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雪中个性网 > 文案句子 > 正文
已解决

精选苏格拉底之死故事(88句一览)

来自未知 时间:2023-06-04 阅读次数:

苏格拉底之死故事

1、  苏格拉底离世后,雅典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转而去追究当初控诉苏格拉底的人的责任。一些人被流放,还有人被判处了死刑。

2、  李倩 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史研究中心研究员

3、按照常人理解,游叙弗伦状告自己犯罪的父亲,这原本是“大义灭亲”的无私之举。从理性角度来分析,老师原本也无法与其做过多的探讨。(苏格拉底之死故事)。

4、苏格拉底,一位誓死捍卫真理的希腊先哲。因为主张无神论,被推上了人民的审判台。五百名普通公民以360票对140票判处他死刑。根据当时的雅典法律,只要被判有罪的人承认自己的罪行便以请求宽恕,这无疑是让苏格拉底否认自己的思想。

5、有时候,他在集市上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便会对自己说,没有这些东西我照样生活。而且他的生活很有规律,所以他逃过了伯罗奔尼撒战争初期的两次瘟疫。

6、追求真实存在,是真正爱知者的天性;他不会停留在意见所能达到的,多样的个别事物上的。——《理想国》

7、我该如何理解神的静默呢?我认为,我正在经历一件幸事。

8、苏格拉底一直在问他的朋友:“如果我逃走了,那么为什么需要有法官,为什么需要有人来裁判我到底做的是对的还是错的?”这个就是为什么没有最终逃离而导致了苏格拉底之死。

9、学生:据说有的犯人听到要处决了,总千方百计拖延时间,为的是可以享受一顿丰盛的晚餐。请你别心急,还有时间呢!

10、当然,如果雄辩家的意思是讲真话的人,那我就真是一位雄辩家——但绝不是他们那种。我跟他们不同,他们很难说出一句真话,但你们从我口中听到的则会全部是真的。他们说的话都经过了精心的编排,我则是临场发挥,直截了当地说出心中所想,把我认为正确的话语及其证明告诉你们。

11、不会,因为勇敢是捍卫城邦的;会因为节制而被处死吗?也不会;更不会因为幽默、大度而被处死,那么只可能是由于智慧,以及智慧在政治上的表现而被处死,而智慧恰恰也被古希腊人认为是最高的德性,那么这就意味着只要智慧的方向、性质不一样,其它方面的德性水平越高反而越有罪。

12、《理想国》是一部对话录、一部大综合著作,涉及到哲学、政治、伦理等诸面,而且语言颇富文学色彩,充满了思辨的味道与哲理的`芬芳。此书着实开阔了我的眼界:原来几千年前的哲人的思想,竟已深刻到这种程度。

13、《老子》的版本,我向大家隆重推荐陈鼓应先生的《老子今注今译》。不论是注释还是译文,都显得功底深厚。

14、但寡欲并非是因为他瘦弱不堪,有人说他长的看起来简直就是“欲望之神”——眼睛突出,扁鼻子,大嘴,矮胖,他自己也说,如果不是献身哲学的话,他的相貌就暴露了这些欲望的特征。

15、学  生:我知道你会这样说,知识只留给自己,而你现在就要离我们而去。但我认为我也一定要分享这种安慰,为什么一个真正把一生贡献给哲学的人在临死前却感到欢乐?又有什么理由认为当今生结束以后,自己在另一个世界能发现最伟大的幸福?

16、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17、但是到了第三篇,即《克里同篇》时,他变得非常坚定,绝不同意逃跑;在最后一步,即《斐多篇》所记述的,他在临死的那一天里,表现得非常宁静坦然。这样,由忧虑到犹疑,到坚定,到坦然,便构成一个四部曲。

18、不过,我要求他们帮我一个忙:先生们,当我的孩子们长大后,如果把金钱或其他任何东西放在了比「善」更高的位置,请你折磨他们,就如同我现在折磨你们一般;如果他们毫无理由地自以为了不起,一无所长却自视甚高,请你责备他们,就如同我现在责备你们一般。——这才是你们对我的复仇;或者说,只有这样,我和我的孩子才终于能在你们的手里获得正义。

19、为什么不逃走?逃走也可以研究哲学啊,甚至像阿那克萨哥拉一样把哲学引进另外一个城邦,为什么不呢?也许是因为他年事已高,也许是他认为如果一走了之会对雅典的哲学产生很大的威胁,也许是因为他认为只有以他的生命才能更有力的保卫哲学。

