底层人物。

75、桓玄为什么不杀刘裕?可能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孙恩的妹夫卢循再次率起义军来犯,逼近建康,需要刘裕前去镇压。另一方面,桓玄如果想北伐,还得依靠刘裕。不过他没想到的是,刘裕没等他北伐就先起兵来讨伐他了。

76、偏偏在这个档口,刘穆之去世了!刘裕长叹一声:难道这是老天不希望我完成统一吗?

77、第一路,由刘裕最为倚重的两位大将,龙骧将军王镇恶和冠军将军檀道济率领。作为前锋的他们,率领步军从淮、淝出发,向许、洛之地发起攻击。在攻取了洛阳之后,等待刘裕的主力汇合后,继续向关中进发。

78、久经戎马的刘裕可不会犯类似错误,因为一场战斗的胜利,就当真以为北魏不堪一击,河北河东,乃至于整个天下唾手可得。只因无论军事实力、地利条件还是经济基础都不具备。

79、其中,王镇恶和檀道济的前锋可谓是所向披靡!在进入河南之后就分兵两路,开始了攻城略地。由于行动迅速,所以在刘裕主力还没到达许、洛之时,就席卷了整个中原地区,并且兵不血刃的攻占了观众门户潼关。为了对抗东晋大军,后秦几乎将倾国的力量都集结到了潼关方向,终于遏制住了王镇恶和檀道济的锋芒。但是,后秦的其他防线则全面洞开。由沈田子和傅弘之率领的3千人,原本是作为牵制秦军的一旅偏师。但是,此时他们抓住战机一举攻克武关,打开了通往后秦首都厂长安的大门。面对后秦优势兵力之时,沈田子在面对后秦数万大军之时,以“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死气概,击溃后秦数万大军,兵锋直逼灞桥。再加上刘裕主力抵达潼关,后秦再也无继续交战之心,最终选择了向东晋投降。

80、对外消灭南燕、后秦等国,降服仇池,又大破北魏,收复山东、河南、关中等地,光复洛阳、长安两都。即位后,又派兵南征,收服林邑。他的疆域东起东海,南达越南,西至秦地,北抵山东。七分天下,而其有四。

81、可在寒人逐渐走上政治舞台的时代背景下,缺乏约束力和组织力的豪门士族自然会出现分化,这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

82、保守派则希望返回建康,保住来之不易的胜利局面,稳住现有成绩更重要。

83、刘穆之是什么人?他是刘裕的诸葛亮。每次刘裕出征,都是刘穆之坐镇建康。只要有刘穆之在,刘裕就不需要担心后院失火的问题。

84、我们不否认刘裕的雄才大略,小编甚至认为比起唐宗宋祖以及朱元璋,刘裕在军政上的才华比之他们也是不遑多让,然而刘裕当年的形势比起唐宗宋祖来说更加险峻,因为魏晋南北朝是中国门阀力量最厉害的时期,而且这一时期堪称人才辈出,中国历史上大量的绝代枭雄都在魏晋南北朝历史上大放光芒,而在当时也有两个人堪称刘裕一统天下的最大障碍,可以说有这两个人在刘裕绝难统一:

85、刘裕从前线急急赶回,再次击败卢循。卢循一直败逃到交州(越南北部、中部),被刺史杜慧度所杀。

86、虽然此前北魏军在试探性进攻中,虽然被刘裕临河出奇兵,派朱超石以“却月阵”大破之。但区区三万人的损失,对北魏还远未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87、因此,占据了中国的经济重心的北魏政权,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远非刘裕此前攻灭的南燕和后秦可比。

88、为彻底击败魏军,刘裕率军渡过黄河,命勇士千人列阵在黄河北岸,与3万魏军死战。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刘裕北伐(89句一览)":/wenan/7013.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