20、刚才我说到的两个奇迹,两个迄今没有逾越的奇迹,即民主的奇迹和哲学的奇迹,这可能是雅典提供给人类最好的东西,但恰恰是在这两个最好的东西之间发生了冲突,而苏格拉底就死于这场冲突,所以这不是一个单纯的褒贬问题,而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这个在最高的层次上发生的悲剧,并帮助我们认识两者的性质。

21、只要我一息尚存,肢体能动,我将永远不会停止实践哲学,不会停止勉励你们,也不会停止向每一个遇到的人阐明真理。——《苏格拉底之死》

22、因此,几百年之后,第欧根尼•拉尔修在《名哲言行录》中说道,雅典人后来感到后悔了,为苏格拉底修建了纪念碑,并惩罚了起诉他的人。这恐怕是无法证实的,可能只是柏拉图“学园”中的学者一厢情愿的传言。

23、  法庭第一轮投票为苏格拉底定罪,结果他被一个非常微弱的多数票判决有罪:多数票比少数票大约只多出60张。第二轮投票涉及的是处以何种刑罚,苏格拉底一方和控诉他的一方可以先各自提出对刑罚的意见。第一轮投票令苏格拉底感到惊讶,面对陪审团,他的态度显得更加挑衅,声明自己是无罪的;而对方提议判处死刑。第二轮投票以压倒性的多数确认了他的死刑。

24、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雕刻匠,他子女众多却收入菲薄。因为没有办法负担两千元一节的课程,苏格拉底从小没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但在年少的苏格拉底看来,追求纯粹的真理和研究无用的科学现象简直是浪费时间和精力;他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培育自我的信念:不懂几何学没关系,叫不出彗星或行星的名字也不碍事,反正这些外在的东西于个人灵魂的提升无益。 

25、苏格拉底:我不能走,唯有理智最为可贵,我不能做违心的事……

26、这一处死甚至可以说是人道的——如果说对死刑也可以说人道的话。在这个过程中他被允许见到朋友和亲人,执行死刑的人非常客气,他没有受到任何侮辱,反而得到相当的尊重——法是法,人是人。

27、至此,法庭已别无他法,只好判处苏格拉底死刑。按雅典法律规定,每年一度前往提洛岛朝拜的圣船还没返航前不能行刑,于是苏格拉底被缓刑三十天。整整一个月里,苏格拉底没表现出丝毫焦虑,只一心钻研改进他的逻辑体系。他本有机会逃跑,但最终还是选择笑着留下。他说他已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含辛茹苦;现在他累了,只想静静地等待属于他的归宿。临刑时,他还在和友人交谈,教导他们分明是非,劝诫他们莫要沉迷于物质享受,要重视精神修养。

28、看守让他四处走动,以使药性慢慢发作。当他腰部以下已经没有知觉的时候,他对一旁的朋友克里同说:“我们应该还给阿斯庇俄斯(医疗之神)一只公鸡,记住这件事,千万别忘了!”

29、一是公元前406年,雅典海军打了一次胜仗,但是由于将军们在战斗中没有派人及时打捞死难士兵的尸体,从而激起了民愤,要求一次审判这些将军,统一定罪,但这是违反雅典法律的(根据当时的法律,应该分清每个人的责任,逐一定罪),当时议事会的其他成员都很难顶住民众的压力了,只有苏格拉底——他正巧担任议事会常委会的主席——坚持认为这是不公正的。

30、我很清楚,我的时间已到,与其继续留在世上,不如从纷扰中解脱出来、安然地死去。这就是为什么神的声音没有警示我回头的原因。

31、而苏格拉底的智慧是一种哲学的智慧,或者说是一种反省的智慧,苏格拉底在哲学方面的探索也是开始于对自然的探索。

32、而苏格拉底确实有过对于当时民主政体的不满,他与柏拉图如出一辙地倡导贤能政治,评论过伯利克里津贴制度的弊端,拒绝过寡头政权的任命,这多少会有些令人不快。

33、也就是说,古希腊的理性主义的文化,和基督教的启示的文化,这两者的合流构成了现在的西方文化主要的源流。

34、对马拉松战役指挥米尔提太、萨拉米海战功臣提米斯托克利、著名政制家阿里斯提德、民主政治推动者伯里克利的审判都是由公民大会进行的、公元前406年8位将军(包括伯里克利之子)被判死刑(6人实际被处决)的悲剧都是由公民大会一手造成的。

35、我生在雅典最好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雅典城里几乎积聚了当今世上最聪明的人。

36、调查员:我接到一个来自武汉大学人文通识班的同学的委托:探求苏格拉底死亡之谜。我本人对苏格拉底的死充满了疑惑:作为这样一个智者,苏格拉底必知生命的可贵,更知道作为学者的他的生命的价值,他真的没有去逃避他的死亡吗?现在,让我坐上时空穿梭机,寻访经历事件的人员,探求这位智者死亡背后的故事。

37、他死后,他的学生柏拉图及亚里士多德继承他的学说,对希腊也没有造成多大影响。

38、调查员:想必你就是苏格拉底的学生和朋友了。那你们在苏格拉底死前一定见过他吧。你们没有帮助他逃脱吗?他对死亡究竟抱有怎样的态度?

39、硬壳精装,锁线工艺,堪称最具收藏价值的版本

40、众所周知,古画修复没有重大技术突破,每一次开卷都会受损。哪怕是内部研究人员,也难见真容。

41、  死可以是对活的总结和升华,但并非每个人都有机会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42、苏格拉底听到对他的指控后本来可以选择自愿流放。但是他依然留在雅典,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法庭的陪审团大约由500人组成柏拉图的《申辩篇》记载了苏格拉底为自己的辩护,这是对他理智能力的光辉证明。他有力地揭露了原告的动机和他们指控根据的不充分。他强调自己对雅典的毕生忠诚,他提到了他的军旅生涯和在审判将领的事件中对法律程序的维护。他的辩护是强有力的论证的典范,完全建立在事实和讲理的基础上。当他被判有罪时,他还有机会提议给自己定什么形。苏格拉底不但坚信自己无罪,而且他坚信他这样的生活和教到对雅典是有价值的,他提议雅典人应该让他得到应得的奖赏。苏格拉底把他自己和“在奥林匹克比赛中赛车、赛马夺冠的人”作了比较,他说,“这样的人只是让你们表面上快乐,而我是让你们真正地快乐。“ 因此他说,他的奖赏应该是”由城邦出钱在名人院里奉养他“,这个礼遇是只有声名显赫的雅典人、将军、奥林匹克冠军和其他杰出人士才能荣享的。陪审团在他的傲慢面前颜面扫地,最后判处他死刑。

43、他的饮食也很简单,亚西比德在《会饮篇》里回忆说,没有哪个人能像他那样忍饥挨饿,但有时候在菜肴丰富的宴会上,也没有哪个人能像他那样狼吞虎咽。

44、  苏格拉底本人没有任何文字存世,后人只能通过间接途径。例如,依据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记载来了解这位智者的所思所想,他的故事也因此愈发显得扑朔迷离,难以捉摸。

45、即使是在它们各自最好的形态中,可能还是会发生冲突,除此以外,我还想说,这种冲突比我们想象的还要根深蒂固,它深深地植根于人性之中,一方面人不可能不结成共同体生活,不能不建立某种政治制度,但是另一方面,人又有一些天赋的差别,尤其是志趣和追求的差别。

46、这样,哲学,确切的说是苏格拉底反省的哲学就与雅典的民主制度发生了冲突,这种冲突也意味着哲学与行动,彻底与妥协,完善与缺陷这样一系列的冲突。

47、更荒唐的是,我连这些控告者的名字都说不出来,除了一位喜剧作家。这些人恶意地用谣言说服你们,而被说服的人又去说服别人相信那些谣言,所有这些人都是最难对付的。这些人,都无法将其中一位带到法庭上来让我跟他对质,因而我不得不像是在跟影子做斗争、做辩护,不会得到回应。

48、负责审判苏格拉底的是雅典五百人议事会成员。他们大多是苏格拉底的政敌们精心安排的人选,其中还包括不少学者。面对这些居心叵测的法官,苏格拉底发表了一席通俗易懂又鼓舞人心的演讲。 

49、陪审团裁决了,280比2法庭宣判苏格拉底有罪,这个结果是大大出乎老师意料之外的,老师后来说,假如再有30人支持他的观点,他就彻底地赢了。

50、死亡是生命题中应有之义,处在生命的终点,但它不是在终点之外而是在终点之内,在此岸而非彼岸。“死亡”是属于人的现象,属于生命的现象,是生命的一个事件。

51、那么,是不是苏格拉底自己想死?比如色诺芬就推测他是不是因为晚年的病痛而想一死了之,当然这比较肤浅一点,尼采则说:“苏格拉底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他想要死亡。

52、当时我听到安德鲁先生讲这个故事时,非常感慨,拍下了这幅图片,大家可以看一看,触景生情、物是人非的感觉。2500年过去了,就是这样的药酒瓶毒死了一代伟人苏格拉底。

53、都说恶人先告状,游叙弗伦倒打一耙,原本是非常荒诞和可笑的事,可在陪审团的成员的心里,这就是大事。他们跟着游叙弗伦的思维,老师既然不信宙斯,那么老师就是不信城邦的神。

54、最后,他的朋友试图提供机会让他越狱逃跑,但是苏格拉底坚决不从。正如他拒绝在陪审团面前提及他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来打动他们一样。苏格拉底坚信逃跑就是违抗和损害雅典和雅典的法制,那将是在追求一个错误的目标。法律对他的审判和死刑并无责任;有责任的是那些误入歧途的原告们,是阿尼图斯和美勒托,是他们犯了错误。因此,他服从法庭对他的判决,以此证明他对法制的尊重。

55、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的智者运动虽然没有颠覆雅典的宗教体系,但对传统的宗教信仰造成了一些冲击。大多数的雅典民众在宗教上仍然很保守,类似苏格拉底审判的宗教指控往往都上层有识人士发起的,往往名不副实,出于个人关系或政治动机。

56、老师问游叙弗伦,他状告父亲,是遵循那尊神的旨意?

57、但我不建议各位去读康德的三大批判。因为康德的书在哲学界上以艰涩著称,就连许多专业学者都读不懂,我们又何必在上面浪费时间。

58、苏格拉底:那是他的事,让他去准备,需要几副毒药就准备几副。

59、其实,在所有人的眼里,就是只要我有了一线希望可以活下去,那么我可能就会逃离。但是对于苏格拉底来说,他是不可能去逃离的,因为他这一辈子都将不可能真真正正地抬起头,因为他一直在教导别人怎么做是对的,只有他遵从法律选择死亡,才能让别人也不去犯法。

60、妻子:够了,别说了,这些年我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干家务,谋生计,而你天天在外面胡吹海吹,我早就受够了,你就自己作死吧,我不会再管你了(夺门而出)

61、请看看下图中的三个豆瓣网友,是如何赞美此书的吧。

62、苏格拉底当着他朋友的面说:“逃脱监狱并不能拯救生命,只是这一刻能拯救我,但是我这一辈子,都不可能原谅我自己去做出这样的一个决定。”所以他朋友的帮助直接当场就被他拒绝了。

63、《宽容》是荷裔美国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所著的一本宗教历史普及读物。以基督教发展脉络为依托,用生动又智慧的笔触描述了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新事物是如何产生,如何被旧势力打压,及如何与世间的不宽容做斗争的。

64、71幅房龙亲笔插图重新上色,全彩印刷震撼呈现

65、在这场冲突中,可以说苏格拉底几乎是孤立无援的,我们只要看看控告他的三个代表人就可以看到——分别是诗人、修辞家、手艺人兼民主领袖。可能在现代社会中艺术家会和哲学家结盟来反对政治家,而在古代雅典,艺术家却是站在政治家一边反对哲学家的。

66、第他可以在被起诉之后放弃自己的观点,甚至设法赢得人们的同情,这样他可能也不会被处死;

67、我们知道苏格拉底的朋友其实是想要帮他逃脱,拯救他的性命,但是他否决了朋友的帮助。也就是说,他不一定要根据规定去服罪和喝那瓶毒酒,但是他没有选择听朋友的意见。

68、第三个问题就是苏格拉底有没有可能不死?确切的说,他有没有可能不通过那样的方式为法律处死?换句话说,我们刚才提到的哲学与民主之间的冲突能否得到化解,至少是缓解,还是说二者总是会保持某种紧张状态?哲学家的合适地位是否只有两种选择——要么像《理想国》所设想的那样为王,要么沦为阶下囚?

69、在此,我还是想通过哲学与政治的关系来谈这个问题,因为这比较直接明显——苏格拉底是个哲学家,但在政治上却被判处死刑。

70、苏格拉底之死让他的学生们心有余悸,他们一度离开过去的活动场所默默度日;而在风波稍有平息后,他们又回到了老地方,继续公开讲学。正因为他们的努力,在苏格拉底死后的十多年里,他的思想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71、颇为有趣的是,即使在那样的情况下,苏格拉底仍满怀激情地舌战群儒,让大部分法官越听越想放他一马,但前提是,他得改掉那喜欢争辩和说教的坏毛病,并承诺此后不再干涉别人享乐或无休止地给人提问题。

72、在苏格拉底死后四百多年,又有一个人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人,这就是耶稣。人们到很晚才看到这是两个震动世界的死,也许正因为其影响深远,所以这种震动要很久才能被人感到。

73、但我想更直接、更明确的是通过我以前所说的两种人类迄今尚未逾越的奇迹来解释——一个是民主的直接性和彻底性的奇迹,另一个就是哲学,从阿那克萨哥拉把哲学带入雅典到最后亚里士多德离开雅典这一百多年间,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大师和诸多的哲学流派,这样一种短时间里出现的哲学的奇迹到现在也没被有逾越。

74、因为他不愿意用错误地方式来对待错误,他认为自己是一位雅典公民,就要捍卫雅典的法律。

75、第二个德性是勇敢。在失败中比在胜利中更见勇敢。这时他极其从容和镇定,尤其是撤退的时候,他救过亚西比德,还救过色诺芬,在追兵面前丝毫不慌乱。

76、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里,彼此相逢,彼此问候,并结伴同游一段短暂的时间。然后我们就失去了对方,并且莫名其妙就消失了,就像我们突然莫名其妙的来到世上一般。——《苏菲的世界》

77、倘若你们想杜绝指责,唯一的方式只有尽可能地成为一个好人。——这,是我对你们最后的忠告。

78、首先,我必须对更早些的控告进行回应,再来回应后来的控告。我有很多控告者,早些的控告者们对我的错误指控都已经持续了有些年了。我很害怕他们,甚于害怕阿尼图斯及其伙伴。阿尼图斯很可怕,但前面那些人更加可怕。你们中的大多数人,在童年的时候就听过他们的无稽之谈。他们在那个时候,就开始教唆你们,就开始了对我的指控。他们跟你们说:有一个人叫苏格拉底,他非常聪明,不仅研究天上所有的东西,还探索脚底下的地;他会把很糟糕的论证变得强有力。

79、而苏格拉底比别人又尤其简单,以至于一个智者派的哲学家安提封说,一个奴隶要是像他那样生活也会受不了,甚至会逃跑的。他这样是为了保证自己的独立,他把自己磨练得十分清心寡欲,使他贫乏的财力就能满足物质上的需求。

80、到了公元前403年,贵族失势,民主派控制了希腊全境,苏格拉底便大难临头了。他的朋友预见到了他的结局,纷纷劝他尽早逃离。苏格拉底平生树敌众多,同时也交友广阔。在大半个世纪里,他以丰富的学识针砭时弊。对于那些自认为是社会支柱的,苏格拉底热衷于撕下他们的伪装,并将其思想骗术公诸于世。

81、最后再讲讲他的幽默、大度和自制能力,以及忍耐力、包括化解矛盾和冲突的能力。他并非一个心胸狭隘、气量窄小的人,比如,阿里士多芬写了《云》这个剧本来讽刺他,以至于在一次集会上,很多人都指指点点地议论他,可他并不气恼,反而站出来让大家看,以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另外我们从《会饮篇》中也看到,他与阿里士多芬的私交还是挺好的。

82、对于苏格拉底之死和耶稣之死的比较,相关文献非常之多,择要来说,这两者之间的共同点有,比如都是开创了一个历史系列,都是依法处死,但与其说是死于法律不如说是死于法律背后的东西,比如民众的力量、舆论的力量等等。

83、(苏格拉底之死)雅典自古有“西方文明的摇篮”之美誉。在古代希腊,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但是苏格拉底在宗教信仰上和雅典人民发生了冲突。因此苏格拉底遭到了起诉。控告苏格拉底的起诉书称苏格拉底是个做坏事的人,因为他腐蚀青年,教导他的年轻朋友蔑视现行制度,不相信国家所信奉的神,而相信还有其他新的精神存在。

84、苏格拉底被指控引入的新神是他所声称的指引他行动“灵异”。知识分子并不会对于苏格拉底的新神引入活动有过多的抵触情绪,但是出于这样一个容易被煽动的民众就是另外一个概念了。

85、柏拉图在他的《斐多篇》中描绘了苏格拉底喝下毒药后的最后时刻,苏格拉底摸了一下自己,说等要离抵达心脏,他就完了。他已经开始变冷……说出了最后的话,”克里托,我还欠阿斯克勒比俄斯(希腊神话中的医神)一只公鸡,千万别忘了替我还上“……这就是我们这位朋友的结局,我认为他是他时代中所有人中最优秀、最睿智、最公正的人。

86、接着他饮下鸩毒,躺在床上,让一切争辩伴随着他最后一口呼吸,尘埃落定。

87、往期推荐,点击可阅读为什么我鼓励你开一家书店?

版权申明

本文"精选苏格拉底之死故事(88句一览)":/wenan/6525.html 内容来自互联网,请自行判断内容的正确性。若本站收录的信息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给我们来信,我们会及时处理和回复